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京东子公司达达将与京东“加速融合”。
8月23日,达达集团宣布,董事会已确认现年39岁的原CEO蒯佳祺荣休并辞任首席执行官和公司董事会主席,自2022年8月31日起生效。此外,董事会任命原达达集团副总裁何辉剑升任达达集团总裁,全面主持公司日常工作,向董事会汇报,该任命自8月31日起生效,同时何辉剑获任公司董事。公告还宣布,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将担任达达集团董事会主席。
当天,达达集团还发布了今年二季度财报:总营收为23亿元,同比增长55%;归属于达达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5.788亿元,同比收窄9.6%。京东到家利润率转正。截至今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京东到家平台总交易额(GMV)为546亿元,同比增长69%。
截至8月22日收盘,达达(Nasdaq:DADA)报收6.53美元,涨4.48%。京东(Nasdaq:JD)报收55.32美元,涨1.13%。
原CEO蒯佳祺或将转型“创业导师”
澎湃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本次卸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是蒯佳祺主动提出。“一方面达达集团已经成功上市,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可以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何辉剑这些年来在达达的成长和贡献突出,不仅得到了外部客户的肯定和信任,在业内也建立了口碑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公司业务在京东的全面支持下,与京东零售逐渐融合,有了稳健发展。”
至于未来发展动向,该人士透露,他会考虑转型投资,同时可能担任创业导师,帮助创业者迈过最艰难的0到1阶段。
在公告中,蒯佳祺提到:“过去八年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程,我为达达集团取得的杰出成就感到无比自豪。”他表示:“我们已经为接班计划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现在是最成熟的时机进行这些调整,相信这将让达达迈入新的篇章。”
谈到辛利军的任命,蒯佳祺表示:“十分欢迎辛利军先生加入并担任达达集团董事长。期待达达在何辉剑、杨骏、陈兆明的带领下,在辛利军和京东集团的长期支持下,与京东继续深入合作,为社会和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达达集团在Philip(蒯佳祺)过去八年的带领下,构建了领先的即时零售产业布局,创造了海量的灵活就业岗位,为零售行业数字化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诸多价值。怀着对Philip个人追求的理解与尊重,我祝愿他在人生新篇章中一切顺利。”辛利军表示。 “在即时零售与同城配送领域深耕多年的达达,将与京东协同构建更丰富的供应链模式,更高效地满足消费者线上、线下、多场景、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达达回归京东,或为进军外卖业务?
对于达达回归京东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是为了做强京东在同城配送领域的实力。
在公告中,即将上任的达达集团总裁何辉剑也提到:“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服务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机遇之一……我们与京东携手,发挥各自优势,引领行业发展,同时探索创新模式,助力零售行业提升经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京东曾经对外表达过进军外卖的野心。6月17日,据彭博报道,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京东已考虑进军外卖业务。“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做,就看我们的能力,什么时候可以组建人才队伍了。”
采访中,辛利军没有详细说明外卖计划,但曾提到子公司达达具有强大的同城配送方面能力。这也意味着,京东外卖也将正面与阿里巴巴、美团进行竞争。
知情人士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外卖商家会在京东到家APP上线,由达达负责配送,目前该业务尚未正式上线,首站将会选择在郑州等城市试点,目前团队已经在本地对接餐饮商户上线京东外卖。
公开资料显示,达达集团是京东系分拆上市第一股。达达上线于2014年,主要做物流众包生意,提供同城即时配送服务,2016年4月,京东到家与达达也合并为达达-京东到家,整合原有的达达和京东众包物流体系,继续使用达达品牌,O2O平台继续使用“京东到家”品牌。2019年12月,公司更名为达达集团。2020年6月5日,达达集团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招股书显示,京东集团对达达集团持股比例达47.4%,为第一大股东。
在变更公司管理层同时,达达还调整了公司董事会名单。本次调整后,达达董事会席位将由原来的7个调整为6个,独董比例增至一半,同时董事长与CEO职位分离。除辛利军将加入董事会并担任董事会主席外,达达集团将新增何辉剑、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为董事,长江商学院教授孙宝红、Laura Marie Butler和韩践为独董。徐雷(京东集团CEO)、许冉(京东集团CFO)、余睿(京东物流CEO)、张怿已向董事会递交辞呈,自今年8月31日起辞去公司董事。
“调整后,董事会将会更高效、专业、国际化视野。”接近达达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新的董事会名单有助于达达与京东零售进一步协同: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出任董事长,有助于双方在即时零售市场协同资源、加速拓展。”
责任编辑:是冬冬 图片编辑:金洁
湃新闻记者 揭书宜 陈宇曦
赵薇
8月26日晚间,有网友发现,在多个影视平台无法搜索“赵薇”相关内容,其代表作《京华烟云》、《虎妈猫爸》、《画皮2》等的演员列表中也不见“赵薇”名字,微博上“赵薇”的超话也已被封。
