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的轻乳茶,要走性价比之路了?
近日,古茗“原叶鲜奶茶进入9.9元时代”的消息,在行业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有行业人推测:一场围绕轻乳茶的价格战就要打响了。
真的是这样吗?
古茗下场,天天9.9
轻乳茶集体降价
9.9元商战,朝如今最火的轻乳茶品类开火了。
7月12日,古茗官宣“原叶·鲜奶茶,进入9.9元时代”,活动消息显示:7月15日-31日,在小程序即可买到9.9元/杯的轻乳茶,还可以参加“0.9元起畅饮”活动,最低仅需0.9元,便可买到一杯。
为了推广此次活动,古茗还在7月12、13日以直播的形式,到万亩茶园召开了一场针对轻乳茶健康升级的发布会。
使用冷链鲜牛乳和可溯源茶叶,古茗9.9元轻乳茶,在小红书上被评为“没有对手”,在行业也引发了一场针对轻乳茶价格的讨论。
不难看出,这是古茗将轻乳茶作为引流品的一种销售策略,而多个品牌也开始采用这种策略。
茶百道7月中旬上新的云绒轻茶系列,在“限时买一送一”折扣之下,单杯低至7元。
沪上阿姨的东方栀晓系列,在小程序购买任意产品,就能得到一张9.9元优惠券。
益禾堂上半年的新品栀子香轻乳茶,折后价格也低至7.9元/杯;CoCo都可的原叶真奶系列,平台做活动时,9.9元也能买到一杯。
沪上阿姨孵化的主打轻乳茶的新品牌“茶瀑布”,爆款瀑布茉白6.9元/杯,平台做活动时,轻乳茶单杯低至3.6元,目前茶瀑布已经开出百家门店。
有行业人指出,一场围绕轻乳茶的价格战,已经打起来了。
< class="pgc-img">>高毛利、强引流
轻乳茶降价是一种必然
首先,一定程度上,轻乳茶的价格战,是头部品牌们的防御战。
今年,轻乳茶品类势不可挡。
根据饿了么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推出“原叶茶+牛奶”的轻乳茶的品牌数量,同比去年增长近1倍,外卖量同比增长更是超过740%。
主打轻乳茶的品牌从头部到腰部都发展迅猛,门店数量和营收都在快速增长。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存量市场之下,流量和生意此消彼长,做全品类的连锁大牌把销售占比不高的轻乳茶拿出来,做成防御性产品,是大概率的事。
其次,最火的品类、最高的毛利,轻乳茶的价格经得起“砍一刀”。
“轻乳茶要开始走性价比之路了。”一位从业者表示。
这个高速增长的品类,是一个毛利最高约80%的品类,“水果茶、奶盖茶、有料奶茶这些产品的供应链已经被重塑过,价格十分透明,毛利最高70%左右,甚至很多鲜果茶的毛利还不达50%,所以如果要拿产品做引流,轻乳茶首当其冲”。一位上海饮品品牌的高管如是说。
第三,作为“钩子产品”,轻乳茶确实“活儿好不粘人”。
“古茗的轻乳茶9.9元,就是在打造一种‘钩子产品’,一方面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要给消费者多一个经常来店的理由,或许利润不高,但能让消费者增加复购,也是建立心智的关键。”一位从业者表示。
有业内认为,如果古茗通过此举,能建立“买高性价比轻乳茶就到古茗”的消费心智就赢了。
也有品牌正在紧密观察:“一旦发现古茗通过此大幅提升单量,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参战。”
事实上,对于做全品类的茶饮品牌来说,轻乳茶的门店销售占比仅约10%,用来作为低价引流品,并不会让营收“伤筋动骨”。
最重要的是,轻乳茶品类茶、糖、奶的简单组合,无需切水果、煮小料,出杯高效,即便低价引流也不会给运营带来太大负担。
从目前各大品牌动作看,虽然还没有谁推出“长期9.9元轻乳茶”的政策,但如果古茗等测试效果较好,势必引发更多品牌跟进,或不乏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品牌,发起类似于咖啡9.9元的长期价格策略。
而这会对主打轻乳茶的品牌造成挑战,它们一方面要抓文化和风格,做出更多情绪价值、场景体验;另一方面在茶底、乳制品上也需有更多差异化,让消费者能“喝出不同”。
< class="pgc-img">>价格战早已从咖啡蔓延到茶饮
茶饮会重回“10元时代”吗?
