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 崔潇逸
编辑 |常青
娃哈哈开始卖奶茶了?这一波操作可以!
近日,不少网友纷纷去娃哈哈奶茶店打卡,回忆儿时味道。
“广州店就在公司半路,下班去尝尝鲜!”、“娃哈哈开奶茶店了!而且还很好喝。”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奶茶。“目前生意还可以,超出了我们原本的预期”,一位江苏淮安线下娃哈哈奶茶店的店员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是5月1号开业的,制作奶茶的原料都是娃哈哈的饮品。”
< class="pgc-img">>事实上,零门槛且市场广阔的奶茶店一直都颇受追捧。2018年以来,大量资本入场使得新式奶茶饮品在头部品牌的带领下实现了高速增长。
娃哈哈也想赶上这波风口。
近年来,娃哈哈销售额从2013年的780亿元下滑到2017年的460亿元人民币,2019年虽回暖,但整体增长明显乏力,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娃哈哈此次扩展奶茶业务源于自身发展的困境,去年年底曾有消息传出,娃哈哈与一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以轻资产加盟方式布局茶饮店市场。
彼时正值宗庆后之女宗馥莉出任娃哈哈总经理,娃哈哈因与王力宏解约一事在风口浪尖上徘徊。为重新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娃哈哈动作不断,宗馥莉尝试的高档果汁等新品,采用更加明亮新潮的颜色、进军健康产业等,但销售量惨淡。而此次的奶茶跨界被看作是娃哈哈的又一新尝试。
不过并非所有的风口都能迎来“暴利”,高光背后也有可能是镰刀。在疫情期间实体萧条、关店潮涌来的当下,娃哈哈却逆势开店,是否是个正确的选择呢?
本文由《Vista商业研究所》原创出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class="pgc-img">>盟是一种门槛较低的创业方式,但风险也不容忽视。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孔月昕
编辑|马吉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0后白领小凡,不想再打工了。
她最近在筹备加盟旅行社的事情,而她从萌发创业想法到决定开店并付诸行动,总共不过一个月的时间。
“疫情放开后,很多人都想出去游玩,我就去研究了旅行社。综合来看,加盟一家旅行社的投资并不高,工作状态跟自己上班差不多,我就迅速拍板加盟了。”2月底,小凡正式开始接受总部培训了。
像小凡一样,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今年加盟创业想法及行动的人不在少数。
连锁茶饮品牌柠季的加盟商唐女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去年年底的那波疫情,导致她在一家商场店附近的其他餐饮店倒闭了一半,但今年春节刚结束不久,这些门店就招到商,如今已经全部开业了。
作为柠季创始人,汪洁2月初也在朋友圈发文,“感受到了报复性创业,9天签约了62家。”
谈起创业,很多加盟商都表示对2023年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餐饮行业‘金三银四’,我们要赶紧准备起来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加盟品牌是一种门槛较低的创业方式。“自创品牌相当于要在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行业里从头开始打拼,但加盟式创业意味着已经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公司体系给加盟商赋能。”茶饮行业顾问林子镜坦言。
这种烈火烹油式的“加盟创业潮”背后,隐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部分运营踏实靠谱的品牌,一旦把握住当下这个好时机(新增如此多的超级加盟商),就有可能乘势而起。但市场上也必然存在不靠谱或运营能力差的品牌,在此阶段大批量开店,加盟商开心的时间可能只有七八月的餐饮旺季到十一黄金期,一旦到了年底,因为淡季生意难以维持,品牌也无法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很多品牌尤其是茶饮行业的加盟商必然成了被‘割’的韭菜,最终只能闭店处理。”林子镜直言。
“报复性”加盟的人
出于对消费恢复的信心,王女士坚定地选择在今年创业。她跟一些同行以及其他餐饮行业的朋友交流发现,“开店营业都‘爆单’了,商超等零售消费场所也都非常活跃。”
她最开始选择的品牌是瑞幸,但在进一步沟通后,她被瑞幸的新联营模式劝退了。
加盟与联营是品牌代理的两种模式。通常加盟店比较独立,但资金投入较高;联营店多由总公司统一管理,投资额较低。
