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中秋国庆双节叠加
小伙伴们都是怎么度过
这个缤纷多彩的假期呢
气温逐渐凉爽,厦门依然“火热”
根据同程、携程及木鸟民宿等平台数据显示
厦门是国内长线游热门目的地之一
城市漫游邂逅文艺浪漫
追热剧游厦门、街头文艺展演
中秋旅游嘉年华博饼互动等新热点
让你深度体验厦门生活打卡游
这场厦门假日文旅盛宴,谁能不心动呢?
全市旅游市场人气火热
文旅新业态层出不穷
今天一起
感受“前半程团圆、后半程旅游”
看看这“近悦远来”的双节盛景吧~
接待游客356.86万人次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厦门累计接待游客356.8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比2022年增长59.89%,恢复至2019年的122.15%。实现旅游收入38.98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22年增长62.05%,恢复至2019年的105.81%。
鼓浪屿接待游客27.10万人次,同比增长86.34%,园林植物园接待游客16.03万人次,同比增长85.88%,诚毅科技探索中心接待游客2.31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
公共文化场馆“不打烊”
中秋国庆假期,厦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迎来了大批市民游客,大家在充实自我中度过假期,全市各类博物馆参观人数共计94628人次。
厦门市文化馆共举办各类活动(含线上活动)42场,参加活动34820人次。厦门市图书馆共举办各类读者活动(含线上活动)16场,共接待入馆读者总人数111233人次。
厦门市少儿图书馆共举办各类读者活动(含线上活动)9场,参与活动总人数1275人次,共接待入馆读者总人数5985人次。
央媒聚焦助推人气
双节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先后9次聚焦厦门文旅,包括《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中国新闻》《多彩假期 活力中国》《朝闻天下》等栏目。央媒的聚焦进一步提升厦门旅游美誉度和影响力,助推厦门假日旅游市场高人气。
厦门文旅借福厦高铁开通契机升级假期文旅产品、同安军营村依托绿水青山高山变“靠山”、华夏月明海上赏月庆佳节、厦金红砖文化节两岸乡亲中秋古厝共聚团圆、市民文化节、鼓浪屿钢琴艺术周、中秋旅游嘉年华以及来厦游客分享旅途见闻等多个角度,厦门假期文旅盛况和文旅发展新业态,获得央视全方位点赞报道。
远程游客增长明显
携程数据显示,双节假期厦门受到越来越多省外游客的青睐,目的地为厦门的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24%,其中跨省游订单占比近8成,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20%。
厦门智慧文旅大数据平台也显示,全市省外客源特别是远程游客增长明显,假期前七天,在厦过夜游客中省外游客占比77.18%,较上年同期提高14.17个百分点,客源主要来自广东、浙江、湖北、江苏、湖南等省份,其中北京、山西、贵州、云南、内蒙古、宁夏等远程游客均实现2倍以上增长。
从游客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为主体,年轻客群活跃。
文化赋能激发活力
双节假期,全市推出300余场形式多样的文旅节庆活动,2023年厦门市民文化节、2023中国厦门中秋旅游嘉年华、第十二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深度融合、热点叠加,突出钢琴音乐、非遗项目、中秋博饼等文化元素。
2023年厦门市民文化节是第二届举办,从9月24日开幕持续到10月29日,共292项425场活动。
这场家门口的盛宴,让艺术走进生活,让生活更有艺术,创新市民游客假日文旅美好体验。在双节期间,日日有主题,天天有精彩。分别在鼓浪屿、十里长堤、海上世界、惠和石文化园等景区搭建“市民大舞台”。
钢琴、南音、高甲戏、歌仔戏、闽南语歌曲歌手大赛等文化展演展示接连不断,还有“音乐乐淘淘”全民歌手选拔、鼓浪屿“共享钢琴”上线、艺术市集以及“万人茶桌仔”等街头文化活动。
央视点赞厦门“街头艺术活动多,文旅融合亮点足。”假期前六日,十里长堤共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
