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高级编辑 周玉华
>>021年,旭辉打响了并购第一枪。
1月7日,旭辉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彰泰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旭辉集团与彰泰集团将按照65%:35%的股权比例成立一家合营公司。此外,旭辉旗下物管公司永升生活服务宣布斥资4.34亿元,收购彰泰服务65%股权。
在“牵手”旭辉之前,彰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巧龙刚于12月底离职。在业内看来,除了来自于业绩的压力之外,张巧龙的离职还与旭辉的介入不无关系。有消息称,旭辉与彰泰已于一个多月前进行过密切接触和洽谈,而从双方的合作条件来看,旭辉占据了主动权,这意味着留给张巧龙的空间并不会太多。
旭辉破局广西之术
尽管在业内看来,旭辉与彰泰的合作实际上是一场收购,但旭辉对外表示:“双方是合作”。
据悉,新成立的平台公司将整合彰泰及旭辉在广西原有项目和团队,聚焦南宁、桂林、柳州等广西重点城市的深耕。同时,旭辉将整合彰泰在广西以外全国其他区域的项目和团队。
对于此次合作,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表示,双方理念相通、文化相近,都将工程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摆在重要位置,在区域布局上更是有许多互补之处。相信与彰泰的强强联手,将有助于旭辉深耕广西区域全境,进一步提升两个品牌的口碑和知名度,也将巩固平台公司在广西当地龙头地位,更有助于双方企业在更高层次取得长足进步。
联手彰泰,旭辉无疑是想做大广西市场。2017年12月14日,广西旭辉以3.8亿元摘得广西五象新区GC2017-095地块被,楼面地价为4900元/㎡,旭辉由此进入了广西市场。虽然已进入3年,但旭辉在广西的发展很难说尽如人意。
财报显示,2019年度,华南地区销售额仅占全集团的8.7%,2020年上半年为11.6%。在华南区域范围内,旭辉集中发力广东区域,在东莞、广州、佛山、深圳等多个城市均有布局,而在广西则仅有南宁一个布局点。2020年上半年,旭辉在南宁的合同销售额为4.05亿元,占销售总额的0.5%。
2020年6月3日,旭辉宣布成立东南区域集团,两天后,宣布成立广桂区域事业部,合并原广州事业部和南宁公司,以更好地支持集团在广州和广西两地的发展。到了今天,旭辉终于找到了其在广西的突破口——携手彰泰。
资料显示,彰泰集团被誉为“广西一哥”,公司业务集地产开发、园林施工、工程监理、物业服务、地产营销于一体,至今已经布局广西11城9县,有近90个已建和在建项目,共计1800多万平方米。据克而瑞数据,2020年彰泰实业集团销售额224.5亿元。
联手当地龙头合作开发,这一模式在旭辉的发展中屡见不鲜,被旭辉董事局主席林中称为“旭辉合作模式”。如在山东,旭辉与山东银盛泰集团合作成立了旭辉银盛泰平台公司,三年来深耕山东,覆盖16地市,合约销售业绩实现了从每年不足百亿元到2020年265亿元的发展。
对于双方合作的细节,旭辉并未向外界透露过多。对于尽调周期,旭辉对蓝鲸房产表示:“目前双方签署的仅是框架协议。” 框架协议签署后,旭辉及彰泰集团将分别支付8亿元及1亿元作为定金,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开展。
并购先于上市而来
在“卖身”旭辉之前,12月25日,彰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巧龙于月底离职,此时距离其加入彰泰不足半年。
2020年6月初,原川系房企一哥蓝光发展总裁张巧龙正式担任彰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彼时业内分析,彰泰此举是为了“吹响全国布局的号角”。
