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了!位于峨桥镇响水涧的万亩油菜花已陆续绽放,自本周六开始,响水涧景区及周边初步打造的铜山风景区将同时正式对外开放,静待广大游客。
< class="pgc-img">>和往年相比,由于2月气温较高,响水涧油菜花提前在2月下旬就陆续绽放。3月3日下午,记者登上响水涧大坝远眺发现,万亩油菜花已竞相盛开40%左右。虽然天公不作美,没有蓝天碧云,但雾蒙蒙的天空下,夹杂在绿意中的金黄色油菜花,与远山、近水、村舍、道路相融相印,沟渠纵横、田舍井然,也别有一番意境。预计3月15日到清明节前,油菜花处于旺花期,是赏花最佳时间,清明节后,绝大部分油菜花会落花成荚。
< class="pgc-img">>赏花何须去婺源,响水涧里好春光。记者了解到,去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响水涧景区未对外开放,广大游客都是通过网络直播“云游”油菜乡涧花海的。今年,为进一步提升旅游舒适性,保障游客安全,峨桥镇特意联合相关部门增设了停车场、旅游厕所、餐饮服务等各种基础设施,并做好了应急安全管理、交通管理、治安保障、疫情防控和医疗应急等准备。
< class="pgc-img">>记者现场看到,为弥补之前固定厕所不足,在上水库停车场、盘山公路中心点已各设置1个移动厕所点;在电站站前处停车场(电站外)共设置了2个移动动厕所点。电站停车场、龟山村广场停车场、响水涧小区停车场等专用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大约可以提供500多个停车位。另外,在旅游集聚区核心景区已增设20个垃圾桶,将采取桶换桶的方式,错峰清运生产生活垃圾,保持景区整洁。
< class="pgc-img">>来峨桥镇游玩不仅仅只有油菜花。据峨桥镇旅游办主任张梁伟介绍,目前该镇正在打造峨桥·油彩乡涧乡村体验旅游集聚区。与响水涧相隔10分钟车程、适合自驾游线路的铜山风景区也将于本周六对外开放,景区内铜山寺前的千年银杏树、涌珠泉以及神仙洞被称为“铜山三奇”,都很值得游览。相隔不远的泊口河景区计划明年对外开放。另外,响水涧景区也在不断升级,目前正在修建一条旅游通道,可串联起附近西形冲水电站,计划明年开通后,广大游客不仅能欣赏万亩黄金花海,还可沿途观赏两个水电站风光,走西行古道,享竹海听涛。
< class="pgc-img">>来源:全媒体记者 芮娟 许诚
马崩!马崩!”孩子在车里叫着麦饼的温州方言,小手抓起饼就狠狠咬了一口。
“小心烫!好吃吗?”妈妈笑着用方言问。
“好吃西好吃!”这一半普通话一半方言的“半番”,听得记者哭笑不得,这是发生在沙头镇珍溪口大桥外侧的王徐记麦饼铺里的一幕。
上午10时许,店主徐春珠几人正忙着洗咸菜、擀面、包馅、放入麦饼机,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不时有小车停在门口,带走几个麦饼。
< class="pgc-img">>30多年前珍溪口渡头的麦饼摊
一直有一种说法,说永嘉麦饼原出自沙头古镇,因为多沙地,不适合种稻谷,但却适合种麦。一年收上千斤的麦子,自家吃足够了,多出来的就会磨成麦粉做麦饼,上世纪楠溪江畔还没有公路时,人们出行到温州城区靠的是水上交通工具——楠溪舴艋舟。而沙头是楠溪江水与瓯江潮水的交汇之地,也是楠溪舴艋舟停靠旅客歇脚候潮的埠头,由于所制作的麦饼香脆可口,又便于携带,深受船老大和旅客喜欢。
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商机,1988年,30岁的徐春珠在珍溪口渡头的亲戚家小卖部门口摆上乡村用柴火烧的镬灶,摆上一口大铁锅,她的麦饼买卖开张了。“那时候,2块钱开一个,平均一天能能卖出去10几个。
“要知道,那时候平常一个工人一天也就20来块钱,还轻松!”徐春珠一边手不停,一边和记者闲聊起来。后来,珍溪口大桥建成后,渡头上往来的船少了,麦饼的生意大不如前,徐春珠便回家专心务农。