轻乳茶价格战并不是特例,今年茶饮旺季,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卷价格”。价格战早已从咖啡蔓延到茶饮。
4元/杯的柠檬水、10元两杯的薄荷奶绿、全场饮品9.9元/杯,有一些自创品牌甚至祭出了2元/杯的“白菜价”。
还有一些小店“贴身肉搏”:浙江某品牌门店,在隔壁奶茶店推出“15元两杯黑糖珍珠奶茶”后,迅速以同款饮品“10元2杯”的架势贴脸开打。
细数能发现,很多大品牌的整体价格带都下调了3~5元,重塑性价比成为了不少品牌求增量的方法。
外界有很多声音感慨:“茶饮要重回10元时代”。
一位品牌创始人告诉我,今年他观察到,外卖、小程序、线下POS的折扣率都在上升,外卖销售占比高的折扣率也更高,“从年初到现在,折扣率上升至少5个点,对门店和企业利润都有影响。”
不过,乐乐茶总经理李明博预判,“茶饮回到10元时代是不可能的。”
“果茶和奶茶的供应链已经到极致了,价格基本到底了,即便是规模扩大能压缩的价格也是有限的,只有部分产品价格能降低,使用新鲜水果的产品较难降低到10元以下。”
茶话弄创始人黄靖松表示:价格战,短期能拉动增长,但长期企业得不到合理利润,在研发投入、日常经营过程中一定会缩减成本,最终是阻碍行业发展的。
“未来10元以下的饮品肯定会增多,但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市场对高质高价产品的需求长期存在,我们不认为整个行业会重回10元时代。”
< class="pgc-img">>在咖门2024研发者大会现场,美团外卖连锁业务部饮品甜点KA负责人周思锐用数据说话:"饮品仍然是连续3年带领整个餐饮大盘增长的品类,虽然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增长还是最快的。"
而且整个饮品的增长除了头部品牌带动,中腰部的新势力品牌也是关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茶饮在价格上呈现分化趋势:5~10元单品与20元以上单品销售占比明显上升;10~20元的单品销量占比明显下降。
其实价格卷到最后,比拼的是谁的成本结构更有优势。
在5~10元相对低价的市场里,用户需求在,品牌有没有相应的产品能够承接住这一部分需求?
20元以上的饮品占比提升,给到品牌的命题是,针对品质消费人群的产品,还有没有创新的空间?
面上的奶茶还在用植脂末吗?
近日,均价30元左右、主打健康的茉酸奶被爆出使用植脂末引发高度关注。在经历持续的争议后,8月4日,茉酸奶发布声明称8月开始全国门店的奶昔产品使用新的奶基底,不含植脂末,并对于已经销售的产品进行召回。不仅是茉酸奶,此前霸王茶姬也宣布推出不含奶精和植脂末的基底原料,替换此前被质疑是植脂末的原料。
茉酸奶和霸王茶姬事件也引发了消费者对植脂末的再一次讨论。《消费者报道》注意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消费者发帖称,被茉酸奶、霸王茶姬放弃的奶精、植脂末在许多奶茶产品中依然存在,奶茶中没有奶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其中许多产品的价格为十几到二十多块,存在高价格低品质的问题。对此,本刊记者对市场上的主流奶茶品牌进行了线上和线下调研。
< class="pgc-img">(图|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讨论植脂末奶茶)
>调查:哪些奶茶品牌还在用植脂末
刚刚进入立秋,大家都收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了吗? 你喝的奶茶里真的有牛奶吗?对于这个问题,通过记者的调研,答案是否定的。
< class="pgc-img">( 图|来源于记者线下调研)
>上述调研发现,茶百道、一点点、益禾堂、沪上阿姨、COCO都可、古茗这些品牌可以大方承认门店里的奶茶系列中并未加入牛奶,而是植脂末。些产品的价格普遍在11元以上,许多产品价格高达15元以上。
< class="pgc-img">(图|来自霸王茶姬官方店铺)
>(图|来自奈雪的茶官方点单程序)
>此前权威部门的检测也证实了这一点。去年9月,广西消委会对现制奶茶产品开展比较试验结果显示,30款奶茶产品中,包括书亦烧仙草、CoCo都可、一点点等品牌的10款奶茶中蛋白质含量为0,表明这些奶茶中没有添加牛奶,可能使用奶精或植脂末,同时这10款奶茶中部分产品售价为12-17元。
但依然也存在少数品牌声称奶茶系列原料是牛奶,但许多消费者反应原料里根本不是牛奶,而是植脂末。特别是在很多乳糖不耐受人群的身上并没有任何的反应,加上调研时,不同品牌店家的反应也不同,还有部分曾在门店工作的员工,也发声过奶茶原料不是牛奶的相关情况。消费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起奶茶原料里加入了植脂末这件事,大方承认的态度逐渐愿意接受,而以欺瞒的方式消费者不愿买单,认为这种门店宣称和产品实际不符的情况侵犯了其知情权。
