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食属性,让火锅成为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餐饮品类之一。
从疫情爆发开始,火锅行业的悲观情绪一直在蔓延。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亏损窘境,更是加深了火锅人的焦虑。
火锅行业当真如此悲观?观察整个火锅行业参某发现,火锅人的韧性远超想象。头部表现不佳,生存环境严苛,并未影响一些品牌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梳理这些品牌的“成绩单”,参某找到了火锅行业的“新”机会点。
回归产品本质
“新”餐饮环境下,一些“老生常谈”的品牌运营逻辑被逐渐弱化。它或许不是行业的“新”机会点,却是可以成为刺激品牌成长的“新”方向。比如,匠心与传承。
锅底是火锅的灵魂,这是火锅人的共识。无论是川渝火锅的麻辣鲜香还是粤系火锅的鲜美健康,都藏在“秘制”锅底中。也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灵魂跟不上”的网红品牌终究被市场淘汰,而注重“灵魂”打造的品牌获得了消费者的口碑认证。
常态排队,翻台率最高达到8.32的佩姐老火锅,它吸引人气的法宝就只有一个——口碑。坚持输出重庆老火锅的本味,佩姐一直在坚持重庆火锅的“老路”,注重传统技艺传承,重视锅底口味,加强品质管控。总结下来,就是回归火锅的产品本质。
< class="pgc-img">>▲图源大众点评,仅学习勿商用
佩姐的口碑养成,可以概括为三大点:死磕产品、打造标签、形成文化。死磕 “重庆锅底”,坚守“传统正宗”,佩姐出渝辣度不减半分,这让佩姐在普遍“本土化”的火锅市场中显得特立独行。但也正是这份坚持,让佩姐形成了稳定的差异化标签——正宗重庆火锅。
在锅底制作中,佩姐采取“百年家传工艺、纯天然零添加原料、240小时自然发酵、9小时焖煨”,才成就了其“浓油重料,久煮不浑”的特色。
< class="pgc-img">>▲图源大众点评,仅学习勿商用
来自舌尖的火辣刺激、唇齿留香,是佩姐留给消费者的第一重记忆;第二重,来自佩姐身上的各种“标签”。“重庆火锅排队王”、“用味道,记住重庆”、“鱼子酱般红油锅底首创者”,甚至调料传统技艺成为“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标签”,让佩姐的差异化锅底、产品品质有了更具体的表达,也形成了佩姐专属的品牌与产品文化。
佩姐的成绩单告诉我们,回归产品本质的做法,虽“笨”却行之有效。其实几乎每一位餐饮人都深谙,把长期主义用在产品上永远不会出错。但在实际运营中,不少品牌被创新牵着鼻子走,为了创新而创新;被纷乱的营销手法蒙住了双眼,迷失了方向。大量的品牌也用经验与教训证明,产品主义或许不是品牌长足发展的唯一出口,却是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一个出口。
搭建“潮流”空间
如果说佩姐抓住了火锅的“好吃”,那么接下来参某要提到的这个品牌,则抓住了火锅的“好玩”。“好吃”切中的是餐饮的产品本质,“好玩”切中的是餐饮的社交本质。
怂火锅,九毛九旗下的火锅品牌,延续了太二的个性风格。怂火锅最初引发传播的是它的“工业风”装修。以黄、银、灰为主色调,再加上工业排风扇、百叶通风口等工业元素,网友:在“车间”里吃火锅,感觉就是不一样。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但怂火锅的“好玩”,不止“工业风”那么简单。拆解怂火锅的场景打造逻辑,有三大点值得借鉴:
1、设计适合“出片”
翻看网友对怂火锅的打卡笔记,二次元漫画风的涂鸦,怂火锅IP人偶娃娃,都是“热门背景”。
换言之,怂火锅特意打造了这些适合“出片”的场景,便于消费拍照打卡。同时,每一个出片的背景,又是怂火锅传播品牌文化的窗口。比如立牌形式的 “认怂公告”:茶位不收费、纸巾不收费、调料不收费;再比如重点提示的灵魂是锅底,头牌是牛肉。
< class="pgc-img">>▲图源大众点评,仅学习勿商用
