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饮料类商品零售额1564亿元,同比增长5.6%
饮料市场呈现新亮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饮料工业协会
核心阅读
进入暑期,多地持续高温,饮料销售表现亮眼。1—6月份,饮料类商品零售额1564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的增速。饮料消费呈现多元化、健康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推进相关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炎炎夏日,一口清凉。
当前正值饮料销售旺季,超市、便利店、商铺里碳酸饮料、茶饮料、包装饮用水等各类饮品琳琅满目。当前我国饮料市场情况如何?消费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饮料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
“饮料卖得特别快,经常要补货。爬山游玩的游客需要快速补水,销量最好的是茶饮料、矿泉水和运动饮料。”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区内一家商铺的销售员王小玥说。
暑期是旅游旺季,景区饮料销售火热。与此同时,家庭饮料消费也在升温。“网购饮料的消费者很多,这几天快递车里有一半都是饮料,有的人家一买就是两三箱。”在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某小区派件的快递员邹强正在从快递车里向平板拉车上搬运饮料,有气泡水、碳酸饮料、茶饮料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份,饮料类商品零售额1564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的增速。平安证券分析,二季度,大众食品增速较快的是饮料和零食子行业,出行需求旺盛带动饮料行业延续高景气度。
从北冰洋、崂山可乐、正广和等风靡一时的国产老汽水,到健力宝等运动饮料;从娃哈哈、乐百氏等乳酸菌饮料,到六个核桃等蛋白饮料、汇源果汁等果蔬汁类饮料;再到以康师傅、统一等为代表的茶饮料,以及红牛、东鹏特饮等为代表的特殊用途饮料,我国饮料市场上,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热点。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介绍,40年前,我国饮料品种单一,汽水就是饮料的代名词。经过40余年的发展,饮料品种已经发展到包括包装饮用水、果蔬汁类饮料、碳酸饮料、蛋白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饮料、风味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固体饮料和其他类饮料在内的11大类65小类,品类丰富。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饮料行业2023年饮料总产量1.75亿吨。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饮料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
据一家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分析,食品饮料类商品具有刚需、高频等特点,行业具有显著韧性,对支撑市场修复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饮料销售表现持续亮眼。2023年中国饮料行业线上、线下销售额分别增长7.6%、5.9%。
饮料消费呈现多元化、健康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
“7月以来,顾客对清凉饮品的需求大增,一些低糖、清爽口感的茶饮和椰子水今年尤为畅销,饮料整体销量环比上升了约200%。”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建新路一家超市工作人员介绍。
正在这里选购饮料商品的消费者朱越说:“我不喜欢喝没味道的水,但又不想总喝含糖量高的饮料,现在无糖茶饮、无糖气泡水等饮料产品越来越多,提供了新选择。”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改变传统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偏好更新鲜、天然的成分。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也从解渴、好喝延伸出健康、养生等升级性需求。
《2024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展望》内容显示,茶饮料超越碳酸饮料成为除包装饮用水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饮料品类,占比达到21%,其中,无糖茶饮料体量实现翻倍的增长,增速高于饮料行业整体增速。
无糖饮料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在健康管理、营养管理、体重管理等消费需求下,无糖饮料及功能性饮料市场得到进一步释放。
目前,市场上的无糖饮料包括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食糖和淀粉糖的饮料,以及采用糖醇和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浓度的甜味剂作为糖替代品的饮料。无糖碳酸饮料与无糖茶饮料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无糖饮料,其中无糖气泡水是近几年市场消费的热点。业内人士认为,无糖气泡水把瓶装水、碳酸饮料、风味饮料甚至功能饮料的特点糅合在一起,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刺激、风味、功能等的多重需求。
近年来,饮料市场发展顺应需求变化,呈现出新消费热点,饮料新品纷纷打出健康牌。椰基饮品越来越得到市场关注。椰子水具备低热量、富含电解质与纯天然的健康属性,生椰牛乳、生椰马蹄等产品陆续上市。中式养生水也颇受消费者欢迎。红豆薏米水、五红汤、山药水、桂圆水等饮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从解渴好喝,到健康养生,再到“专业”“有用”,营养素、电解质等概念受到消费者关注,功能性饮料销量持续增加。
总体来看,饮料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健康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就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在解渴之外,对饮料产品口感、营养、健康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变化,不断研发新品,满足新需求。
饮料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100—140摄氏度的高温下保持30秒,饮料经过超高温灭菌后,灌入无菌处理的瓶子。在元气森林湖北咸宁工厂,透过玻璃墙可以看到智能化生产线上一瓶瓶饮料有序灌装封箱。
元气森林联合创始人王璞介绍,这家工厂年产饮料超9亿瓶。采用无菌碳酸生产线,可以更大限度保留产品风味、口感、营养,从而实现全线产品不添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化学防腐剂。
饮料行业已形成原料供应、制造、流通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抱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各种新技术,近年来,饮料行业积极推进数字化升级,打造智能工厂,实现效率变革。
数字化转型促进饮料企业提质增效。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调研显示,近年来,规模以上饮料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部分先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已取得良好成效,娃哈哈、农夫山泉、崂山矿泉水等一批饮料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及成果,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评选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等。
