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质量新闻网讯 7月11日,安徽省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2023年第26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本期抽检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糕点等100批次,其中合格95批次,不合格5批次。不合格样品涉及甲拌磷、噻虫胺、腐霉利、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大肠菌群指标。
一、不合格样品具体信息
在亳州市经济开发区翟玉坤蔬菜摊抽检的西红柿,甲拌磷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机构为安徽省金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在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李三飞生鲜店抽检的豇豆,噻虫胺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机构为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在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闫守雷蔬菜店抽检的韭菜,腐霉利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机构为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在亳州市谯城区李井卫水煎包店抽检的油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机构为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在亳州市经开区曼曼餐饮店抽检的勺子,大肠菌群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机构为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二、处置情况
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责成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予以处置。
亳州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信息 | ||||||||||||
序号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地址 | 食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商标 | 生产日期/批号 | 不合格项目 | 分类 | 承检机构 | 备注 |
1 | / | / | 亳州市经济开发区翟玉坤蔬菜摊 | 亳州市经开区紫苑路菜市场蔬菜区52号摊位 | 西红柿 | 散装称重 | / | 2023-03-07 | 甲拌磷║0.01mg/kg║0.043mg/kg | 食用农产品 | 安徽省金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 |
2 | / | / | 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李三飞生鲜店 | 安徽省亳州市高新区养生大道综合农贸市场096号 | 豇豆 | / | / | 2023-03-08 | 噻虫胺║0.01mg/kg║0.084mg/kg | 食用农产品 | 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
3 | / | / | 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闫守雷蔬菜店 | 安徽省亳州市高新区传媒广场农贸市场95号 | 韭菜 | / | / | 2023-03-09 | 腐霉利║0.2mg/kg║5.90mg/kg | 食用农产品 | 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
4 | / | / | 亳州市谯城区李井卫水煎包店 | 亳州市谯城区文帝西路633号 | 油条 | / | / | 2023-02-17 | 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785mg/kg║100mg/kg | 餐饮食品 | 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
5 | / | / | 亳州市经开区曼曼餐饮店 | 安徽省亳州市经济开发区新时代小区8#102、103铺 | 勺子 | / | / | 2023-02-17 | 大肠菌群║检出/50cm2║不得检出 | 餐饮食品 | 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亳州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信息 | |||||||||
序号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地址 | 食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生产日期/批号 | 分类 | 备注 |
1 | 安徽马氏食品有限公司 | 安徽省阜阳市工业园锦绣大道西侧 | 利辛县江集媛福达生活超市 | 亳州市利辛县江集镇长安街北段东侧 | 咸肉松味面包 | 散装称重 | 2022-12-25 | 糕点 | |
2 | 安徽聚发食品有限公司 |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经济开发区管鲍路东侧 | 利辛县美天惠生活超市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望疃镇丹凤乡 | 港式鸡蛋仔蛋糕 | 散装称重 | 2023-01-01 | 糕点 | |
3 | 漳州福德福食品有限公司 | 龙海区白水镇井园村 | 蒙城县吴若曦超市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周龙盛首府B22幢109铺 | 图牛阿莎牧奶茶卷 | 散装称重 | 2022-12-18 | 糕点 | |
4 | 安徽马氏食品有限公司 | 安徽省阜阳市工业园锦绣大道西侧 | 利辛县江集媛福达生活超市 | 亳州市利辛县江集镇长安街北段东侧 | 岩烧乳酪味面包 | 散装称重 | 2022-12-26 | 糕点 | |
5 | 高唐县美滋脆食品有限公司 |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冯庄村东首路北 | 利辛县胡集镇板集东方明珠购物广场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胡集镇板集东街路南 | 酥饼 | 散装称重 | 2022-12-03 | 糕点 | |
6 | 阜阳市乡太佬食品有限公司 | 安徽省阜阳市伍明镇工业园区 | 利辛县胡集镇板集东方明珠购物广场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胡集镇板集东街路南 | 烤翅 | 散装称重 | 2023-01-01 | 肉制品 | |
