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网商记者 丁波
每年天猫618,都是新品牌崛起和弯道超车的好时机。今年,一个叫凯瑞玛的品牌猛刷存在感,在罗永浩等网红直播间里频频出现。
这个号称要做“冲饮界小米”的新品牌声势浩猛。6月12日,在罗永浩的直播间,凯瑞玛的一个奶茶单品直接卖爆了。三天后,凯瑞玛又联手淘宝直播举行了一场新品的云发布会,162万人在线围观。
当优乐美逐渐淡出大众视野,香飘飘的销量也不如往昔,此外还有喜茶、奈雪的茶、一点点在线下合围鲜制茶饮市场,凯瑞玛选择此时进军冲饮赛道,它还有机会吗?
< class="pgc-img">>“1个亿的小目标”
6月12日晚,在罗永浩的直播间卖爆后,凯瑞玛方面对外表示,“只是交个朋友,今年的小目标是1个亿。”
说这个话,凯瑞玛有足够的底气。
凯瑞玛的母公司是山东天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隶属于山东天久集团。在过去,凯瑞玛在市场上的角色是茶饮行业的上游供应商。市面上很多网红茶饮品牌都在凯瑞玛的客户名单上。
< class="pgc-img">>近两年,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凯瑞玛逐步在行业里冒尖,规模也逐年倍增,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6亿元。目前,凯瑞玛旗下共有有100多种原料,共计1000多个型号。如果换成不同的搭配,种类可以超3000多款。
只要是生产奶茶、咖啡、冰淇淋等产品的企业,在采购植脂末、奶精粉、咖啡粉等原料时,都没法绕开凯瑞玛。一位企业负责人透露,在植脂末行业,凯瑞玛几乎是垄断性地位,“中国第一,全世界第六。”
但凯瑞玛不满足于此。这几年,它一边在产业的上游深耕,一边将目光投向了终端消费市场——成立一个零售品牌,直接和消费者对话。
“我们的原料越来越丰富,这些原料完全可以组合起来去开发一系列产品。我们也看到电商这一块的潜力,所以决定去做终端市场。”天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凯瑞玛的幕后操盘手李海岭表示。
凯瑞玛利用在原料上的优势,研发出了奶茶、咖啡、牛奶等冲饮产品,还将目标对准了90后女性的家庭生活场景,研发出冰淇淋粉、棒冰粉、圣代粉、奶盖粉等可以直接DIY的产品。
< class="pgc-img">>目前凯瑞玛在天猫上已经开出了3家旗舰店,拥有近20万的粉丝。今年天猫618期间,凯瑞玛增长势头劲猛,近一周内增粉超过了7万。
当被问及凯瑞玛的目标时,李海岭毫不犹豫地表示,“冲饮界的小米。”
为什么是凯瑞玛?
