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哏都养老院”的台前幕后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午11点半,天津静雅养老院的老人们吃完饭了,院长陈卓打开手机准备拍摄视频。今天的剧本是陈维真(化名)的专场。这个长相酷似《

午11点半,天津静雅养老院的老人们吃完饭了,院长陈卓打开手机准备拍摄视频。

今天的剧本是陈维真(化名)的专场。这个长相酷似《飞屋环游记》里气球销售员卡尔·弗雷德里克森的老头,被网友们称作“卡尔爷爷”。80岁的他因为末梢神经炎,手指无法弯曲,费了点儿劲才给自己套上“演出服”。

这次陈维真扮演的是个睡不醒的老头和他的闹钟:前一天定3个早晨6点多的闹钟,每个间隔5分钟,转天不想起床狂扇闹钟巴掌,像极了年轻人犯“起床气”。

在视频塑造的“平行宇宙”里,老人们扮演着年轻人的模样,脱口而出“yyds”和“集美”,他们每天做着化学“逝验”,被炸飞和熏晕,转眼就去见了“南天门”。

沉重的生死问题被编排成段子,吸引了一波年轻粉丝,“哏都养老院”流量最高的视频在全网获得了800万次播放量。网红背后,是一群老年人面对衰老、疼痛和死亡的姿态,也是养老院“90后”院长陈卓想要探讨的问题。

卡尔爷爷的视频画面。图源:网络截图

视频里的“乌托邦”

今年3月,静雅养老院来了个不怎么说话的年轻人,他总是安静地坐在饭堂观察着这些老人,有时候在老头们下象棋的时候耳语几招。

怎样接手叔叔的养老院,陈卓已经想了很久。这个成立了8年的养老院有70位老人,其中自理和失能老人各占一半,平均年龄超过75岁。

他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养老院的老人们普遍重复着相同又毫无希望的生活:守着电视呆坐着一看就是一天,扶着助行器慢慢练习走路,一名老人最多的时候在早晨吃了17种药,花花绿绿的药片攥起来比饭还多。

照顾老人的身体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照顾他们的心理需要动点儿脑筋。琢磨了一个月,陈卓决定开启一些新的试验。

陈卓买来菠萝蜜、鸵鸟蛋、高尔夫球,再找朋友搞点儿斧头、剑等影视道具,撺掇老人把视频拍了起来。

刚开始陈卓只是把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摆出来,让老人用天津话说“介是嘛?”或者让老人们模仿年轻人说“集美”“yyds”“凡尔赛”。天津方言的幽默属性和网络热梗的反差萌吸引了一票粉丝。

这两种视频都没有真正火起来,让养老院一跃成为网红的是化学课“逝验”。主演之一是曾在天津耀华中学担任化学老师的余幽芳。

余幽芳在拍视频时被逗笑。受访者供图

90岁的老太太扶着助行器,拿个教鞭在桌子上拍,底下坐着一片七八十岁的学生。为了让情景更真实,他们还套上了孙辈们捐赠的耀华中学校服。

不过在养老院的余幽芳可不是讲台上规规矩矩的老师,她会故意“欺负”学生。化学课上经常发生爆炸和气体中毒,扮演学生的老人们这节课被担架抬走,下节课又挂上了吊瓶,时不时还得吸点儿氧……网友戏称“上课挺废学生的”。

最火的一条视频,余幽芳让卡尔辨别气体成分。在卡尔猛吸一口后,她才提示这是有毒气体硫化氢,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扇闻。

“你怎么来的?”在南天门的背景下,佛祖问道。

“化学老师让我来的。”卡尔爷爷背着手仰着头喊道。

慢慢地,愿意在视频里出镜的老人变多了,他们大多有英文名:卡尔、鲍勃、爱丽丝、凯瑟琳……这是一位英语博主来养老院拍视频时给大家起的名字。

老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人设:卡尔好动健谈,是化学课上的“显眼包”和“倒霉蛋”;鲍勃是个“机灵鬼”,他会整蛊同学,帮卡尔把包袱抖响了;余老师调皮捣蛋,口头语是“啥也不是,下课吧”。

类似于现实生活的“平行世界”,视频中的老人们藏起自己的病痛和老态,展现出最好的一面,一起构建一个属于他们的“乌托邦”。

老人们在拍视频(左:卡尔爷爷,中:爱丽丝,右:鲍勃)。受访者供图

“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开心”