适合出片的场景打造,可以让顾客打卡化身为“自来水”为品牌宣传出力。
2、文化利于“传播”
在怂火锅店里,随处可见“管他几岁,开心万岁”、“你开心就好”的“快乐”标语,这是怂火锅重磅打造的“快乐文化”。
< class="pgc-img">>▲图源大众点评,仅学习勿商用
怂火锅的“快乐文化”切中的是年轻人“快乐认怂”生活态度,深究起来会发现,怂火锅的文化表达看似“个性”,但立意点却是“共鸣”。所以,我们在打造文化时,个性的是表达方式,主题却是“共鸣”。
3、氛围吸引“互动”
为了强化其“快乐”的超级文化符号,怂火锅在晚餐时间,特别设计了一个音乐舞蹈时刻。此时,怂火锅所有人会来到餐厅中间热舞,总会有顾客加入这场“快闪”行动,将火锅的社交氛围烘托到新的高度。
怂火锅场景的打造,氛围的烘托,都围绕着它的“快乐文化”。怂火锅在“产品主义”和“服务主义”之外,找到了火锅的第三条路——文化主义。而文化主义,恰恰可以切中火锅品类的第二个核心诉求——社交。
撬动“流量”杠杆
当下火锅行业的残酷,在于它留给品牌慢慢沉淀口碑的空间并不大。如果没有母品牌势能的加持,留给新晋火锅品牌的只有一条路,准、狠、快:产品准确抓住消费诉求,营销狠狠切中消费心理,行动快速打响品牌。
在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中,快速撬动“流量”杠杆,才能为品牌谋求更多生机。火锅赛道上不缺流量黑马,但真正的流量大咖已经完成从“黑马”到“千里马”的蜕变。持续的流量才能撑起一个品牌的成长,持之以恒的营销体系才能吸引源源不断的流量。
< class="pgc-img">>▲图源大众点评,仅学习勿商用
观察楠火锅、小龙坎等流量火锅品牌,参某梳理出了三个“吸粉大法”:
1、持续性输出“内容”
楠火锅的官方抖音账号,拥有214万粉丝。而吸引这214万粉丝的,不仅仅是楠火锅的品牌势能,还有其坚持输出的200+篇优质短视频内容。这些短视频以年轻人的情感话题为主要素材,再融入川渝文化,为楠火锅吸引了一批粉丝。
同时,楠火锅在种草平台“小红书”上还拥有3万+篇笔记。创作型、种草型等内容的合围,全面促进楠火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品牌认知,影响消费选择,最终目的是一边引流,一边提升流量的价值转化。
2、阵发性制造“话题”
持续的内容输出,是品牌引流的基础;“阵发性”制造话题,打破品牌圈层,则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为引流锦上添花。跨界合作,是餐饮品牌常用的话题制造手法。
2020年,小龙坎联合服装潮牌Bronze Lucia,被网友直呼“辣眼睛”;2021年底,小龙坎在成都、上海、武汉、广州、杭州5座城市上线“A-SOUL x小龙坎联动主题店”,吸引不少消费者现场打卡;2022年,小龙坎与电竞《金铲铲之战》联名,推出线下沉浸式主题门店……
像小龙坎一样,频繁的跨界营销,已经成为餐饮品牌强调个性化、年轻化形象,保持消费新鲜感的重要举措,也是短时间内引爆流量的常用手段。
3、动态性引入“数字”
流量来了,如何运营?近两年,数字化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近两年,客如云、哗啦啦等餐饮SaaS服务都已经打通了公域与私域的联动渠道。公域引流、私域运营,线上线下流量的流畅转化,都可以借助于数字化工具。SaaS服务之余,小龙坎等火锅品牌还通过小程序、社群等方式进行会员管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的流量运营是“动态的”,随时可能需要升级迭代,它跟随工具的升级而升级,跟随运营需求、营销风向的变化而变化。
延伸“无限”场景
抛却疫情不说,产品+场景+流量,已经足以撑起一个优秀的品牌。但当疫情导致频繁闭店,越来越多的品牌意识到,此时万事俱备,还差东风。火锅行业需要开拓更多的消费场景来缓解堂食冲击。
包括海底捞、佩姐、小龙坎、楠火锅等品牌在内,头部以及中腰部火锅品牌,几乎都在积极探索堂食外的消费场景。延伸“无限”场景,它们用经验给出了两大方向。在这里,我们以在“无限”场景取得不错成绩的大龙燚为例,看看火锅品牌如何找到新盈利点?
