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斤在给江豚抛喂小鱼(摄于2020年12月24日)。
“江豚听到我的脚步声就知道我来了。”冬日清晨,长江铜陵段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雾气氤氲。58岁的张八斤一如往常穿上蓝布工作服,朝着“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走去。
洗好鱼,张八斤拎着鱼桶来到喂食台前,抓一把小鱼丢向水面,只见几头江豚浮出水面吃了起来。此时,张八斤便扶着桶等待,江豚吃得差不多了,他会再丢下一把。江豚的饭量很大,一天要吃上体重十分之一重量的小鱼。每天上午7点半、10点,下午2点、4点,张八斤都要喂上四趟,全年无休,这一喂就是十多年。
“这头是母的,生过小江豚。那头老得没牙齿了,已经没有自己捕食的能力了……”一边喂食,张八斤一边介绍道。很多时候,张八斤是通过江豚身上的伤痕来辨认它们的。张八斤说,以前喂江豚都是靠划船,一次喂一两头,而且江豚容易因为吃食撞上船边,后来修建了喂食台,投喂的范围更广,江豚也更安全了。
江豚是一种食性单一且繁殖力低的哺乳动物,再加上它很难适应工业污染和过度捕捞,这个长江上曾经的“微笑天使”成为了“水中大熊猫”。为了保护长江江豚,安徽省于2000年12月批准建立了“安徽省铜陵淡水豚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其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调查,2017年整个长江流域长江江豚有1012头,58公里长的长江铜陵段江豚数量为近50头,属于密度较高的区域。
江豚是长江的旗舰物种,它的生存状况是长江生态好坏的一面镜子。2020年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202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写入法律,成为长江流域各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制度。
2020年夏天暴雨连日不断,江心洲即将破圩,张八斤仍然坚守在保护区喂江豚,直到通知全部撤离才离开。可是仅仅离开两天,他又天天回来喂江豚。用爱人涂蜡梅的话来说:“比对自己的儿子还要好。”
从2005年张八斤第一次当上江豚饲养员,十多年过去,他对每一头江豚都了如指掌。敬业且经验丰富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2020年9月,15年如一日守护江豚,助力“水中大熊猫”繁衍壮大的张八斤获评“安徽好人”。
近些年,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江豚“出水”,而且离岸边更近了。张八斤这位长江汉子也盼望着,除了自己喂养的这些“江豚宝宝”,还可以像儿时一样,看到越来越多的江豚在长江中嬉戏。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江豚露出水面,嘴角上翘,仿佛在微笑(摄于2020年12月23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江豚在嬉戏(摄于2020年12月23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江豚在嬉戏(摄于2020年12月23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摄于2020年10月11日)。新华网发(陈晨 摄)
清晨,雾气氤氲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摄于2020年12月24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张八斤为江豚准备“早餐”(摄于2020年12月24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清晨,张八斤出门喂鱼(摄于2020年12月24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张八斤拎着鱼桶来到喂食台(摄于2020年12月24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张八斤拎着鱼桶来到喂食台(摄于2020年12月24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张八斤拎着鱼桶来到喂食台(摄于2020年12月24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张八斤从鱼桶里抓出几只小鱼准备喂食江豚(摄于2020年12月24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张八斤从鱼桶里抓出几只小鱼喂食江豚(摄于2020年12月24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给江豚喂完鱼食的张八斤回到家里煮面吃早饭(摄于2020年12月24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给江豚喂完鱼食的张八斤回到家里吃早饭(摄于2020年12月24日)。新华网发(徐旻昊 王珂 摄)
