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奶茶店关店了,因为是用的楼梯下面,消防检查通不过,虽然我们不用任何天然气或者煤气罐,但是物业不再续租了。挺可惜的。现在歇业了,有时间聊聊开奶茶店的事了。
开奶茶店之前,做了5年的设计工作,再之前,做过四五年的市场推广的工作,按正常来说,我是不会考虑去开一个奶茶店的。
< class="pgc-img">店内实拍
>当时做设计公司的时候,租了一个二楼的办公室,但是一楼楼梯下面有一个临街的小地方,大概十来个平方,一直空着,觉得挺可惜。后来就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用起来,可以干啥。列了很多个备选项,包括美甲店、房屋中介、奶茶店、图文店等。因为我们附近有学校和夜市,孩子很多,我们都觉得奶茶店合适。
一开始有干奶茶店的想法是在18年底至19年初的时候,当时咨询过加盟,也考虑过找个培训的地方学技术,发现太贵了。并且看过他们的课程提纲,发现只教饮品做法,其它的不深教,所以就尝试着自己策划。
经过将近1个月时间的调查和找资料,最后完成了开店设备、工具、原料、配方的收集。但是因为我没做过,所以对于这个配方行不行,还需要验证。
所以我们就把各种品牌和价位的原料买过来,然后先按照配方做一遍,再做各种组合尝试口味。最后选出来比较好的做法,然后配方和原料就确定下来了。
选择设备的时候,因为我们当时不确定这个店能开多久,所以都选择了最低配的设备,2000元的工作台,1500的小型制冰机,1000出头的封口机,其它设备大多几百块一台。用了两年多,虽然买不是最好的,其实足够用了。像那种两三百的冰沙机,本身就是损耗品,用坏了就扔,买的便宜就不心疼,反正已经实现它的价值了。
装修的时候也是尽量自己动手。顶用以前的格栅吊顶,墙面用的3D砖纹贴,地面铺最便宜、最常见的的瓷砖,柜台是我们自己设计,然后网上订的板,然后用手钻自己订的。一米八的柜台,总共花了600多。
当时菜单用的也不是电视机,买了2个超薄灯箱,总共花了不到200块。桌面上的菜单,就买一二十块一个的A4台卡,我自己设计图片,找图文店彩打出来的。连收银机也没买,直接用一台闲置的电脑,买了一年的收银软件,好像是300多块。店里的收银、记账、音乐播放,全用这一个电脑就解决了。虽然21年我们换了触摸屏的收银机,但是感觉还是电脑版的收银软件好用,导入导出数据特别方便。
我们唯一没省钱的地方,就是原料。并且很多饮品我们不仅加果酱,还要加果汁,茶叶也用好的,所以开业后,迅速就有回头客,很多人觉得口味要比另一家的好。甚至有的顾客会误会我们是加盟店。
那么很多人一定想问这个店我们是多少钱开起来的,前几天关店之后,我拉出来过去的账单统计了一下。截止我们19年6月22日试营业那天,不算房租,只算装修、设备、工具、原料、定制杯子这些,花了29390元,要是再算上下半年的房租物业费,大概2万,也就是我们这个店不到五万开起来的。
< class="pgc-img">刚开起来的时候,很简陋
>一开始原料采购的不多,经营2周左右,就消耗的差不多了,期间多次采购,到7月5号之前,大概又花了六七千块。就是说,就算开业的时候买够半个月原料,不到6万就开起来了。
19年春节的时候,我们大概算了算账,因为投资少,当时差不多就回本了。投出去的五万多都回来了。本来我们还特别期待第二年的形势,但是没想到疫情突然就来了。
20年我们是3月14日开始营业的。一天销售额也就200左右,特别少。后来4月份偶尔能到500了,5月份偶尔到七八百了,6月份能达到1千了,算是恢复正常了, 疫情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好在当时物业给减免了部分房租,不然真的会亏很多。