< class="pgc-img">>1、向线上延伸
场景从线下向线上延伸。以往,线上消费场景主要为外卖,而如今,直播间、小程序等新线上场景,为线上售卖增加了更多渠道。
抖音数据显示,2021年,大龙燚首次试水直播,6小时时间,总场观达到6.5W。今年3月8日,大龙燚半天卖出3000+预售代金券。尝到直播甜头的大龙燚,已经形成自播+达人直播的稳定模式。
特别是自播,大龙燚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曾经直播间里的变脸、茶艺等表演,不仅深度切合品牌文化,更是提高了直播间的观赏性。
线上场景的延伸不只是简单地将产品迁往线上,它还需要品牌用心、下功夫打造符合产品售卖、品牌调性的个性化场景,才能快速驱动线上场景的“物尽其用”。
2、向零售转化
相对于其他餐饮品牌,火锅行业的新零售起步较早,产品体系也较完善。这是因为火锅行业颇有几个零售爆品,比如火锅调料、底料、自热小火锅等。
除了常见的火锅零售产品,一些品牌还会根据自家的口味特征开发一些“周边”产品,比如大龙燚还推出钵钵鸡、酸辣粉等川味美食,与火锅调料、底料、自热小火锅一起,为零售板块创收。
但就目前来说,零售产品并不适合中小火锅品牌开辟。因为零售板块的开拓往往需要私域流量的支撑,而庞大私域流量池的形成则需要依托于品牌势能。
< class="pgc-img">>头部品牌的巨亏只是个例,内部原因,才是两大头部品牌陷入巨亏的主因。比如海底捞因盲目扩张闭店300家的后续影响,呷哺呷哺内部管理层变动对品牌带来的影响等。
疫情只是在头部巨亏的路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让品牌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快速暴露出运营问题,打得品牌措手不及。但是,整个火锅行业远未到悲观的时刻,善于抓住机会的品牌依然在不断成长。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本文由餐饮界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canyinj.com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月30日,“2021中国餐饮产业峰会暨首届中国餐饮产业红牛奖盛典”,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会议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韩秀云带来《餐饮产业经济的发展机遇》为主题的演讲分享。
< class="pgc-img">>3月30日,由央广网、红餐网和Hotelex上海酒店及餐饮展三方强强联手,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餐饮产业峰会暨首届中国餐饮产业红牛奖盛典”,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本次峰会邀请了餐饮界、学术界、传媒界、资本界等众多影响力人物云集一堂,他们以白皮书发布、独立演讲、圆桌论坛等多种形式,与1200多位餐饮人、产业链从业者、管理者进行了深度交流。
< class="pgc-img">>以下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韩秀云以 《餐饮产业经济的发展机遇》为主题的演讲实录(有删减)。
< class="pgc-img">>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去年疫情之后,美国开始了一轮又一轮放水。先是美联储中央银行开始放水,它采取的政策是零利率、量化宽松,而且是三年内都要这样做,这相当于财政放水,也就是货币放水。
接着美国财政也给大家发钱,去年给每个美国人发了1200美元。前不久,新的总统上台,1.9万亿美元的钱放了出来,又给每个人发了1400美元。