1993年,赵薇出演个人首部电影《画魂》,开启演艺生涯 。1998年,其主演的清装宫廷剧《还珠格格》的爆红让大家记住了“小燕子“赵薇 。2000年,赵薇主演《情深深雨濛濛》之后,就很少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把重心放在了电影和唱片事业上。
近些年,赵薇更是因在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操作更受外界关注,由赵薇持股95%的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涉及法律诉讼超500条,案由均涉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2016年11月,龙薇传媒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赵薇,注册资金200万元,尚未实缴到位,未开展实际经营活动,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都为零。
龙薇传媒于成立后一个多月,即抛出以30.6亿元的总价,收购境内市值达100亿元上市公司万家文化(控股权转让谈判时)29.135%股份的计划。收购方案中,赵薇自有资金6000万元,其余均为借入资金,杠杆比例高达51倍。在龙薇传媒改为只收购5%的股权后,万家文化复牌随即股价大幅下跌。截至2017年7月21日,万家文化收盘价为9.03元,较2017年1月17日股价最高点25元下跌63.88% ,较2016 年11月28日首次停牌前下跌 45.20%。
2017年11月,因以空壳公司收购上市公司,赵薇夫妇遭到证监会的禁入市场5年的处罚。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称,赵薇夫妇控制的龙薇传媒在自身境内资金准备不足,相关金融机构融资尚待审批,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以空壳公司收购上市公司万家文化,且贸然予以公告,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严重误导。
2018年11月20日晚,上交所发布《关于对浙江祥源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的决定》,对浙江祥源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及时任董事长孔德永,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其直接负责人员黄有龙、赵薇、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赵政予以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孔德永、黄有龙、赵薇、赵政5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天眼查App显示,赵薇名下共关联14家企业,包括赵赵(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芜湖东润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普林赛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中8家为存续状态,投资领域涉及房地产、餐饮、汽车销售等,公司布局在北京、上海、安徽、浙江、西藏等地。
赵薇成立公司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为上海星星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赵薇担任法定代表人并持股46%。该公司于2005年10月被注销。1999年12月,赵薇投资成立了上海欣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赵薇哥哥赵健担任该公司监事职位。这两家公司均由仲盛房地产关联公司上海仲盛虹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有股份。
2002年,北京普林赛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赵薇既是旗下艺人,又是投资人之一。天眼查App显示,赵薇与其母魏启颖分别在该公司持股70%和30%。
天眼查App显示,自2017年开始,赵薇个人未再成立新公司。此后其逐渐退出部分公司股东行列。2021年4月,天眼查App显示,赵薇共被冻结数千万股权,涉及北京易聚创意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后,赵薇就开始在资本市场中“摸爬滚打”。
2003年,时年27岁的赵薇出现在重庆路桥(600106)前十大股东之列,持股数量为21.91万股,持股比例为0.07%。到2006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时,赵薇持有重庆路桥34.68万股,持股比例为0.11%,至2006年重庆路桥披露年报时,赵薇已退出前十大股东名单。
重庆路桥还只是赵薇在投资界小试牛刀,在与黄有龙结婚后,赵薇的投资版图迅速膨胀。赵薇及其配偶黄有龙曾投资过投资金宝宝控股(01239.HK)、顺龙控股(00361.HK)、阿里影业(01060.HK)、云锋金融 (00376.HK)、唐德影视(300426.SZ)等多家上市公司。
曾经,赵薇黄有龙夫妇在阿里影业最高点时“精准”减持套现,让赵薇的资本市场名声大噪。
2014年12月,赵薇黄有龙夫妇斥资31亿港元,以每股1.6港元的价格购入阿里影业19.3亿股份,持股比例占到9.18%,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015年4月,赵薇夫妇以每股3.9港元减持阿里影业2.56亿股份,套现约10亿港元。2016年10月,赵薇夫妇再次减持,持股比例下降至4.97%,套现12.5亿港元。
据2018年3月发布的《2018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赵薇以63亿的资产排名第100名。
责任编辑:是冬冬
湃新闻
2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在餐饮业纾困扶持措施中,提出要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降低相关餐饮企业经营成本。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餐饮企业,给予阶段性商户服务费优惠。
责任编辑:是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