本来这里只有我们和蜜雪冰城两家,20年附近又开了3家奶茶店,当时的感觉就是,疫情一来,应该是有很多人失业,然后这些人出来开店的特别多。在疫情之前,我们这里很多店铺空很久了,20年突然全部开起来了。
其实就算到现在,感觉疫情的影响还没完全过去。这种影响改变了消费习惯,很多人会把自己的休闲消费砍掉一部分。再一个就是加班的人多了,晚上和周末闲逛的人少了。
我们刚关店一个月吧,青岛疫情又来了,我们这里小区都封了,有时候祸福相依,关店也许是好事。前几天解封了出去,看我们这个空店铺还没租出去,跟旁边聊了聊,人很少,生意不好干。
现在的情况是:加盟商们都在说加盟我吧,可以赚钱;另外就是在这上面赔过钱的,就说这个东西不能干,干一个倒闭一个。真是冰火两重天啊。 我作为过来人,觉得这个事不能这么考虑。你说开奶茶店不赚钱吧,到处都有开的,你要说赚钱把,确实一大批人倒闭了。
我觉得奶茶店可以开,关键是你怎么开,花多少钱开,开在哪。你要是花四十万加盟一个品牌店,或者花二十万加盟一个不知道哪里的牌子,我估计你大概率是赔钱的。乐观估计2年能回本就不错了。但是很多人是熬不到2年的。
你看那个面馆、饺子馆、麻辣烫年年有转让的,没见这些人到处宣扬这些生意不能做。
一方面他们亏钱了,不会觉得是项目不行,会觉得是开店的这个地方不行,或者自己那方面做错了,得换个地方。
另一方面,干面馆、饺子馆的人,年龄比较大,不愿意泡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都忙着干活呢,所以大家听不到他们的失败经历。相反,奶茶店咖啡店很多都是年轻人加盟的,失败了就去网上到处喊,再遇到同样失败的人,一下子同频共鸣了。并且加盟奶茶店费用确实太高了,失败了就特别容易有被骗上当的感觉。
< class="pgc-img">>做任何生意,包括开店,本身就有失败的可能,不能因为你是加盟的一个店,就必须稳赢,加盟本身不是VIP门票,就算让品牌方自己开直营店,都有倒闭的概率。你要是觉得加盟了就一定行,一定比自己干要好,那你是自己骗自己,花钱买心理安慰。成年人做事,自己做的决定,后果自己承担,如果因为自己没经验、没判断能力失败了,就该自己背锅,别到处甩锅,甩锅代表你没有反思自己,不承认自己错了,那就没法从失败中学到经验,下次你还会被别的镰刀割。
目前加盟行业收费都太高了,2万的设备卖你5万,4万的装修收你8万。你就算用着他们的原料,还得交加盟费、管理费、押金,有的还得交外卖运营服务费。但是对于店主来说,加盟品牌最想获得的是品牌授权和技术转让。其它的比如原料对于店主来说不重要,是为了配合品牌商实现标准化,押金是为了制约加盟店,服务费是为了把品牌的管理成本转移到店主身上。还有什么选址费、培训费等等,这些都是成本的转移。
然不出所料,今年的茶饮订单量和门店数冠军,依然是广州。
前不久,美团联合咖门发布《2022茶饮品类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现制茶饮2020年的市场规模是1136亿元,到2025年预计会达到34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25.5%。这其中,广州的表现尤其抢眼,无论是订单量和门店数都稳居第一。
奶茶门店数和订单量,第一名都是广州,第二名都是深圳。/美团X咖门
事实上,这并不是广州第一次拿下茶饮冠军,2021年广州就已经是第一名了。
奶茶对于广州人而言,究竟有何魔力,能产生这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呢?
(备注:茶饮是更广泛的统称,不仅包含奶茶,也包含果茶、纯茶等其他品类。但我们习惯把上述品类都称为奶茶,所以下文统一用“奶茶”指代)
奶茶之都凭啥轮到广州?
我称广州为“奶茶之都”,谁赞成,谁反对?