彰泰集团的前身是一家台资企业。现任掌舵人黄海涛刚进入彰泰时是台湾老板的司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台湾老板不看好内地房地产业,黄海涛买下了彰泰。2016年,南宁楼市从开始飙升,彰泰迎来了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这一年,彰泰杀进南宁,接走三大烂尾楼项目。2017年第一个开盘的彰泰城,原名为五象中央广场,经历“内部认购”后烂尾;后来的“彰泰红”是广西恒大苹果园项目的烂尾盘;洪大道的“彰泰新旺角”是汇东星城的“问题资产包”。彰泰在南宁的发展得以迅速铺开,树立起了一面新旗帜。
黄海涛从来不掩饰对规模的渴望,在他看来,“还不拼命做大就要被大的干掉了。” 也因而在2017年,他提出了“走出去”的计划:销售金额突破300亿之后,彰泰集团就要走出广西了。尽管至2020年都没有突破300亿,不过其全国化战略还是在张巧龙加盟后开始加速铺开。
2020年,彰泰正式提出“1+3+N”的全国化战略,开启了“现代化、全国化、规模化、资本化”的四化征程。6月23日,彰泰集团斥资13.9亿元竞得无锡市锡东新城70亩优质地块,首个全国化项目落地华东。该地块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商务区润锡中路东,东翔路南,地块总用地面积约46787.3平方米,容积率≤1.8,该地块未来将用于建造低密小高层住宅 。此后,其又数次在南京、武汉高价拿地。
然而,作为一家未上市的企业,资金是彰泰集团全国化路上最大的掣肘。在资金层面,彰泰过去的融资方式有银行和信托融资两种方式,信托融资主要来自五矿信托和四川信托。
5月29日,广西最大的承建商广西建工集团发文暂停承接彰泰集团项目的通知,公开宣布与彰泰决裂。通知称,彰泰集团在广西建工承接的多个项目中出现恶意违约、暴力干涉、强行清场等事件,且合同条款苛刻,暂停承接彰泰集团项目。
广西建工公开宣布决裂下,广西本地媒体统计彰泰在南宁的彰泰·凤岭江湾、彰泰·滨江学府、彰泰郡、彰泰府、彰泰·新旺?、彰泰·学府等至少6个项目很可能无法如期交房。
有当地市场人士爆料称,争执的核心是彰泰总是不按时结付工程款,早在2年前建工就已经发文提示过承接彰泰项目报集团风险部门。
资金压力之下,彰泰曾将上市列入计划,但最终并购却先于上市而来。而在“三道红线”下,2021年类似的案列或将频繁上演。
本文源自蓝鲸财经
<>西藤县老县城后面西南一里的大坪岭上有“四王亭”,乃是当地人纪念太平天国藤县籍的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来王陆顺德四王所建。
说起来,这“英忠侍来”四王不仅都是藤县籍,而且都出自藤县同一个乡同一个村——大黎乡新旺村。
其中,李秀成和李世贤是堂兄弟,陆顺德是李秀成的少东家(陆顺德为当地富户,李秀成是其家里的佣工)。
1851年八月,萧朝贵、石达开率部前去攻打永安州,途经大黎里新旺村,四人同一天入伍。
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都是龙姿凤质的英雄人物,才干超群,成了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柱石。
也因为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双星辉耀,光芒太盛,侍王李世贤、来王陆顺德二王的色彩未免有些黯淡。
尤其是李世贤,由于他“忠王堂弟”的身份,让很多人误以为他和“天王兄弟”洪仁发、洪仁坤等人是一路货色,即是沾了兄弟的光,才得以封王拜爵。
这种想法大谬矣。
平心而论,在太平天国后期,李世贤的个人势力是堪以与陈玉成、李秀成分庭抗礼的。
如果把李世贤比喻为天国的第三根柱石,也未为过也。
洪秀全临死前,曾疯狂封王。幼天王被捕后,给沈葆祯默写了有名有姓的王近九百人;而堵王黄文金之弟黄文英被捕后,更一语惊人:老天王封王二千七百多人!
所以,光提李世贤的王爵无法显示其在天国的重要地位,还得特别提一提他的另一职务:军师。
军师之职,在太平天国可是稀罕物。这个小王国由诞生到覆灭,先后出现过的军师只有九位: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石达开、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
看看,和李世贤并列的都是些什么人?