视频里的卡尔爷爷是一个活宝,但鲜有人知道,他曾瘫痪在床长达5年。

1999年,55岁的陈维真被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年发病率为0.6-1.9/10万。

发病后的前两天他感觉手麻脚麻,第3天突然全身瘫痪,吃喝拉撒全部被困在不到3平方米的病床上。“太快了,根本接受不了。”

为了照顾陈维真,妻子晚上睡不了一个整觉,两个小时便要起来一次。陈维真全身关节都在疼,最严重的时候,身上就剩下嘴和眼皮能动,脸上痒痒只能喊妻子帮自己挠。

他吃了5年流食,被下了2次病危通知书,同病房的7个病友全部切开气管辅助呼吸,他是唯一的例外。“愣是活过来了,大夫都夸我牛。”

年轻时,陈维真和王铭勋一起学开大客车,又一起入职天津公交集团。他俩都喜欢唱歌,王铭勋记得,那时候陈维真带着100多号人练合唱,他很羡慕陈维真的嗓音和底气。

这些在患病后都成了奢望,状态好的时候,陈维真唯一的乐趣就剩下跟别人下象棋,他没法坐起来,索性不看棋盘指挥妻子帮他下。

陈维真生病的那几年,发小王铭勋正在准备合唱比赛。等到他知道的时候,陈维真已经慢慢恢复,他练习走路,练习唱歌,一切仿佛从头开始。

卡尔爷爷陈维真。受访者供图

人到了这个岁数,身体机能退化得比想象中要快。像天津卫的四大神兽一样,养老院也总结出来了四大活宝:打不开,听不清,并不拢,浑身疼。这些形容词分别对应着王力的胳膊、陈维真的耳朵、裴树春的手指和余幽芳的全身。

王力的胳膊是17年前脑梗落下的病,为了活命,当年他在每天8000元花销的ICU里躺了47天。

失去对身体的掌控感,让王力感觉 “一只脚踩在悬崖边上,另一只脚悬空”。有一次他把胸口上的心电监护一把扯了,还有一次不听劝想下床结果直接栽了个跟头,护士长气得直喊“想把他绑起来”。

半年后,王力能拄着拐杖下地走路,但是左臂却再也抬不起来了。那一年,他才46岁。

用了两年时间,他才接受这个现实。王力嘴馋爱做饭,母亲负责买菜、切菜,他就把调料都放在灶台的右手边,用右手颠锅翻炒。

再到后来,母亲去世,与妻子离婚,他被儿子送到了家附近的养老院。他每天要抽4盒烟,手指被熏得焦黄。生活的全部就是躺在床上看着电视打盹儿。

王力还有个“港商”的外号,因为他逢人就要讲自己的故事:早年下海经商,带过500人的工厂,接过治沙的大项目……陈卓觉得,他的话亦真亦假,“不过对历史造不成什么影响,说什么开心就由着他去吧。”

“没有人想来养老院。”王力说,“养老院里的老人10个得有9个抑郁的。为嘛?你想老年人怕嘛?就怕孤独。”

陈卓也承认,在70位老人中,只有余幽芳一个人是主动来的。余幽芳的老伴20年前就因为胰腺癌去世了,学校化学组80岁以上的老人就剩下她一个人,身边的好友接连离世,甚至在养老院教她打麻将的老人也走了。“死亡”对她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耄耋之年,生活中似乎没什么可以让她的内心再起波澜。她说,她不怕变老,对死亡的规划是,不想浑身插满管子躺在医院里,如果到了那一刻,就安安静静地离开。

“不要惧怕变老,因为衰老和死亡都是自然规律。但是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开心地度过。”老伴去世后,余幽芳上了6年老年大学,她学习水墨画、下象棋、捏面塑。学校多次提出想返聘她,补习班也投出橄榄枝,但她都拒绝了。她觉得工作时兢兢业业,退休后就要享受退休的生活,为年轻人腾地儿。

卡尔爷爷的视频画面。图源:网络截图

自从《南天门》的视频火了,“哏都养老院”就像是找到了流量密码,播放量翻倍地增长。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普遍认知下,老人应该很忌讳死亡,甚至不能听到一个“死”字。“哏都养老院”视频里老人们面对“死亡”轻松幽默的神态,感染了网友们,也引起了陈卓的思考。

一次和朋友的交流中,陈卓得到了一个让自己如释重负的观点 :人的终极意义是死亡。正是因为生命的局限,才使得一切有意义。

见证老人们的“成长”