美国大幅放水,除了刺激了经济,还带来了什么呢?它直接导致了通胀的出现,使得大宗原材料在涨、股市在涨、基金在涨……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之前,网上有人问我,“老师,中国会发生输入性的通胀吗?”我的回答是,“眼下不会,今年不会,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
如果发生输入性的通胀,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意味着实物资产会更贵,房地产更贵,金融资产更贵,大宗原材料也更贵。所以我的观点是,当全球货币大放水之后,实物资产是值钱的,金融资产也是值钱的。
而对于中国今年的宏观经济,我是谨慎、乐观的。中国今年的增长目标是6%,通胀目标是3%,从这两个目标来看,2021年会是未来五年中经济最好的一年。
国家刚刚开完了两会,又发出了十四五的纲要,当中有三个主题与餐饮人相关:碳中和、都市圈、乡村振兴。
“碳中和”,就是说以后碳的排放量会受到控制,这对餐饮企业很重要。餐饮企业现在就要考虑“碳排放”问题。未来,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会有“碳排放”的指标。
如果你的店不符合碳的绿化标准,可能就要关门了。所以,餐企一定要具备低碳意识,从现在开始就重视起来。
< class="pgc-img">>△环保,图片来源:摄图网
“都市圈”,十四五纲要有一段专门提到,中国未来要做都市圈。
什么叫都市圈?即以特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逐渐向外扩充。举两个例子,我们先看一下美国的版图,你会发现美国其实是靠几个大的都市圈把美国的经济增长带动起来的。日本也是,日本的人口在向下,日本东京圈的人口在向上,光东京圈就有3700万人。现在,把北京和上海的总人口加起来,还比不上一个东京圈的。
未来我们以都市圈的战略向外扩展的话,就会形成若干的都市圈,北上广深会形成很多的都市圈,而餐饮企业也应该要沿着都市圈往外走。
< class="pgc-img">>
餐饮迎来高速发展机会
新冠疫情让餐饮业遭受了重创,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现在中国餐饮业逐渐回暖了。餐饮业高速发展的机会还是有的,餐饮人一定要抓住。
1.消费时代,人均收入提高将让餐饮业受益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路过北京一条最著名的商业街,原来它是车水马龙,根本都挤不过去的,那天却冷冷清清,只有几家餐厅和酒吧有灯光,其他大多数店都关门了。
< class="pgc-img">>△步行街,图文无关,图片来源:摄图网
为什么餐饮能活着呢?主要是因为,不管处境如何艰难,大家都想找好吃的地方吃点东西。
餐饮行业未来会越来越好,当国内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的时候,大家变得更有钱了,就更想吃好的和吃点有特色的,如果有餐厅能满足这个需求,就很有市场了。
2.未来,具备三个特征的餐饮店才有竞争力
未来哪些餐饮店更有竞争力?第一要有价格优势;第二要有特色,有稀缺性;第三要有不可替代性。
现在员工成本向上,租金向上,顾客又不上门来,餐厅很容易就开不下去。所以,大家开餐厅前先想一想,我的餐厅特色在哪里?我具备别人没有的比较优势吗?我在产品、价格或者服务上有优势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何为比较优势?譬如我伸出十个手指头,哪个最长,哪个就拥有比较优势。在这个世界上,不以绝对优势生存,而是以比较优势活着。做餐饮一定要有比较优势,未来拥有比较优势的餐厅才可以活下来。
2020年统计局发布了一项数据,现在如火如荼的电商销售额其实才占整个销售额的20%,80%消费还是在线下进行,也就是说,消费的主战场还是在线下,而餐饮也是大量在线下交易的,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哪怕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始向我们走来了,但餐饮业还是可以活下去,因为机器要代替餐饮真的太难了。
< class="pgc-img">>做餐饮要注意什么?