不过,李世贤对这个军师职务并不感冒。
原因很简单,李世贤很有个性,骨子里不怎么鸟洪秀全。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变得神经质,为防范以后再有杨秀清这样的权臣出现,大搞“家天下”和神权政治那一套,先改国名为“上帝天国”,随后又改名“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以表明天下属于姓洪人的。
李世贤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并抵制到底。
李世贤有人马有地盘,洪秀全无可奈何,只能变着法拉拢,封他为开朝正忠军师、殿前户部又正地僚。
李世贤宁愿放着这人人垂涎的军师不当,至死也不肯在自己的名号前加“天父天兄天王”这六字。
大家也许会纳闷,老洪都给您封王封爵,又授予军师高职,待您已很够意思了,您怎么就不肯稍稍买一下账呢?
这得从李世贤的个人发展史说起。
李世贤投军后,被安排在罗大纲手下做一名小兵。
罗大纲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原是天地会某一堂口的堂主,和清廷作对多年,金田起义时,带了近千天地会兄弟前来加盟,属于带资入股,贡献不比杨、萧、冯、韦、石等人低,而且,太平天国能攻占永安州,也多赖其功。但仅仅因为不肯信上帝教,就被排挤出核心决策层之外。
李世贤作为罗大纲手下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兵,当然难有出头之日了。
从李世贤成名后的悍勇表现来看,他的小兵生涯也一定不平凡,但太平天国没有建档存史的习惯,所以,进永安、出广西、下武昌、破南京等等战役,都没有留下与之相关的纪录。
1853年8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罗大纲连天京的城门还没有入,就领着部将吴如孝等人去打镇江了。
镇江是天京的东面门户,战略重要。罗大纲打下了镇江,在镇江一待就是四年。这四年,战事连绵不断,将士饱经战阵,却因为远离天京,各阶层将士的提拔都很慢。
1856年夏,罗大纲战死,吴如孝顶替了罗大纲,任殿左五检点。但和李世贤同日入伍的陈玉成、李秀成,这时都当了正牌丞相。这俩人入援镇江,即成了吴如孝的上级。想必当时的李世贤还停留在底层打拼。
李世贤的转机,是从镇江部分兵马被抽调到芜湖镇守开始的,但他也不是一下子脱颖而出,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一点点提升、一点点熬。
不管怎么说,李世贤的发迹,完全与李秀成无关。
实际上,李世贤是什么时候成为独挡一面的将领的,李秀成根本拎不清。
李秀成在《自述》中回忆,堂弟李世贤的官职,他记得最早的是侍天福,但不知是哪一年获得的了。
可见,李世贤能完成华丽蜕变,全是靠自己的努力。
1858年,清军第二次完成了对天京的合围。
李秀成由是在枞阳召开军事大会,召集陈玉成、韦俊等各路太平军进行联合作战,以解天京之围。
李世贤参加了这次联合作战,取得了收复庐州、三破扬州,和二破江北大营的胜利,被提升为左军主将侍天义,跻身为太平天国的第一级统帅。
俗话说,打虎还须亲兄弟,上阵还须父子兵。
如果李世贤能继续跟随堂兄作战,协同配合,必定相得益彰,互相辉映。
但李世贤习惯于独来独往,也不愿意活在堂兄的影子下,不久,他渡过长江,取道溧水,进入皖南。
在皖南,先后击败清江南提督郑魁士部,全歼浙江提督邓绍良部,杀死了清廷悍将邓绍良和郑魁士部将、通永镇总兵戴文英,取得了湾沚大捷。
湾沚大捷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歼灭战,堪与同期的担子乌衣之战、官亭长城之战、三河大捷相媲美。
也因为这场大捷,李世贤于这一年(1859)秋,被洪秀全封为忠正京卫军侍王雄千岁。
这是太平天国重开封王制度后的第四位王爵。