7 | 山东郑鑫食品有限公司 |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经济开发区圣和路(浙商食品产业园内) | 利辛县胡集镇板集东方明珠购物广场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胡集镇板集东街路南 | 多味泡翅 | 计量销售 | 2023-01-01 | 肉制品 | |
8 | 合肥佰益食品有限公司 | 合肥市肥东县肥东经济开发区桂王路西侧 | 蒙城县吴若曦超市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周龙盛首府B22幢109铺 | 糯米酥(香辣味) | 散装称重 | 2022-12-08 | 糕点 | |
9 | 阜阳市乡太佬食品有限公司 | 安徽省阜阳市伍明镇工业园区 | 利辛县胡集镇板集东方明珠购物广场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胡集镇板集东街路南 | 烤脖 | 散装称重 | 2023-01-01 | 肉制品 | |
10 | 阜阳市乡太佬食品有限公司 | 安徽省阜阳市伍明镇工业园区 | 利辛县胡集镇板集东方明珠购物广场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胡集镇板集东街路南 | 排骨 | 散装称重 | 2023-01-01 | 肉制品 | |
11 | / | / | 简阳市海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蒙城第一分公司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政通路8号万达购物中心3层 | 姬松茸菌汤火锅(锅底) | 散称 | 2023-02-08 | 餐饮食品 | |
12 | / | / | 简阳市海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蒙城第一分公司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政通路8号万达购物中心3层 | 经典麻辣火锅(锅底) | 散称 | 2023-02-08 | 餐饮食品 | |
13 | / | / | 简阳市海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蒙城第一分公司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政通路8号万达购物中心3层 | 消毒碗 | / | 2023-02-08 | 餐饮食品 | |
14 | / | / | 简阳市海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蒙城第一分公司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政通路8号万达购物中心3层 | 三鲜火锅(锅底) | 散称 | 2023-02-08 | 餐饮食品 | |
15 | 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 | 郑州市惠济区天河路中段 | 利辛县美天惠生活超市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望疃镇丹凤乡 | 三全虾水饺(磷虾韭菜) | 455克/袋 | 2022-05-04 | 速冻食品 | |
16 | 天津沃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市蓟州区上仓工业园富贵路8号 | 简阳市海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蒙城第一分公司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政通路8号万达购物中心3层 | 红薯苕皮 | 1.5千克/袋 | 2022-12-07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
17 | 合肥嘻哈行食品有限公司 |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经济开发区纬一路南侧 | 利辛县美天惠生活超市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望疃镇丹凤乡 | 阿里米酥(芝麻味) | 散装称重 | 2022-12-19 | 糕点 | |
18 | 安庆叶红星炒货食品有限公司 | 安庆市宜秀区砂桥村 | 利辛县胡集镇板集东方明珠购物广场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胡集镇板集东街路南 | 五香味花生米 | 110克/袋 | 2023-01-05 |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 |
19 | / | / | 简阳市海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蒙城第一分公司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政通路8号万达购物中心3层 | 番茄火锅(锅底) | 散称 | 2023-02-08 | 餐饮食品 | |
20 | 德阳市旌阳区欢建苕粉厂 |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感镇红伏村10、11组(原砖厂) | 蒙城县卓野餐饮店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万达广场3楼3035铺 | 火锅川粉 | 240克/袋 | 2022-12-15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
21 | / | / | 蒙城县卓野餐饮店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万达广场3楼3035铺 | 油条 | 称重 | 2023-02-08 | 餐饮食品 | |
22 | 安徽松鹭食品有限公司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郭河镇工业园内 | 蒙城县卓野餐饮店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万达广场3楼3035铺 | 糯米糖藕 | 称重销售 | 2022-11-04 | 罐头 | |
23 | 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省定远盐矿 | 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韩雷早餐店 | 安徽省亳州市经开区十字金街还原A区19-106号 | 精制食用盐(未加碘) | 500克/袋 | 2022-09-22 | 调味品 |
后亚文化研究者看来,当代青年群体形成了某种“部落文化”。没有绝对的权威,曾经被主流认可的标准化人生模版,正逐渐被多元的生活方式取代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22期
文 | 本刊记者 邱苑婷 发自北京
编辑 | 杨静茹 rwzkyjr@163.com
全文约3736,细读大约需要8分钟
安徽省亳州市区一家街舞培训班里,儿童们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街舞
在中国,街头文化为何越来越“地上”?