<>< class="pgc-img">>我们不觉得委屈”,他一再强调,“这个现在也不能怪谁,是当初的工作没做好,没有考虑好以后的发展问题。”
全文5468字,阅读约需11分钟
2018年11月中旬,安徽省安庆市的江边,寒风细雨中长江依然浩荡,安庆江豚保护区却已难觅宋代词人楼玥描绘的“江豚吹浪雨飕飗”的场景。
江豚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性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属于极度濒危物种。
根据原农业部组织的调查和科考资料发现,安庆长江段是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2007年,安庆市成立市级江豚自然保护区,覆盖安庆市域长江干流,全长243公里,总面积806平方公里。
2018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一份“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不断瘦身,‘水中大熊猫’生境堪忧”的通报中,直指安庆江豚自然保护区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一年半之内三度瘦身缩水违规调整,为安庆本地经济发展“让路”,保护区内存有大量违规项目,江豚栖息地被不断蚕食。
随通报而来的是疾风迅雨式的整改拆违。安庆市委书记魏晓明11月14日市委常委会议上表态“照单全收、即知即改”,对通报中提到的码头、加油站、排污口开始拆除、封停。
江豚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安庆市环保局局长姜奎堂向新京报记者反思,此事件的根源在于2007年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设立时“无规划,无审批,无认证”,明显“不严谨、不科学、不规范”。
“我们不觉得委屈”,他一再强调,“现在也不能怪谁,是当初的工作没做好,没有考虑好以后的发展问题。”
━━━━━
泊位拆除
11月16日,某运输公司负责人朱明(化名)站在长江安庆段沙漠洲口的港埠码头上。他公司旗下一辆装满焦炭的卡车从堆煤场一路开到江边泊位处,一艘运煤船停泊在这里。
不远处的江面上,即使是冬季枯水期,依然船来船往。狭长的船腹或黑或灰,船只满载着焦炭或者砂石。
港埠码头属安庆市港航轮船有限公司港埠分公司,一共有6个泊位,将拆除3个。前一天上午8点,其中一个泊位被拆除。
▲安庆沙漠洲港埠码头的一个泊位正在被拆除。新京报记者 王文秋 摄
11月16日凌晨,安庆市官方微博“安庆发布”发布消息,记录了这次拆除过程:“大观区、迎江区、市发改委、市港航局相关负责人现场督办,对码头上的三个泵船实施拖离”;“这三个泵船虽然不在江豚自然保护区内,但是距离安庆石化8828新码头安全距离不足,根据要求必须搬离至安全距离外。”
朱明在码头做运输生意快10年。他记得,沙漠洲港埠码头的存在比江豚保护区还要早,“以前查过扬尘查过渣土,每次都会提前几天通知停几天工,查江豚还是第一次”。
安徽省安庆市港航轮船有限公司港埠分公司经理朱学平证实,这座港埠码头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存在了。如今小码头已经转为现代化的公司,安庆市交通运输局至今仍持有这家公司两成多的股份。
17日下午,沙漠洲港埠码头的拆除工作仍在进行。朱学平看着眼前的泊位驳船被拖走,对记者列出附近江段一连串码头和泊位,“都拆了,这几个都在江豚保护区内”。
据安庆市交通部门统计,安庆市现有泊位121个,不在江豚自然保护区内的泊位73个,处于江豚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的泊位5个、实验区内的泊位43个。
据“安庆发布”11月21日消息,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码头泊位整改工作安庆港首批8个码头泊位全部整改完成,下一步将对余下的113个泊位“该拆的拆、该关的关、该提升的提升,挂单销号”。
━━━━━
“先天不足”的保护区
据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通报,2007年,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由安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保护区设立之初,总面积达806平方公里,覆盖安庆市243公里的全江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