李秀成也因此重新审视这位堂兄弟,并于该年年底进入李世贤据守的芜湖城,密谋解天京之围的策略。
兄弟俩想出了声东击西的计策,即佯攻杭州,引诱江南大营分兵,然后回师解围。
这次会战,战果颇丰,清军江南大营被击破,数万清军溃不成军。
1860年八月,洪秀全为扩大结果,下令李氏兄弟统兵“扫北”。
李世贤并不很把洪秀全当根葱,置之不理,挥军进入皖南,猛攻徽州。
攻克徽州后,李世贤组织了两次会战,两次逼进祁门。
曾国藩时任两江总督,总督府就设在祁门。可以说,李世贤的剑锋两次都掠到曾国藩的脑门上。可惜的是,由于情报工作不到位,李世贤无知无觉,机会白白错失。
该年年底,天京方面由干王洪仁玕担任总策划人,策划“围魏救赵”战略,发动所谓的二次西征,要求各路兵马会攻武汉,以解安庆之围。
李世贤虚以蛇委,从浙皖边界取道婺源入江西,在景德镇、乐平胡乱打了两仗,收拢了散落在江西、福建、两广的花旗各部,调头往东,杀入浙江,攻下金华府,开设王府。
八月,李秀成从湖北回师,再次联系李世贤,合取浙江。
这次合作,李世贤攻占了浙南金华、严州、处州、宁波、台州五郡全部或大部,温州、衢州一部,以及苏南溧阳等地,成为了仅次于陈玉成、李秀成的第三大实力派。
1862年夏,湘军曾国荃部进逼到天京城外的雨花台,天京岌岌可危。
李世贤听从了堂兄李秀成的召唤,亲领五路兵马赴援。
李世贤前脚刚走,左宗棠后脚就从衢州进犯浙江。
李世贤原本留有10万人马守浙南,但没有他坐镇,很快就被左宗棠攻占。
李世贤老巢丢失,打金柱关不利,进退失据,只好退往江西产粮区就粮休整。
李世贤这一退,天京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不久陷落。
李秀成忠心耿耿,拼死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在幼天王洪天贵福坐骑丢失的情况下,毅然将自己的战马相让,以致脚力不济,在方山就擒。
与李秀成的忠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幼天王洪天贵福好不容易逃到湖州,派人写信给李世贤,让李世贤到抚州接驾。李世贤置若罔闻,引兵去了瑞金。幼天王洪天贵福和干王洪仁玕等只好急赶慢赶,赶往瑞金以寻求保护。李世贤象捉迷藏一样,故意引兵入闽。导致幼天王在距离李世贤兵马几十里外的石城被擒,太平天国的洪氏朝廷就此灭亡。
李世贤避幼天王洪天贵福如避瘟神一样,是害怕自己实力不行、一旦会合了幼天王洪天贵福就会引火上身,从而招致清军的疯狂剿杀吗?
不是的。
幼天王被擒后的第三天,李世贤就在福建大破湘军,杀死名将张运兰。随后,攻克名城漳州,并在万松关取得了名扬海内的万松关大捷,杀死福建清军最高指挥官林文察,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这还不算,李世贤还在漳州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积极联络西方各国,以平分清朝江山为饵,放言“复兴太平天国”。
当此之时,其雄踞有闽南三分之一地盘,拥兵二十多万,声势颇大。
可是,闽南民穷地瘠,物资补给困难,难于施展拳脚。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李世贤内心瞧不起洪秀全父子,更瞧不起洪氏家族的皇亲国戚,不懂得利用洪氏父子招牌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既抛弃了幼天王,也没有重用自己军中的几位洪姓宗族、驸马以收拢人心,导致二十万大军形如散沙,手下诸将各自为政。
最终,桀骜不驯的李世贤和太平天国另一同样桀骜不驯的名王杨秀清一样,死于内讧。
李世贤死后,全军很快覆没。
即历史上就是以李世贤之死作为太平天国覆灭的标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