第一,低碳环保。 现在开始就要做低碳环保了,如果你的店不符合环保要求,那可能就要关门了。你没有让顾客把吃剩下来的菜带走,也可能会面临处罚。
第二,要懂得怎么抓住客户。 把客户从公域流量导到私域流量,才有可能产生收益。
第三,餐厅选址。 在选择餐厅位置的时候,除了要考虑这个地段是不是传统的好地段,还要考虑它是不是处在一个都市圈中。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第四,考虑效率和翻台率。 去年我去了香港的海底捞吃饭,发现他们真的很聪明,七点之前结账可以打七折,哪怕是过了一分钟就没有折扣优惠了。海底捞这样做可以让餐厅更有效率,翻台率更高。
第五,特色的才是国际的。 以前我们外出就餐是吃食物,而后我们吃的是环境,再然后吃的是文化,现在我们吃的是服务。我们已经从吃食物发展到吃环境吃文化,现在到了吃服务的状态。
消费时代来了,服务升级时代来了,预制半成品的时代也来了,大家一定要懂得与时俱进,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经营的餐饮店才能赚钱。
< class="pgc-img">>未来五年,餐企的机遇在哪里?
2021年机会在哪里?我认为,与餐饮产业相关的,主要有四个。
第一,短视频。 现在短视频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2020年,中国网民平均花在短视频上的时间为两个小时,短视频用户规模超过八个亿,所以短视频是一座挖不尽的富矿。
第二,单身经济。 现在全国单身人口有2.4亿人,单身经济撑起了万亿的市场。未来,怎么满足单身人群的需求并为他提供服务,是很多餐厅可以着重探究的方向。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北京和上海已经出现了这样一人食餐厅,三面小格,你看不到服务员,服务员也看不到你。一个人就餐也毫无压力。
第三,老年经济。 老龄社会来临,如何养老是个大话题,也是餐饮人可以重点思考的,因为它的市场特别大,中国老龄人口也有2.4亿人了。
第四,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时代来了,餐饮企业要开始考虑,自己的餐厅能减少碳排放吗?能达标吗?
处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餐饮人该如何在变化中抓住机会呢?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2021 Hotelex上海展
中国经济新的十年周期开始了,面对竞争,首先要有人力资本,大家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清楚地认知到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还需要变化的思维和眼光,才能在变化中抓住机会。做餐饮一定要懂经济学,越是变化,大家越需要学习,先提升自己,你的团队、你的餐饮店才会提升。
此外,在注意力和眼球经济的时代,如何通过新的5G技术以及多媒体的平台,让消费者多注意到自己的餐厅也是餐饮人要着重考虑的。
入供应链全产业链,助力企业实现一站式食材采购、供需对接、供应链打造……3月28-30日,良之隆·2024第十二届中国食材电商节将盛大启幕!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飞飞;编辑:方圆。
这个春节,餐饮业着实热闹了一番。
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今年“除夕”当天重点电商平台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40.8%;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5天,全国多地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161%,异地消费者贡献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86%。
春节消费开门红,也给今年的餐饮市场提振了一些信心。
结合当下整体大环境的变化,有业内人士指出,2024年可能是一个经济周期的底部,同样也可能是未来产业变革的机遇之年。
< class="pgc-img">>拐点已至,2024年餐企的发展重心在哪?
