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翠华上演狗血剧
两大创办人被踢出董事局?
冰镇奶茶、奶油猪、瑞士鸡翼…曾说“一生一世服务市民”,上市不足4年的上市茶餐厅翠华控股,近期在上演“情变”狗血剧。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翠华(01314-HK)昨晚公告,关于8月26日的股东会上,关于重选张汝彪为执行董事、何庭枝为非执行董事的投票,分别录得80.14%及85.97%的反对票,这意味着两位创办人张汝彪、何庭枝被正式踢出董事局,也将之前翠华股东与创办人不和的传闻推上了风口浪尖。
▼李远康踢走张汝彪、何庭枝
翠华在2012年上市,当年以优质饮食股加上内地增长作主打,股价一度坐上直升机,更在2013年底曾升至5.75元的上市新高,但由于后来的业绩增长不达标,再加上访港旅客下降,收入与股价直线下降;截至2016年3月底止全年度,其纯利跌至7,168万元,按年下滑54.5%,股价从高位至今跌幅更逾7成。
翠华有5位创办人,包括:李远康、何庭枝、张伟强、张汝桃及张汝彪。
翠华股份:翠发(54.57%)、恩盛+腾胜(7.81%)、其他(37.62%)
翠发股份:李远康(48.19%)、何庭枝(37.35%)及张汝桃(14.46%)
恩盛持有人:张伟强
腾胜持有人:张汝彪
▼左至右:张汝彪、张伟强、李远康、何庭枝及张汝桃
据说,在股东会上,何庭枝坚称获得翠华的母公司翠发授权,但主席兼执行董事李远康则表示,曾收到两份关于翠发授权股东会投票人的授权书,一份委派他自己,而另一份则授权何庭枝,因情况特殊而召开董事会会议,当时以一票赞成、一票反对之下,已否决由何庭枝代表翠发投票,不明白何庭枝如何获得授权书投票,认为应否决何庭枝在股东会上投票。
另一方面,同为翠发大股东的张汝桃,则在会上两次高叫:他投票赞成何庭枝代表翠发,故何庭枝应获授权书准许投票,明显表示其与何庭枝为同一阵线。何庭枝其后离场,当再次折返会场时,声称反对该次会议结果,并保留日后挑战股东会决议的权利。
其实,股东不和征兆早有显现,今年5月底,何庭枝原在2015年5月任公司行政总裁,今年6月1日突然以“考虑到需要投放更多时间于个人事务”请辞,改为担任非执行董事,或许当时的他也没料到,竟会落得今天这如斯“清闲”。到了7月,公告曾表示大股东兼主席李远康等人拟出售约63%股权,但由于翠华创办人在上市前曾签订捆绑式协议,同意共同控制各人持有的股权,这意味着卖盘需获得一致同意;所以当李远康后来向传媒否认卖盘,便传出5位股东就卖盘而产生内讧。
▼何庭枝及李远康
股东内讧的同时,高层也不平静,翠华于本月22日宣布,上任不足8个月的CFO康安妮辞任,由现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兼前任首席财务官杨东暂时接替,然后再物色新人选。
翠华今天股价下挫,收报1.59元,跌6.471%,最低曾见1.57元。
▼8月29曰翠华股价
另外, 翠华早前曾公布提早一年(2016年9月)退租位于尖沙嘴赫德道的分店,该分店的铺位由李远康的太太陈彩凤持有。租约原于明年10月到期,公司以生意欠佳为由,提前退租,双方不涉赔偿。但早前有网民爆料:分店早在2015年8月已停止营业…
作者:罗妍、孙紫商
编辑:孙紫商
▼
本文原创,版权归“Fintv现代财经网”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授权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尽在FinTV!
><>1468 期
“
“港式餐饮”,从菜品品质到服务水平再到管理理念,都曾经是行业标杆。在香港一家家餐厅的背后,体现着香港餐饮人高度敬业、追求品质的精神。
然而近一两年,从香港餐饮品牌处传来的,却全是一个个业绩下滑,撤出内地的坏消息。
香港餐饮品牌怎么了?
