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餐厅对待离职员工不是想的怎么留人,而是想的怎么找人代替或者怎么拖着不批准,员工要走是留不住的,但是让带着感激之青离开的员工将会带给你惊喜,1. 帮离职员工指明方向他可能会留下、 2.不要冷落离职员工他可能会回头、 3.让员工感受到人情味、他可能会推荐别人 4.不要让离职的员工感到餐厅冷淡可能会成为顾客、 5.对即将离职的员工多用点心他是口碑的美界、 6.像对待顾客一样对待即将离职的员工真诚感谢,足够重视手续不拖及时回复详细备案,
经营餐厅就是经营两颗心,一颗是顾客的心一颗是员工的心。
和员工签劳动合同,不给员工买社保、注销餐厅拖欠工资……餐饮老板你是在疯狂踩红线,是时候补上劳动法这一门课了。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李晓。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餐饮劳动纠纷中,餐饮企业劳动争议的第一诱因,是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后的补偿/赔偿问题。
而在红餐或红厨的后台,也会经常会收到不少餐饮人的咨询:老板跑路了,工资没发,怎么办;法定节假日加班,一分钱没得;被辞退然后没有任何的赔偿,要怎么维权……
这一方面说明很多餐饮人的法律意识在加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少餐饮经营者这方便的意识淡薄。
< class="pgc-img">>餐厅注销了
员工的工资就能不给?
工作好好的,突然餐厅关门转让,老板也不见踪影,工资却没有着落。相信这样的遭遇很多餐饮人都经历过。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餐饮人的选择都是自认倒霉,少数人想追讨也会苦于无门。
郑州的姜小姐就遇到了这样的倒霉事情,但和很多餐饮人不同,她成功用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五六年前,姜小姐开始在当地的一家餐馆工作,从服务员做起,升为了店面经理,期间餐馆一直都没有和她签订劳动合同、买社保之类的。姜小姐知道这些是大部分餐厅的常规做法,也因为餐厅准时发工资,她也默许了这点。
2019年9月,姜小姐因为工作的事情和老板发生了争执,愤而提出了离职。但是离职后,当月的工资她却没有收到。后面,她多次就工资的问题和餐厅老板沟通,都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无奈之下,姜小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谁知道在她离职后的一个月,餐厅就办理了注销登记,仲裁委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
那该怎么办呢?自认倒霉,将自己的一个月工资白送给老板?姜小姐觉得这是自己辛苦工作的血汗钱,不能就这样白送了,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只能将餐厅老板告到了法院。请求法院判令餐厅老板支付她9月份工资、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共计11万多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餐厅老板接到法院的传票,在法庭上辩称姜小姐所主张的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且其主张的工资数额过高,主张的加班费、误工费无任何证据证明。最重要的一点是,她系因自身原因主动离职,其主张经济补偿金不符合法律规定,也没有计算依据,不应支持,应驳回她的诉讼请求。
法院方面经过审理后认为,原告姜某自某餐馆成立便在该餐馆工作,双方之间虽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形成事实劳动合同关系,原告姜某的相应权利受劳动合同法等法律保护。因某餐馆已注销,被告作为经营者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最终判决,餐厅老板支付姜小姐被拖欠的工资7000元,经济补偿金24000元,共计三万多元。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餐厅注销了,但是该负的责任还是要负责的。
< class="pgc-img">>被恶意欠薪、辞退
餐饮人到底要如何维权?
看完上面的案例,很多餐饮人心中就有疑问,餐厅没有和自己签订劳动合同,自己又没有什么证据,是不是告餐厅都没有可能?
