位为“中国首个体育产业加速平台”的懒熊体育是如何将商业+体育首次结合?9月20日的第二届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分享了他的创业之道。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以下为韩牧演讲实录:
●内容创业的春天,却很少有人在坚持做内容
现在大家都在谈内容创业,我对这个词其实很反感,我们倒回去一些年来说,一个人或几个人写了一些稿子,那么他们就是一群内容生产者,与过去的记者没有任何区别,跟创业没有什么关系的。
创业是什么东西呢?创立一家公司,一个品牌,一个穿越资本寒冬或者各方面困难的过程,才叫创业。所以,我对内容创业这个词是极度反感的。
介绍下懒熊体育,我们对懒熊体育的定位是“中国首个体育产业加速平台”,这里可以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做懒熊体育:2013年的时候,那时我还是一名商业记者,我发现整个体育行业,没有一家商业体育媒体。
这个现象我之前与颜强老师沟通过,因为过去的体育报道是专注在竞技体育的,而且体育被很多政策禁锢,没有机会谈钱、开放和创业,所以始终没有出现一家商业体育媒体。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始做懒熊自媒体。我的联合创始人是黎双富,我们俩有些不同,我是从商业角度看体育,他是从体育角度看商业。
回到内容创业的话题。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谈论内容创业,但其实在当下的节点,真正做内容的人却越来越少。很多内容机构里,做内容超过一年就已经很算资深的作者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在内容创业的春天,坚持做内容的人反而这么少?
● 内容加固:3位分析师1年只写4篇稿子
我们一直坚持以做内容为核心,而光做商业体育资讯报道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团队大概30人左右,很多是商业记者出身,今年5月我们还成立了懒熊研究院,招聘了3名分析师,一年只需要完成 4 篇稿子,每篇稿子200页到300页。4 篇分别是:5月份发布的体育创业白皮书,刚发布的新三板体育公司白皮书,10月份的 IP,年底的场馆。我们会把懒熊的内容加固得更好。
我们现在在内容上关注的领域,包括赛事、传播、衍生品、体育社区等等各个细分领域。我们与其他体育媒体最大的不同,是我们会研究体育产业的商业逻辑,让大家遵守规则;给投资人提供投资策略,包括创业者方法论,体育行业和其他行业有什么不同。
早期的时候一天大概发20条,网站为主,新媒体也会推三到四条,现在每天减到一到两条,为什么减?让他们更加专业、数据化。
● 我还给我们团队定了一个规则:不接任何广告和软文。
为什么这么做?我担心我们的精力都耽误在与广告主的沟通中。我们要把路切断,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最应该做的事情上。
我昨天跟团队里的运营负责人探讨,在懒熊做营收是最难的,我们依靠内容起家,营收应该在内容这个口,但是这个口没有打开,我们要想出新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也就是开始我给大家介绍的三部分:内容、金融、企业服务。从内容到成立产业基金,再到提供企业服务。
体育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其他行业每天会有20家公司完成融资的消息,整个体育行业一个月才只有2-3家。很多早期项目根本拿不到融资,或者投资人压根看不上他们的项目。
因为我们做体育报道,对行业了解比较深,我们拿出了一套体育创业方法论,也成立了一家专门投资体育产业的基金。基金投了八个项目,体育娱乐、体育智能硬件以及餐饮,具体项目会晚一步会向大家揭示。
这就是懒熊从内容到金融的逻辑。明年初,我们会开始真正开启 FA 业务和企业服务业务。
