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崛起,随之掀起了健康化的大潮流。从火爆全网的电动牙刷到筋膜枪,无不体现着大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而这次是火起来的是无糖饮料。
糖,最初是贵族才能享用的调味品,如今却沦为大众避之不及的炸药包。夏天最初是被甜甜的西瓜与冰棍填满的,如今却被无糖和减糖饮料支配着。
前两年,有媒体报道网红奶茶店宣称的无糖奶茶,实则含糖而且糖分不少,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引起不少网友的热议。那最近大热的无糖饮料,也是一场商家的骗局吗?
01无糖饮料火爆全网
这个夏天,无糖饮料火了。
不管在微博、微信、豆瓣、还是小红书,经常能看见无糖饮料的身影,各大社交平台都刮起了一阵“无糖风”,各大饮料品牌也纷纷推出了无糖饮料:元气森林气泡水、无糖纤维雪碧、无糖零度可乐、喜小茶无糖茶风味汽水、芬达零卡系列等,可谓是新老玩家云集。
在无糖饮料刷屏全网的情况下,出现了不少无糖饮料的测评,而从这些测评中可以发现,甚至连酒都能做成零卡路里了。这是万物皆可无糖的节奏?
据智研咨询《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已有近6成消费者购买过无糖饮料,其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
走进便利店也不难发现,冰柜里摆放着越来越多标注着“无糖”二字的饮料了。为何无糖饮料会如此火爆?无糖化会成为趋势吗?
根据世卫组织在2016年发布的第一份《全球糖尿病报告》,2014年全球估计有4.22亿成人患有糖尿病,2012年糖尿病导致了150万人死亡。这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过去几十年中,糖尿病的病例数和患病率都在稳步上升。
这与高糖高热量食品的过量摄入有所关联。对儿童来说,糖份摄入量过多不但会造成蛀牙和超重,还会对成年和老年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肥胖会增加患癌、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为此,一些国家为了减少民众对糖的摄入量以及减少肥胖现象,对含糖饮料征收糖税,包括爱尔兰、法国、挪威、智利、美国等国家。
增设糖税后,一些饮料品牌也开始主动进行减糖了,甚至增加了减糖新品之后,销售额反而增加了。未来,饮料无糖化或成为一个健康新趋势。
02无糖饮料是骗局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调查13款全麦面包仅5款为真全麦,其余的“全麦面包”均掺杂了不同比例的小麦粉。
全麦面包不是真全麦,那无糖饮料是真无糖吗?是不是也是一场骗局呢?
值得一提的是,与全麦食品不同,无糖食品的标注有着统一标准。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
毋庸置疑,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无糖更健康。为了减少糖分的摄入,不少人会更倾向于购买标注“无糖”二字的饮料,尤其是年轻人。然而虽然标注了无糖,但这些饮料喝起来还是甜的,那这些饮料加糖了吗?
实际上,甜味的来源并不单一,仅用甜度来判断是否含糖、含糖量多少是有误差的。判断无糖饮料是不是真的无糖,主要看配料表是否有常见糖类(白砂糖、蔗糖、乳糖、果糖等),或是糊精、糖浆这类浓缩糖溶液。也可以看营养成分表上的糖含量,但要注意,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等于糖含量,不要将二者混淆。
市面上无糖饮料的甜味,主要来源于甜味剂,一种不会被人体代谢吸收的低热量代糖,符合无糖食品的标准。代糖的甜度可达蔗糖的几百倍,而常见甜味剂可以分为天然代糖和人工代糖两种,天然代糖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甜菊糖苷等,人工代糖包括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其中,天然代糖的成本更高,食用更安全。
以市面上销售火热的一款无糖苏打水为例,其甜味主要来自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这两种甜味剂,前者为天然代糖,后者为人工代糖。赤藓糖醇属于糖醇类甜味剂,甜度只有蔗糖的0.65倍,完全没有热量,极易消化。因为不参与糖代谢和血糖变化,糖尿病患者也可食用。
且不论无糖饮料是否好喝,无糖饮料就一定健康吗?其实并不一定,起码想要通过食用代糖食物来达到减肥效果不一定现实。还有部分学者指出,长期摄取代糖可能会导致对甜度迟钝,打乱味觉、情绪等的平衡,并且影响血糖调节机制等。
03无糖饮料的生意经
今年,受国际疫情的影响,不少快时尚品牌或快餐行业都面临着不小的危机,或关店或破产。然而,无糖饮料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赚取了不少红利,收获了一份亮眼的商业成绩单。不仅如此,还引发了资本对无糖概念股的一番热炒。
新兴独角兽公司元气森林就是其中一个。据元气森林官网显示,元气森林成立于2016年,距今只有短短四年发展史,是一家互联网+饮料公司,专门生产无糖、低热量产品。
今年,元气森林冠名了大热的综艺节目《我们的乐队》以及《元气满满的哥哥》,邀请了《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热门姐姐张雨绮进行合作推广宣传。因此,元气森林得以频频亮相于公众面前。
凭借着高曝光度,仅今年前5个月,元气森林营收便达到6.6亿元,日均销售额约为440万元,而其去年营收只有8亿元。四年间,元气森林已完成了四轮融资。据悉,其将完成新一轮来自红杉中国和元生资本的融资,投后估值约为20亿美元,不到一年时间估值就暴涨至前一轮的3.5倍。元气森林恐成“无糖”趋势中的最大赢家,也是资本市场中最大的一匹黑马。