茶饮是出了名的高利润行业。在下沉市场拥有超过7000多家门店的蜜雪冰城,每年靠茶饮净赚65亿。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不算杯子和配料的话,市面上一杯奶茶的原料成本最高8毛钱,售价则高达十几元,巨大的利润空间让近几年茶饮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
鲜制茶饮品牌异军突起,喜茶、奈雪的茶等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去奶茶店、咖啡店买一杯新鲜的茶饮,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而以优乐美和香飘飘为代表的冲饮则日渐式微。
对此凯瑞玛认为,并不是冲饮行业不行了,而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产品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跟得上市场变化。
凯瑞玛向来善于创新。
< class="pgc-img">>2009年,“零反式脂肪酸”的健康饮食理念就是在卫生部的主导、凯瑞玛等原料企业的建议和推动下才面世的。之后,这一理念开始频繁地见诸于媒体广告中。
凯瑞玛的创新之处更多地体现在产品力上。在6月15日的新品发布会上,新推出的“冷萃炫摇奶茶”在行业内就颇为领先,打破了过去只能用热水冲泡的束缚,消费者可以选择温水或者冰水,冲泡后只需摇一摇即可饮用。
据悉,在凯瑞玛400多人的团队中,有40多位专家负责新品研发。旗下的1000多个原料型号,一经组合,就可以裂变成3000多款不同口味的终端产品。
且没有了中间商层层中转,直接掌握原料生产线的凯瑞玛,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可以最低的价格采买最好的原材料。
“咖啡的浓郁,冰淇淋的爽口,奶茶的飘香,都和原料的选择息息相关。我们非常重视原材料的采购和进口,对原产地进行严格的考察和监测,比如选用新西兰的奶源,还有优选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和高山红茶等。”李海岭表示。
既要做爆款,也要做品牌
从传统企业转型做电商,其实是不小的跨度。2015年凯瑞玛就开始试水电商平台,几经摸索和调整后,已经小有成绩。
在凯瑞玛旗舰店,产品品类丰富,价格从6.8元到168元均有覆盖。销量最高的阿萨姆奶茶,月销售额突破了100万。
< class="pgc-img">>但这还远远不够,有了产品创新力的凯瑞玛,还需要品牌力。凯瑞玛的电商总监丁非表示:“凯瑞玛既要做爆款,也要做品牌。”
凯瑞玛所瞄准的消费人群主要是90后女性。当这批年轻人逐渐进入家庭生活,开始活跃在下厨房等平台上,她们对茶饮等产品的品质在提升,同时也开始追逐DIY的快乐。
凯瑞玛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B站、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下厨房等垂直平台,和消费者们互动,请她们免费试用产品,将经验和感受分享给其他爱好DIY的女性消费者。
一位叫“昊实妈咪”的网友,在下厨房上用凯瑞玛的产品自制了一款冰淇淋后感叹,“简单到难以想象,细腻绵柔的粉质,入口即化,奶香味特别浓郁。”随后,她将制作冰淇淋的过程以图片形式上传至平台。
< class="pgc-img">>下厨房拥有3.5亿用户,80%都是女性消费者,人均使用时长达到28分钟。在这样垂直的平台上精准传播,显然比广告营销有效多了。
凯瑞玛更不会错过直播潮。
今年618期间,凯瑞玛开始频繁地在罗永浩等直播间里出现,通过直播带货方式触达更多的消费者。
6月15日晚,凯瑞玛还联手淘宝直播举行了一场新品的云发布会。李海岭在介绍了凯瑞玛的产品理念后,162万人在线围观并在弹幕中刷屏,“凯瑞玛大卖!”
凯瑞玛开始火了。
个九月,比酱香拿铁还火的,竟然是中药房的酸梅汤。
中医们整日里把脉开方,大概也没想到有一天年轻人会为了喝饮料找上门来。
图口新鲜的年轻人,最近又找到了新的解馋方式,那就是去中医馆买“奶茶”,其中最火的饮品当数酸梅汤。乌梅、陈皮、玫瑰、桑葚、金银花,光是听材料名字,就让人觉得十分养生。
酸梅汤配方。(图源/@铁豆)
最关键的是,它还很便宜。浙江省中医院的酸梅汤只卖1.34元/帖,前阵子卖断货,把医院的服务器挤爆了,服务器修好之后,每天限量售卖1000帖。相关视频火了之后,不少人跟风找中药店配酸梅汤,还把“中医馆买酸梅汤”送上了热搜。
好喝、便宜还健康,最会薅羊毛的年轻人,岂会放过这等好事?去中药房抓方子、买茶包,成了这个秋天的“养生顶流”。还有人发现,不少地方的中医院,早就推出了五花八门的中药奶茶。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下午茶,约在中医院。”
去中药房买酸梅汤,讲究
“山药当归枸杞Go,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周杰伦10多年前就在唱的《本草纲目》,如今竟成了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用抓药的方式买酸梅汤。(图源/@我是小林)
看完别人抓方煮饮料的视频,年轻人纷纷走进中药房,问上一句:“有酸梅汤吗?”因为实在太多人来买,甚至不必多说,店员就已经心领神会:“是不是来买酸梅汤的?”