提到hiphop(嘻哈)或者街头文化,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地下”。
从源头说,这没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hiphop文化在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产生的原因,其实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穷。“为什么要穿大一号的衣服?除了方便运动之外,黑人家庭多是人数众多而收入甚少,所以哥哥穿小了的衣服就会给弟弟穿,这才形成了‘大而酷’的服饰风格。为什么会有涂鸦?涂鸦最早是街区内各个帮派之间划分势力范围的标志,后来才越来越漂亮精致,发展成了民间艺术。为什么会有街舞?因为他们没钱去舞厅,而且当时种族歧视问题依然存在,有钱也不一定能在白人的舞厅里玩得高兴。”学者黄瑞玲在《当代西方亚文化研究》里如此写道。
来自边缘社区的边缘黑人青年,在街头玩出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最开始是为了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也为了进行着的生活本身——消遣也好、干架也罢、泡妞也行,总之,是为了被压抑的情感有宣泄出口,而用有节奏的说唱代替毫无技巧的谩骂、用气势汹汹的地板舞battle代替肢体冲突、在地下通道冒着被抓的风险涂鸦,总归比打架流血、吸毒酗酒强。
于是有了通称的hiphop四大元素——说唱、街舞、涂鸦、打碟,再加上滑板、beatbox、街头篮球、特技单车等等街头艺术形式,配上宽大的服饰风格,甚至是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手势、俚语黑话:这一切汇聚起来,构成了某种群体内部的语言行为体系,认同感也由此而生。
跨洋过海,在如今的中国,这曾经的“地下”文化,逐渐走到了地上。近几年尤为明显,且不论综艺节目的助推,只消看看中国最普通的小县城里为年轻人开的服装店,瞥一眼他们的进货风格——近两年,宽松嘻哈风格的款式格外多了起来——大概就能知道潮流已悄悄下沉到哪一步。
对于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说唱、街舞、涂鸦,都不是陌生词。90后的童年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兴起,00后、10后被称为“网络原住民”,大到北上广,小到县城、城乡结合部,这代年轻人就算没“吃过猪肉”,多多少少也“见过猪跑”——比如在周杰伦的歌里学唱一段rap,比如偶然间听到MC Hotdog热狗和蛋堡的一首饶舌歌曲《不吃早餐才是一件很嘻哈的事》,比如学校晚会上有人表演街舞节目……
纯粹的底层叙事在90年代以后的中国城市其实是少见的。Hiphop文化传入中国的时间节点,如果从1987年引进电影《霹雳舞》算起,之后的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关键词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深化、鼓励“先富带后富”的下海经商潮、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的迅速崛起和普及、公共交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整体而言是一个经济上行、信息互通、多元文化蓬勃而生的时期。这从中国第一代hiphop“老炮儿”口述中频频提到的打口碟、外贸走私服装市场、迪斯科舞厅盛行等现象中也可见一斑。
在温饱问题普遍解决的大背景下,在中国,hiphop更像是当下年轻人潮流文化之一种。大部分被hiphop文化吸引的年轻人,来自信息相对开放的城市或城乡结合部、普通工薪阶层或以上的家庭。他们的故事很少真正关乎生存与否的苦难,而关乎能否生活得更有尊严——比如世俗之见与坚持自我之间的张力,个人梦想与现实压力之间的纠葛,家庭内部诸如重男轻女的矛盾——而所有这些,其实都已远在底层需求之上。
中国的hiphop故事,源于兴趣和热爱的,远远多过源于走投无路的贫穷、处境的压抑和逃离暴力的渴求的。这是诸如说唱歌手GAI的底层叙事一度俘获众多人心的原因,也是hiphop在中国相对“地上”、更容易流行化的源头。