通报称,“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和2017年6月,安庆市政府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三次发文调整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且均未正式经上级部门批准。”
2015年11月的变动最大,保护区总面积从806平方公里调减为552平方公里,干流长度从243公里调减为152公里。根据《安庆日报》报道,调整是为了“更加有效地管护江豚栖息地,进一步加强江豚救护与执法管理”。
但在通报中,督察组却认为,在2015年的这次调整中,安庆市将包括铜铁板洲核心区在内的91公里江段整体调出保护区,导致约50头江豚失去“庇护”。
姜奎堂向新京报记者解释,此次保护区面积缩水的根本原因是行政区域的调整。2016年1月份,安庆市枞阳县正式划归铜陵市。姜奎堂介绍,2015年11月的那次调整,把枞阳县以及此前其他几个市的江段都划了出去。
2016年12月的调整中,把2015年调整中从核心区降为缓冲区的安庆市宿松县新坝至套口江段,再次降为实验区。
2017年的调整,安庆市将双河口段、沙漠洲段、五里庙段、长丰段等四个区域共2.66平方公里范围调出了江豚自然保护区。根据过往科考调查,沙漠洲段的皖河口和沙漠洲区域是江豚觅食活动场所。生态环境部通报称之“为安庆港中心港区建设‘让路’”。
▲沙漠洲-皖河口江段来往的货船。新京报记者 王文秋 摄
上述三次调整都未正式经上级部门批准,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由其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环境保护部和相关部门备案”。
此外,安庆一年半之内三度调整保护区的做法,还违反了《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自然保护区自批准建立或调整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的规定。
此次被生态环境部通报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后,安庆市政府开始倒追当年江豚保护区规划的问题。
安庆市环保局长姜奎堂告诉新京报记者,2007年划分江豚自然保护区范围的时候,没有经过详细规划、专家论证,不仅安庆长江段全江段全部划到了保护区内,甚至连江西省湖口县、安徽的铜陵和池州两市的部分江段也划到了安庆的江豚保护区范围内,完全没有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求。
他还说:“当时的江豚自然保护区只划分了核心区和缓冲区,没有实验区,整个保护区的划定‘稀里糊涂’。”
姜奎堂还说,从2007年至今,安庆江豚自然保护区都不在生态环境部自然保护区名录上,因为当年根本没有报安徽省政府审批,更不用说上报给当时的环保部了,“这点我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
姜奎堂把当年保护区的设立总结为“无规划,无审批,无认证”,明显“不严谨、不科学、不规范”。
━━━━━
“没人告诉我们这是保护区”
安徽舒美特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舒美特公司”)位于安庆市望江县经济开发区,公司所在的位置就在江豚保护区内。
公司称“2007年被安庆市望江县委、县政府的招商热情所感动,决定解除与江苏射阳的投资意向,最终选择落户望江”。该公司销售经理章江(化名)告诉记者,公司这些年前后总计投入了6-8个亿,在当地无论是就业还是纳税都算是大户企业了。
但该公司环境违规不断。2016年,因废气排放被村民围堵停工。该年12月,安徽省环保厅通过突击检查发现舒美特公司存在环境违法事实,该公司后来也被列入安徽省2016年度环保不良企业名单,历经多次调查和整改。
此次,生态环境部通报中提到保护区内18个直排长江干流的排污口,其中有四个排污口未经审批。舒美特公司的排污口就是这四个未经审批的排污口之一。
这几天得知整改的事情后,章江觉得有些纳闷,公司确实在废水废气方面出过问题,被居民投诉过、被环保部门挂牌督办过,但“从当年招商引资让我们过来到这次整改前,没人告诉我们公司的厂房是在什么江豚保护区内。”
对保护区范围搞不清楚的不止章江。新京报记者接触过的多位安庆市官员,对江豚保护区也只掌握大致范围,至于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具体包括哪些部分,没有人能给出具体确定的回答。
但安庆市另一县宿松县的情况又不相同。
宿松县临江产业园位于紧靠长江的复兴镇,从产业园2010年筹建之日起,就得知将位于安庆市宿松县新坝至套口江段,属于江豚保护区的核心区。
记者在园中看到,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工、建材和仓储物流等领域。按照有关规定,核心区严禁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但经生态环境部督察组现场检查发现,该区域建有多家皮革和化工企业,设在保护区的园区排污口至今未审批,持续威胁江豚生存。