面对行业可能的变革,餐饮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眼下餐饮业几个显著特点。
1、头部企业仍在狂飙,规模之战加剧
过去一年,规模扩张成了餐饮企业发展的主旋律,2024年这一势头有增无减。
比如一众冲刺“万店规模”的新茶饮品牌。2023年,古茗、沪上阿姨、茶百道、甜啦啦等品牌纷纷喊出“万店目标”,眼下这几家品牌门店数基本在7000家以上,其中古茗的门店数更是达到9001家,不断朝万店逼近。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星巴克、麦当劳、蒙自源等也加入了规模扩张的行列。
目前中国门店数超过7000家的星巴克,其创始人舒尔茨表示未来门店将开到10000家;麦当劳中国的目标是到2028年门店数量达10000家;蒙自源创始人李宏伟也曾向红餐网表示,要在未来10年实现万店目标。
规模竞争下,今年餐饮品牌的扩张进程还会加快。
2、利润越来越薄,餐饮业步入微利时代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餐饮消费的整体客单价在下滑,相应地,利润也越来越薄。
魔戒·天然台主理人李克此前分享道,消费者越发理性,很多餐厅看着生意还好,但是客单价下降了30%-40%。
不少上市餐企的财报数据也有所反映。2023年第三季度,肯德基、必胜客的平均客单价分别同比下降5%、9%。星巴克2023财年平均客单价同比下滑3%。海底捞、九毛九、太二等头部餐饮品牌过去一年的客单价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这也意味着,餐企赚钱要靠薄利多销,而这并非一件易事。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3、加码供应链,餐企加速向上游延伸
如今,越来越多连锁餐企开始关注全产业生态的构建。2023年,库迪咖啡首个供应链基地在安徽马鞍山揭牌,建设包含咖啡烘焙及其他配套的供应链项目,预计今年正式投入生产;呷哺呷哺与日辰股份合资的天津工厂预计2024年上半年完成土建。
去年古茗投入10亿元在诸暨建立的原料生产基地,也预计今年投入使用;蜜雪冰城、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加速向上游布局,建设果园、茶园等原料基地。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越来越多连锁餐饮企业都在向产业上游端延伸。2024,连锁餐企对供应链的押注只会有增无减。
这些趋势背后,供应链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无论是规模扩张、降本增效,还是打开盈利空间,供应链是必争之地。这当中,涉及食材、原料产地、工厂、仓储物流、门店经营等各个环节。
< class="pgc-img">>5万亿餐饮市场,企业如何赢在拐点?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餐饮微利趋势,餐企如何进一步完善供应链,迎战2024年呢?
红餐网注意到,3月28-30日,良之隆·2024第十二届中国食材电商节将在武汉国博中心(国博)举行。同时,3月28-31日的预制食材加工与包装设备展览会,以及3月27-29日众投盟2024第12届(武汉)国际连锁加盟展,将分别在武汉文化博览中心(客厅)和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 class="pgc-img">>一城三展,可以一站式摸清食材行业上下游资源,还能看遍预制菜及机械包装设备,了解食材采购、菜品创新、供应链建设等方面最新动态。
据了解,3场展会规模合计达到27万平方米,汇聚近5000家展商,展品覆盖食材全品类,是华中地区规模和产品首屈一指的食餐产业博览盛会。
红餐网提前梳理了展会的几大亮点,供餐饮人参考:
1、近5000家展商齐聚,规模和品类再升级
据悉,展会将聚集近5000家优质展商,包括原料供应商、调味料企业、餐饮设备商、包材供应商、头部餐饮品牌、食品加工企业、预制菜企业等,可以说餐饮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均有涉及。
具体来看,参展商既包括恒兴食品、国联水产、三全、安井、新希望、牧原等供应链上游企业,全国知名连锁餐饮品牌也将悉数到场,比如全聚德、广州酒家、旺顺阁、西贝、海底捞、同庆楼、周黑鸭、张亮麻辣烫、紫燕百味鸡等。
与往年不同,本次展会将国博中心A馆和B馆升级为全特装展位,展位平均面积增加。包括香良食品、平兴食品、鹤壁越汇、新聪厨等在内的100多家食材企业展出面积都将超过100平方米。
此次升级调整,让参展商能展出更多食材和产品,还为供需双方创造更多互相沟通了解的空间,提升参展观众的观展体验,为双方合作洽谈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 class="pgc-img">>国博中心B馆外,设置了近4万平方米的展区C区,包含餐饮食材综合馆、乡村振兴&城市味道馆,以及酒店用品展区,进一步升级展会规模和展出品类。
