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是超级门店?就是,让员工的收入和公司的利润,同时大幅度增加。
比如单店每天盈利超过10万元的蟹的冈田屋;比如人效达到8万元的烧肉王,远超一般餐厅的人效及格线3.8万元;比如人力成本降低6%,人效翻一番的朝花里青花椒鱼…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核心在于精细化地管人和管物。
做好流程优化
让人效翻一番
在门店管理中要科学化运营餐厅,就要做好流程操作。
首当其冲,就是要为餐厅引入净菜。净菜是工厂直接配送,不需要人工切配,也没有毛菜出成率的损失。通常,引入净菜的餐厅,小的葱姜蒜配料,也能够省掉制作环节。这样就把切配的部分员工给优化掉了。
而且,使用净菜还保证了菜品规格的一致性。
拿土豆来讲,如果土豆片的薄厚不均,那么对于后厨制作人员来讲,菜品出成的时间也会有差别。厚土豆片的成熟时间,当然会高于规范土豆片的成熟时间。
而如果用净菜,这些时间和人工就都在可控范围之内,效率当然也会大大提升。
“很多时候,餐厅菜卖得好,不是说制作工艺有多优秀,而是原材料的标准配备得好。因为只有统一标准的原材料,才能保证烹饪的统一性,菜品也会更加稳定。
而改变了餐厅的制作工艺和流程,餐厅的工作人员就省下来了。
之前有家餐厅,一个月一百万营业额,后厨有21人。引入净菜做了人工优化后,后厨就只剩下了11人,却仍然不影响餐厅月销售100万元的营业额。
这样人效就有了翻倍的提升。
如何让员工的收入也涨起来?五个人的活,让三个人做,给四个人的工资。
如果需要补充人力,就可以引入小时工做补充。这样引入的小时工比较灵活,有时,三个小时工的薪酬加起来才只有原来一个人的工资,效率却大幅提升。
改革的目的,是让员工的收入大幅度增加,让公司的利润也大幅度增加。这两项其中任何一项没有达到,改革都是失败的。
把门店的目标和任务
分解到每个员工心里
“上面”要求明年要增长20%,“下面”接到指令就去做。这种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经营目标科学吗?能实现吗?
杭州品尚设计认为,以月为单位考察,跨度太大,很难精准找到哪个环节执行出了问题。餐厅看的是每天的达成率。
那么,真正有效的门店运营应该怎么做?
首先,目标应该是上下协同的结果,是基于以往数据分析做出的。一年365天,一家餐厅工作日、节假日怎么定营业额,下雨天怎么判断客源数,这些都是有规律的。
一家老店,可以拉出其去年一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一家新店,则可以拿其三个月的数据来推算。用周一和周一比较,周二与周二比较,拉出一个系数来推算,这种营业额的预估要非常精准了。
这个表可以说是餐厅的“体检表”。有了这个数据,在做运营的时候就可以把控食材成本、人员成本,提升人效和平效。
其次,在执行时,要把年度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到具体的门店,每天、甚至每小时进行执行。
比如,一家门店今天营业额目标3万元,人均消费100元,那这一天就需要接待300个客人。以此推算出,这一天需要多少个服务员,准备多少物料,甚至每个小时需要接待多少客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将细节落地,还得靠员工执行。所以要把目标和任务全部分享给大家,这样每个人心里都有目标。
精细到每天的目标+总量控制,就既不会伤害客人,也能控制开销,还可以让员工的智慧发挥到最大。
教育、培训做到位
让员工能以主人身份来服务
在日常经营中,很多门店都会遇到一些爱占便宜或者难缠的顾客,比如有客人会要求送一些饮料,怎么办?
很多餐饮老板会认为,那就让他占,免得他出去会说坏话,何况概率也比较低;店长、经理也有权利打折或赠送饮料,那么直接服务这些人的员工呢?店员什么时候能拥有这个权利?
杭州品尚设计认为,拥有更多权利的员工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只要培训、教育做到位,让员工有主人身份意识,带着同理心和慈悲心工作,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个权利。
同样是送饮料这件小事,作为门店的员工要有判断意识,在平时的案例、实操中成长。如果管理者很机械教条地去培训,员工出来一定是机器人。
作为管理者,就要把道理讲明白了,才能让员工有行动。“没有一个员工是不讲道理的,无知才会犯错。
中国在职业教育中,往往没有把自己的员工当主人翁。但这样的话,他很多时候是没法以主人的身份照顾好客人需求的。尤其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企业如果想要逆风发展,必须要依靠的,一定是员工。
一个是让员工拿到更高的薪水,另一个是让员工得到足够的尊重。培训要无时无刻不在。班前、班后的分享会,让大家来提意见,让员工从无知到有知,感觉到被重视,有参与感。
杭州品尚设计认为“如果餐饮品牌的内功练好了,利润并不受经济大环境的太多影响”,即使在无差别打击下,也会成为最先复苏的企业。
-END-
么样的包子,一年能卖出去1亿个?
