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杨雪
出品:明亮公司
古茗是一个矛盾的连锁新茶饮品牌。
一是它不在北京和上海两大一线城市开店,二是它成立10多年来奉行“黄河以北不开店”的策略,现在也只在全国覆盖了200多个城市,三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的声量不大,没什么印象深刻的爆品,也很少推新品联名活动。
但很多人难以相信的是,古茗现在已经是国内门店数第二多的茶饮品牌,目前门店数量突破8000家,仅次于门店数遥遥领先的蜜雪冰城。可以说,古茗在发展过程中抓住了巨头的缝隙,一举成为部分地区的“隐形的冠军”。
事实上,古茗今年也一改低调的形象,正面喊出了冲刺万店的口号,平均拓店速度达到每天7家。其他几个竞争对手书亦烧仙草、茶百道和沪上阿姨的门店数都在7000家左右,古茗暂时领先近1000家的门店数规模。
深耕四五线,打透浙江大本营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止8月2日,古茗覆盖全国18个省份、192个城市,一共开出8040家门店。其他头部品牌均覆盖了超过300个城市,而古茗仅覆盖了200个左右,仍有非常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截止8月2日,古茗门店数前10的省份:浙江1978家,福建995家,广东853家,江西787家,湖北568家,江苏566家,湖南516家,安徽468家,四川268家,河南241家。
截止8月2日,古茗门店数前10的城市:宁波348家,杭州336家,温州327家,台州249家,泉州237家,福州229家,重庆222家,金华190家,绍兴165家,嘉兴142家。
可以看出,浙江作为古茗大本营,浙江省的门店数在总门店中占比接近四分之一,前10大城市中也占了7个,古茗在浙江当地的“统治力”非常惊人。而且二线城市宁波的门店数最多,比一线省会城市杭州还多。
在门店密度上,极海数据显示,500米内古茗有两家门店的比率在一线城市只有12.3%,新一线到到五线城市其门店密度都接近或超过30%。当地加盟商有资金实力支撑多家门店,整体更能多开店。
古茗曾向外界透露,早期门店扩张的逻辑并非像星巴克一样,参考当地GDP和人口数等指标,而是主要看人流量,在浙江统治优势强的区域,基本上每2万人口就能开出一家古茗。物流供应链也由此安排,实现配送范围的全覆盖。
现在拓店则更看中区域密集度,选址人员也采取“传帮带”模式,商业密集区和居民住宅区采取不同的选址策略。住宅区总体占比过半,学校的占比也有接近10%,一线城市开在购物中心和写字楼的更多,这些地段都是其核心目标客户群体学生和白领的集中地。
十年,八千家
「明亮公司」结合古茗官方资料和网络数据,对其近10年来的拓店数据进行了大致的梳理。
2010年起,古茗第一家店从温岭大溪镇出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势头,从台州乡镇到市区,再辐射到浙江多个城市。浙江做透以后,又在2013年继续攻城略地更近的江苏南部、江西东部、福建北部。
发展前期,古茗逐步摸清了产品、供应链等体系,由此步入了发展快车道,2015年开出300家门店、2017年突破1000家分店。2019年开始,在近2000家门店的时候,古茗门店正式进入了飞速增长阶段,每年以近千家的拓店速度“狂飙”。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古茗2020年新开2240家门店、2021年新开1777家门店、2022年新开1461家门店,2020-2022年的三年平均每年新开1826家门店、每天新开5家门店。今年截止到8月2日,古茗已新开1502家门店,平均每天新开7家门店。
2019年除了继续巩固大本营浙江省内优势,古茗还向江苏、湖北、湖南、福建、江西这几大省份发起猛攻,分别重点突破苏州、武汉、长沙、福州、厦门、南昌、上饶还有重庆。聚焦在有南方地域优势的地区开店,以确保门店的稳健经营和持续性,闭店率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过,2020年8月起古茗陆续更换了所有门店的门头和LOGO。主要由于和另一个品牌“左茗”产生了商标诉讼,最终古茗选择进行了商标更换,对当时的品牌认知度和加盟拓店都有一定影响。
