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新貌
远山青黛,稻浪翻金,田间栈道,稻香拂衣。8月17日,走进黄冈市黄梅县,颇有种“山深人不觉,同在画中居”的意境。
图为袁夫稻田
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历史悠久,素有“鄂东门户”之称。黄梅文化底蕴深厚,是佛教禅宗发祥地、黄梅戏发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和国家级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全国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和挑花之乡,拥有“黄梅戏”“黄梅挑花”“佛教禅宗祖师说”“岳家拳”等四张国家级非遗文化名片,是国家授权的“千年古县”。
近年来,黄梅县以荆楚文旅名县创建为抓手,通过唱响农文旅联姻的天仙配,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开展美好环境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打造了袁夫稻田、苦竹养马岭、五祖东山问梅、杉木邢绣娘生态园、柳林玫瑰谷等一批网红打卡地,释放了乡村振兴新动能,迎来了高速腾飞的新机遇。
图为黄梅县全景
政策样本 塑造黄梅新名片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
为了积极响应号召,黄梅县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建设旅游强县推动文旅产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每年设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筹集黄梅戏发展基金1000万元,从制度层面、保障体系进行完善。
其中,包括投入170万元编制完成《黄梅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投入2100万元完成非遗文化旅游区总规、控规、详规及专项规划,实现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村镇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
同时,黄梅围绕国家文旅康养提升工程,策划“十四五”文旅健康项目97个,完成高铁新区旅游综合体、“一河两岸”步道公园、滨江生态旅游休闲区等15个项目。
包括,黄梅依托禅宗文化资源,打造集禅宗文化养生体验、养生教育、休闲度假、养老等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先后投入3.6亿元修通了连接四祖寺和五祖寺全长18公里的横山旅游公路,连接五祖景区和玫瑰谷全长30公里的环古角水库旅游公路,以及连接五祖景区和邢绣娘生态园全长20公里的十里观光长廊旅游公路,加速激活康养资源。如今,玫瑰谷、蔡山梅园、挪步园、九坤太白小镇等景点,成为康养旅游胜地。
图为九坤太白小镇
图为玫瑰谷
黄梅县作为全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共建创新示范区试点县,全力服务农文旅融合,助力打造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包括:健全运行体系,开展产业链金融链专场对接;导入域外银行信贷,打好联动机制组合拳;健全组织体系,加强乡村金融网点布局;健全产品体系,“保险+信贷”双向发力,拓宽农文旅融合路径;健全保障体系,优化信贷环境,实化担保补贴,强化信用培植。
人才兴,满盘活。黄梅县委、县政府还强力推进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县、乡镇、村三级合力大打“乡情牌”,引导、鼓励能人返乡创业。
近几年来,黄梅县出台政策,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从用地、金融、用工用水用电、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性资金安排等方面,对能人回乡创业项目给予优先安排;为能人回乡签约项目、业务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等。目前,黄梅县已有近800多名能人返乡创业。2018年至今已完成能人回乡创业新增签约项目460个。
“返乡有政府扶持引导,我们既赚钱又稳当。”谈到黄梅县的政策支持力度,五祖火龙园负责人魏宜华乐呵呵地说。2016年,魏宜华回到五祖镇流转土地260余亩,投资2600多万元建起火龙果基地,每年为附近村近百名村民创造工作机会。
眼下,这些外出务工的能人回乡后,和魏宜华一样带领乡邻在农村的广阔舞台上奋发创业,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产业样本 一条链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之于黄梅,不仅仅在于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更是黄梅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
黄梅县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借力资源禀赋,厚植文化底蕴,在盘活存量资源、激活新兴业态、做活文化旅游上下功夫,加速推动文旅融合,加快发展文旅产业。