绿色发展是饮料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饮料行业加快建立健全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促进全面绿色转型,饮料企业从产品降塑、节能降耗等多方面践行绿色制造。2023年,有多家饮料企业名列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绿色工厂”名录,充分体现了饮料企业顺应“绿色生产”的时代需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以及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行业趋势。
消费场景创新带动饮料企业产品创新。当前消费市场对于饮料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细分化、健康化,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饮料的消费场景也日益丰富。无论是工作场所、餐饮场景、运动间隙,还是个人独处、野餐露营、聚会等,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对饮料的需求各不相同。这促使饮料品牌不断推出适应不同场景的新产品和不同规格的包装。
张金泽认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公众对膳食营养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对饮料产品的更新换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饮料行业应继续积极探索新原料、新配方、新工艺,满足市场对饮料更营养、更健康、更多元的需求。(记者 林丽鹂)
来源:人民日报
多人都说开餐饮很轻松,其实开餐饮真的也会累的。我现在满脸的疲惫,真的特别想睡觉。但是我这店铺现在是3点钟,没有人我也不能休息。如果我真的想睡,只能这样把手放在桌子上,在这里趴一会。如果来了人问或者点菜,我又得起来。虽然我也想跑到宿舍去休息,但是这也没办法了。
< class="pgc-img">>做生意就是这样的,不管忙与不忙,有没有人都要在这守店。等到了4点钟,我就得到厨房这里切辣椒,切一些东西。如果有人订的酸菜鱼,我还得在这里杀酸菜鱼。我们活鱼现杀,好多人是提前订的,他怕到时候忙,不愿意等。
< class="pgc-img">>真的做餐饮,其实真的没有好多人说的那么轻松。做餐饮真的也是辛苦钱,像等温度三四十度的时候,厨师在里面烧菜是很闷热的。说好听点这叫一个老板,说难听点就和机器人一样,每天做一样的事情。
视网消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系统部署,其中专门提到“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什么是首发经济?首发经济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要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呢?来看记者的报道。
“排队四小时,打包十分钟”,近日,一家零售纽约贝果的烘焙专门店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营业,店里还原了美式复古装修风格,柜台售卖的新鲜贝果多达20余种口味,前来打卡的人把门店围得水泄不通。
负责人告诉我们,自去年4月在上海开设中国首店以来,店内人气一直居高不下,如今他们已在上海拓展至4家门店,另外还有2家北京门店正在筹备中。
纽约贝果博物馆品牌主理人王宝丹称:“我们从开业的第一家店,顾客就特别多,之后每天平均进店有1000—1500人,最高的一天营业额能达到10万元。”
新闻链接:什么是首发经济
不难看出,首发经济的魅力之一就是超高人气。就像片子中的烘焙品牌,经过在中国市场一年多的经营,品牌发展顺利、热度不减。那么,究竟什么是首发经济呢?相比此前,人们较为熟悉的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在内涵和视野上又有新拓展。
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介绍:“首发经济源于首店经济,最初是指一些国外的品牌在中国开设首店。一般来讲,我们看到首店具有时尚、新潮、品质一些典型的特点,首店经济聚集的一些区域也能够体现出这些区域的商业活力、创新能力、时尚引领力等等。”
首发经济引燃消费热力 激发企业活力
那么,首店、首发经济为什么吸引人?除了消费者,对于企业来说,首发经济又意味着什么呢?
新品自然引人好奇,探店,为的就是一份新鲜感。从消费者来说,首发经济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事物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而从企业来说,首发经济则带来了更大的商业机会和利润空间,推动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升级加速,激发消费潜力和活力。
首发经济 助力经济增长的“新力量”
日前,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首发经济落到实处,鼓励企业发布新品、开设首店、开展首秀首展,持续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场景,满足消费者追求时尚、品质、新潮的需求。各地的政策和措施也在助推首发经济的发展。
去年3月,北京市商务局发布通知,对符合条件的首店给予资金支持,其中亚洲首店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今年初,重庆发布政策鼓励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着力培育“必购必带”品牌。上海也推出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发展首发经济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想通过首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市场的供给,不断把产业发展取得的最新成果通过终端的消费市场更快地汇集到消费者。”
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23年,各地已累计发布48个关于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政策与措施。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分析称:“首发经济背后其实是创新驱动、创新引领,所以对于产业而言,首发经济就是产业创新的一个门面、一个代表、一个集中的展示。基于首发经济的成功,会引发产业链的无论是投资、人才、数据、技术等一系列元素,围绕首发经济的这样一个方向去加大投入。”
专家认为,作为改变产业结构、引领产业创新的一个新的经济业态,首发经济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它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新形式,更是推动社会和经济结构变化的新力量。
首发经济 推动中国市场全球影响力提升
随着首发经济的发展,其内涵已不仅仅停留于“第一家店”“第一件新品”,还包含着“从新品到首店再到总部的首发经济生态链”“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和引领性本土品牌”等内容。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新开的204家全国首店中,海外品牌门店占比超过三成。这些“全球首店”落地中国又为中国带来什么呢?
来自法国某个设计师眼镜品牌的亚洲首店内,客流络绎不绝。时尚新潮的设计、丰富的产品选择,让这家新锐品牌迅速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十分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在中国开设首店,不仅可以将国际时尚设计带给消费者,还能充分利用中国国内供应链的优势,提供高性价比的选择。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开的204家全国首店中,海外品牌门店有约70家,占比34.31%。这些“全球首店”落地中国,看中的是14亿多人的中国大市场。
某法式餐饮店商务总监苏菲恩·凯拉夫称:“我认为这是一个惊人的市场,因为它非常有活力。我们想把法国文化带到上海,并尝试适应中国市场。我们得到了客户非常热情的反馈和欢迎。”
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选择在中国开首店,反映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和对中国发展的强烈信心。各地在积极推进首发经济过程中也在注重因地制宜,激活“流量密码”,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的消费活力,推动中国的消费升级和国际化进程。
李鸣涛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的消费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全球消费的趋势,所以中国消费市场在全球的这种重要性也得到持续提升。”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