到了2020年底,古茗公布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份官方经营数据。数据显示,古茗2020年25%以上的店开在二线城市,单店营收增幅对比2019年增长37.1%,门店倒闭率维持在0.13%,主动优化了113家经营不善的门店。全年一共上新79款产品,差不多每4到5天上一款新品,其中水果茶有20款。
当时的古茗公关负责人陈慧亮对此解释称,“古茗之前的布店策略是以三四线为主,随着三四线城市人口涌入高线城市,下沉市场不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古茗在二线城市的营业额有明显提升,平均超过三四线门店35%。目前小店型还是古茗最主力的店型,未来也会尝试不同的店型带来的变化,选择更多适合高线城市的产品”。
古茗也在继续保持“黄河以北不开店”这一未明文的策略,陆续在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建立了仓储基地,以保证冷链物流能做到原料隔日低温配送至门店。
2021年下半年,古茗来到了“雪王大本营”——河南开店。但其在河南门店数最多的城市则是信阳和周口,郑州只排到第五名,仍然选择避开强大对手的正面竞争。
2022年底,湖北省一个常住人口5万的乡镇也开出了古茗,渗透力可谓惊人。目前湖北从武汉到襄阳、孝感等二、三线城市再到乡镇,都已遍布其门店。
2023年,开始在北方扩张
当商业模式逐渐成型,也适用于广袤的北方市场,古茗适时调整了自身的发展节奏,开始布局“黄河以北”,山东便成了第一站。今年1月,古茗门店开到了济宁,六店齐开进行造势,不久后济南、临沂、菏泽、泰安均开出了分店,烟台更是在7月10店同开。
古茗山东区域负责人曾表示:“山东市场很大,我们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古茗的好喝、新鲜与实惠。今年古茗在山东多个城市都有开店,预计今年能达到400家。”得益于山东当地的新茶饮竞争压力小,古茗迅速抓住了一片蓝海,目前总门店数达到148家。
也是在今年年初,古茗正式调整了加盟策略,放宽了对加盟商的要求,逐步开放新一轮区域加盟,并鼓励老加盟商和其他品牌的加盟商参与新市场的扩展。
今年重点拓店目标就是广西和山东、贵州、安徽4大省份,以及大幅提升北方地区的开店率,被网友戏称为“南征广西、北战山东”。据古茗官方透露,广西、山东、贵州、安徽23年上半年分别新开187、67、28、58家店,广西更是一举成为上半年开店最多的省份。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止今年8月2日,这4个省级区域的门店数据如下:
山东 148家:潍坊25家,济南23,济宁21家,烟台17家,菏泽11家,泰安9家,临沂、枣庄7家,青岛、威海4家,东营、聊城、滨州1家。
广西 223家:南宁57家,桂林33家,柳州25家,玉林23家,贵港、百色13家,梧州11家,贺州、北海9家,来宾、钦州、河池、崇左7家,防城港2家。
贵州 118家:遵义35家,贵阳25家,毕节22家,铜仁16家,六盘水8家,黔东南7家,安顺5家。
安徽 468家:合肥101家,芜湖49家,阜阳47家,马鞍山31家,滁州30家,宣城、六安27家,安庆26家,蚌埠22家,亳州、淮南18家,黄山、宿州17家,淮北15家,池州13家,铜陵10家。
据「明亮公司」观察,新进省份城市能有如此好的表现,古茗的底气来自稳固的加盟商群体。像广西不少门店都是跟随古茗多年的加盟商,特地从浙江、福建跨省而来开的,还带来自己的熟练工,为开店初期打好了扎实基础。广西首批签约门店就达到了70家,第二批又有50家,第三、第四批源源不断的在裂变。
大半年的时间里,古茗力争确保这4大省份每个地级市都有门店。当地开店最多的并不一定就是该省份的省会城市或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反而可能有其他的三四线城市门店表现跑出来。
总结:抓住下沉市场茶饮升级机会
在定下万店目标后,古茗还对供应链体系进行了精细化升级。门店较为密集的区域如浙江,配送频次提升至一天一配,稍远的云南等地也提升到了一周一配。还在诸暨投资10亿建立了原料生产基地,预计明年4月投入使用。
纵观整个新茶饮行业,喜茶和奈雪的茶均是总部位于深圳,已在一二线城市完成了健康化的升级,从新鲜水果、原叶茶到真牛奶和小料,时不时出一些联名活动,搭配咖啡和烘焙深入人心。