误入传销花光手上10万积蓄,走投无路之下,王海鹏带着仅有的1万元钱!突然想起自己以前经营快餐摊如果重操旧业或许能解决当务之急。但这一次他选择卖包子。
包子铺开业的第一天就排起了长队,一天收入1000元,为了更加吸引顾客,,他将馅料加工放到了包子铺现场,让顾客们看了更加放心。很快包子铺走上正轨,每天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尽管用47万元收购了一家名叫“张包包”的包子店,但是王海鹏仍不敢大意,为了保证包子品质,无论是从买菜还是加工,他都是亲力亲为,就这样包子店每天都是排着长队,王海鹏趁热打铁,一年时间内又在烟台陆续开办了三家店。
此时,烟台当地一家餐饮公司,也看中了“张包包”这个品牌,并迅速与王海鹏达成了投资合作。不到半年时间,“张包包”包子店就在烟台陆续开了20家店。但是有顾客反应“你们家的包子味道变了”
原来那家餐饮公司将重点放在开发分店上,对包子质量不是很在乎。王海鹏无奈之下干脆提出两家分手。可是“张包包”这个品牌已经被那家公司先注册,王海鹏感到万般无奈和愤怒。
打定主意重打鼓、另开张的王海鹏,给自己的包子店起了新的名字:玄兴包子。
经过先前的经历,王海鹏甚至包子品质的重要性,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做包子上,希望两年以内让自己的品牌再一次在烟台打响。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又陆续在全国开办了300多家分店,通过建立全机械化的中央厨房,机器包的包子更是让他的产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现在每年总计能卖出1亿个包子。
如今老王的梦想就是在5年内,包子年产量做到13个亿包子,全国每一个人都能吃到他的一个包子。
本文来自生意小哥,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编辑:文多
餐饮行业竞争持续激烈,随着新竞争者的涌入,主动降价成为行业特征。头部餐企也在积极求变。多家连锁餐企正拓展外卖“卫星店”,挖掘利润新增长点。
7月30日,太二酸菜鱼宣布将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到家、到店等业务板块开展更多探索。包括开设品牌卫星店及共同探索“神会员”等营销模式创新。
在签约仪式前,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他介绍,过去投一个正餐品牌店可能要大几百万元(指超过500万元),但开卫星店可能只要10万~20万元就能搞定了,面积也就30~50平方米,是差一个量级的投资。美团希望通过卫星店模式,帮助餐饮企业实现更高效的经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降价成为餐饮赛道主流趋势的背景下,为了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获取更高的利润增长点,海底捞、老乡鸡等120个连锁餐饮品牌已在今年开设了近800家卫星店,探索降低房租成本的同时,利用外卖实现高效运营。
早在外卖刚兴起时,就有不少专门做外卖餐食的小作坊在各外卖平台上大行其道,但是这类店铺因为环境、卫生和食品质量安全无法保证,在这几年已慢慢销声匿迹。如今,当品牌餐饮以同样的方式切入外卖专营店,又能否实现节约成本、快速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太二酸菜鱼宣布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前,九毛九(太二酸菜鱼母公司)(HK09922,股价2.9港元,市值41亿港元)发布了上半年预计净利润最多下跌近七成的业绩预告,其股价也在31日之前的几天一路下滑,一度探底至2.61元/股的历史最低价。
卫星店门面不大 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降价潮下 餐饮行业抢滩卫星店
在此次宣布战略合作前,太二酸菜鱼已经低调试水了品牌卫星店。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底,太二酸菜鱼在广州、深圳、上海和厦门四座城市开设了“店面更小、员工更少、不做堂食”的门店。此前,已有多家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大量开设专门服务于外卖的“卫星店”,比如老乡鸡、海底捞等。
餐饮品牌密集探索卫星店,或许源自降低房租成本、适应消费新趋势的多重原因。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餐饮品牌都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压力。
7月19日,九毛九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最多同比下跌69.8%。旗下各大品牌第二季度翻台率、同店销售、客单价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作为主力军的太二酸菜鱼品牌,客单价降至69元,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跌到60元价格段,也回到了7年前的价格水平。
九毛九的客单价下滑,也是企业在内卷背景下跟进价格战的缩影。
2024年上半年,各餐饮企业的降价动作让人应接不暇,海底捞旗下“小嗨火锅”推出49元单人套餐,锅底9.9元起;呷哺呷哺新推出的单人餐均价为58元,均价降幅超过10%;乡村基宣布门店的4款产品降价,价格回到2008年;和府捞面部分产品价格下降约30%,主流产品价格区间下调至16~29元。
太二事业部总经理付天亮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过前期的探索发现,选择卫星店和普通门店的顾客会有不同,做外卖的时候,商家需要想清楚应该提供什么产品给对应的顾客。
“我们卫星店开发了很多一人食的套餐和单品,也是目前外卖订单中需求比较大的产品。”付天亮表示。他还透露,目前太二酸菜鱼卫星店的客单价在40元以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签约现场了解到,双方计划在2024年开出50家品牌卫星店。美团外卖将为2024年新开的太二酸菜鱼品牌卫星店提供1个月的佣金返还,并为新开品牌卫星店提供流量扶持,助力门店产生更多订单。此外,美团外卖还将提供专业化的卫星店运营指导及配送服务。
卫星店内部 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成本低至10万元 卫星店是好生意吗?