幸运的话,几元钱就能买到够喝好几杯的方子,还能刷医保卡。酸梅汤可以拿回去自己煮,也可以让店员帮忙现煮。有视频博主尝了后大为夸赞:“不是平时喝的糖水,味道比较有层次感,这个是能喝出内涵的酸梅汤。”
在家煮酸梅汤。(图源/@我是小林)
光买酸梅汤还不够。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在等药房煎汤的时候,年轻人还要再打听打听:“你们还有没有别的饮料的方子?”“有没有能让我长高/减肥/少掉头发的方子?”这可不只是把中药房当奶茶店了,简直是当成哆啦A梦的万能口袋。
减肥降脂、祛湿降火……还真有。(图源/@我是小林)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买了就走。有的人挂了号,请老中医给开酸梅汤,“不巧”被看出有点肾虚,被望闻问切一通之后,付出上百元,获得药方一服——苦的。有的人想抓方子,还被“教育”一番:“凡是药物都有禁忌,你这么健康,喝什么药?”
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中药房喝到好喝的酸梅汤。有网友表示:“市面上的酸梅汤都加好多糖才能拥有不涩的口感,中药房的酸梅汤不加糖,草本味很浓郁,喝起来和中药挺像的。”
喝一口没加糖的酸梅汤,浓浓的中药味和酸味让人直呼上当。即使自行改良,也得加大量糖和冰块,口感才会好一点,但又让人免不了怀疑自己寻求健康的初衷。
中药房买酸梅汤的测评。(图源/短视频平台截图)
就算照着博主的方子抓,也可能遇上“酸梅汤刺客”。不同品质的药材价格相差很大,不少网友反映,自己去某知名连锁中药房,看到陈皮2元/克,每服需要5克陈皮,10服酸梅汤居然花了一两百元。
费了老大劲喝上一杯酸梅汤,年轻人到底图什么?
冲着中药去,图的是奶茶
到中医院喝养生茶,除了酸梅汤,其实还有很多选择。
酸梅汤火了之后,浙江省中医院也趁势推广了多款秋季茶饮方,生津利咽、明目润眼等,其实都是中药房常有的养生茶。
在“凉茶大省”广东,一到夏天,很多人会到省中医院买开胃健脾饮。这款饮品火了十几年,属于获得药监部门生产许可的“院内制剂”。由于过于火爆,常常有黄牛倒卖,自己开方2.95元/瓶的饮料,黄牛能卖到5—6元/瓶。这款饮品味道酸甜,所以也有网友在这阵“中医馆买酸梅汤”的风中买下并安利。
网友分享买开胃健脾饮的攻略。(图源/小红书截图)
事实上,中医院并不像刻板印象中那么一本正经,它们也会玩创新。
去年,柳州市中医院的中药奶茶就火过一把。在奶茶里面加中药,还确实在医院出售,任家长再怎么反对孩子喝奶茶,也挑不出毛病。晒出照片的网友表示:“喝奶茶的最后一点罪恶感消失了。”
不过仔细一看,这其实并不是要挂号才能开到的药品,而是在医院开设的药膳坊里出售的创意食品。在柳州市中医院药膳坊,本“药食同源”的理念,除了养生奶茶,还推出了中药蛋糕和中药汤品、粉面、面点等。
柳州市中医院药膳坊菜单。(图源/小红书@板蓝根炸鸡米花)
据网上流传的早期菜单,每样奶茶都标明了功效,有健脾益肾奶茶、健脾化湿奶茶等。但如今的菜单上,或许是出于合规的考虑,删去了功效,改名为银荷奶茶、保和奶茶、水行奶茶等,保留了对中药食材成分的说明。
至于口味,有网友特地去打卡,表示“药味比奶味大”,不算苦,但确实无糖健康。其中最火的保和奶茶,据说喝起来是保济丸的味道。银荷奶茶的金银花味比较重,有人评价:“金银花加薄荷,不就是感冒药的味道吗?”