而竞争对手蜜雪冰城总部在郑州,沪上阿姨和一点点总部在上海,茶百道和书亦烧仙草则是在成都。古茗作为区域品牌,在一二线城市避开激烈竞争,而抓住三四线下沉市场的茶饮新一轮升级机会,希望凭借较高的性价比,跑出下一个万店品牌。
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3年第11期)
近期,仙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饼干、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调味品、豆制品、糕点、罐头、酒类、冷冻饮品、粮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速冻食品、饮料等20类食品388批次。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和判定:抽样检验合格384批次、不合格4批次(见附件)。具体情况通告如下:
(一)仙居县横溪镇项田兴饭店的筷子,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仙居县古梅树酒业有限公司销售的古杨梅酒,酒精度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仙居县万德隆超市销售的本地生姜,铅的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仙居县张小明餐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的鲫鱼,地西泮的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我局已责成相关县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要求横溪市场监管所和白塔市场监管所督促食品经营环节有关单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以上横溪市场监管所和白塔市场监管所自通告发布之日起7日内向社会公布风险防控措施,3个月内向我局报告核查处置情况并向社会公布。
特此公告。
仙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12月27日
食品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
序号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地址 | 食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商标 | 生产日期/批号 | 不合格项目 | 检验机构 | 备注 |
1 | / |
前不久有一个上了热搜的名词,叫“秋奶”,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意思。><>
8月8日立秋这天,中国有近20万家奶茶店参加了美团发起的“立秋奶茶狂欢节”,累计卖出超过4000万杯奶茶。><>
其中销量突破100万杯的品牌有8家,分别是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喜茶、CoCo都可、书亦烧仙草和益禾堂。><>
我很少喝奶茶,但“一天卖出4000万杯奶茶”的新闻引起了我的兴趣——如何拉动消费,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新茶饮市场规模为1040亿元左右,门店总数约48.6万家,今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50亿元。><>
如以单店解决6到8人就业计算,纳入统计口径的奶茶店解决了300万人以上的就业。这还不包括供应方、物流方、外卖方等解决的就业,以及未纳入统计口径的数据。><>
好像没有哪个政府部门对奶茶行业做过规划或扶持,也许觉得它不是“高精尖”甚至有点不入流,然而它自自然然地茁壮生长,不知不觉间成就了千亿级市场、数百万就业和万店级品牌。><>
估计一两年内,中国会有3到4家奶茶品牌成为万店企业(目前万店品牌是蜜雪冰城),有些品牌已经走向了世界。><>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有需求侧的,有稳就业、增收入的。><>