以非遗为主题,黄梅与鄂旅投公司合作,8年共投入32亿元开发五祖非遗文化旅游区。东山问梅村是其核心项目,占地面积1267亩,获2020年湖北省城市园林绿化优质工程金奖、中国建筑装饰奖。据悉,问梅村充分挖掘黄梅戏曲等非遗文化内涵,打造集旅居度假、康养休闲、亲子研学、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新型文旅综合体。此外同步推进四祖、老祖、南北山、养马岭等景区建设,创建国家4A景区2家、3A景区4家。
以农业为元素,是中部农耕文化展示区。黄梅引进九坤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4万亩超大型农耕文化产业园——濯港太白小镇,已完成一期工程,建成农耕文化博物馆,共有展品3000余件,为中部地区最全。
以戏曲为韵脚,是沿江特色文化体验区。黄梅采取PPP模式,在小池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戏曲文化小镇,展现“清江烟雨夜,黄梅戏中情”文化景观,打造全国最大的黄梅戏文创产业园。项目预计2025年完工。
致力于文旅融合发展,黄梅坚持文化、山水、旅游三位一体,推动文化进景区、文化成景区,着力打造 “黄梅样本”。
“听不够平词花腔黄梅调,看不够水袖长衫舞翩翩。”今年7月,国家级非遗黄梅戏寻根访源活动在黄梅举行。这是贯彻落实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际行动,是保护故乡黄梅戏源头黄梅采茶戏的重要举措,也是黄梅坚持文化、山水、旅游三位一体生动实践。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黄梅还着力提质商旅融合。县游客服务中心、黄梅购物广场、宏辉商贸城等旅游配套工程扎实推进,黄梅“十大名菜”“十大名店”新鲜出炉,创建3A旅行社4家、星级饭店4家、星级农家乐50家,“吃住行游购娱”品质不断提升。
目前,黄梅县连续5届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成功创建了“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1年被人社部、文旅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其中,五祖镇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名镇”,一天门社区、养马岭村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名村”。
图为五祖镇东山问梅村
更为可喜的是,2022年上半年,黄梅现有文旅产业规上企业达29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GDP比重位居全市前列。今年上半年,该县共接待游客2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8.6%和29.3%。
创新样本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黄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尤其是近年来,黄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地标优品工程,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景”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城乡融合做法。
两万亩蓝莓形成十里观光长廊,被授予“中国小浆果示范基地”;蔡山梅苑、大河袁夫稻田、杉木邢绣娘生态园、苦竹青山绿水和香樟园生态旅游区使田园成为风景;柳林商子塆等古村落改造让乡村更有乡愁;积极拓展“修心+养生”“户外+养生”“武术+养生”模式,挪步园避暑山庄、柳林玫瑰谷成为康养目的地;10万人常年练习岳家拳,《武穆遗书》演绎新传奇。
黄梅无疑按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进键。
停前镇童寨村返乡能人王天寿创建的湖北紫玉蓝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玉蓝莓公司”)就是一例。该公司已拥有蓝莓核心种植基地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之一,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小浆果示范基地“。
如今,紫玉蓝莓公司修建蓝莓基地旅游公路10公里,发挥独山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的引领作用,对接杉木、停前镇十里观光长廊,配套完善蓝莓生态示范产业园场馆、道路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蓝莓特色餐饮、生态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蓝莓休闲观光园区,大力发展养心健康休闲产业。每逢采摘旺季,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一个曾经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山村——苦竹乡养马岭村,也铸梦有成,一跃成了湖北旅游名村。
图为苦竹乡养马岭村鸟瞰图
“养马岭村抗金城景区深受县内外游客的欢迎,平均每天都有几千名游客。围绕乡村旅游,我们将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让养马村美起来、富起来。”苦竹乡养马岭村支部书记洪记稳一脸兴奋对记者说。
据悉,依托岳武文化,该村打造了抗金城风景区。别样的风景,特色的文化,让养马岭村成了黄梅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黄梅深知,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坐落在黄梅县大河镇永安村的袁夫稻田也一跃成为黄梅乡村旅游文化的样本。