反对的话,请到体育西或者西华路,从街头喝到街尾再来回答问题。
为什么是这两条街呢?因为这两条街奶茶门店密度很高,而且除了连锁经营的喜茶、茶理宜世、沪上阿姨、一点点、茶救星球之外,还有许多独立开办的原创品牌。
品牌众多,琳琅满目。
在这样的街巷里,奶茶店要想在众多门店中脱颖而出,口味和创新上必然要有“两把刷子”,不然分分钟被淘汰。正因为如此,能开得下来的,必然经得起检验。“不好喝”是不存在的。
要知道,广州的奶茶门店数接近2万家,总数是上海的两倍。你可能会问,都是奶茶,喝谁家的又有多大区别呢?不就是个奶茶吗,开这么多家店,有必要吗?
有必要,那是必须的。广州能开出这么多家奶茶店,其实和广州常年湿热的气候有关。广州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降火解暑自然是顺理成章的生理需求。
一杯奶茶,降暑解渴。
把目光放到更远范围,许多亚热带地区都有这样的需求,这样就催生了降暑食品。福州的长乐冰饭、海南的清补凉、广州的糖水和甜品,都是如此。广州还有凉茶,凉茶中比如癍痧就以清热排毒而闻名。
气温和奶茶销量呈正相关。/南方都市报
近几年,随着新消费、网红文化和社交媒体三股浪潮的兴起,以新茶饮为代表的奶茶,逐渐取代糖水和凉茶成为了降暑消费中的顶流。
中老年人也开始爱上奶茶了。/南方都市报
新消费侧重创新,这迎合的正是新世代标新立异、塑造个性的心理需求。新茶饮以创新视觉和味觉双重体验为追求,每个季节都能推出新品爆款,持续收割当代青年的注意力。
网红文化注重美感,滤镜、打卡催生社交需求——在社交媒体上塑造生活家形象,赢取更多共鸣和认同。平心而论,凉茶是真做不到这一点。而糖水和甜品的消费更注重线下环境体验,这类门店经常要排队,并不如外卖来一杯奶茶炫得更加自如。
社交需求,也是奶茶走红的原因之一。/视觉中国
奶茶不必拘泥于场所。尤其叠加上广州盛行的下午茶文化以及“三点饮茶”梗,在办公室里点奶茶,也变得富有态度。
气候原因和新消费浪潮,并非广州成为奶茶之都的全部原因。事实上,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在文化和地理上都弘扬了当代茶文化的余韵。
在文化上,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大量的茶叶就从广州运往南亚、西亚。与广州相邻的清远,本身就是茶叶主产区。可以说,广州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这光看着都治愈啊!
在地理上,将中西方文化相融的香港,近代以来又形成了以茶餐厅为代表的餐饮文化,尤其以港式奶茶见长。改革开放以来,粤港两地深度交流,港式奶茶也逐渐融入了广州的茶饮文化中,成为奶茶新消费中的一股强劲力量。
从人口结构上看,广州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7.82%,这个比例在全国排名第四。这表明广州是一个年轻化的城市,年轻人追逐新潮,刚好和奶茶文化相吻合。
另外,2021年广州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7.3%,在四大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二。这表明广州文化的包容性很强,在一个包容性这么强的城市里,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这或许也是广州小众品牌众多的侧面印证。
每一千人就拥有1.27家奶茶店,这种幸福感你能体会吗?/界面新闻
所以说,广州成为“奶茶之都”的条件,可真是得天独厚,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啊!