而奶茶行业最近十几年的发展,则从供给侧提供了一个朴素而真实的样本——通过供给的创新与优化,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形成“新供给带动新消费、新消费促进新供给”的有活力的循环。>< style="text-align:center;">
新供给要素一:大众创新型的企业家><>
所谓新茶饮,是指用现场调制代替过去的粉末冲泡、珍珠冲泡,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鲜、天然、营养、愉悦的新感觉、新体验。><>
现场调制使用的食材,除了茶叶/原液茶外,还有牛奶/奶制品、水果、芝士、坚果、谷物等,经现场提取和调配,混合而成。><>
和瓶装饮料、粉末冲泡比,新茶饮不仅是新饮品,也是新场景。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配料与甜度,有一种对潮流生活的参与感、仪式感。><>
我曾和喜茶与茶颜悦色的创始人有过交流,最近又采访了古茗联合创始人戚侠。蜜雪冰城创始人的一些朋友也给我讲了他们的故事。><>
><>这些驱动中国新茶饮的重要参与者,并不是高学历、高科技、国际化的创业者,而是关注大众消费市场、就在家门口创业、创业起点并不高的草根型创业者。><>
喜茶创始人、90后的聂云宸,出生于江西小县城,专科毕业后在广东江门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因为电商冲击开不下去,想到开奶茶店。他尝遍周围的奶茶,发现基本都是用奶茶粉冲泡,既没有真奶也没有真茶。><>
经反复摸索,他用真原茶、真牛乳首创了芝士茶,2012年5月在江门九中街开了第一间茶饮店。当时叫皇茶,后改名喜茶。
><>古茗创始人王云安,1986年出生,浙江台州温岭人。2006年考上浙江理工大学,但对所学专业不怎么感冒,大二就开始捣鼓推销收音机的生意。><>
2010年毕业在杭州萧山一家丰田4S店上了7天班,就回到家乡温岭大溪镇,和合伙人开了一家30平方米的奶茶店。><>
他们靠自己的味觉开发新产品,一次尝100毫升,一天尝几十次,胃都被撑满了。第一年亏损,有时一天的营业额不到100元。><>
有一次王云安偶然看了一本关于麦当劳的书,醒悟到,当你把自己当生意人时,总是能省则省,而当你把自己当顾客时,就会更多地考虑店面干不干净,奶茶好不好喝,店员是否亲切。开店两年后,一天的生意增加到三四百杯,上了轨道。><>
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1978年生于长沙,父母是普通工人。1997年高考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读了本地的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后出过工伤,花了两年康复,从一线退到了二线。空闲时他会背上一张画板,在餐馆和路边替别人画画,也在电影院卖过爆米花,做过盖码饭,开过卤味店,加盟过奶茶店,后来想到一个新的创业念头,就是结合中国文化特征开一家有特色的奶茶店。><>
2013年冬,在长沙解放西路天桥底下,第一家茶颜悦色开张。
><>蜜雪冰城诞生得更早一些。张氏兄弟都是豫东农村出生的孩子,哥哥张红超生于1977年,1996年通过自考进入河南财经学院,读公关文秘专业,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大二时就在郑州街头卖刨冰冷饮。><>
此后一直折腾,还跑去合肥卖过冰糖葫芦,失败了,只好再回郑州,在学校附近盘下一家小店,夏天卖冷饮冬天做家常菜。><>
直到2006年,他推出首支定价1元的新鲜冰淇淋,里三层外三层人流水泄不通,才明确了大方向,即“让年轻人实现冰淇淋和奶茶自由”(奶茶是后来加的)。不久,弟弟张红甫也加入创业,2007年成为蜜雪冰城第一代加盟商中的一员。><>
在这批创业者开创了新茶饮之前,市场上除了康师傅、统一、娃哈哈、和其正等品牌的瓶装茶饮料之外,也有奶茶店。其来源,一是港式(英式)奶茶,广东有不少,一是台湾珍珠奶茶,长三角特别是江苏有不少。