袁夫稻田的主人名叫袁勇刚。他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曾担任世界五百强高管。2017年之后,袁勇刚辞职回乡创业。
起初,他只想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真正的有机大米。但理想很快被现实击垮,有机大米缺乏消费场景很难开拓市场。
灵机一动,袁勇刚在稻田上架起了办公室和几间卧室,又跑遍全国找到了7节绿皮火车,历经万难运到家乡……2018年,火车餐厅开业了。
为了让游客的体验感更充实,他又增加了三角木屋、森林小屋、天空之境等特色民宿设施,推出了品牌包装的大米。秋收节、插秧节等固定地域特色农耕活动也陆续在袁夫稻田开展……诗和远方的理想主义,在无意之间带火了这片土地。如今,袁夫稻田集”耕、食、住、游、赏”于一体,年游客量20余万,收入数千万。
图为袁夫稻田
相比袁夫农田,邢绣娘生态园则另一番特色。玩转绣娘集市,感受粉墙黛瓦和茅檐木屋的市井风貌;搭乘“乡村”火车,欣赏动物园的勃勃生机……鄂东动物园、绣娘集市、劳动教育营地、康养民宿村、5D玻璃天桥、七彩稻田、水上乐园(五叶湖)、农耕体验园,该生态园集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立足高标规划、高规建设、高效管理,致力于打造乡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据悉,该生态园作为黄梅县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1亿元,总面积20000余亩。
“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00余人,年创利税1000万元,为提升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做出有力贡献。”黄梅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项目不仅吸引众多来自武汉等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让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增长,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产业兴,村民富,生态美。黄梅县在黄冈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湖北省委、省政府“一主引领、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文化为魂、山水为体、旅游为形的理念,以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为目标,在“文化大县”向”旅游强县”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加速腾飞!(李希帆 吴慕枫 李志敏 摄影:曹锦军 蔡春江 陈荐贤)
来源: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晨
东江湖上雾气缥缈
渔网撒向江面
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
唤醒了新的一天
湖南资兴市东江湖风光。
岳麓山脚下
苍松翠柏之间
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庭院里
匾额上“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遒劲有力,寓意深远
游客在长沙岳麓书院游览。
午后边城的老街上
游人多了起来
沿街的小店生意兴隆
这里不再是沈从文笔下
天保和傩送离开的心伤之地
边城,有了新的故事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云海景观,边城在云雾笼罩下,宛如仙境。
傍晚的洞庭湖波光粼粼
在人们的一声声吆喝中
小龙虾起笼
蒸煮烹炒,炊具叮当作响
时光,在“色香味”中缓缓流淌
食客在长沙“超级文和友”品尝小龙虾等美食。
夜幕下
城市依旧车水马龙
充满活力的“夜经济”
映衬出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夜晚的长沙渔人码头。
这里有抚慰人心的人间烟火
更有绵延千年的文脉风骨
在范仲淹文中
它是“衔远山,吞长江”的浩渺烟波
在沈从文笔下
它是“美得让人心痛”的秀丽山河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这里是湖南
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
一片敢闯敢拼的沃土
这是2021年1月26日在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秋收广场拍摄的红旗雕塑。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刚刚落幕
又一场重磅会议如约而至
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
将在湖南长沙召开
“融合十年 笃行致远”
今年的大会主题
是十年发展的回望
也是与精彩未来的约定
内容创新、技术应用、“媒体+”等
一系列主题活动
铺展出媒体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
这是2019年11月29日拍摄的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现场。
作为新媒体领域
最具权威性、标志性、专业性的盛会
中国新媒体大会
已连续三届在湖南举办
为什么是湖南?