2015年,这一江段被安庆市调整为缓冲区,2016年又降为实验区。江豚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则告诉记者,这一江段从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降级调整,是基于相关专家这一区域没有江豚活动的意见。而出现在核心区的工业区和化工企业,他则解释“厂房都建在岸上”。
但生态环境部却在通报中指出,安庆市提供的功能区划调整报告称该区域已无江豚活动迹象,而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则显示该江段在2016年仍有江豚活动。
━━━━━
让江豚“让路”的港口
如生态环境部通告所称,江豚保护区屡次违规调整,为安庆本地经济发展“让路” 。其中,皖河口和沙漠洲区域在2016年由缓冲区调整为实验区,2017年被安庆市政府调出保护区,为安庆港中心港区建设“让路”。
姜奎堂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很多事都没法往细了说,安庆是个沿江港口城市,航运业不可能不要。”
安庆港素有“千年古渡百年港”的美称,是安徽省境内长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安庆市政府2008年起开始规划的安庆港中心港区,在安庆官方口径给予了重要的地位,称其“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是安庆市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这个中心港区的规划历时5年、数易其稿,将建成以石油及化工品、散货、件杂货、集装箱等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
▲沙漠洲码头处一艘运煤船正在装货。新京报记者 王文秋 摄
在规划之时,多部门就给予了生态保护的风险提示。
2017年10月,安庆市环保局发布的《安庆港中心港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本》(以下简称“报告简本”)提到,安庆港中心港区规划范围区内及其周围分布有较多生态敏感区,其中就包括江豚自然保护区。
原环境保护部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安庆港中心港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中,明确要求严守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涉及法定保护区域的码头、泊位和锚地等规划内容应依法取消,区域内已建与法律不符的项目,应限期整改加快完成清理整治。
但在安庆市政府看来,安庆港中心港区项目有“不得不做”的理由。
“报告简本”给出理由:在综合考虑安庆港历史存在及安庆港中心港区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和调整发展的必要性、且由于化工是安庆市的重点发展行业,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几乎覆盖安庆全江段且难以进一步调整后,同时也是为了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1号铸安工程’”,由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安庆市农业委员会渔业局回函给安庆市港航管理局,原则同意港区总体规划。
“报告简本”提及的安徽省人民政府“1号铸安工程”,是指安庆港中心港区的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及油气输送管线迁建项目码头(又称“8828”工程)。
此项目原为从安庆市穿城而过,沿途分布有多处居民区、医院、学校等人口密集地区。2013年,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安委会安全检查组等多部门先后来安庆石化现场进行了检查,结论是,“有较大的环境安全风险隐患”。
“安庆石化的管廊带周边生活着8万人,国务院、省政府限期督办要求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姜奎堂表示。解决的办法是将安庆石化管线迁建,油品、液态烃码头也迁建到沙漠洲江段,离开居民区。
计划迁建时,沙漠洲江段还在江豚保护区内(2017年被调整出保护区)。姜奎堂表示,安庆在2016年就发现新管廊带经过的地方是江豚保护区,“但这个事(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及油气输送管线迁建)我们必须得做。