红餐网(ID:hongcan18)了解到,虽然员工和企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在劳动局进行备案,但是只要提供相关的证据,证明存在事实的劳动关系,一样能进行维权。
以上文姜小姐的案例来说,他们双方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姜小姐可以通过提供工牌、工衣、工资条、加班记录、请假手续、各种凭证等,就能证明存在事实的劳动关系。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发生争议,注意理性维权并收集好争议交涉过程中录音、录像等电子证据,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自身权益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至于,有的餐饮老板跑路把门店都转让了,也不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六条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家庭财产承担。”
所以,即使对方跑得了“庙”,也跑不了“和尚”。
上文的案例就是一样,餐厅注销了又如何,照样能找到老板,该赔的还是得赔。而且赔的钱,不单单是工资,还有因为没买社保、没签劳动合同或者没给加班费,需要赔偿更多的经济补偿金。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不要以为补偿金很高?这还不是最高的,严重情况下,需要支付赔偿金。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 class="pgc-img">>
餐饮老板,是时候补上劳动法这门课了
在建议餐饮人勇敢维权之余,红餐网也奉劝各位餐饮老板,切勿心存侥幸,知法犯法。
说到底,很多纠纷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餐饮经营者不懂法或者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员工不懂法或者不敢告自己,才会不签劳动合同,不买社保,随意辞退员工……有些餐饮老板甚至以为自己没有和员工签劳动合同,员工就没证据、告不了自己而窃喜。
如果这样想,那么你就是在疯狂踩红线。而一旦餐厅被员工告上法庭,餐饮老板面临的不单单是赔偿工资,还要因为没有签合同和买社保,赔偿更多的钱,比如经济补偿金甚至是赔偿金。
而赔钱还是次要的,后续的影响才是可怕的。一旦法律仲裁下来,在业内传开了,餐厅不但名声受损,也可能因此再也没有人愿意来应聘。这就因小失大了。
因此,红餐网在此提醒各位餐饮经营者,招聘员工记得办好入职手续,按照规定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保,在员工离职时做好离职管理。
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不懂法就多学,不想学那就招聘一个懂的人来做吧。
<>1469 期
“
“创业公司的每个阶段,总经理都应该亲自抓公司最核心的业务来做执行。你作为总经理不管,那你就会很痛。”
回望过去一年,“拌调子”热干面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网名“拌调子大侠”——没错,就是几乎每天都会在内参评论区打卡签到的那个“网红”,记下了上述日记。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阿里出身的创业者,开餐厅一年,写下的10条“很痛很痛的感悟”。
”
■ “拌调子”联合创始人大侠口述餐饮老板内参王艳艳 整理
一
现在看坑不是坑
而是进入低点跳跃的杠杆
▼
以前总是怕各种坑,希望多看到一些别人“跳坑”的经历,为的是自己能绕道走。但现在,一年开9家店的过程中,我觉得掉坑其实是有好处的。经历了,得到的认知会比别人更深刻。
如果不进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长。跳坑了之所以痛,是因为击中了核心和要害。
越痛思考得越深入,然后抓住核心和要害做优化,这个时候企业会发展得更快。
二
以前认为选址是市场开发的事
现在知道核心还是要亲自抓
▼
我们的第二家店选址不好,运营了大概半年时间就及时止损闭店了。
总结来看,是因为第一家店生意很好,我们就对自己的产品、品牌盲目高估,觉得应该趁势赶紧布局,怕对手抢先。而且这家店开在一个本地还不错的商场里,感觉应该不错的,但没想到……
有人说这是开发的责任,但问题的本源不在他,而在我。原因就在于我对选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总想着选址是市场开发的事。