从事养老行业的年轻人并不多,29岁的陈卓在入行前就知道。

大学毕业后,他做了两年服装批发工作,每天6点起床,晚上10点忙完,月均流转一万件服装,报酬比现在多6-10倍。

陈卓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我更想找到让自己内心平静安宁的工作。”

做生意时,他要不停与钱打交道,计算利益得失,但在养老院,他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人。“这是心灵的沟通,也是我觉得真正有意义的事。”

陈卓在为老人化妆,扮演黑白无常。受访者供图

8月16日下午,陈卓找到了一个新题材,他们要翻拍一期“父母查看你浏览器记录”的视频。

在这个情境中,孩子被关在门外,母亲抵着门,父亲拿着电脑和皮带,脸上的表情吃惊中带着焦虑。陈维真扮演的儿子在门外急得转圈圈,年纪大了,他转得很费劲,拍完视频一身汗。

回到屋子里,王铭勋扮演的父亲拿起皮带使劲一抻,作势要打陈维真。陈卓知道,老人的表演欲还没结束,虽然这段内容用不上,他还是抓紧拿起手机将画面“抢”了下来——部分参演的老人没有网络,不知道拍后的视频有多搞笑,陈卓想让他们在拍摄的过程中体验到被重视的感觉。

随着时间推移,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在社会上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也在慢慢消逝。可能是一次忘带钥匙、找不到家,或者把微波炉炸了、把锅烧糊了,老人就会觉得自己不被需要。

衰老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生理上在做减法,心理上却在做加法,老人们对生活尊严和价值的需求并不会随着生理的衰弱而下降,反而可能越来越看重,甚至产生极大的落差。

年轻时,不识字的刘国霞用双手拉扯大一双儿女。丈夫常年在外地,她搬砖盖房、上房扫雪,每天从胡同提着二三十斤的水桶往家里挑,家里的事都是她说了算。

上了岁数,伺候别人一辈子的老太太成了需要被照顾的人。她膝盖疼、腰疼,到了医院人家一照看片子不给治,“岁数太大了。”

因为家里房子问题、婆媳关系不睦等原因,84岁时她被女儿送进养老院。刚来的时候,陈卓几乎看不到她笑。她总是呆坐着,挨到晚上8点吃4种安眠药,再一觉睡到凌晨3点。

一年多过去了,老太太在这里找到了一些乐趣。她扮演的凯瑟琳没什么台词,但是爱帮老师搭帮手,做做蚊香、冰淇淋,陈卓也在她脸上看到了点儿笑模样儿。更明显的变化是,这一年来她的安眠药量减少了。

陈卓和朋友正在帮老人们拍视频。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摄

“生命的美被更多人看到了,至于被多少人看见,那不重要。”老人们会关注刀郎的新歌,还会思考“梗”对小孩们的影响,在陈卓看来,他们的思考能力没有下降,反而随着更多元更新鲜的知识涌入,获得新的成长。

如今的陈维真活成了卡尔爷爷,他会用意大利语唱《我的太阳》,被网友调侃为“怕瓦落地”。去五大道海棠花下唱歌的时候,他和王铭勋还被粉丝认出来了。

89岁的王铭勋依旧是个潮老头儿,他学会了上网“冲浪”,还会和70多岁的合唱团歌友们唱卡拉OK、撸串。

余幽芳教过的“孩子们”大多已经退休,有人在国外看到了她的短视频,特地联系她。她还有可爱的一面。陈维真唱歌的时候,余幽芳假装声音太大了,歪着头捂起耳朵笑话他。坐在轮椅上久了,她还跟荡秋千一样勾着腿玩儿。

社会不仅对年轻人有刻板印象,对老人也是。人们普遍认为老人慈眉善目,威严端庄,“老人得有老人样儿。”陈卓认为,老人不应该被“规矩”束缚在他人设定的期待和规划中,过度地约束自己。

陈卓发现,经历了4个月的试验,一些不参与视频拍摄的老人也愿意围过来,每天中午的小剧场成为了老人们的快乐源泉。

陈维真唱歌的时候,余幽芳假装声音太大了,歪着头捂起耳朵笑话他。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摄