乳糖不耐受人群的直观感受
本刊记者也发现,部分消费者在喝完奶茶后出现拉肚子、胃胀气、恶心等情况,排除品质卫生问题后,发现他们是乳糖不耐受人群。也是有了这类人群,这次的调研可以在不进行多品牌检测的情况下,如果想喝到原料使用了牛奶的奶茶,那么乳糖不耐受者人群的反应是最快最直接的。
乳糖不耐受其实就是乳糖酶缺乏症,喝完牛奶之后不能被人体完全分解吸收,导致牛奶进入到肠胃中发生吸收阻碍。会出现腹胀、肠鸣音亢进、肠绞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等危害,部分患者肠道运动减弱出现便秘。情况严重时,需要及时就医。
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消费者来说,奶茶原料是植脂末反而喝起来不会出现不耐受的症状。当然,无论原料是牛奶或者植脂末,都需要注意饮用频率,不能长期大量的摄入,减少植脂末的摄入量。且注意食用量或者先建立耐受,需要在饱腹的下饮用,因为乳糖不耐受空腹吃任何奶制品都会使乳糖不耐症更加严重。乳糖不耐受的消费者一定注意以上几点,尽可能的减少摄入乳糖后不耐受带来的症状。
< class="pgc-img">(图|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讨论乳糖不耐受)
>此前上海食品安全研究会理事刘少伟对媒体表示,植脂末具有稳定性好、分散性佳、增香增脂、储运方便、加工性好、价格便宜等优点。但也会带来高热量,难以被机体所吸收以及代谢,容易造成脂肪堆积而长胖。同时一些植脂末采用氢化工艺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大量食用植脂末容易引起记忆力下降,增加老人痴呆症发生的几率;青少年大量食用植脂末容易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抑制前列腺的合成。植脂末虽然对身体有危害,但不能抛开计量谈毒性,所以奶茶饮品尽量避免高频率饮用,引发身体疾病。
本刊记者了解到部分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喝了喜茶的牛乳系列、奈雪的茶奶茶系列的鸭屎香珍珠奶茶、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和青青糯山这几款中,出现不耐受的情况会相对来说更多。这更加说明,在这些品牌中奶茶原料里是添加了牛奶,且消费者花费十几块钱是可以买到原料里加入了牛奶的奶茶的。当然还有均价20~30元左右的奶茶,更应该以高标准要求品质。
正视消费者对品质和健康的需求
CCFA发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新茶饮的市场规模有望恢复至1450亿元,到2028年有望突破2500亿元。奶茶市场因其独特的定位,已成为快速消费品市场中的新生力量。
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随着人们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营养和健康要求,对品质奶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奶茶消费者更加在意品质和价格成正比,也更加在意自己对产品真实用料的知情权。此次茉酸奶事件持续登上热搜也再次证明了这个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一些高品质不添加植脂末的产品。很多品牌也在升级自己的配方,逐渐抛弃植脂末,方便消费者有更好的选择。消费者希望能买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产品。商家也应该做到高价格高品质,正视消费者的诉求,对每一位消费者负责。
源:中新经纬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女子购买古茗奶茶,喝一半后发现杯中有红色漂浮物,捞出后疑似是“血痰”。女子称,当时买了3杯奶茶,在其中一杯百香果(口味的)内发现红色漂浮物,开始以为是西瓜瓤,细看疑似粘液血痰。自己在医院上班,让同事帮忙用显微镜查看,显示大量红细胞。
对此,古茗方面25日回应中新经纬称,古茗第一时间核查了安徽池州相关门店的监控视频,对投诉所涉饮品的备料、调饮及出杯全过程进行了仔细核查。经查验,门店全体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均全程佩戴口罩,按照调饮标准出杯,不存在违规操作,也没有异物进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