安徽省环保厅环境影响评价处2018年4月26日发布的《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及油气输送管线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安庆危化品码头环评报告》)直接点出了码头项目会影响到江豚的生存:项目码头工程所在的江段(吉阳矶—钱江嘴)江豚的数量约48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施工、噪声、油污、渔业资源破坏、来往船舶都会对江豚生存造成影响。
报告还称,项目码头工程距离较近的沙漠洲分离区,全年都有江豚觅食活动,而且距离冬季江豚重要觅食点皖河口不足500 米,因此码头工程建成运行后,对上述2处水域江豚觅食活动均有一定影响。
诸多影响,该项目还是上马了。2018年1月8日,原环境保护部批准《安庆港中心港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月21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安庆港中心港区总体规划》。
新京报记者在安庆港沿江段走访过程中发现,皖河口至沙漠洲短短两公里长江岸线,已建成包括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在内的大小10余座码头泊位。在安庆市组织人力对沿途采砂码头、泊位、水上加油站予以拆除的同时,江上的运煤船、运砂船等船只仍来回穿梭。
在姜奎堂看来,归根究底“还是2007年那个不科学的自然区划分留下来的问题”。他还透露,现在省里下来的调查组也在调取当年的材料,找当年负责的干部谈话,想搞清楚当初的规划究竟是怎么做的。
“照单全收,立行立改”,这位环保局长重复着安庆市委市政府此前定下的基调,“虽然这是十几年前不科学规划造成的影响,但环保部通报了,我们承认工作肯定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我们不觉得委屈,”他一再强调,“这个现在也不能怪谁,是当初的工作没做好,没有考虑好以后的发展问题。”
11月19日,安庆市政府宣布将启动江豚自然保护区规划论证工作,根据专家评估和论证结果,科学划分保护区范围,向安徽省政府申请设立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力争2019年底前建成,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京报记者 王文秋 编辑 陈晓舒 滑璇 校对 陆爱英
值班编辑 吾彦祖 花木南
>021年1月25日,贾世忠(右二)在安徽省铜陵市动物园调查案件。新华社发
虽已入冬,“雨城”雅安迎来阳光灿烂。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驻扎的小楼里,同事轻轻推开综合大队办公室的门,仔细拂去大队长贾世忠座位上的灰尘。座位已经空了一个多月,一身没来得及穿上的警礼服静静地挂在衣架上。9月25日,37岁的贾世忠完成最后一班24小时警务值守后,再没能回到这里。如今,他躺在雅安市人民医院的ICU病房里,戴着呼吸机与脑瘤做着生死较量。
一个多月以来,亲人和同事不断祈祷,呼唤至爱回家,呼唤战友归队……
业务精湛他是四川生物多样性的“守门人”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森林警察这个职业稍显陌生。他们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频率不高,但他们守护的生态安全却与人们息息相关。
盗猎濒危野生动物、盗伐林木……每当这些犯罪发生,便是森林警察出手的时候。然而这类犯罪往往发生在山高路远的偏远林区,隐蔽性极强,非常考验办案者能力。
四川生态资源丰富,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贾世忠的家乡雅安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占比最高、山系最全、县份最多的市(州)。在这里担任森林警察,要肩负更大的责任。
从警13年,贾世忠当了5年森林警察,记者曾多次在采访中遇到他。身材高大、笑声爽朗、讲起案件两眼放光……他给人的感觉既朴实又骁勇。
他曾告诉记者,当森林警察的5年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期。特别是2020年以来,四川成功破获了多起部督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在四川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的同事看来,这份成绩单背后的雅安森警支队是中流砥柱,贾世忠更功不可没。因工作出色,他4次荣记个人三等功,2021年被公安部评为“昆仑”行动先进个人,还多次担任教官向各地森警传授办案经验。在同事眼中,他是“为办案而生的人”。
“老贾过去是缉毒警察,他2017年加入我们支队,带来了全新的办案思维。”森警支队副支队长余奕虽是贾世忠的上级,却从不隐藏对他的敬佩。“他是在用缉毒的思路和魄力办森警案件!”