《这!就是街舞》第二季剧照
同根不同命
尽管关于hiphop的“流行”、“地上”、“商业化”已有诸多争议和鄙视链,但反直觉的是,几乎大部分街头文化参与者在被问及商业与hiphop文化的关系时,都会很肯定地告诉你,hiphop并不排斥商业。历史也确实证明了这点:20世纪80年代,hiphop席卷整个西方世界,“被主流文化借助商业媒体的力量所收编,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这种来自民间的音乐形式成了主流音乐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动辄便可创造上千万张的销量,hiphop音乐成了美国娱乐产业的创收大户。”(黄瑞玲《当代西方亚文化研究》p61)
商业的力量,某种程度上把挣扎于底层的人们拉出了贫穷和歧视的泥潭。类似的故事也在当下的中国发生,但有意思的是,不同的街头艺术形式发展状态其实不尽相同。
近来hiphop文化在国内重掀热浪,要从2016年席卷而来的《中国有嘻哈》说起。这档几乎是当年现象级的综艺,让说唱在大街小巷响起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唏嘘。“地下”的说唱“老炮儿”会在接受采访时与“嘻哈”划清界限,表明自己是纯正的hiphop;节目里反复说着“peace & love”(和平与爱)的选手,先是来一波对偶像型选手的公开不服,再是在微博上互放狠话,渐次升级的矛盾直到比赛结束后依然硝烟未散。
Diss(写饶舌歌曲批评某人)是说唱文化中的固有机制,“为表敬意”,被diss的人也可以“diss back”作为回应,但这个诉诸语言的过程通常是两败俱伤。有时,刻意制造的矛盾和冲突,也不排除是对hiphop文化里常说的“真实”(real)的一种肤浅曲解,而真人秀与之达成某种共谋——综艺巧妙地利用了这些矛盾,制造出话题爆点。
但处于风口浪尖,嘻哈节目很快遭遇了相关权力部门的重点监管。一时大火的两位双冠军也未能逃脱命运,PGONE曝出丑闻,GAI转型正能量说唱……由于说唱产业尚不成熟、市场小众,说唱歌手的整体处境改善有限。刚刚浮上水面的说唱,在大众面前需要以更加正面的样貌出现,另外的部分又重新转入地下。
相较之下,《这!就是街舞》节目里所呈现的舞者状态,却不是剑拔弩张。除了热爱街舞本身外,他们更多的是尊重游戏规则和对手、重视合作。导演陆伟、主持人廖搏提到了类似的原因:街舞是一项门槛很高的运动。“舞龄摆在那,跳得久的人和只跳了两三年的人,一看就知道。没有个五年十年的舞龄,除非是极天才型的舞者,否则根本上不了节目。”陆伟说。作为一项重在训练身体力量与控制的运动,职业舞者大多保持着相当的自律和信念感,每天练舞、健身、教课、排练、录视频,而这些舞者日常,本身就相当规律和社会化。
更重要的是,与说唱相比,街舞拥有更成熟完整的行业链条和群众基础。这是一个由官方力量、商业资本、大众潮流共同交织而成的网络——逐年扩大且全面下沉到各线城市的街舞培训市场、被纳入中国舞蹈家协会的考级制度、各级街舞赛事的创办与国内外交流,甚至是全民体育政策的提倡。2024年,地板舞(breaking)将成为巴黎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这一切规范化的举措,给予了舞者选择职业道路的可能性,也让街舞在中国变得越来越“地上”和普遍——街舞本是street dance(在街上跳舞),如今,其实越来越变成了studio dance(在舞室里跳舞)。
至于滑板、特技单车、beatbox等,它们更多停留在小众圈内,显然应归因于大众传媒尚未介入、极高的技术门槛、受众过小等因素。与艺术形态自身的特质相关,也与hiphop漂洋过海后遭遇的大环境相关,但也不妨大胆预测:或已有资本在赶往更多小众文化的路上。
《热血街舞团》剧照,X-crew
从亚文化到部落文化
无论大众或小众,正如苏嘉达·费尔南德斯在《接近边缘——寻找全球hiphop一代》中所说,到2000年之后,hiphop“在两种文化内都占有一席之地”,“其主要魅力体现在大众文化上,小众文化又是它真正动力所在。”说唱也好街舞也罢,综艺借由它们向大众输出的普世概念,也只能来自于它们在地下小众时期养成的精神内核——爱、和平与尊重(Love, Peace and Respect)。