网友晒中药奶茶。(图源/小红书截图)
哈尔滨济仁中医院也开了一家咖啡馆,楼上是中医馆,楼下卖养生“本草咖啡”。饮品其实不含咖啡豆,而是由中药搭配牛奶调制而成。据网友分享,这里有专业大夫号脉,为不同体质的人定制咖啡并现场制作,甚至还会对症给予养生建议。
(图源/小红书截图)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新茶饮品牌正在推出养生饮品。茶百道有姜汁桂圆红枣茶、姜汁枸杞黑糖奶茶,直戳生理期女生的痛点;今年年初,奈雪的茶与东阿阿胶联名,“一杯敬克制,一杯敬放纵”;又比如最近扬州茶饮品牌井井茶与苏北人民医院中药房联名,推出了荷叶莲子心茶与玉竹梨花饮,主打一个“健康”。
但有网友指出,茶可解药,牛奶属寒性,往奶茶里面加中药只是噱头罢了。奶茶咖啡配中药,到底是黑暗料理,还是“真·养生茶饮”?
在河南做中医的小李表示:“在中药方面,我们是有现成固定的方子的,有剂量、有理法方药,涉及很多,不可能加牛奶、茶这些其他东西的。”对于市面上的中药奶茶,“因为没有具体的用药量和用药的依据,肯定不能算中药”。
真想治病,可不是往奶茶里加中药就完事了。(图源/《你好,我的大夫》)
不过,这些饮品所使用的都是国家规定的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材料,因此并不算违规。“这些药材、食材都是无毒的,剂量控制在6克以下,反正喝了不会出问题。如果正好适合这个人的体质,也还说得过去。”
至于是否养生,小李指出:“只能说算是危害小一些吧,谈不上健康,毕竟要加奶和糖。”他觉得,这些饮品的核心依然在于好喝与否,而不是功效如何。“比如谁正好感觉自己上火了,喉咙不舒服,买来中药奶茶,既没用,又不好喝,他怎么可能再回购嘛。”
喝中药奶茶,真是为了养生吗 ?
瓶装饮料也好,养生茶饮也罢,年轻人是不会放弃寻找奶茶“平替”的。
新茶饮火了这么多年,市场规模增速已然放缓,2021年同比增长51.9%,到了2022年则同比增长5.1%。这固然有其他影响因素,但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年轻人在喝奶茶这件事上越来越克制了。
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图/艾媒咨询)
新茶饮越来越卷,各大品牌又是打价格战,让年轻人尽情薅“9块9”的羊毛;又是做口味创新,苦瓜荆芥、阿胶枸杞全塞进杯子里,把奶茶做成了养生粥;还搞各种跨界联名,引得年轻人争相打卡。
但本质上,消费降级的年轻人是觉得“一杯奶茶钱”贵了。前段时间的一个热搜词条“真的很讨厌二三十块钱叫‘一杯奶茶钱’”,道出了年轻人的不满:奶茶明明比一顿饭钱都贵,还是不要假装自己很便宜了。
对普通人来说,“一杯奶茶钱”并不便宜。(图源/《去有风的地方》)
年轻人不仅想低成本解决嘴馋,还想要健康。加班免不了劳累,听了那些“腰椎间盘突出年轻化”“糖尿病悄悄找上了年轻人”的新闻,有心无力的打工人,也只能是战战兢兢地继续熬夜、久坐、喝咖啡奶茶。
对许多人来说,奶茶几乎成了社交和放松心情的必需品。嗜甜是人的一种本能,奶茶也不是那么容易戒掉的。世上没有“既要又要还要”的好事,于是年轻人选择了去中药店配茶饮,也许东西不够好喝,但加冰加糖也还过得去,尽管似乎跟啤酒泡枸杞并没太大差别。
(图源/网友制作的梗图)
广东遍地凉茶店,也不见年轻人像喝奶茶一样频繁地喝。夭夭来广州找朋友玩时,曾经打卡凉茶——“味道有些冲,苦,回味有点甘甜,完全是中药味。”她买的是安眠类的茶饮,但一瓶下肚,也没有感觉出效果多好,反而因为喝多了,起了好几次夜。“下次还想尝尝别的凉茶,不服气,想试试到底能有多难喝。”
去年爆火的熬夜人参水,今年已经无人问津,功效也难说有多好。
说到底,不管流行什么口味饮品,大部分都是尝个新鲜,若是不好喝,就算再健康,也是火一阵就过去了。
韩国年轻人流行的“防猝死套餐”,不如健康的作息更有用。(图源/@营养师顾中一)
为生活所迫的年轻人,总在实践“朋克养生”。养生秘籍再好,夜也还是要熬,奶茶也还是想喝。