同时,本次展会在国博汉厅首次设置买家馆,将邀请全聚德、广州酒家、旺顺阁、西贝、海底捞、同庆楼等知名餐企,以及直播电商、社区团购平台等,现场搭建食材厂商和买家高效合作新通道,实现食材采购、供需对接、新品展示等需求。
2、首次跨越国界,产品覆盖面更广
作为一场专业性食材展会,本届良之隆食材电商节将展出数万款产品,为餐饮人带来今年的新品、爆品,充分满足分销和终端市场需求。
例如,三全、乐肴居、安井、千味央厨、得利斯等千余家预制菜企业将展出丰富多样的肉禽、水产、面点等预制食材和产品。除此之外,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特色土特食材也将在此次展会展出。
< class="pgc-img">>事实上,本次展会产品覆盖面更广。比如,首次引入酒店用品板块,各类餐具、料理用具、小型厨具以及茶酒食品等将得以呈现,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场景打造、就餐体验感提升方面的灵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会首次开设国际馆,将邀请海外优质食材企业参展,展出进口牛羊肉、海鲜水产等食材,满足国内市场对品质食材和菜品的需求。
同时,国际馆将为食餐企业提供进出口贸易服务,通过广搭平台、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国内中餐企业打通出海通道,促进全球美食文化交流和产业多样化发展。
3、十大产品创新升级,打造交流合作新场景
每年的良之隆食材电商节,会吸引数十万观众到场参观,巨大的人流量为品牌展示和业务合作奠定了基础。
考虑到展商众多,观众也有着多样化的参展需求,本次展会推出爆品产业大会、CP食餐共赢、中国餐饮交流品鉴宴、流行菜Online、品类盛典、采食邦、食材直播间、KOL意见领袖专访、企业官方店铺、现场实体广告十大产品,为参展商和观众们提供更妥帖、精细化的服务。
< class="pgc-img">>以“采食邦”为例,其由武汉食和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专业采购团提供采购对接洽谈服务的团体组织,致力于食材寻根、物产探索,让餐企、经销商及食材加工方找到高品质、低价、源头工厂的好食材,能为食材生产企业和采购方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再如展会为食材厂家打造的20分钟“食材直播间”,依托10万+社群流量,通过直播全方位展示企业品牌及产品,帮助参展商精准对接B端买家客户,在交互场景下,高效完成线上获客。
这十大产品从爆品发布、品牌展示、产品推广和营销、供需对接、电商直播等多个方面,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并为食材供需双方打造更多交流合作新场景。
4、专业论坛、活动、赛事同期开启,预见行业新趋势
本次展会期间,还将举办几十场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2024首届乡宴烹饪创新成果展评、2024年海南鲷餐饮食材创新菜烹饪大赛、2024第六届中国小龙虾烹饪艺术创新大赛、中国艺术海鲜姿造、艺术冷菜大赛-武汉站等多种类型的烹饪比赛。
十几场主题论坛峰会,则将带领观众开启一场干货满满的思维盛宴。
< class="pgc-img">>其中,由央广网、红餐网和良之隆·中国食材电商节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餐饮产业峰会”,将围绕“进化·破局”的主题,包含产业峰会、闭门晚宴、第四届中国餐饮产业红牛奖等环节,与超千位餐饮行业从业者共同探讨餐饮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影响力辐射餐饮全产业链。
此外,2024中国餐饮食材供应链共创大会、2024冷链集配中心建设与运营系列论坛-武汉站、中国调味品产业发展大会、万店餐饮连锁大会、火锅产业创新风暴论坛、中国食材电商节首届数字化&互联网论坛、2024第七届中越巴沙鱼产业峰会等重磅活动也将同期举行。
届时,中国烹饪协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等国内顶尖头部协会、各大菜系烹饪大师、红餐网、食材企业大咖、餐企知名品牌、供应链专家等将齐聚一堂,积极探讨各食材领域的发展机会和创新战略点,探讨2024年餐饮破局之道,为食餐人指引发展方向。
活动精彩纷呈,值得期待!3月27日-31日,让我们一起相约武汉,共赴盛会!
本文部分配图由食和岛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封面图来源:食和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