广州奶茶卷得人瘦不下来
广州奶茶的品类,实在太丰富了,而且总能卷出新意,让人欲罢不能,总是难以专注于减肥。
据天眼查2019年发布的数据,北京、上海有90%以上的奶茶店均属于连锁经营品牌,而广州这一数字不足60%。这表明广州的奶茶店中,有不少是自营小众品牌。上文分析过,这是广州城市文化包容性的某种体现。
广州人对连锁奶茶的评分低于北京上海,毕竟选择多。/天眼查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立下誓言,要在一年之内喝遍西华路全部奶茶店的所有茶类,否则就一个月不喝奶茶。后来,我才发现自己太年轻,远远低估了茶饮门类的丰富程度。
就连茶底的分类,两只手都已经数不过来——凤凰单枞、大红袍、铁观音、四季春、茉莉、抹茶……基本上能泡来喝的茶,都可以作为茶底。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往上加不加奶,里面加水果还是小料,顶部加不加奶盖,奶盖上撒什么……光这些就能搭配出花来。
一芳、鹿角巷为代表的的黑糖风味奶茶,现如今没有原来那么火了。
但你要以为奶茶就是堆小料,那目光就太局限了。连以堆小料为特色的书亦烧仙草和益禾堂,都不满足于单纯堆小料了。像港式丝袜奶茶这样的传统茶饮,更是没有任何小料。
说到底,奶茶的灵魂还是在于两个词——比例和时间。我在家里也自己尝试过做奶茶,但奶和茶的比例多少合适,煮茶多久口感最好,如何能让奶和茶融合得更为顺滑,这些问题,在家里很难解决。
奶茶店,拼的就是这个专业。好比最简单的丝袜奶茶,要把斯里兰卡的红茶煮开后反复拉茶几次,才可令茶味均匀并逼出茶味来。拉茶的过程最见功底,茶水要与空气接触,茶和奶之间也要均匀相融。
奶和茶不是简单混合而已,拉茶的功力很重要。
有的奶茶店为了增加口感,连冰块都用奶茶冰,这样即便融化也不会稀释口感,真是太讲究了!
要说新茶饮,就不得不说果茶。很大程度上,新茶饮的风潮就是果茶带起来的。传统的果茶,就是水果榨汁,再加茶底和奶盖。而新果茶保留了水果原本的形态,喝完还可以吃两口,口感更多几分享受。
作为传统甜品中的“王炸”,杨枝甘露在广州人心中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但在下午茶时间,要是端着一碗杨枝甘露吃,其实还挺不方便。试想,你一会儿要打字写方案,一会儿又要拿起勺子来吃杨枝甘露,非常麻烦。
这样的杨枝甘露,比甜品版本的口感还好。
新茶饮版杨枝甘露很好解决了这个痛点,杨枝甘露中的椰奶西米露改成了水晶冻和奶冻,加上爆满维生素C的西柚,最后再加入清甜冰爽的茉莉初雪茶底,只需一根吸管,便可以边敲方案边享受减压时刻。而且,它拍起照来也十分好看,实在是打工人必备。
难怪甜品店和糖水铺的生意日益冷清,而奶茶店却生意红火。
还有的奶茶店,把豆浆也融入了奶茶元素中,开创了豆浆奶茶的流派。而柠檬茶,光在广州就孵化出挞柠、丘大叔、邻里等众多网红品牌,分店开遍广州主流商圈。
就这一袋,我十分钟就炫完了。
一篇文章,根本无法总结完广州奶茶的丰富与诱人。写罢文章,我也打算出去点一杯舒缓一下了。毕竟马上周一,又得收收心打工啦!
与奶最早的碰撞,有记载的便是杨衔之的《洛阳珈蓝记》,早于南北朝时期,南方汉民族习惯清饮品茶,北方游牧民族喜奶食酪饮,在北方决心向江南汉化革新的过程中,便有了两者的冲突,从南齐入北魏的王肃一句“唯茗不中,与酪作奴”,北方中原给了江南人的茶一个不雅的称号“酪奴”。
自有“酪奴”之称后,江南的饮茶文化便有了几分落寞,官宴上也不再喝茶。直至唐宋朝,饮茶之风才又盛起,陆羽的《茶经》中,大量记载了茶的文化,唐朝的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元稹《一字至七字诗》,宋朝的苏轼《望江南》、陆游《幽居初夏》诗词里都有了茶的描写。
而到了元朝,北方的饮食习俗以羊肉和奶酪为主食,在南北方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游牧民族将茶与酪进行调和,“酥油茶”也就是用奶油和茶水熬制而成。如今风靡大江南北的奶茶,便是当时的复兴。
有人说,茶是饮中浪子,风流多情,《茶经》中就有写可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与之结合,而奶更像是不食烟火的仙子,清霜傲雪!这两者的结合,竟不败芳香不毁浓甜!茶变得专情,奶不再高冷,两者结合更是诞生了多种风花雪月,桂花酒酿便是其中一种!
晨后一杯奶品书阅天下,午后一杯茶大侃四方,而此时傍晚,是否来一杯奶茶,去体会红尘中浪子与仙子的情感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