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零售测试门店掌鱼生鲜开设后,美团在北京方庄时代life广场正式开业了一家全新的生鲜超市小象生鲜。
小象生鲜定位是集生鲜食品、餐饮、电商和即时配送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生鲜超市,以“越快越新鲜”为品牌口号。“希望在满足用户到餐厅吃、送餐到家的需求之外,为用户提供更快、更新鲜的消费体验;同时也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能力参与到生鲜零售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建设当中,提升行业效率。”小象生鲜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在配送体系上,小象生鲜依托美团外卖的配送能力,门店周围三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最快30分钟能收到全程保鲜配送的商品;在保鲜食材上,采用全程冷链配送、重点生鲜食材直营自采的模式。与美威、蓝雪、獐子岛等50多家活鲜、肉类、蔬菜、蛋类等品牌合作,由后者提供食材;在消费体验上,内设包括自助支付、智能购物车、人脸识别支付等系统应用。
另外,门店内也会提供场景化的三餐菜单和“美食课堂”传播烹饪方法。以“象大厨”为自有品牌,设计一系列冷藏、冷冻及半成品食品的餐饮解决方案。
例如“象大厨快手菜”半成品系列,小象生鲜运用了美团和大众点评在餐饮领域积累的大数据,挑选出北京区域用户喜爱的菜肴“金针肥牛”,并通过对北京区域“金针肥牛”推荐菜口味的综合数据分析,选择排名前三的菜肴配方,运用其烹饪经验。消费者购买后,在家通过“倒油加热、倒菜翻炒、加调味汁”三步,八分钟就可以制作出一盘地道美味。
目前,小象生鲜方庄店推出了五彩虾仁、黑椒牛仔骨、金针肥牛、大盘鸡等40余种产品。
019年8月8日,天虹便捷料理大师小菜发布会在深圳召开,天虹商场对外发布了新零售战略部署下的2R(ready to cook,ready to eat)便捷料理系列主打产品,标志着又一新零售队列品牌项目孵化完成、进入落地执行阶段。
2016年新零售概念涌入,人才升维、数字化赋能、供应链垂直整合、零售创新、资本助力等,系列元素将传统零售的安逸冲击的七零八落。
随着国民总值突破90万亿元与90后新一代消费群体崛起,曾经大超的引流利器生鲜区,成为客群老化、高损耗、低毛利的重灾区。
天虹超市借道餐饮行业的稳健增速,降维应用其成熟的味道标准化技术、产业链等资源,着手进行生鲜区的系统升级。
此次便捷料理大师小菜的设计,瞄准了90后、上班族等没时间做菜、不会做菜的消费新势力,是生鲜区2.0净菜后的又一升级版本——2R(ready to cook,ready to eat)战略下的产物。
大师小菜产品是天虹商场新零售战略部署的2R便捷料理系列主打产品,由深圳虹食汇新零售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蒙率队与天虹超市联合研发。本次分享会对外发布了菠萝咕噜肉、黑椒牛肉粒、水煮肉片等十款产品。产品由虹食汇研发合伙人——国宝级烹饪大师屈浩先生亲自主持研发工作,将其几十年做菜心得集成于一包料理之内,专为没有时间、不会做菜的顾客设计,一步到位解决炒菜所需要的择洗、切配、调味、油炸等所有要素。
发布会现场,天虹超市设计了观众现场烹饪实操与试吃的环节,从产品卖相、味道、实用性与便捷性等多方面进行消费者测试,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会场附近的大师小菜货架也出现被消费者抢购、产品所剩无几的现象。
虹食汇总经理、大师小菜项目组负责人孟凡卫表示:后期还会陆续推进类似活动的举办,消费者习惯还需要培养,但便捷料理的消费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消费升级与时代变迁下的零售业,正在全力完成一次系统更新。迭代行为在生鲜品类里体现的尤为强烈。无论是C端倒逼,还是B端主动,都必须跟随消费者意识形态完成新一轮跃迁,才能在广阔的未来市场中赢得无限生机。
来源:消费日报网
月1日,一条消息在深圳人朋友圈刷屏——物质生活书吧将于2023年7月31日正式闭店。
在百花二路和百花五路这个三岔路口,物质生活书吧扎根了快23年。在这个“五一”假期第三天的清晨,其官方公众号弹出一篇推文:《物质已尽,生活还长》。记者也从物质生活主理人孙娇的朋友圈再次确认了这一消息。
物质生活书吧创始人晓昱在这篇推文中提到,因书吧租约到期不再续租,且这些年书吧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百花二路的物质生活或许会被其他店铺取代,但蛇口的G&G物质生活还在,我们的精神还在,只要保持阅读,那么与书相遇的故事,我们就能再讲一万遍”。
近年来,物质生活书吧深入社区,通过每周一到两次的读书会,聚集起周边甚至更地区的爱书人,在社区中拓展出一块书香园地。此外,书吧组织剧本围读会、戏剧扮演等方式展开更立体、丰富的阅读实践。
对于要和书吧告别这件事,周边的百姓和深圳读者都万分不舍,它更是见证了不少读者从学生时代到结婚生子的时光。
网友Venatic留言说:2001搬到百花片区读书,小学五年级。没有人做饭的暑假都是搬着作业去物质生活,再点上一份黑椒牛肉意面。感谢物质生活,陪伴了我二十年。
网友邦林分享了自己与书吧的故事:2004年来到深圳在对面的学校工作,第一次在书店里喝咖啡,第一次见到了高圆圆,第一次和王小帅导演面对面聊天还送了一本书给他…原来书店里可以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那时候总感觉这里的书不同于图书馆里的书,有那么点潮的味道。
网友呆若木说,经常在书吧门口接娃,约好的时间有时会因各种原因晚点,这时娃就会进到里面,或写作业或看书或与同学低语,这时候我就不会因为迟到而太焦虑,哪怕刮风下雨,书吧总为孩子们遮风挡雨……祝福物质书吧,书吧不在了,书吧的温暖会留下了的!
它是深圳的文化高地,更是联结人与人之间的一根奇妙红线。
“现在的书店,已经不再是陈列的时代。”晓昱曾说过,所谓的独立书店,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品味。
或许,物质生活的精神将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这座城市。
附南方+往期报道:
深圳守“阅”人⑥丨社区邻里的阅读“立体化”实践
【记者】郭悦
【作者】 郭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