“某种意义上,青年亚文化是即将出现的社会主流文化的预示和雏形。”这是持有肯定立场的学者的观点之一种。对他们来说,诸如hiphop这类青年亚文化,虽然不同,但或许与主流文化并不总意味着冲突与对抗。它被制约同时适应,被引导同时疏离,在不断的变动中,也会选择性地认同、继承主流文化。
而在后亚文化研究者的眼中,当代青年的世界,所谓的“主流/亚文化”概念或许早已过时。青年群体已然凭兴趣组成了一个个小众“部落”,部落内部有共同的风格、品位、时尚、行为和仪式,部落之间有交叉、有排斥、有包容,如同网络上各种主题的论坛,没有绝对的权威,曾经被主流认可的标准化人生模版,正逐渐被多元的生活方式取代。
未来究竟会变成怎样?或许将如许多热爱hiphop文化的人所愿,所有“街头”仍是街头,却也可以不再只是街头——它们会成为一种种稀松平常的热爱,而愿意追寻的人们,最终都能够拥有爱其所爱的自由。
参考资料:黄瑞玲《当代西方亚文化研究》,陶东风、胡疆锋主编《亚文化读本》,《接近边缘——寻求全球hiphop一代》(美)苏嘉达·费尔南德斯(Sujatha Fernandes)著、周游译,桑顿《部落的文化》等。
、尹相杰
尹相杰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热爱音乐,受北京老炮儿的影响,最开始走的是嘻哈摇滚路线。
24岁时,他与谢东和图图弄了一个组合,发表了专辑《某某人》,主打中国RAP,可惜并没掀起任何水花。
< class="pgc-img">>直到1993年,尹相杰和于文华在北京台的元宵晚会上翻唱了《纤夫的爱》,才瞬间爆红。
这首歌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很快就红遍大江南北,不少人都能随口哼上几句。
< class="pgc-img">>之后,尹相杰开始频繁登陆春晚舞台,也创作了不少经典歌曲,例如《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等。同时进军影视圈,客串过一些电影电视剧,憨厚老实的形象,颇受人们的喜爱。
虽然此后他再没有代表作,但因为起点高、资格老、业务熟,经常受邀担任音乐节目的评委,一边指点江山,一边赚通告费,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不过他并未珍惜。
2015年2月,尹相杰因涉毒被警方带走,他向公众道歉,表示再不会吸粉。因为认错态度良好,大家都选择了原谅,没有过多苛责他。
< class="pgc-img">>没想到才过去几个月,尹相杰就让大家失望了,先是因涉毒二进宫,还供出了有十几年的历史。
< class="pgc-img">>如此恶劣的行为,让观众震撼不已。虽然当时没有“劣迹艺人”的说法,不过尹相杰还是彻底凉了,很少在荧幕上出现,只能偶尔在商场走穴赚钱。
去年,51岁的尹相杰宣布结婚,对方是一名拍卖师,也喜欢唱歌,后来经人撮合在一起。希望尹相杰珍惜生活,不要再犯错。
< class="pgc-img">>2、李春波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1993年,除了《纤夫的爱》,最红的还有《小芳》,演唱者就是李春波。
李春波是沈阳人,本来在北京寻找音乐梦,结果无人问津,后来只好南下到广州碰碰机会,在伯乐李广平的支持下,发表了第一首单曲《小芳》。
< class="pgc-img">>当时李广平预计这首歌会火,但没想到会火到全民皆知的地步。
半年销量就破百万,李春波还获得十大最受欢迎男歌手奖,1993年更是被称为“小芳年”。
第二年,李春波再接再厉,又发表了单曲《一封家书》,一个月销量破百万,再次荣获十大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在业内彻底封神。
< class="pgc-img">>不过红得快,消失也快。
1995年,李春波受邀参加春晚,但因为坚持独唱和央视闹翻,没有顺利登台。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1996年,李春波声带突然长囊肿,宣布改行学做导演,此后很少再有消息。
< class="pgc-img">>直到2015年,李春波参加《蒙面歌王》,才重新出现在观众面前。可惜江山代有人才出,并未掀起太大波浪。
3、高枫
高枫是武汉人,本来梦想当一名美术家,结果大学期间爱上了音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毕业之后,高枫当过一段时间美工,后来干脆辞职,签约香港普安公司,成为职业歌手。