支队政委骆志强是贾世忠业务上的师傅,谈起2020年和贾世忠共同办理的一起特大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他至今历历在目。
当时正值隆冬,贾世忠深夜带队紧跟嫌疑人车辆,在雅安天全县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一举拿下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了3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熊猫。随后他们又连夜长途奔袭300多公里到绵阳江油市,突袭捣毁了一个转卖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川金丝猴的窝点。
这起案件共查获川金丝猴18只,小熊猫17只,彻底摧毁了一个涉及全国多地集盗猎、运输、销售、“洗白”为一体的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产业链。该案件也是四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破获的涉及保护级别最高、数量最多的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
“在派出所讯问结束,吃完晚饭已经是20点左右,我们开始驾车返回。一路都在堵车,因为嫌疑人在车上,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到雅安的时候已经是12月5日早上7点,连续奋战三天两夜,我的头皮发麻,已经两个通宵没有睡觉了,躺下时两只耳朵嗡嗡响。”这段记录写在“12·3”案主要嫌疑人归案后,是老贾的工作常态。
“12·3”案告破后,老贾仍未松手,根据一条线索,他又啃下另一块“硬骨头”——部督“1·18”案。
这起案件中涉及的上市公司曾是雅安森警多年的遗憾。多年前,雅安森警支队的前身——雅安市森林公安局在办理一起案件中就发现了这家公司的犯罪行为,却苦于证据等原因无法将其绳之以法。这一次,这家公司再度进入贾世忠的视野。
通过缜密侦查,这家公司的罪行逐渐清晰——他们长期收购从野外非法猎捕的野生猕猴,“洗白”后转卖给有实验用猴需求机构,作案手段极其隐秘,时任公司董事长王某某反侦察意识极强。在审讯阶段,王某某向贾世忠提出只要为其办理取保候审,就让人送去100万元现金,还称能解决贾世忠的提拔晋升,这一切,都被贾世忠严厉拒绝。
最终这起案件查清非法交易猕猴230只,是四川警方查获的涉案猕猴数量最多的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王某某也将承担严重的刑事责任。
在另一起部督“5·28”案中,贾世忠作为专案组中坚力量,经过全案的线索经营和研判,顺利突破该案幕后公职人员“保护伞”,全案查实非法交易小熊猫300多只,向某直辖市纪委监委移送涉案公职人员5人。
“他看上去五大三粗,其实心如绣花针。很多年轻民警办案容易犯过分依赖技术的错误,他却把技术运用和传统的走访研判结合得很好。”骆志强说。
贾世忠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中国地图和四川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做着记号。骆志强说,这些记号代表着贾世忠办理案件涉及的人员分布。从这些记号中不难窥见过去3年贾世忠每年出差200多天,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的风尘仆仆。许多次深夜奇袭,突击审讯,通宵达旦……在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迂回中,专案组一次次固定下关键证据。
敬业忘我将森警事业视为生命
贾世忠病倒前其实已有征兆。骆志强回忆,9月22日,他们一起前往成都铁路运输检察院沟通案件情况,当天在检察院食堂吃饭时,贾世忠就出现了吞咽困难。只是那段时间,贾世忠兼任雅安市公安局联合指挥部副指挥长,手中一个重大案件也即将起诉,他一直无暇去医院检查。
9月25日8点半,他在雅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完成了最后一班24小时值守后才前往医院,核磁共振发现脑部情况异常,后转至成都治疗。
9月28日,他坐在轮椅上,依然牵挂着案件,在电话里用沙哑的声音叮嘱同事“线索要继续紧盯,不能松手”。之后,他病情急剧恶化不能再开口说话,但他依然在微信里安排着案件后续跟进工作。
10月10日,记者在微信上向他请教一个专业问题,他耐心回复,只字未提病情。
10月12日,他在开颅取样前默默安慰着担心他的妻子和同事。
10月17日,他被确诊为小脑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情况危急。
“刚来医院的时候他还能勉强走几步,后来就是坐轮椅、躺着被推进ICU。”妻子李丽婷强忍着哽咽,轻声讲述着丈夫的病情。