当初很多人的这份不解
随着一段段“火出圈”的
媒体融合故事
变成了为什么不能是湖南的反问
长沙橘子洲景区。
今日之三湘大地
跨界融合,青春激荡
守正创新,扬帆远航
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湖南建设的实践中
“湘”当有为
这是6月7日在长沙市开福区拍摄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湘”当融合
四水汇聚、通江达海
人才汇集、思想激荡
湖湘文化里的兼容并蓄
化作湖南人骨子里的“融合基因”
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8年前
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在这里相遇
成立了“知了青年”
他们想让传统文化变得更“潮”
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他们围绕敦煌、洛阳、三星堆等地的文博资源
制作了数档“年轻态”的文博类节目
渐渐搞出了名堂,也火出了圈
“知了青年”团队在拍摄节目。
一批批新媒体人才汇聚于此
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视频文创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雷锋》等经典电影
以4K、彩色、全景声VR等形式
重现观众眼前
据统计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共有相关企业4855家
成为数字视频产业链基地
媒体融合发展高地
工作人员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大屏幕前查看修复后的电影细节。
多年来,跨界融合的故事
在湖南比比皆是
置身湖南博物院
数字动态展《一念·辛追梦》
将历史文物
与京剧表演、多媒体视觉影像
巧妙结合,圈粉无数
在湖南博物院演出的京剧《一念·辛追梦》。
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碰撞出新的火花
资深演员携手心怀热爱的年轻人
在线下、短视频、网络直播中
将传统剧种演绎得愈发“时髦”
4月6日,在长沙市群众艺术馆,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演员在排练现代花鼓戏《花猪司令》。
据统计
截至2022年
仅在长沙市
就有包括网络主播在内的
新媒体从业者
超过10万人
守正创新、深度融合
新媒体时代
湖南制作出一款款爆火节目
孵化出一个个爆款IP
创造了大流量
收获了正能量
“湘”当青春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这副名满天下的对联
刻画出这方土地上的文脉绵延
也刻画出今日湖南之人文荟萃
这是在岳麓书院门前拍摄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联。
省会长沙
不仅是时尚新潮的“网红城市”
还是中国首座“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更以“年轻人友好城市”之名
吸引着大批年轻人落户扎根
游客在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老街打卡、游玩。
一位“90后”选择在长沙安家
并在此创办新媒体公司
他说
在这里,有想法就能被看见
“我与长沙的故事,
是一场双向奔赴”
6月7日,游客在长沙市天心区黄兴路步行街拍照。
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近5万名产业人才
平均年龄不到27岁
文凭、职称等限制被打破
青年人有了就业创业的绿色通道
工作人员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做修复电影的工作。
在湖南湘西
“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
上演着“山乡巨变”
古老的苗家山寨里
年轻大学生返乡做起直播带货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返乡青年施康在直播售卖十八洞村的特产。
在湘南汝城
“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貌换新颜
村里开起了民宿、咖啡吧、文创店
越来越多年轻人
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返乡创业青年朱梦嘉走在“半条被子村”湖南汝城沙洲瑶族村的红军桥上。
今天的湖南
以青春之姿
焕发澎湃活力
“宝藏打卡地”层出不穷
一杯“国风元素”的网红奶茶
一桌热辣鲜香的招牌湘菜
午夜人声鼎沸的街头
江畔流光溢彩的灯火
让年轻人流连忘返
游客在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老街游玩。
“湘”当创新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湖南人有股子敢闯敢干的劲头
“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
是融入血脉的创新动力
这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事业部总成车间。
岳麓山下
“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
展现“中国算力”
沃野千里
超级杂交水稻
不断刷新“中国产量”
铁路线上
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
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
位于岳麓山下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
“上天”
湖南是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策源地之一
“入地”
“湘字号”大型盾构机等装备服务重大工程
“下海”
“海牛Ⅱ号”靠自主研发关键技术走向深蓝
搭载了“海牛Ⅱ号”的科考船驶向深海。
以创新引领
湖南形成了
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
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户外展区。
近年来
长沙成为新消费品牌创新策源地
坚持国潮路线、复刻市井记忆
网红茶饮、糕点、餐饮品牌
将文化和产品有机融合
让创新成为发展的原动力
这是1月20日拍摄的长沙天心区黄兴路步行街。
三湘四水
何以令人魂牵梦萦?
湖南省沅江市南洞庭湖风光。
“鱼米之乡”,有温暖的人间烟火
“无辣不欢”,养果敢的湘人性格
“潇湘洙泗”,藏深厚的千年文韵
“网红城市”,筑包容的成长空间
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十年媒体融合发展的故事
也是三湘大地创新蝶变的故事
红红火火,生生不息
今日之湖南
正在着力打造“三个高地”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三湘儿女
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湖南建设的征程上
乘风破浪、奋楫扬帆!
在长沙城区拍摄的湘江及两岸景色。
祝福你,湖南
我们一起
“湘”约未来!