2023中国厦门中秋旅游嘉年华突出非遗元素和厦门中秋博饼文化,设计“100个厦门文化艺术旅游产品”、设置“100个中秋博饼点”,联合“100家旅行社”开展推广,受到广泛欢迎。
(点击查看大图)
胡里山炮台举办“金秋九州共明月·盛世华诞颂祖国”2023年第五届文化旅游市集,带来丰富多彩的游园体验。
厦门园博苑推出“多巴胺城市FUN松节”系列主题活动,进入假期后,园博苑的客流量明显上升。
城市漫游成为亮点
慢节拍沉浸式感受城市烟火气的City Walk成为假日市场亮点,到八市、沙坡尾、百家村漫游,品尝美食,感受厦门城市烟火气成为游客尤其年轻人的热门选择。
厦门地铁推出City Metro“玩转·地铁”集章赠票活动。
中秋旅游嘉年华特别打造双层“博饼巴士专线”,穿梭于老巷新城,途经厦鼓邮轮码头、山海健康步道、中山路步行街等著名景点,将富有厦门特色的景观资源串点成线,便于游客开启City Walk之旅。曾厝垵客流量日均10万人次以上。
特色夜游备受青睐
节前,厦门发布首批十大“厦夜好去处”,扮靓夜厦门、助力夜经济。观音山、会展中心、鹭江道、演武大桥、鼓浪屿和杏林湾等区域的璀璨夜景灯光秀成为众多市民游客打卡地。
白鹭洲公园灯光秀和音乐喷泉连播6天。
园博苑月光环换“新妆”,呈现全新夜景灯光图案。
邮轮母港集团推出中秋国庆海上赏月专属航线,鹭江夜游项目受到热捧,船游鹭江、缤纷厦夜尽收眼底,夜幕降临、鹭江两岸华灯璀璨,游轮上配套提供特色餐饮及民俗表演等互动项目,坐上游轮从“看海”转向“玩海”,广受市民游客欢迎。假期前六日,鹭江夜游共接待游客1.82万人次。
乡村旅游持续红火
同安区举办第三届乡厨争霸赛,以古城文化魅力和美食“烟火气”吸引众多游客,有效聚焦旅游人气。汀溪镇举行“‘域’见汀溪‘果’然有趣”水果采摘节,将生活集市、水果采摘、乡村音乐等融为一体。
军营村举办高山生活节,引来大量市民游客前来逛市集、赏庭院、住民宿、看星空、参加篝火晚会,体验高山生活。
翔安黄厝村大力发展“艺术+农业”新业态,引入30多个艺术家工作室,将艺术与古厝有机融合,千年古村之美受到游客青睐。
滨海亲水热度不减
双节假期,暑气未消,体验滨海亲水娱乐项目成为热门选择。五缘湾国际游艇汇举办欢乐博饼、落日音乐汇、海边市集以及“中秋五缘湾趣浪季”等活动,帆船、游艇体验项目深受欢迎。
当音乐遇上美食、派对、文创……这个小长假,在五缘湾游艇汇的“海岸倾听·音乐汇”,街头艺人们齐聚一堂,为市民游客火热开唱,流淌的乐符和浪漫的灵魂一触即发。现场还有特色美食、潮玩手作等后备箱市集活动,为精彩“加码”。
环东滨海旅游浪漫线引进彩虹拖伞、摩托艇、尾波冲浪、水上飞人等10多项惊险刺激的海上娱乐项目,带领游客体验速度与激情。
环岛木栈道、厦大白城、演武观景平台、马銮湾带状公园、杏林湾最美海上自行车道等临海亲水场所或滨海游步道游人络绎不绝。假期前六日,五缘湾帆船游艇体验人次超过1.5万人次,东滨海旅游浪漫线现场体验人次达到1.25万人次。
高端住宿广受欢迎
双节假期,厦门高端住宿迎来客流高峰,平均入住率超过85%。其中,厦门海悦山庄酒店、瑞颐大酒店、天元大酒店、波特曼七星湾酒店和厦门万豪及会议中心等高端酒店的入住率均超过90%。
高品质民宿同样受到市场欢迎,岛内包括鼓浪屿家庭旅馆,曾厝垵、溪头下等区域精品民宿入住率居高不下,岛外大帽山境、军营村、顶村村、海沧芳草园等特色民宿“一房难求”,显示假日市场对休闲度假产品的巨大需求。
创新文旅服务·畅通信息传播
双节期间,市文旅局会同交通、公安等部门及中国移动厦门公司、公交公司等单位,依托厦门文旅融媒体,推出假期旅游信息实时发布矩阵,为来厦游客提供全天候旅游信息和文化服务。
在“厦门文旅”微信公众号上线“景区客流查询系统”,可实时查询全市133个大型景区、重要商圈以及交通节点的现场客流信息并进行目的地导航,有效引导市民游客错峰出行。
▲双节期间资料图
推出《你好,厦门!》《午间直播室》栏目为市民游客带来最新的假日文旅资讯和新闻热点、重点介绍旅游新业态、新玩法、新去处,并结合《厦门很文艺》《A级景区走透透》《酒店心体验》等栏目,带领市民游客深度感知文旅新热点。
开通《厦门云剧场》栏目,重播当日主要文旅活动,让市民游客足不出户也可以同步感受城市文旅魅力。《厦门文旅云剧场》排播从节前到10月9日,好戏连台、精彩不断,总计安排21场次的直播。在已经播映的演出中,收获众多游客和市民在线观看和点赞,实时万人在线共赴云端艺术之约。
双节假期,厦门扎实开展文明旅游工作。厦门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全员在岗,通过中山路、邮轮码头、五通码头、嵩鼓码头等12个线下服务网点以及线上平台,为市民游客提供暖心服务,累计服务游客29.1万人次,文明旅游成为假期厦门市最靓丽的风景线。
来源:厦门文旅