陈卓也在成长的路上。为了更好地呈现拍视频,陈卓去学习剧本的编辑逻辑,他希望通过老人们的故事和段子,引导大家直面“死亡”这一话题。

在一个剧情中,余幽芳把电话本上的号码一个个圈起来打上叉,这代表着这个人已经离世。王力调侃她手里的不是电话本,是生死簿。有个老人则干脆把手机扔了,省得被写上。

令陈卓惊讶的是,拍摄的最后,王力给自己加了个戏,他拦住了余幽芳想要给他号码打叉的手,“这个事情不由你决定,我的生活我自己选。”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实习生 吴依晨

编辑 刘倩 校对 赵琳

前,一些山西的“慰安妇”家属开始向纪录片《二十二》的导演郭柯讨要援助金,这些前来讨钱的家属均为已逝“慰安妇”子女,当时并未出现在《二十二》的镜头中。7月9日,郭柯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拍摄时,这些老人已去世,我也没见过他们的家属,我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然而在去年,他们换着人不停跟我打电话要钱。”

对于被讨钱一事,郭柯难免感觉到“寒心”:“我理解他们,他们毕竟也是‘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但是中国‘慰安妇’对于日本的诉讼问题还没有解决呢,他们却以这样的方式来要钱,我真的是不忍心看他们这样。”

《二十二》是一部关于在日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幸存的“慰安妇”长篇纪录片,由郭柯执导。二十二位“慰安妇”参与拍摄,也是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纪录片”。该片以2014年中国内地幸存的22位“慰安妇”的遭遇作为大背景,以个别老人和长期关爱她们的个体人员的口述,串联展现出她们的生活现状。影片2017年上映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最终票房超过1.5亿,成为首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片。

《二十二》片方:此前已捐出1000多万,包括郭柯导演收益400万

导演郭柯当时就表示,保本之后的票房收益将全部捐赠,“我自己不会利用这部影片挣一分钱,影片扣除成本之后,所有的利润都会捐出来用于对‘慰安妇’历史研究及幸存者的资助。”

事实证明郭柯没有食言,2018年10月8日,“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发微博进行捐款公示,影片资助人张歆艺、导演郭柯等多方共同决定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10086003.95元,这1008万的捐款中,包括郭柯捐出导演个人收益400万元和演员张歆艺借给郭柯的100万元。至此,两人都兑现了此前承诺。

其实,《二十二》的拍摄过程非常波折,在拿到公映许可证后,该片曾因经费不足,靠着32099人次的众筹,筹到了100余万,演员张歆艺亦曾无息借款100万,最终郭柯与摄制组辗转黑龙江、山西、湖北、广西、海南拍摄了二十二位“慰安妇”。而捐款的32099个人的名字,也被留在了纪录片的片尾。这些众筹者并没有要“奖金”作为回报,影片中的志愿者也没有任何酬劳,郭柯说:“大家在做这件事时都不会想回报。”

讨钱家属:她们都是“慰安妇”制度受害者

然而,在《二十二》上映一年多之后,一些山西的“慰安妇”家属却认为自己有权利分享电影票房成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些家属的理由是,虽然老人已去世,未直接在《二十二》中出现,但该片系“慰安妇”题材纪录片,她们都是“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没有她们的努力就没有这个题材和电影。

导演郭柯:希望这些家属通过合理途径申请而不是每天换人给我打电话要钱

对于这样的“理由”,导演郭柯觉得很难接受,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自己这一年多来遭到了这些家属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电话讨钱。

郭柯说自己对于参与出镜的“慰安妇”家属们已经给予了援助金:“2018年1月,对于影片中出现的李爱连、曹黑毛、骈焕英、郝菊香、任兰娥、李秀梅、张先兔、刘风孩、刘改连等9位山西老人,我都已经给了援助金。2019年1月,我又给了影片头尾葬礼中的老人张改香、陈林桃的家属援助金。除山西外,其他地方的、在影片中出现的受害者或家属也已给了援助金,加上《二十二》影片头尾的两位老人,一共给24位老人或其家属发了援助金。我已经做到了我所能做的。”

而对于未曾谋面的“慰安妇”家属向自己要钱,郭柯说:“剩下的钱我根本就是无权分配的,我只是电影的创作者,并不是‘慰安妇’问题研究专家,我怎么可能辨别出哪位是‘慰安妇’的家属,确认他们的身份并给他们发抚恤金呢?我付不起这样的责任啊。”

郭柯表示,自己很同情这些讨钱的“慰安妇”家属,“我建议他们可通过合理途径申请救助资金,比如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提出书面申请。但是,未在影片中出现的人,未给予我配合的人,于情于理,我也不该给他们钱,我甚至说他们可以通过法律来告我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天换人打电话给我要钱,而且会说一些难听的话。”