><>但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让广大年轻人喜欢、愉悦的高频消费市场,且缺乏有市场号召力、不断创新、风格多样的新品牌。过去十几年,这批新创业者开始用新方式进入茶饮市场,他们的起点极为普通,但却是创新的新起点。创新的力量,最终点燃了整个市场。><>
王云安说:“茶饮行业的基础产品是从中国台湾地区带来的,但我们这代人不再只是跟从,而是有更好的认知,开始超越。茶饮行业的变化背后,是整个供给侧的升级。”>< style="text-align:center;">
新供给要素二:产业链上的系统创新><>
“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指出,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采用新的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实现新的生产组织。><>
喜茶整合传播部总经理程浩在接受采访时说,创新首先是产品创新,喜茶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产品是起点,品牌是终点。><>
“从最早只是一家20平方米的小店时,喜茶创始人就用真牛乳、真水果、真原茶、真蔗糖带来‘真品质’的好茶。从芝士茶、烤黑糖波波牛乳到多肉葡萄、酷黑莓桑、喜柿多多,喜茶的产品一直在创新。><>
喜茶还把门店设计、产品包装、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的内容也作为和消费者沟通的产品,努力做到极致。喜茶重视消费者体验,比如较早使用了PLA(聚乳酸)可降解吸管替代纸吸管,不仅是为了环保,也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有很多像果肉这样的‘内容物’,用纸吸管吸入的口感是不好的。”><>
古茗的戚侠说,2022年古茗共上架92款新品,其中全新产品35款,包括龙井香青团、一颗香水柠、厚道椰椰榴莲等爆款。><>
如此多产品上新,既考验研发能力,也对供应链提出了很高要求。古茗10年前开始搭建自有供应链,2016年到云南西双版纳勐罕镇,引导农民在一片4000余亩的果园里种养香水柠檬。><>
一开始买的树苗有假的、错的、得病的,只好砍掉重来,后来从玉溪找到了优质苗木,种了3年后迎来收获,每个月都有产出,每隔7天采摘一次,为一颗香水柠的走红提供了保障。><>
配送也需要创新。“经过10年努力,古茗在全国自建了近20个仓储基地,有自营的冷链车队,每个基地可以辐射周边250-300公里门店。其好处有三,一是配送频率高,加盟商的库存低。浙江等地一日一配,加盟商当日进货就行了;二是收取很低的服务费,让利加盟商。><>
如在江西,从南昌的仓库对外辐射,可以做到两日一配,加盟商一个月只要交1020元就享有15次配送机会,而不管每次的配送量多少。而且配送是直接开到店门口,由司机搬进去放好;第三,越新鲜的东西保质期越短,古茗配送能力强,配送频率高,就可以给门店供应更新鲜的东西。”
创新也离不开技术创新。《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指出,头部企业在专业智能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上都有显著突破,如使用智能青提剥皮机、智能水果去核机、智能柠檬捶打机。><>
为了将柠檬中的香气更好地挥发出来,需要人工用力捶打约2分钟,现在用智能柠檬捶打机,只需要10秒。><>
在全渠道融合的场景创新方面,新茶饮品牌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跨界联名、潮文化IP和二次元动漫、私域会员运营、衍生产品开发、预售卡券等方面,新茶饮在餐饮业一直是潮流风向标。
新供给要素之三:数字经济平台
中国新茶饮的主力品牌,基本创立于2010年之后,如2010年创立的古茗,2012年创立的喜茶,2013年创立的沪上阿姨,2015年创立的奈雪的茶。><>
更早的一些品牌也是在过去十年才进入快车道,如书亦烧仙草2007年由创业者王斌在四川师范大学附近开了一家小店(当时名叫85℃tea),2013年才正式成立公司,2015年才在省外开了首店。><>
另一个源自成都的品牌茶百道,2008年创立,时年25岁的创业者王霄锟和妻子在温江二中旁边开了一家不足30平方米的门店,从冲粉茶做起,8年开到了100家。2016年门店升级,确定了“鲜果与中国茶”的定位,2018年面向全国开放加盟,开始快速扩张。><>