“其实卫星店在我们内部还有个叫法是品牌外卖店,我们想借品牌过去在线下的积累,开出更多品牌的专业卫星外卖店,来解决消费者想吃到更高性价比(美食),又想很放心(质量)的外卖需求。”谈及推出卫星店合作模式的初衷,薛冰透露。
据薛冰计算,相比于扩张一家正餐店铺“大几百万元”的投入,卫星店可能只有30~50平方米的面积,10万~20万元就能搞定了,二者投入规模差一个量级。对于餐饮品牌来说,开卫星店是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销量的一个新选择。
业内人士表示:品牌卫星店可以享受品牌资产,但店型更加灵活、面积更小,能够有效降低租金成本,因此,它能够达到更高的人效和坪效,投资回报周期更短;在产品层面,其通常提供一人食套餐,更少的库存单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库存压力;此外,卫星店也有助于减少高峰时段堂食门店业务与外卖业务间的冲突。
美团提供的品牌卫星店实地走访数据显示,门店坪效能做到4500元以上、人效能做到3.5万元以上。如找到品牌需求高、订单多的位置,结合租金和装修成本的节省,单门店仅需8~10个月就能回本。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卫星店的租金和人力成本都要低很多,所以价格也可以做得很低,而且还能盈利,但是对有座位的正常店影响不会太大,毕竟到店消费是这些店的主要消费模式。
“正常店也可以开设卫星店来做外卖业务,和原有的到店业务分开,可以做得更好更专业。这样也可以推动行业的发展和业绩增长。整体分析下来,只要做好品控,符合国家对餐饮的开店要求,利大于弊。”庄帅表示。
不过他也提到,这种外卖专门店对餐饮卫生条件和品控的要求很高,未来随着卫星店的数量增加,对于平台和商家来说,也需要更进一步地布局和探索。
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美团低价策略的“三板斧”
这两年来,本地生活一直都是最热闹的战场,为了在“混战”中抢占先机,美团的新老对手们也都在积极调整,争夺本地生活战场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机遇。美团如何应战,一直都是行业关注的重点话题。
今年2月,王兴的内部信拉开了美团架构调整的序幕,随后美团在3月、4月分别进行了架构调整,这三次调整的共同点,是让从美团业务一线培养成长起来的年轻管理者走到台前,这也可以看出美团正在组建一支更加灵活、更贴近一线的管理队伍,以应对本地生活战场的新变局。王兴也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中表示,美团的组织架构调整未来还将继续。
今年以来,除组织架构调整之外,美团也在外卖、到店等核心业务上推出了包括卫星店在内的多个创新项目。美团“神抢手”“拼好饭”“品牌卫星店”可谓低价策略的三板斧。
一季度,美团(HK83690,股价101.50港元,市值5592亿港元)就推出了“品牌卫星店万店返佣计划”,而公司近日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20多个品牌开出了超800家品牌卫星店。
美团此前介绍一季度业绩时表示,“拼好饭”业务的范围在一季度拓展到了更多城市。有越来越多品牌商户加入其中,通过“拼好饭”实现拓量增收,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同时,美团“拼好饭”的日订单量峰值创下新高。
在今年7月,美团正式升级“神会员”服务,这也是美团将到店业务、到家业务整合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之后,面向消费者的重要业务动作之一。
美团此前还提到,美团加强了对商户的支持举措,并推出了线上线下联合促销活动,参与活动的商户数快速增长,而且商户也更愿意在“特价团购”活动中提供深折优惠。
今年6月,电商分析师、海豚智库创始人李成东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过去一年抖音等跨界者的密集进攻下,美团守住了本地生活的大本营。“本地生活最重要的还是到家业务,包括外卖和即时零售,这也是美团的基本盘业务,但这个业务量大,模式也很重,事实证明美团已经打赢了这场战争。”李成东表示。
对于未来的本地生活竞争,李成东表示,低价竞争依然是常态,在此之外,本地生活平台比拼的还是服务和效率,这也意味着平台还需要大规模投入。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