< class="pgc-img">>签约不久,公司就为他制作了第一张专辑,可是因为没有粉丝基础,销量非常惨淡。公司一看没利益,就把他抛到了脑后,不闻不问。
高枫是个骄傲的人,决定写歌证明自己。
他先后为黄格选写了《春水流》,为李玲玉写了《春》,为解晓东写了《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要》等作品,质量都非常高,在业内颇受好评。
1994年,高枫签约新的唱片公司,并推出了新专辑,其中就包括那首脍炙人口的《大中国》: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家里盘着两条龙 ,是长江与黄河呀
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最高山坡
那时,内地流行的还是“哥哥妹妹”之类的口水歌,歌词比较通俗,而高枫这首《大中国》却瞬间拉高了几个档次。
< class="pgc-img">>不仅音乐磅礴大气,歌词也充满了爱国情怀,特别振奋人心。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尤其是96年登上春晚后,更是火遍大江南北。
之后,高枫为不少电视剧创作了主题曲,还为刘德华创作了《笨小孩》,成了有名的音乐才子。
只可惜天妒英才。2002年,高枫感觉身体不适,一开始以为是感冒,没有太重视,没想到慢慢发展成了肺炎,最终不治身亡,终年才34岁,让人遗憾不已。
< class="pgc-img">>4、火风
火风原名霍烽,其父霍焰是沈阳有名的话剧演员,后来还做过沈阳文化局的局长。
霍焰本来想让儿子也做话剧演员,可是少年时期的火风却非常叛逆,尤其热衷摇滚乐,年纪轻轻就留长发、蓄胡须,比非主流还非主流。
< class="pgc-img">>和老乡李春波一样,火风最初也在离家较近的北京发展,可惜无人问津,后来只能南下,到更潮流的广州寻找机会。
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外型不佳,火风混了10年都没起水。
这期间还结婚生了儿子霍尊,后来又离婚,甚至一度穷到连房租都没有,买包烟要拆成3包抽。
< class="pgc-img">>1995年,火风独自骑摩托到西藏采风,在村寨偶然遇到抢亲大会,别开生面的场景让他灵感大发,当即创作了《大花轿》。
< class="pgc-img">>因为这首歌,第二年,火风彻底火了。
为了还愿,他再次骑摩托到西藏,没想到发生严重车祸,把肝脏都撞裂了。
< class="pgc-img">>而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巧合,则让他开始对佛祖深信不疑。
先是同队中恰好有个医生,坚持要送他到远一点的大医院;恰好途中遇到了开油罐车的士兵,被及时送到医院;恰好医院有个临时从北京来授课的专家;恰好这个专家认识青海做内脏修补手术最厉害的医生,恰好这个医生就在附近。
< class="pgc-img">>最终,火风奇迹般得到了救治,抢救7小时,肝脏缝了77针,一点后遗症都没有。
从那以后,火风就开始信佛,甚至一度入戏太深,觉得自己是活佛转世。
只不过他这个佛没有修到精髓,连儿子霍尊也没教育好,最终成了渣男的代名词。
< class="pgc-img">>5、屠洪刚
屠洪刚应该是内地第一代“中国风”歌手。
他出生于艺术世家,从小学习京剧,尤其擅长铜锤花脸,曾多次饰演西楚霸王。后来因为痴迷港乐,转行做了流行歌手。
1996年,屠洪刚感觉内地音乐都软趴趴,不够阳刚大气,缺乏一种英雄气概,于是创作并推出了《霸王别姬》。
< class="pgc-img">>硬朗的外型,加上阳刚的声音,既唱出了英雄的豪情万丈,也唱出了英雄末路的悲壮,很快就红得发紫。
之后,屠洪刚又推出了《中国功夫》、《精忠报国》等歌曲,每一首都充满了英雄情怀,气势如虹,让人热血沸腾。
< class="pgc-img">>此外他还演唱了不少电视剧主题曲,例如《孝庄秘史》和《风云2》等,同样非常经典。
屠洪刚基本上一直活跃在乐坛,虽然后期新作品不多,但依然非常受欢迎,可惜因为年纪偏大,气息有点不足,唱功略有下降,不过这也是正常现象。
< class="pgc-img">>6、景岗山
景岗山是最可惜的一个,本来条件最好,结果喝酒喝成了酒蒙子。
他是山东济南人,父亲是电影导演,母亲是歌剧演员,哥哥则是央视文艺部的编导。