出品:李俊、陈俊
策划:常爱玲、齐慧杰、令伟家、谭剑
监制:李响、曹晓轩、袁汝婷
终审:曹建礼、张书旗
统筹:李瑜、李永锡
记者:白田田、刘芳洲、程济安、史凯丽、陈思汗、王宜玄
摄影:陈思汗、陈泽国、陈振海、薛宇舸、吴勇兵、李科、钟祖飙
设计:殷哲伦
编辑:周喆、马晓驹、李梦婷
素材支持: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电视台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湖南分社
联合出品
<>< class="pgc-img">>019年05月22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这是第【363】篇
进来容易,做好难
——张大宽
餐饮门槛低
作为百业之祖,餐饮这个行当,进入门槛是非常低的。
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几万块钱,几百万,都能干。
换句话来说,只要你想,就能干,甚至和有多少钱都没什么关系。
会做菜,会炒菜就能干这事情。
不会做菜,不会炒菜,也能干,无非是请几个厨师和员工。
自营,加盟,路边摊,商场店,各种各样的形式,总能找到一个你觉得合适的。
所以说,踏入这条河,是太简单了
但进来容易,要做好,可就不容易了。
< class="pgc-img">>做简单,做好不容易
做餐饮,要做好得会啥?
既然是做买卖,最基本的销售公式你得会吧
营业额=流量*转化*客单价*复购率
所以,等号后面这四项,你都得清楚。
除此以外,你还要会服务、管理、沟通、算账、营销。
这就完了吗?
这还不够呢,你还得能早起,能熬夜;
对外受得了顾客,对内要容得下员工:
这么多了,太难了吧
还有呢,生意好了不能骄傲,生意差了不能焦虑。
时时刻刻都得向钱看,一天都不能掉链子。
所以说,看似简单的卖饭卖菜,看似门槛很低的行当,背后的东西是不是多着呢?
还有当初进来时候的冲动吗?
越简单的事情,越难做
咱回退到餐饮业最开始出现的时候。
无非是自己家里多做一点吃的,别人来吃,付一点点钱。
从这个雏形,后来慢慢衍生出来了餐饮这个行当。
大众餐饮,拨开那么多的本质,无非还是一个掏钱,一个做菜。
这个事情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变的。
也许哪天出现了“食物打印机”这样大开脑洞的产品,餐饮的本质才会再次变化。
但在这个节点到来之前,餐饮还是那个餐饮,无论在他外面披上多么厚的外衣,内在还是不变的。
这个最简单的“把菜做好”,现在能做到的都不那么多了。
为啥都沉不下心来做菜?
因为从好好做菜这个因,到买才赚钱这个果中间的间隔,太长了。
就像春耕到秋才能收,春耕是因,秋收是果,中间还隔着一个夏。
听到别人家这个赚百万,那个赚千万的结果,都羡慕不已。
于是也就开始了自己的大跃进。尤其是看了一些个营销“神”案例。更是激动的不行不行的。
于是,就走上了那条道路。结果呢?你懂得。
做好菜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但做不到的店也是大有人在。
为啥嘞?
无非是从做好菜这个因,到生意好这个果,中间的延时太长了。
不像那种立刻就能收到钱的快感,让人那么“爽”
于是,研究快速“割韭菜”的越来越多,最简单的做好菜,就越来越少。
< class="pgc-img">>坚持只是一个因素,还要不断升级
那,能坚持做好菜,就一定能赚到钱,就一定能生意好吗?
真实的答案是不一定。
因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只是一个因。
一家赚钱的店,一定不是只因为某一个点赚钱的。
而是由许许多多个点组合在一起才得到了最后的这个果。
所以,在坚持最简单的东西时,还要不断升级,就是所谓的“做到极致”。
这样,你的胜算才会更大,赚到钱的几率才会更高。
而这一切,对人的要求是极高的,越简单的事情,要做好才是最难的。
>我是大宽,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解决一个餐饮问题。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与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你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或许你能帮到他。
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微 信 个人 ID:BG9FBG,头条号:餐谋张大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