现在我才意识到,选址是餐饮业的核心业务。创业公司的每个阶段,总经理都应该亲自抓公司最核心的业务来做执行。你作为总经理不管,那你就会很痛。因为赔钱是你要承担的责任,当时一家店就亏了几十万。
三
以前对一切宣传机会来者不拒
现在明白有些是浪费时间
▼
以前我经常出去分享,去各种场合演讲。但现在,包括未来,这种务虚的行为会少很多。否则,你是怎么快速起来的,就会怎么快速倒掉。
有一段时间,我们员工说,你看我们老大又去“吹牛逼”了。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千疮百孔”。
传播肯定要做,但要去筛选机会。在地方台拍几十集的电视剧就不如在央视露脸几分钟。
有一些社交、平台,表面上给你带来了鲜花掌声,你以为赚了,其实是亏了。因为你的精力耗在了推动公司发展价值更低的地方。
四
创始人最大的成本是时间
权威要靠业绩来树立
▼
以前我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事都管一把。现在我要把核心精力放在顾客体验、产品、供应链、门店营运和团队建设等核心业务上来。
因为创始人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你的时间、精力放在哪儿,你的企业就走向哪儿。
比如,我们现阶段的核心是加盟,选加盟商、选员工,现在都要过我这一关。
创始人一定是把最大精力放在核心的具体业务上,而且要拿出业绩,这样也能一次次塑造权威。权威只能靠业绩树立起来。
五
以前用人追求“高配置”
现在明白优秀员工要从门店中培养
▼
刚创业的时候,我迷信从国际连锁品牌出来的员工。但后来才发现, 他们更适合做一个成熟企业的螺丝钉,而我需要有创业思维的开拓者。
优秀员工都是从内部培养起来的,现在我们新来的员工,全部要从门店一级、二级员工开始做。
而且选人时,不要觉得这人“看着不错”,而是看这个人是否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不是一个自驱力很强的人。后者才是你要重点培养的,在用人上选择比培养更重要。
六
以前从上到下定任务
现在侧重给方法、给条件
▼
以前,公司任务的制定都是从上而下。门店定18万的目标, 我说定20万,这很容易形成对抗。现在,我们更多是先做规划(对门店的各种支持活动),再定任务。
比如营销方面,下个月,我会对花丹店有很多支持,对这个店的订单量也会做一个预估,同时把上个月同样的活动效果作为佐证。
这样,这个店长报任务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目标,他有信心往高了去做。因为他知道有多少的增量,只要去做就能拿到。
只要结果,不给支持和方法,很难达到想要的结果,这时候员工会既对抗又委屈。现在我们更侧重给方法、给条件。
七
现在做餐饮
老板要重新认识成本和效率
▼
2个月前,我们的供应链系统开始启动,所有的门店、所有的核心产品全部来自共享的中央厨房,在门店简单操作就可以出餐,效率高、食品安全有保障且口味统一。
一家店,不管一个月销售额是18万还是20万,成本就是这么多。所以,要从方方面面提升坪效和人效。
我们门店全部使用一次性包装盒,不只是差异化的包装能起到很好的营销效果,更是为了省掉人工或洗碗机的位置,以提升营运效率。
八
执行力很重要
营销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执行力
▼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是很空的东西,但当你在非工作时间给员工下达一个任务,他不找各种借口,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个目标时,这是执行力,更是企业文化长久的熏陶而形成的。
马云经常说,阿里巴巴是价值观驱动的公司。很多人不理解,作为一个老阿里人,我深有体会。
做营销就是做情感, 抓住共鸣、时效,效果往往比做一个完美方案要好很多。
九
跨界思维不是永远的优势
只有持续学习才能有收益
▼
我发现,无论传统的餐饮人还是跨界餐饮人,往前走的时候每天都是盲点,谁都不知道明天怎么做,后天怎么做。之前我觉得做互联网很难,现在觉得做餐饮比互联网还难。
一般跨界的餐饮人,到后来都会被慢慢同化,再有跨界思维就很难。只有深入到不同行业去研究、了解,才能吸纳经验进来,这个很难。
十
清晰的目标和规划是快速进步的必修课
▼
这个月我们已经开始做2018年度的全年计划和预算了。这是一项很庞大的、需要全员参与的一项工作。而且,创业公司的战略会随着在市场上的探索经常改变,规划也可能随时会做比较大的调整。
这都是创业公司做目标和规划的难点。但你会发现,没有这些东西你压根都不知道往哪里去,员工更没有方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企业是没有机会的。
有问题就要调整,围绕着既定目标,只要大家心拧成一股绳有干劲儿,条条道路通罗马。
· END·
统筹丨张琳娟
编辑|茜妮 视觉|尚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