与此同时,无糖概念股也随之暴涨。其中,专注供应代糖赤藓糖醇的保龄宝成了最大受益者。据36氪报道,自7月10日以来,保龄宝已经收获7个涨停板,截至8月11日收盘,保龄宝股价报21.3元,较年初暴涨255.12%,总市值达78.6亿元。丰原药业、金禾实业等相关无糖概念股股价较年初涨幅也接近100%。
实际上,“无糖”、“减糖”并不是新概念,只是过去无糖饮料比较小众。可口可乐早年就曾先后推出了零度可乐和零度纤维雪碧,为减少糖税支出,还大力“减糖”。数据显示,在2018财年和2019财年,可口可乐碳酸饮料的含糖量分别降低1.7%和4%,销量相应增长了1.6%和2.2%;2019年财年,零糖可口可乐再度保持两位数的增势。此外,2017年日本知名饮料品牌伊藤园进入国内,推出无糖茶,2018年销售额为500亿元人民币,2019年则达到了6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2%。
元气森林CEO唐彬森曾放出豪言,“我有20亿的营收,就敢拿18亿来做营销。”如此看来,这股强劲的“无糖风”和“健康营销”离不开背后资本的炒热。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饮料品牌想要从代糖饮料里分一杯羹,代糖饮料未来可能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压力。
本文首发于21新健康(Healthnews21)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一个既想吃零食,又想减肥,还想养生的年轻人,“无糖饼干”、“无糖蛋糕”、“无糖酸奶”、“无糖奶茶”、“零度可乐”等,似乎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那么无糖食品、饮料真的不含糖吗?
首先什么是糖?
生活中我们能遇到很多种类型的糖。
< class="pgc-img">>?什么是 “无糖食品”?
根据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2],“无糖”食品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 class="pgc-img">>按国际惯例,无糖食品是指不含食糖,即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的甜食品。但无糖食品必须用含有食糖属性的食糖替代品。目前,在我国已经批准列入使用卫生标准的糖醇类食糖替代品有: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和乳糖醇,允许其在糖果、糕点和饮料中使用。用糖醇制取的食品,才能称无糖食品。非营养型甜味剂又称“高倍甜味剂”,如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等。单纯用高倍甜味剂配制的食品,一般称无热量或低热量食品,如用阿斯巴甜可配成无热量饮料,但一般不称作无糖饮料。
关于甜味剂
问1、什么是甜味剂?
甜味剂是指能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按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两类;按其甜度可分为低甜度甜昧剂和高甜度甜味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无糖食品的甜味剂主要有以下3类:
(1)糖醇:常见的有木糖醇、山梨醇、甘露醇等,它们甜度比蔗糖稍低。作食品配料有一定黏度和吸湿性、耐热性,其产生的热量低于蔗糖,在2~3kcal/g之间,所以称为营养型甜味剂,糖醇具有不产生龋齿、对血糖值上升无影响,且能为糖尿病人提供一定热量,广泛应用于无糖食品的代糖品。
(2)功能性低聚糖:主要有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菊粉(长链果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等。具有一定甜度、黏度和水溶性等糖类的特性,它们一般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甜度为蔗糖的40%~60%。甜味柔和自然,可作为婴儿奶粉等的营养增补剂,蔗糖的代替品使用。具有低热量、难消化,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抗龋齿,部分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等特性,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糖源,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3]。
(3)高倍甜味剂:其甜度往往是天然蔗糖的几百甚至上千倍,同等甜度下,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称为非营养型甜味剂。其有天然的与人工合成的之分。天然提取物目前主要包括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和索马甜等。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常见的有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高倍甜味剂具有甜度高、热量低、不易发生龋齿、安全性高等优点,并且此类甜味剂在人体内不转化为葡萄糖,在代谢过程中不受胰岛素控制,不会引起肥胖症和血压升高,适合糖尿病、肥胖症患者作为甜味替代品。
问2、甜味剂的安全性如何?