水上船少了,路上车多了起来,看着“三轮卡”往来不绝,徐春珠心底又泛起了擀、压,收、捏的麦饼技艺。她与丈夫王丐琴商量了之后,便在珍溪口大桥边自家地里开起了麦饼铺,并取名王徐记。丈夫王丐琴种菜、做咸菜、梅菜干,徐春珠就专心地做麦饼,研究技艺。这一开,便是30年,随着生意的日益红火,店里请来了员工,麦饼制作工具也从烧柴的农家灶变成煤球炉,又变成现在的电饼铛,生意逐渐红火。谈起这个话题时,坦言她靠一个个麦饼攒起家业,培养儿女长才。
用自家的食材做传统的沙头麦饼
“老板,先来2个麦饼我们解解馋,要咸菜的,要脆一点的。”还没下车,途径此地的朱晓芬和她的闺蜜就喊开了,除了自己吃的,她还预定了60个麦饼,打算带到江苏请厂里工人们尝尝。
“经过我们这里的人,都要过来买一个、尝一下。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卖5、600个。正月的时候我们这里的人到外地去,他们都要三十个、五十个带到外地去。疫情逐渐被控制,这段时间出门的人较多,订单也多了起来。”徐春珠说,来来往往的车子经过这里,逐渐在这里形成一套“麦饼服务”。客车司机总会问上一句,看看有没有人要买麦饼。往往一车就要几十个,然后便是提饼、装袋、找钱,动作干净利索。
特别是到了夏天,来珍溪口的游客众多,运动一阵后,坐在店门口的凉亭里休息。麦饼就着啤酒,越吃越有味!
说起自家的烧饼,徐春珠还是挺骄傲的。从原料、和面、调味,再到火候、时间的把控,她都有自己的一番摸索,最终抓住了一群顾客的胃。徐春珠说,她家麦饼里的咸菜、梅菜干都是自家老头子种的、做的。
“盐多了不酸,少了太酸。时间、温度都会影响咸菜的味道。”说起咸菜,一直在一旁默默洗菜的王丐琴打开了话匣子,他在附近种了4亩地的包菜、白菜、雪里蕻、葱等麦饼馅料蔬菜,就是为了每个饼都能用安全绿色的原料。
麦饼技艺有传人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改变了很多传统行业,实体商品店受到电商平台的冲击,餐饮行业则插上了外卖的翅膀。这么多年来,王徐记麦饼铺除了定时上门取件的顺丰快递,倒是变化不大。
虽然自从九丈到下烘头的山洞通车后,店门口的车流量少了不少,生意也不免受到了影响。可总有那么些好这一口的老主顾,不辞辛苦特地绕路地去买麦饼吃,不只是麦饼,也有人专门带些咸菜回家。
王徐记麦饼铺曾获2015年温州创业创新博览会最佳人气奖、第二届永嘉县楠溪麦饼王称号,徐春珠本人也受邀担任永嘉县首届“楠溪麦饼王”麦饼制作技能大赛评委。徐春珠说,在耳濡目染之下,3个儿女从小就会做麦饼,有空时也会来店里帮忙。特别是小女儿王娟燕,7岁就已经能站在板凳上掺面粉,10来岁就能独自做麦饼。到王娟燕13岁时,徐春珠和丈夫上山种菜,她已经能在店里接生意,做麦饼了。前年,王娟燕代表王徐记麦饼铺参加了第二届永嘉县楠溪麦饼王,一举夺魁。
会不会让子女做麦饼行业?徐春珠沉思了一会儿,说了句:“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做麦饼太辛苦太枯燥了,至少现在他们还不会想做。”现在老两口才60出头,身体都还好,他们会把这家店一直开下去!
来源/中国永嘉微信公众号
永嘉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潘益风
点网讯:1月12日,广东惠州博罗竞拍出让一宗商服用地,由惠州市朝田古道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1375万元竞得,成交楼面价1320元/平方米。
资料显示,该宗地块挂牌编号为2020(储备)99号,位于博罗县杨村镇塘角村西村经济合作社地段,占地面积6947平方米,土地用途为商服用地,规划建设旅馆、商业、餐饮、娱乐设施等配套。
根据要求,该宗地块容积率R≤1.5,建筑密度≤35%,绿地率≥30%,建筑高度≤80米,规划建面10420.5平方米。
地块竞拍起始价为1375万元,起始楼面价为1320元/平方米。
此外,地块竞得人开发投资总额不少于4500万元(不含地价溢价部分);地块开发建设方案须经县水利部门审核;配建机动车停车位须不低于20%的比例建设安装充电设施,地面停车比例不得大于20%。
本文源自观点地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