三季度,厦门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84.25亿元,增长2.0%。这是导报记者昨日从厦门市统计局官网发布的数据获悉的。
今年以来,厦门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坚持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全市经济总体回升,消费市场保持增长,就业、物价总体改善。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厦门新能源产业增势强劲,总产值增长35.7%,其中锂电池制造业产值增长1.4倍,产量增长3.2倍。
前三季度,厦门全市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2%,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6%,批零业增加值增长2.8%,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7.6%,合计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4.56亿元,同比增长2.0%。餐饮收入增长17.0%。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289.72亿元;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749.85亿元。消费升级态势持续巩固,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分别增长49.3%、36.8%、23.3%和13.1%。
同时,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52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人数同比分别增长6.5%和2.4%。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113元,增长4.2%。(记者 康泽辉)
来源:海峡导报
源:台海网
台海网8月25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昨日,市统计局晒出了前7月我市社会消费品市场“成绩单”。数据显示,1-7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总额”)实现1609.31亿元,同比增长(简称“比增”)24.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我市社零总额实现193.91亿元,比增5.4%,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1-7月,限额以上(简称“限上”)与限额以下(简称“限下”)企业分别实现零售额906.83亿元和702.48亿元,分别占社零总额的56.3%和43.7%。限上比增30.9%,拉动社零总额增长16.6个百分点。
1-7月,限上企业中多个行业表现亮眼。
服装鞋帽纺织品零售额比增60.1%
化妆品零售额比增2.45倍
金银珠宝零售额比增23.4%
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比增1.02倍
新能源车贡献率高
1-7月,我市限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29.51亿元,比增35.1%。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23.89亿元,比增1.34倍,对全省新能源汽车贡献率达44.2%。
超七成餐饮企业增长
1-7月,我市限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2.93亿元,比增49.9%。餐饮业恢复面较广,有219家实现增长,增长面77.4%。其中,114家企业实现50%以上增速,49家企业实现1倍以上增速。
超八成住宿企业增长
1-7月,我市限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9.64亿元,比增78.3%。在全市限上住宿业中,有240家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7.3%。
(记者 张诗 通讯员 周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