郭柯称自己与参与拍摄的“慰安妇”家属们相处的都很好,“我在海南拍摄了9位老人,跟他们的家属一直有联系,昨天还从其中一位那里买菠萝蜜呢。而山西的几位参与拍摄的家庭也跟我特别好,我只能说,也许人跟人相处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不想指责这些要钱的家属,也不想证明自己多清白。我只是尽量做到了我所能做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述日忙着下厨、招待宾客。 海南日报见习记者 曾毓慧摄

原题:80后大学教师古村里办起农家乐半城半乡新生活

踩着青石板地砖漫步于罗驿古村巷落间,一排排火山石砖墙修葺而成的民宅或傍湖而建,或绵延在街巷的拐角深处,一个个赋予岁月印记的牌坊、宗祠、古井、石桥不时映入眼帘,古村的沧桑与静谧,让人不禁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有人说这是一种情怀,但我们两口子觉得这就是一份乡愁,古村里有我的童年,也有小孩的童年。”

澄迈县白莲镇罗驿古村,形成于南宋末年,这是一个远近有名的文化古村,每逢周末和节假日,“80后”李述日和杨慧夫妻俩就会从城里赶回村里,在自家庭院改造的农家乐接待慕名而来的游客。其实,农家乐只是一份兼职,夫妻俩还有另外一个让村民们竖起大拇指的身份——硕博毕业后在海南师范大学从事教研工作。

在古村北侧的街巷拐角处,几乎每个周末,李述日自家老宅扩建的农家乐庭院都人气十足,客人中或是聚会,或是古村自驾游的来客,或是到这里进行拓展活动团队。黑框眼镜、肤色黝黑、短平头、浓眉、方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这是35岁的李述日给人的第一印象。

“40位左右的客人,至少要备足四大桌的菜肴,有些还要深加工的海鲜,够一家人忙一上午的。”一大早不到7点,李述日一家六七个大人就忙开了,两个柴火炉灶,两个煤气灶,他和小舅轮番掌厨,砖垒炉灶里的柴火烧得正旺,大铁锅里的开水烧得翻滚,身穿短袖球服的李述日套上一件蓝格子围裙,半俯着给锅里的3只白莲鹅“翻身子”,闷热的水汽扑向脸庞,李述日额头上的汗珠不时滑落,厚厚的眼镜片很快就蒙上了一层白雾。厨房外,父母忙着洗菜、切菜,哥哥李述宝则忙着清洗海鲜、制作蘸料。

李述日自小就受叔叔影响,爱琢磨菜肴,对自己的厨艺十分自信。比他小两岁的妻子杨慧自小生长在山西农村,性情温和,在厨房里帮忙打下手。厅堂里,5岁的儿子大口吃着一个个熟得黑透的野果桃金娘(山捻子,俗称“罗尼”),“都是在自家的后山坡上摘的,很甜,现在变少了,都快摘不到了。”李述日也抽闲抓了一把来吃。

李述日一家三口栽种果树。海南日报见习记者 曾毓慧摄

朴实初衷 硕博夫妻守护乡愁

李述日与杨慧在郑州大学读本科时相识相恋,又一起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之后,李述日在广州工作,杨慧接着攻读博士。2011年,俩人一起回到海南师范大学从事教研工作。

“古村里有我的童年,我总想着在古村里做点事来守护这份乡愁。”回忆起当初张罗着家人一起办农家乐,夫妻俩坦言心里也有过疙瘩:作为远近有名的文化古村,罗驿古村此前已有一家商业化农家乐,不过,类似这样利用自家庭院改建的农家乐尚属第一家。由于没有太多资金投入,自家庭院的环境比较简陋,周边的绿植几乎处于原始生长状态,休闲配套都还没起步,但门前庭院就是数十亩湿地,视野十分开阔。

说干就干,从2015年暑假开始,李述日一家人开始翻建厨房、购置餐厨设备、搭建庭院遮阳棚,还挖了一口大约600平方米的鱼塘,鸡鸭鹅笼舍就建在鱼塘边,每天,鹅鸭戏水鱼塘,放养在那一大片湿地。李述日说,迄今累计投入20多万元,最多时一天曾接待七八桌客人,少的话一连几天都没接到预约电话,顶多寥寥三五个散客。母亲李爱蓉看在眼里,既心疼也担忧:儿子儿媳工资也不算高,这是一笔不小的账目,少说也要十年八年才能回本盈利吧?