这些新茶饮品牌的快速发展期,刚好和移动互联网与外卖平台的兴起同步。><>
在采访中,新茶饮品牌都谈到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如微信、微博、大众点评、小红书)、移动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社交媒体(如微信朋友圈、抖音)在新茶饮的市场普及、市场扩大、市场推广、市场反馈等方面的作用,尤其是2013年11月上线的美团外卖,更直接推动了新茶饮的发展。><>
早期的新茶饮品牌并没有线上的想法,但后来无一例外都走上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道路,并通过社交媒体和外卖平台,与90后、00后、05后这些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群体形成了紧密互动。><>
喜茶的程浩说,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喜茶发展的重要条件。“微信小程序让我们有机会改善消费者体验,和消费者有更好交互。><>
美团帮助我们极大地拓展了服务半径,喜茶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门店,主要客流是在购物中心里逛的人群,而外卖平台能辐射到周围3到5公里的写字楼和小区的客群,不仅扩张了服务场景,而且提高了门店的坪效和产出。><>
从微博到大众点评、小红书、美团,我们获得了大量消费者反馈,比如消费者提出了口味问题,我们就会根据不同地方的情况仔细考虑,有时甚至会修改配方。”><>
古茗的戚侠说,古茗开第一家店时没想过和互联网有啥关系,开第一家加盟店是朋友想开,和互联网也没啥关系。但随着开店数量增多,门店纷纷反馈,现在的消费者和过去不一样了,在街边逛的越来越少,在线上对饮品的需求越来越旺,古茗这才开始关注线上。><>
“尤其是要进入一座新城市的时候,只靠一两家店很难打开知名度,这时大众点评、小红书、美团等的作用就出来了,这些平台能帮你快速在年轻人中建立影响,进而助力我们开店。”><>
通过采访,可以清晰地看到外卖平台对新茶饮的推动作用:><>
1. 配送的作用><>
外卖平台凭借即时配送网络的能力,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催生了下午茶、晚餐喝奶茶等新需求的出现,也让严寒风雨天气不再成为消费的制约。由于配送工具的不断创新,消费者很容易就能喝到冰茶饮,这已是比较普遍的基本配置要求。><>
><>2. 扩大需求的作用><>
外卖带动的线上消费创造了原来的门店之外的增量。要满足这种增量,会推动品牌开出更多的门店。门店的密集化,又增加了消费者接触品牌的机会,整个市场规模因此不断扩大。><>
3. 增创新品的作用><>
新品是茶饮增长的核心武器,外卖平台通过线上的数据洞察,能够观测到消费者的口味和变化趋势,助力品牌更好地进行产品开发,打造爆款新品。><>
4. 激发消费的作用><>
外卖平台打造的节日营销,广泛聚合商家力量,各展其能,一起把奶茶市场做大,并建立更强的消费者心智。><>
5. 带动创业就业的作用><>
民以食为天,年轻人以鲜为先,奶茶就是一个尝鲜求新、能喝出快感的市场,带动了庞大的创业者、就业者,他们手不停脚不停,脑不停嘴不停,操作机器不停,是脚踏实地的奋斗文化的践行者。品牌之间的竞争很卷,倒逼它们走差异化之路,这里的一个重点是打造有特色的供应链。><>
如蜜雪冰城,在“全球茉莉花都”的广西横州市,采用“产业园+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与农户建立了约4000亩合作茶园,作为“茉莉绿茶”的原材料产地。蜜雪冰城自建的“大咖国际”生产基地,则为河南温县的山药定制打造了两条全自动生产线,研发山药罐头、山药粉等产品,推动传统山药的转型升级。><>
又如茶百道,去年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针对当地的桑葚开发出一款新饮品“乌漆嘛黑”。起初是为了帮助解决桑葚的销路问题,因为桑葚一年只收一季,成熟期只有2个月左右,含水量很高,采摘后很难储存,若销路受阻就只能烂在地里。>< style="text-align:center;">