”
■餐饮老板内参 王菁 发自上海
01
翠华、稻香……“港式美食”风光不再
▼
香港作为驰名中外的美食之都,在110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汇聚了超过1.5万家餐厅。香港餐饮进军内地,一直以“港式美食”为最大的招牌,以其优质的食材和复杂的烹饪技巧,每到一处都能够成为引人注目的特色美食。
11月13日,翠华餐厅——首家在港交所挂牌交易的茶餐厅,迎来 50年华诞。把一家小小的茶餐厅做成了上市企业,这个餐饮集团曾经成了餐饮界的一个励志神话。
然而,从2014年开始,翠华集团的业绩便开始一路下滑,并于去年下半年发布了卖盘意向。
卖盘未遂,翠华在今年又经历了股东纠纷的多事之秋,最新的年报称其营业收入较上一财年下滑约1.2%,仍将主要原因归结为中国内地经济放缓、香港零售业于转差以及中国内地访港旅客人数和消费减少。
环顾一众香港餐饮品牌,近年来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并不止翠华一个。
10月中旬,香港老牌快餐品牌大家乐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条结束华东区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的公告,现在华东地区的 11 家大家乐已经全都停止营业。
这意味着目前在中国内地,大家乐只剩下 88 家分店,并且全部位于广东省。
香港稻香集团在进入内地时一度成了“网红餐厅”,就餐高峰需排队两个小时以后,趁势北上的稻香在内地开出了40多家门店。
随着内地门店的扩展,稻香却很快风光不在,根据稻香控股最新的半年报显示,稻香集团的总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10%,净利润更是大跌超过50%。
这些香港餐饮品牌,为何接连走下坡路?
02
市场在变,茶餐厅却没变
▼
内参君综合了多位餐饮界人士的看法,总结出了香港餐饮品牌近年来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
1.大环境:“香港热”正在退潮
在各品牌的财报当中,纷纷将业绩表现不佳的原因“甩锅”给经济大环境。但从去年开始,多个行业出现回暖,内地餐饮业发展迅速,而香港餐饮却始终感受不到“暖意”。
表现不佳不只在内地。随着近年来海外旅游的飞速发展,“香港热”呈现退潮迹象,中国内地旅客人数不断下降,持续影响着岛内的旅游、零售、餐饮行业,香港饮食业工会曾表示,岛内餐厅“倒闭潮”已经到来。
与此同时,“看空香港经济”的观点甚嚣尘上,给香港餐饮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大家乐、稻香、翠华的主要营收依然来自香港,同样难以幸免。
2.消费升级,打破了香港餐饮的“高端地位”
曾经,香港餐饮进军内地,如同西餐咖啡一样,多走中高端路线,无论是茶餐厅还是粤菜馆,定位都比同类型餐厅要高一些。
翠华在香港始终是低客单价高翻台率的亲民街边店形象,进驻内地后却摇身一变,走起了中高端路线,店内装潢华丽精致,同样的菜品普遍比香港门店价格要贵上一截。
而这种“高端路线”,却正在被内地餐饮市场的消费升级打破。
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餐饮业态极大地丰富,消费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以茶餐厅为代表的香港餐饮,在内地人心目中逐渐失去了新鲜感,转而宠幸更加吸引眼球的“小鲜肉”品牌。
3.创新慢,难以适应电商、O2O等新兴模式
也许是由于香港餐饮的长期领先地位,面对市场格局的悄然改变,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餐饮品牌价值的重新理解,一些香港餐饮品牌的管理团队表现得相当不敏感。
有业内人士称,一些香港餐饮品牌的管理者,在管理模式和思维上却表现出了严重固化,难以适应内地出现的电商、O2O等新兴餐饮消费模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
茶餐厅的许多单品都非常适合作为外卖,但是在这波哄哄烈烈的外卖大战当中,实力雄厚的香港餐饮品牌却没有抢占先机。稻香今年下半年才在财报当中表示将使用网络平台发展外卖业务,迎合年轻人群就餐习惯的重大变化。
4.面对广阔的市场,运营和供应链没有跟上
在香港是妇孺皆知的著名品牌,进军内地后却要面对比岛内大无数倍的广大市场,香港餐饮品牌依靠自身的滚动发展,扩张之路往往越走越艰难。
翠华餐厅2012年上市前,大陆餐厅仅4家,2016年已经达到了24家,增长了5倍,但营收增长了不到2倍。
有分析人士指出,香港面积小,翠华的复制不会出什么问题,因为有规模效应在。但是当翠华开始分散的在中国内地复制时,问题就出现了。
“翠华目前在内地只在上海设有中央厨房,但它要为分散在上海、南京、杭州、无锡、武汉等地的餐饮配送和管控那80%的品类,这无形中增加了运营成本。”
5.“竞争对手”内地品牌,现在升级迭代飞快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们却没有闲着。由于管理团队本土化,内地餐饮品牌对于市场发展趋势的理解更加敏锐,反应也相当迅速。
当品牌出现老化的危险,小南国早已在打造品牌矩阵,扶植南小馆抢占轻食市场份额,还看准机会取得了米芝莲的代理权;百胜中国不断在为必胜客和肯德基寻找新的品牌定位,在试点城市打造各种概念店来刷新消费者认知……