企业服务方面,我们每年会做一些大活动:5月18号在五棵松做了一千人的活动,邀请了姚明、陈可辛这样的明星,整个体育产业有影响力的人参与这项活动;昨天启动了中国体育产业集市,在7座城市做体育产业的论坛,沿途经过上海、杭州、深圳、广州最后一站在哈尔滨,从哈尔滨回来做一场3千人的活动。通过办活动寻求赞助商合作,这也是一种变现方式。
● 最后给提一些建议:
①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扶持力度。我们发现报道内容如果偏严肃一点,看的人不多,但是改一个题目流量蹭蹭往上涨。
②继续加强对原创内容的保护机制。
③加强与垂直内容的合作。让每个垂直内容有它自己的小生态或者门槛。
文章内容根据嘉宾9月20日现场演讲整理而成,内容已经嘉宾确认。
>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马婷婷 北京报道
餐饮行业的复苏格外引人注目。在政策层面,各地纷纷推出利好政策,7月18日,北京宣布发放餐饮消费券,推出包括外卖类、到店类、养老助残类等三类消费券,共计1亿元,惠及全市消费者及餐饮企业。
在产业层面,餐饮食品领域的企业融资新闻不断,今年以来,和府捞面、老娘舅、杨国福等相关企业纷纷启动IPO进程。随着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餐饮行业在经过标准化、连锁化、数字化的改造与洗礼后,其资本化和证券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在此过程中,为了打造更为牢靠的核心竞争力,今天的餐饮企业还在向食品零售、预制菜等领域扩展。相应地,食品零售企业也在寻求新的突破。行业交融现象越发明显,就好像大家从一座山的南北坡同时往上爬,然后在山顶相遇一样。
本期,我们仍然聚焦餐饮行业,邀请到来自餐饮企业、投资机构、平台机构以及学界的代表,从更多元的维度,共同探讨餐饮行业逆势增长之道。
懒熊火锅就是这样一家“餐饮+零售”双轮驱动模式的新餐饮企业。目前,懒熊火锅的社区食材连锁平台,在全国已拥有1300多家门店,年营业收入超过7亿元。在拥有了规模化优势的食品零售基础后,懒熊火锅又开起了精品火锅店,多维度为品牌赋能。
创始人高飞在直播中表示,“懒熊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以火锅为中心,同时扩展火锅边际的多元化,从而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闭环。”他进一步介绍道,懒熊火锅一直围绕火锅行业精耕细作,希望通过十年时间,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堂食、零售、电商等产业链全面贯通。
为此,懒熊火锅也在一步步践行。2021年,懒熊火锅投入2000万资金,定制打造了贯通上、中、下游产业链的SAP系统,对业务进行全面数字化升级改造。通过一年多的数字化导入,懒熊的管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门店运营方面,过去懒熊每个省需要设立一个运营分公司,每个运营分公司需要50人左右的运营团队,人员体量非常庞大。新系统建成使用后,懒熊通过加盟商建群的形式组建了加盟商委员会,加盟商可通过小程序完成下单、付款、配送、对账等日常业务,管理上只需要采用“异动化管理”,这样一个运营人员就可以覆盖管理50家门店。
与此同时,总部财务部门也不再需要上百人的财务团队与加盟商对接,全部通过系统实现,大大节省了企业的人工成本。
除了管理效率,数字化对于懒熊的供应链改造也是成绩斐然。例如仓库管理一直是连锁餐饮企业的痛点,懒熊在全国的四大仓采用数字化管理后,拣货、出货、收货、日期管理、温度等均可通过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包括对门店订单的配送情况、是否涉及退款等复杂的日常管理,总部后台也可监控到时时更新的数据。“这些在数字化升级前,管理难度是超乎想象的,现在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高飞强调。
高飞对于供应链能力的重视,基于他对行业趋势的判断。他认为,对于今天的餐饮企业来说,产品、服务、环境等前端差距越来越小,未来企业的终极竞争将集中在后端,也就是供应链的竞争。“现在的企业打造供应链动辄都是上亿的资金投入,同时还要有人才、团队的配合。”高飞强调。特别是在资本进入以后,随着餐饮企业对于供应链建设投入的加码,行业差距也在逐步拉开。