没想到“乌漆嘛黑”的外卖很好,茶百道意识到,全年无霜期300天以上、常年日照时间长达2147小时的德昌,是特别适合桑葚生长的一块宝地,于是和德昌政府及相关企业开始深度合作,通过全产业链发展带动全县的果业更新换代和果农增收致富。
图为茶百道乌漆嘛黑
如果说企业的创新是新茶饮生生不息的驱动力,数字经济平台、外卖平台则是发展的加速器。在数字经济平台的助力下,供给侧的创新和需求侧的释放都被加速了,而且不断升级迭代。
新茶饮:创新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
新茶饮面对的主要是年轻消费人群。><>
年轻消费者的要求是,从原料到成品到服务都要“新意”。所以在供给侧,从食材的尝新、口味的出新、饮品菜单的更新、营销与品牌的个性化创新,到背后的研发、供应链基地、数字化、仓储与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建设,都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采访中,我常常有一种奇妙感——><>
可能是一个85后创立的新品牌,由65后的人种水果,75后的人做加盟,最后由95后的外卖小哥把一杯新茶饮,送到一个05后少女的手中。这是一二三产业与数字化结合之后的连接,也是价值的共创。><>
可能是一个心情有点糟糕的上班族,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奶茶,自己打开外卖平台随手一点,流量即时变销量,更重要的是,半个小时后喝上一杯有点凉、有点甜、有点果香的奶茶,心情也愉悦了不少……><>
大众创新型的企业家精神,从供应链到配送、物流的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与外卖平台提供的新型供给侧能力,充满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年轻消费者,这一切结合在一起,协同创新增效,造就了中国新茶饮,一个由新型供给驱动新型需求的新市场。><>
如果说以上采访所得是令我欣喜的,采访中也有让我感动的时刻。><>
戚侠向我介绍说,古茗奶茶店的加盟者一般都是实战、实操的小创业者。以一个一年200万元左右流水的奶茶店为例,一般有7个人(包括老板在内),早中晚三班倒,每人每天工作9-10个小时左右。><>
调饮师一般在20岁左右,店员甚至更年轻。他们中的不少人曾有这样那样的压力,比如读书不太好,存在原生家庭问题,但他们为了生计肯付出,肯努力。><>
大致来说,在四五线城市,他们的月收入是2500-3500元,到了金华、温州、台州这样的地方,月收入有3500-4500元,到一线和比较强的省会城市,月收入有4500-5500元。收入最高的是老板,但也就是比普通员工每月多500-1000元的样子。><>
我采访了古茗的一个加盟商,湖北恩施人,1987年生,1993年高中没有毕业出来打工,到了台州黄岩新前镇的一家化工厂,一步步做到车间主任。2015年他偶然喝了一杯古茗,是冲着买一送一的便宜喝的,没想到那么好喝。><>
后来化工厂搬到另一个镇上,他常骑车回来喝古茗,有一次为了喝两杯奶茶竟然排了48分钟的队,他突然想,自己为什么不加盟开一个古茗呢?他报了名,通过了面试,2016年和朋友在工厂所在的镇上合开了一家古茗,本来想让妻子干,但再小的生意,只要一忙起来也是很复杂,所以他从工厂辞了职,加入到店里。><>
随着台州市场日渐饱和,他把店转给朋友,2018年转战杭州开店,目前一共开了5家,小的二三十平方,大的七八十平方,共有员工40多人。><>
他对我说:“开店不仅让我赚到了钱,也赚到了经验、知识和管理能力。比如线上的订单有50%左右,我就要学习怎么投流。我也要根据每家店的表现进行调整。我还在想要招一个做调研和策划的人,不能都像我们这样,只会埋头拉车。”><>
我问他,你一年的利润有大几十万元吧。他回答:“那肯定。”他还说,虽然有能力买房,但现在房价在跌,还是多开店吧。><>
这种普通又坚韧的草根活力,这种从自己做起、改变命运的力量,是新茶饮在供给侧的创新之外,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有这种力量,加上整个创新生态的支撑,中国新茶饮还会继续远航,为消费者提供超越现有认知的新产品、新服务,并在与时俱进中,开创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