“两口子都是研究生,又是大学教师,居然还跑回村里开饭店,这是怎么想的?”起初,村里也有不少人对他们的举动感到不解。50多岁的李以勇是罗驿古村人,一开始他也觉得这对夫妻就是“在城里呆腻了”,回家找点事做来解闷,毕竟,罗驿古村距镇墟也就三四公里,离县城也不远,这一路上也有好几家本地餐馆,在村子里经营农家乐料想没几个客人。可这两年下来,眼看着夫妻俩把农家乐经营得越来越热闹,他不禁打心眼里佩服。

李述日的儿子赶鹅“回家”。海南日报见习记者 曾毓慧摄

点滴辛劳 用心耕耘农家乐园

中午12点多,所有菜肴都备齐了,白莲鹅、白斩鸡、闷炖鳗鱼、黄翅、海蛎、文蛤、羊肉等满满地摆了一桌,可谓色香味俱全,客人们一边餐叙,一边小酌得不亦乐乎。

“都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回乡下忙,哪怕一点点的工作时间都没占用。”在杨慧看来,平时上班有时感觉脑子很累却又无从解压,在农家乐也会很忙,脑子里琢磨的都是菜谱、菜量、分工等,但不同的是,“忙完后看到满满一桌菜肴那一瞬间时,心底里头涌出的那种满足感和喜悦感能冲跑所有的疲累。”

“有些游客品尝过白莲鹅之后,还会打电话发微信求购鹅肉和鹅蛋。”李述日看着账本说,现今市场上饲料喂养的肉鹅一般饲养三个月就上市,每斤售价约为20元,但自家的白莲鹅一直坚持纯稻谷放养一年才上市销售,售价为45元,在当地有非常好的口碑,2016年累计销售了约200只白莲鹅和1000枚鹅蛋,还有少量走地鸡和稻谷鸭。

“我们没有太多的积蓄投入,但一家人会利用空暇时间一点一滴地打理好这个庭院。”下午三多点,烈日当头,李述日正踩着湿地泥巴挥锄清理沟渠,还沿着沟渠栽下一株株荷花。不远处,哥哥搬来一块块石板砖堆在沟渠旁砌起一条观景栈道。栈道两侧,一株株刚栽下没多久的黄皮、菠萝蜜、芒果已开始吐嫩新芽。

“我们计划将栈道修到鱼塘,还打算环绕庭院前这几十亩湿地。”李老师说,明年荷花就能盛开了,两三年后,这些果树也会陆续挂果,到时沟渠里鱼虾畅游,游客们漫步栈道观景同时,还能体验在湿地草丛里捡鹅蛋和鸭蛋,准是一幕幕别有吸引力的农家乐趣。

美好愿景 陪伴童年一起成长

在李述日夫妻看来,自家庭院的农家乐虽还在蹒跚起步,但一家人不急功近利,一天天勤劳付出,时间累积,也会让农家乐变得越来越适宜休闲度假。更可贵的是,农家乐伴随着孩子一天天一年年长大变化,带给孩子们很多美好纯真的童趣。

现今,不时会有同事和亲朋好友不远从海口、琼海或是三亚来到罗驿古村找寻岁月的沉淀与静谧,在李述日夫妻的农家乐里聚餐、茶叙、垂钓,即使是发呆、闲逛一整天也感慨“不虚此行”。李述日分析说,现在古村的乡村游农家乐还没形成气候,而且,随着保护与开发的同步推进,今后,罗驿古村的乡村游会越来越有人气与商机,他盼着能有更多的村民尝试发展农家乐,形成区域化发展的格局,那样才有可能把古村农家乐产业做出名气。

“两个月的暑期,身心都能放长假,真好!”李述日夫妻说,每天一大早,或是傍晚夕阳西下,看着5岁的儿子与一帮顽童结伴奔跑在田野里赶鹅归巢,或是跟着老人学习腌制鸭蛋,又或是在菜地里摘菜、抓虫,那种画面能让一天的劳累归零;也曾想象过,再过个二三十年,等到小学初中同学们都退休了,再一齐邀约到自家的农家乐庭院里,那时瓜果飘香,大伙们小酌小聚、畅谈往昔,画面一定很美好……(见习记者 曾毓慧)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