当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以桂满陇、巡湘记为代表的“视觉系”餐厅,打造出极度风格化的就餐环境,一步一景,一店一格,充分满足了年轻人爱新鲜、爱分享的消费心理。
当价格竞争蔓延至供应链端,海底捞早已将自己的火锅底料生产商颐海成功上市,新辣道孕育的信良记则早已不在局限于火锅食材供应,摇身一变成为了小龙虾供应链上的大咖。
上有大型餐饮集团全面布局,下有“小鲜肉”网红品牌频频刷屏,香港餐饮品牌在这场越来越激烈的厮杀当中显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结语|
内地餐饮市场发展迅速、消费不断升级的大环境下,为了就转局势,香港餐饮品牌纷纷推出了新战略,大家乐退守华南地区,稻香集团盯紧“二孩经济”、布局宴会市场……
也许这正是餐饮行业的特点:没有一劳永逸,只有不断更新。
当茶餐厅们走下神坛,香港美食必须为自己找到另外的特色定位。
>记者 | 杨秋月
香港茶餐厅品牌翠华日前公布了多项人事任命。
3月4日,翠华控股发布公告,宣布更换行政总裁(CEO)、委任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及首席运营官。
公告显示,自2019年6月1日起,彭烱豪因其服务合约届满、将辞任行政总裁职务,并获留任集团“至尊到会”业务的董事总经理;李祉键将被任命为行政总裁,并将继续出任执行董事;李倩盈将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供应链总经理;唐锦雄将获委任为首席运营官,并继续出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此外,自2019年4月1日起,杨东将卸任首席财务官一职、转而出任公司非执行董事。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任命的高管中,李祉键及李倩盈为集团主席李远康的儿女。
翠华集团公布的资料显示,李祉键于2007年1月加入翠华集团,担任市场推广及设计主任;2010年初至2015年上半年,出任翠华项目发展部主管,负责制定集团的发展方针及店舖规划;2015年5月起,成为翠华品牌发展部主管,负责集团企业发展、租赁合作及业务多元化发展;2016年11月之后,被任命为执行董事、集团业务发展总监,负责带集团新业务发展、项目发展及租赁事宜。
过去一年里,李祉键引领翠华业务进一步多元化发展,推出了五个新品牌,包括日本烧肉丼饭专门店“廿一堂”、以日本面粉及天然发酵技术制作面包的“BEATBakery”、位于西九龙高铁站及香港中环大馆的“轻。快翠”、香港金钟的日式简易料理的店“千羽堂”和提供海南鸡及咖喱自取服务的餐厅“花盛”。创立这些新品牌,都是为了能吸引到更多年轻客群。
2019年1月,李祉键还在香港中环开设占地4千多尺(约为372平米)的“SavorJapan日馔の殿堂”,将日式品牌“BEATBakery”、“廿一堂”及日本名古屋的甜品店“ChezShibata”汇聚在了一起。
这些新品牌、新业务,可能成为翠华改善业绩的契机。
近年来翠华整体业绩正在下滑。根据集团2018年中期财报,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六个月间,总营收为8.96亿港元,同比下降1%。其中,香港地区实现营收5.62亿港元,同比下降4.9%;中国内地市场营收3.25亿港元,同比增长7.1%;而其他市场营收为848.6万港元,同比下降18.7%。除利息、税项、折旧和撤销前盈利为7228.6万港元,同比下降37.4%,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441万港元,同比下降70%。
对于收益减少的原因,翠华集团解释称,主要由于旗下若干餐厅于上个财政年度及本财政年度上半年结业,以及报告期内香港的本地消费持平、中国内地竞争激烈、人民币贬值所致。
为应对业绩下滑,翠华正在调整发展策略,不断拓展海内外门店、发展新品牌并提升服务水平。
翠华表示看好海外餐饮服务业的增长机遇,已于2018年6月中在新加坡开出了集团首家海外门店。为推进当地业务发展,翠华还与新加坡饮食集团珍宝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在新加坡以“翠华”品牌开设及经营茶餐厅业务。
中国市场上,翠华也试图通过拓展旗下餐厅网络,提升营运规模并提高市场渗透率。2018半年报期内,翠华在香港开设了4家新品牌餐厅,包括两家“轻。快翠”、一家“千羽堂” 和一家“花盛”。
截至2018年9月30日,翠华集团共经营着74家餐厅,包括68家由本集团拥有并以“翠华”品牌经营的餐厅,其中30家位于香港地区、34家位于中国内地、三家位在澳门、一家开在新加坡。翠华表示,未来计划继续开设新餐厅,预计餐厅总数将于2022年前达到130家。
为提升业务服务水平,翠华加强了外卖业务及电子支付服务。包括扩展外送服务“快翠送”的覆盖范围,提升外卖送餐速度与订单流程效率;推出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消费体验。
不过在品类多元、竞争激烈的内地市场,港式连锁茶餐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翠华也意识到了这一危机,并在财报中将收益减少的原因之一归结为“中国内地竞争激烈”。新任管理层是否能够帮助翠华在中国内地市场突围成功,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