在获得星陀资本、虢盛资本以及字节跳动等机构投资后,懒熊火锅也在不断夯实后端建设,完善供应链的基础服务,高飞介绍道,“未来懒熊的供应链平台,可以为三大业务板块——火锅堂食、火锅零售和火锅电商输出更好的服务,包括资本、供应链服务、人才、教育、以及综合化管理方案等,以至于可以做到,我们的店开到哪,都能保证我们的配送时效是最高的、产品最具性价比。”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6氪获悉,社区食材连锁品牌「懒熊火锅」近日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星陀资本领投,老股东虢盛资本和字节跳动跟投,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数字化系统研发和市场扩张。2020年,懒熊火锅曾获得种子轮融资、来自字节跳动的天使轮融资和虢盛资本的pre-A轮融资,截至目前累计融资金额超亿元。
懒熊火锅是一家社区连锁生鲜便利店,提供火锅食材、中餐成品、半成品、烤肉、生鲜食材等,以中原六省为主要区域,2020年至今已开业1100多家门店,完成门店基础建设。
创始人高飞向36氪介绍,懒熊火锅目前已完成山西、南京、北京和郑州4个大仓的供应链建设,与200+家火锅食材、半成品等工厂达成合作,实现低成本高时效的仓配效率。同时,品牌在山西设有自己的工厂,进一步通过城市前置仓,向门店供货。
懒熊火锅 门店
懒熊火锅有堂食和零售两种门店,其中堂食门店集中在山西,以火锅为主。零售门店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中原六省目前以加盟方式经营,多为社区店,分布在年轻社区和高档社区,北京和上海则为直营门店,以“店中店”方式开设在大型商超或新零售门店。
据了解,懒熊火锅门店的品类多为火锅类食材和半成品,SKU在350-400种。围绕一日三餐不同需求,懒熊火锅的品类覆盖手抓饼、饺子等早餐食材,正餐除提供火锅食材、半成品外,还与西北菜、川湘菜等100+餐厅合作推出菜品。
在疫情的推动下,居家做饭的需求在2020年快速暴涨,以社区团购、生鲜为首的社区店连获资本青睐,以城市为单位不断跑马圈地。创始人高飞表示,对于懒熊火锅,2020年已经完成了千家门店的拓张,2021年的主要精力将会放在门店运营上,实现线上电商和线下门店的打通。
懒熊火锅 门店
据了解,懒熊火锅2020年GMV达到2亿+。2021年,懒熊火锅将更深入产业上游,投建原材和半成品工厂,延展品类,同步扩大门店数量。
在创始人高飞看来,社区门店走到最后同时依靠产品、工厂和管理三方面。一方面,消费者对零售产品有便利性、性价比的需求,对品牌在兼顾食材成本、口味、安全、健康多因素提出了高要求;另一方面,门店的经营依赖良好的运营体系,凭借数字化能力搭建可复制的门店模型,有利于门店规模化步伐保持正常增速。
团队上,懒熊火锅团队规模在400人左右。创始人高飞拥有15年火锅全产业链创业经历,在餐饮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投资逻辑
星陀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泽辉表示,懒人经济、餐饮供应链标准化、疫情等因素让“在家吃火锅”成为一个数千亿级市场,未来加上半成品菜的市场则会更为巨大。懒熊火锅的团队在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等领域有足够积累,并且正在快速学习和迭代。我们相信懒熊会用科技的方式重新组织行业供应链,用更多品质好、口味佳的RTC食材来满足消费者的一日三餐需求,让消费者的餐桌更加丰富多彩。星陀资本长期聚焦新消费赛道,持续看好预制菜和线下零售等业态,会在相关领域继续加注。
在虢盛资本看来,火锅食材便利店是中国第一大餐饮门类:火锅在家庭消费的延伸,也是虢盛在中国新零售类目的重点布局方向,懒熊团队在产品迭代、供应链把控、全渠道布局等领域的专注和热情,是打动基金持续投资的核心原因,虢盛资本也将在产品、供应链和系统投入层面,持续为懒熊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