任何一种食品添加剂在批准使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都是经过安全评估的,只要是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都是安全的。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2014 ) [4]中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甜味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因此, 生产厂家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及限量进行生产,消费者正常摄食各类食品, 不长期偏食某一类食品, 就不会出现损害健康的安全问题。
(1)甜味剂本身是一类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正常食用不会存在安全问题。因此,消费者应避免购买非法厂家制作的高甜度食品,防止甜味剂摄入过量。
(2)大量的甜味剂有可能会引起腹胀或腹泻。成人的免疫力好,所以没什么问题。而对于器官尚未发育完全的新生儿来说,加了甜味剂的饮料是不能喝的,否则会引起严重的腹泻。
(3)研究发现甜味剂可以引起小鼠葡萄糖耐受性的降低,可能导致糖尿病和肥胖症[5,6]。
(4)甜味剂过量摄入引起人体中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改变,影响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活动造成影响[6]。
特别注意的是:“苯丙酮酸尿症”患者因不能代谢苯丙氨酸,不能食用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
药师提醒
?
周,在市消保委进行的现制饮料(奶茶)比较试验中,包括喜茶、卡旺卡、希望先生等在内的知名品牌,均出现了宣称无糖,但实测含糖,且超过预包装无糖饮料的糖分标准的情况,在朋友圈中引发热议。昨日,劳动报记者致电多家奶茶企业获悉,喜茶称“无糖”是指在现制过程中不再添加糖,但配比中所涉及的原材料可能含糖,且含糖量极低。人在茶在一经理则表示,后期会在口味及含糖量间寻找平衡点。
喜茶:原材料含糖,现制不添加
“说是无糖却有糖”、“一杯奶茶含糖量等于14块方糖”这些都是昨日在朋友圈热转的标题。然而,对于市消保委的比较试验结果,奶茶企业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声音。
“我们今天还特地进行过测试,按配方及测试后的结果,含糖量没有那么多。”“人在茶在”一位姓张的经理在回复劳动报记者时称。而该品牌的丝袜奶茶在消保委的测试中,含糖量相当于14块方糖。对此,张经理表示,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白砂糖与果糖的含量,而消保委可能是将所有的蔗糖、乳糖等都涵盖在内。在他看来,作为奶茶企业,只要加奶,必然会有糖分的产生。
“无糖是指不另外加糖,但我们在制作配比时,原材料势必含有少量的糖,但比例真得很少很少。”喜茶(美罗城店)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如果消费者选择“无糖”,他们就不会再额外添加糖分。
同样被查出含糖的“希望先生”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由于该品牌采用泡制工艺,为了保证口感,会稍微夹带一些调剂的红糖。一位客服小姐表示,无糖、少糖都是基于消费者的选择,在现有制好的奶茶上进行糖分调配。
记者还依据美食平台联系了卡旺卡、乐堂口等企业或门店,卡旺卡一名客服在得知记者身份后,挂断了电话;而乐堂口(长泰广场店)以加盟为由,谢绝了采访。
消保委:“无糖”易产生误导
“核心是给消费者提个醒,让大家明悉奶茶企业所标称的无糖,究竟是什么样。”消保委负责人表示,特别是对于一些只能食用无糖食品,或不适宜食用含高糖量食品的特殊人群,“无糖”的宣传或对其产生一定误导。
上海市营养食品质检站曹琥靓介绍,国家对于何为“无糖”,有明确的定义。根据中国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即0.5克)。通俗理解为,“无糖”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
“人在茶在”的张经理表示,今后,企业将注意对含糖量的控制,争取在好口感及含糖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不过,也有奶茶企业坦承,调整难度不小,毕竟直接调低含糖量会导致奶茶口感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