说到底,生活已经够辛苦了,年轻人只是想要一口既无物质负担,也无精神负担的快乐罢了。
撰稿 阿 瑞
编辑 草莓脆
校对 邹蔚昀
排版 余俐伶
头图 图虫创意
封面 《你好,我的大夫》
炎夏日,一杯清凉的茶饮是很多人最好的“退烧药”。
十步一家奶茶店的今天,不少网友发现,曾经动辄二三十元一杯的茶饮,价格真的被打下来了!
奶茶“10元以下”时代来临
消费者喜闻乐见
立秋已过,但依旧酷暑难当。杭州市民小蒋是个“奶茶控”,她说,今年夏天发现很多奶茶都降价了。“以前觉得奶茶是奢侈品,随便一杯就是二十几块钱,但现在价格好像普遍都便宜了,十几块钱就能买,还有一些优惠券,几块钱也能买到。”
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发表相同的看法。
不知不觉间,“10元以下”成了各大新茶饮品牌“厮杀”的重点区间。一直在低价区间深耕的蜜雪冰城,凭借4元柠檬水、2元冰激凌等,带动其他品牌价格降下来了。
部分地区,古茗柠檬水从10元降至4元。茶百道的酸奶紫米露折扣后只要2.9元一杯,喜茶也曾推出限时活动,“纯绿茶妍后”4元一杯。
< class="pgc-img">>不仅价格卷,新品也是扎堆上市,还有各种联名系列,上社交平台一搜,多的是新品测评。
< class="pgc-img">>某高端茶饮品牌经营商邱先生在杭州有4家奶茶店,他坦言,“价格战”对利润空间的压缩十分明显。此外,他还表示,“横向对比品牌的话,如果他一直出新品、搞活动,你不出策略的话,当消费者习惯别人的时候就不习惯你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价格战”迎合了当前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行为习惯。“现在基本上降价的都是头部企业,因为它的供应链已经很完整了。一些单店或者说你的议价能力不够强,你就熬不下去,其实这一轮降价是一个洗牌的过程。”朱丹蓬指出。
市场超千亿
品牌“卷”下沉、“卷”出海
《2023—2024中国茶饮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去年,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达1900多亿元,同比增加15.7%;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逼近2500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刺激着品牌进一步“跑马圈地”。截至今年6月底,蜜雪冰城门店数量为31000多家,排名第二的古茗门店数量超9000家,茶百道有8000家。
“卷”完一线城市,还要“卷”下沉市场。喜茶有约4成门店开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古茗主攻的乡镇市场,占比超过30%。
与此同时,不少品牌纷纷“出海”,追求更广阔的市场。如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量已近5000家,多数在东南亚。COCO都可和贡茶已进入英国市场。喜茶重点发力欧美市场,已经进入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说,“出海”考验着新茶饮品牌跨国经营的综合实力。 “对市场要有精准的分析,还要求品牌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而且需要不断的转型升级。”
你愿意为了茶饮花费多少钱?
上周,记者也做过小调查:你愿意为了一杯茶饮花费多少钱?
从网友评论来看,大部分人目前能接受10-20元的价格。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来源:浙江之声、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