出生在这样的艺术世家,当然会选择搞艺术。
1986年,19岁的景岗山发布同名专辑,正式出道当歌手。
< class="pgc-img">>虽然颜值很高,但连续几年都没混起水,直到1991年,才凭借两首红歌打开知名度。
随后,景岗山就像突然开窍一般,接连推出了专辑《我是不是还能爱你》和《我的眼里只有你》,迅速红遍天际,还上过春晚。
< class="pgc-img">>不知道是不是用力过猛,1996年之后,景岗山彷佛才华一泄而尽,再没有代表作推出。
心情郁闷的他,逐渐迷上了喝酒,而且愈喝越多。
孙楠曾透露,“景岗山参加比赛,能从头一天喝到第二天,上场时就开始吐”。严屹宽则表示,“景岗山健身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能喝更多的酒”。
< class="pgc-img">>因为酗酒,景岗山做过不少荒唐事,例如一丝不苟出门,在走廊小便等。
家人劝过他很多次,可是景岗山越喝越高兴,根本不当一回事。
他经常在网上拍喝酒的视频,神态夸张,举止怪异,面相也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就算被说“酒蒙子”也毫不在意。
< class="pgc-img">>7、黄鹤祥
黄鹤祥应该是最幸运的歌手。
15岁时被歌唱家王昆意外挖掘,特招进入东方歌舞团,成了职业歌手。
之后南下到广州闯荡,在各大酒吧卖唱时,又得到高人指点,考取了武汉音乐学院,开始系统学习乐理知识。
< class="pgc-img">>在校期间,黄鹤祥发布了第一张专辑《一生离不开的是你》,开始变得小有名气,毕业后顺利被中国唱片总公司签约。
1996年,公司为他筹备新专辑《跟我回家》。当时挑选了9首歌,大家觉得干脆再加一首凑个整数,于是从废纸篓里扒出了《九妹》。
黄鹤祥觉得太乡土,格调太低,就想换一首,可制作人一再坚持,最后无奈就选了它。
没想到,就是这首不起眼的《九妹》,让黄鹤祥彻底爆红,成了香饽饽。
< class="pgc-img">>之后,黄鹤祥又推出了不少歌曲,也获得了不少业内奖项,但论知名度和传唱度,都不及《九妹》。
不过他也因此彻底改变了命运,后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过演唱会,现在担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歌舞团的副团长,生活非常安逸。
< class="pgc-img">>8、解晓东
解晓东是安徽毫州人,从小在艺校学歌舞,本来是只想当名舞蹈家,结果14岁时练舞弄伤了脚后骨,只好放弃舞蹈专心唱歌。
1988年,20岁的解晓东为了更进一步,开始了北漂生活。在北京天桥下卖唱时,他偶然被谷建芬看中,特招进了谷建芬声乐艺术培训中心学习。
第二年,在老师的建议下,他参加了央视第一届歌手大赛。虽然只获得了第三名,但名气暴增。
< class="pgc-img">>1990年,解晓东开始登陆春晚。1995年,因《今儿真高兴》开始逐渐走红。
解晓东唱过不少金曲,但最出名的应该是1997年春晚上演唱的《中国娃》,通俗易懂的歌词,自信满满的爱国情怀,都让人回味无穷。
< class="pgc-img">>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
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
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
站的稳哪走的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之后,谢晓东累计参加了14届春晚,可谓相当了不起。
2003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妻子和孩子,解晓东选择退圈做起了生意。他开了家文化投资公司,一边扶持原创音乐人,一边靠举办音乐节获利。
据说在2016年,公司成功上市,解晓东的身价也翻了好几轮,不过他比较低调,大家都不知道。
< class="pgc-img">>2020年,谢晓东参加央视中秋晚会,与江疏影合作了《一眼万年》,唱功依然不俗。
如今,53岁的谢晓东事业家庭双丰收,名气虽然比不上巅峰,但还是有不少粉丝,真是人生圆满,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