妻子和女儿是贾世忠最珍视的人,也是他亏欠最多的人。翻看他的微信朋友圈,写满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幸福,也偶尔透露出错过一个个家人重要时刻的遗憾。
开颅手术前,他给余奕发去他们的一张合影,附言“盼来日再携手”。
2020年7月,一个案件收网在即,雅安警方派出三个抓捕小组,余奕所在的凉山州雷波组情况突变,向已完成任务的贾世忠小组请求支援。熬了两个通宵的贾世忠立刻和同事黄茂峻星夜兼程200多公里,冒着暴雨、塌方奔向战友,圆满完成抓捕任务后,三人在雷波县公安局门口合影留念,满面笑容。
“老贾是永远冲在最前面的人。”余奕说。无论是他还是政治部民警黄茂峻、石棉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彭庆博……每个人谈起贾世忠,都感念他的重情重义。
2018年,支队到宜宾抓捕一名犯罪嫌疑人,当时黄茂峻的孩子还不满百天,贾世忠向组织反映情况,自己主动承担了任务,那天面对危急情况,他凭一己之力制服了两名嫌疑人。后来大家才知道,当时他的小女儿即将出生。
心怀群众 践行从警初心使命
搜寻脑海里关于贾世忠的记忆,记者总想起在雅安市碧峰峡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一幕。
那是采访“12·3”案时,他带着记者去看解救回川的涉案野生动物。对着川金丝猴,他讲起惊心动魄的解救过程,还如数家珍地介绍起谁是猴王、谁的性格如何。
那天他动情地说:“被猎捕、转卖的野生动物不会讲话,被猎捕之后受尽折磨惊吓,背井离乡很可怜,我得带它们回家。”
“9·5”泸定地震发生后,甘孜州泸定县得妥镇、雅安市石棉县草科乡受灾严重,那一带正是小熊猫栖息地,他很担忧,曾发信息邀请记者一起去看看。
他有着很强的共情能力和一颗同理心,对动物和生态环境尚且如此,对人更甚。
黄茂峻对2017年他和贾世忠办理的一起盗伐林木的行政案件印象深刻。违法人员是位山村老农,对法律规定一无所知。看到他家徒四壁,俩人都有些于心不忍。依法做出处罚后,贾世忠拉着黄茂峻去了市场,他们自掏腰包买了许多米面油,价钱甚至超过了罚款,把东西送到老农家中,叮嘱之余,老农一家除了道谢,更感动地转头偷偷抹泪。
还有多次抓捕行动中,了解到嫌疑人家中有未成年子女,他都想方设法避开孩子……
“我在那家馆子当过墩子(饭馆配菜师——编者注),我切菜的手艺好得很!”一次记者和贾世忠经过雅安市区的一家小饭馆,他突然说道。那时,记者只把这句话当成了说笑。
他病倒后,记者开始从他的日记、亲友的讲述中更深地了解这位采访对象,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憨厚的警察,身上竟藏着那么丰富的人生经历。
他来自雅安名山区的一户农家,高考时曾因交通不畅、信息闭塞错过了四川警察学院提前录取批次的测试、政审。高中和大学时代,他勤工俭学,当过泥瓦匠、保安、墩子……大学毕业后,他主动奔赴凉山州普格县,当过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老师。他在招警考试中成绩优秀,在每个岗位上都干出了一番成绩,他一直觉得自己不是警校科班出身,因此比他人更加努力……
在得知这一切之后,记者突然明白那些韧性十足和古道热肠从何而来。
2008年,当贾世忠以优异成绩考入雅安市汉源县公安局时,他给自己写过一副对联:师教家教今终成正果,报国报家将鞠躬尽瘁。横批:前程似锦。
从警13年,他先后在看守所、办公室、石棉县公安局禁毒缉毒大队、森警支队多个岗位历练。在领导眼里,他乐于钻研学习、综合协调能力很强,是悉心培养的好苗子。但他一直告诉同事,当警察最大的乐趣就是办好案子,能将罪犯绳之以法就有成就感。
他曾在日记里写道:
“一开始我也认为,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也关注、研究过如何能成为一名‘将军’,但是历经11年工作后我不这样认为了。一名警察公务员,就是要对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忠于法律,除暴安良,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真正心系老百姓。”
10月22日是贾世忠38岁的生日,虽然生命垂危,但他尚有意识,在ICU病房里,他用手指划出“回家”的手势。
10月26日,他被转运回雅安市人民医院继续救治。
他曾在日记里写道:
“据说,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6岁,按这样推算,还有一半的生命周期。剩下的生命里,我将继续努力干好自己的事业,继续耕耘好自己的家庭,陪伴好家里的每一个人。”
今年“9·5”泸定地震后,贾世忠还说自己作为曾经在石棉长期工作的民警,愿意回去支援灾后重建……
身边的人都盼着,他不要“食言”,盼着他再穿上警服,大声告诉战友——
“警号087633,平安归队!” (记者吴光于)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