“瑞幸告诉我,最新的联营模式是合约期三年,三年结束以后,他们会回收门店,而且这种回收不是转让型的回收,他们只会给一些装修和设备补贴。”
“如果签约了,感觉我忙三年就是在给瑞幸打工。”王女士说。
跟在无锡加盟库迪咖啡的朋友交流后,她动心了。“几个同行都告诉我,每天能有500~800杯的出货量,靠走量制胜”,“而且投资成本不高,快取店(最低档)的费用基本上在20万(不包含房租)。”最打动王女士的,是库迪有保本兜底政策,公司可以承担联营商的亏损。
如今,王女士的库迪咖啡门店已经在装修中,3月底正式开业。“我们这个写字楼里面还有一家瑞幸,我就是为了过去抢生意的。”王女士玩笑道。
据王女士了解,最近不少人想要自己做小生意,也跟她交流了一些加盟/创业的想法和经验。
不仅创业新人跃跃欲试,一些老加盟商也在考虑加盟其他品牌或开设更多门店。
家在淮安的小戴准备在已有两家不同品牌门店的基础上,再加盟一家新的茶饮品牌。“我现在已经开了一家茶百道和一家中式快餐店,相比较起来,我对茶饮行业也更熟悉;而且我们本地市场远没到饱和的程度。所以我觉得再开一家茶饮店还是大有可为的。”
< class="pgc-img">>2020年底,小戴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他大学学习的是美术专业,因此完全没有经商经验,在研究了烘焙、快餐、茶饮赛道的多个品牌后,他选择了上手较快、标准化较高、易操作的茶饮行业。多方对比考察后,2021年5月,他在大学城附近开了一家茶百道。
刚开店的时候非常忙,每天早上八九点就要到店,一直忙到晚上,很多时候回到家已经半夜12点了。虽然跟他最初想要的“自由”状态完全不同,但小戴还是坚持了下来,这份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如今,因为店铺运营已经成熟,店长也比较靠谱,小戴终于可以不用全天候守在店里了。
一年半过后,奶茶店生意正式盈利后,小戴又开始琢磨再加盟一家店。2022年12月,小戴完成加盟中式快餐品牌的前期筹备,正准备开业时,却被疫情打乱了节奏,开业时间也不得不拖延到2023年1月份,所幸目前新店的日均流水还符合预期。
小戴的创业行为也带动了周围的人,不少身边人都向他咨询或学习创业的经验,甚至有三四位朋友最近还问他,再开新店时能不能加入共同创业。
不仅是一些年轻人想要创业,据小戴了解,有一位过去做服装生意的朋友,今年也改到茶饮赛道了,“他今年在我们本地加盟开了一家蜜雪冰城。”
和小戴一样在疫情期间创业的唐女士,今年也有在长沙继续开店的想法,“如果品牌方给我(在长沙的)名额,我肯定会开第三家门店的。”
在唐女士看来,餐饮属于“长盛不衰”的行业,尤其是在长沙。“长沙本地人对于饮食消费真的非常热衷。”对于很多人来说,衣服可以不买,但食品饮料是必备消费。她之前做服装生意时发现,一些年轻员工即使工资较低,每天也要点几杯饮料,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投资这一领域。
多方考察后,唐女士选择了加盟柠檬茶品牌柠季,并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开了两家商场店,唐女士的几位朋友在她的影响下,也加入了创业大军。
从事多年品牌加盟的张先生步子迈得更大。他在春节期间看到长沙消费市场的火爆后,对今年的市场发展充满了期待。他表示今年会跟随品牌扩张(到广东)的步伐,预计在湖南省外再开20家柠季加盟店。
品牌扩张“卷”起来
为了抢占市场、扩大规模,诸多消费品牌也在不断招募加盟、增开门店。
据公开报道,茶饮连锁品牌古茗最近公布今年要新增超3000家门店,成为万店品牌。瑞幸咖啡也于近日宣布开启新一轮新零售合作伙伴的招募计划。
汪洁表示,柠季今年的目标是要突破2000家门店。据窄门餐眼统计,截至2023年1月3日,柠季的门店数为636家。
在林子镜看来,今年很多餐饮品牌批量开店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主动扩大规模。因为品牌的门店数量越多,规模效应越明显,供应链和运营端的成本才会降低,对厂商的议价权和管理损耗才会更低。
门店规模的扩展甚至引发了品牌的“抢人”大战。《中国企业家》记者在刷一家社交平台时,不小心给一家正在招加盟的中式快餐店视频点了赞,虽然发现后立刻取消了,但还是马上收到了该品牌的私信,询问是否对项目感兴趣,可以进一步讲解介绍。
部分品牌也在积极推广宣传加盟信息。微信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或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品牌都在积极投放广告、邀请KOL推荐等手段营销引流。
区域性奶茶品牌遇苋烧仙草的张经理,也表示品牌最近在扩张阶段。为了鼓励创业者加盟,品牌方还在2月初制定了相应的加盟优惠政策——2月18日前签约加盟,旗舰店的加盟费从6.98万元降到了4.98万元,白金店的加盟费能从8.98万元降到5.98万元,管理费也只用交两年(5000元/年),就可以终身免费。张经理表示,今年春节上班后,每天都会接待七拨以上的用户来现场考察。
为了招揽加盟商,张经理每天都坚持给意向咨询者发微信,宣传旗下加盟店的销售业绩。
此外,还有很多品牌方会在朋友圈等各种渠道分享加盟“战绩”。林子镜坦言,这种“战报”是品牌让加盟商们产生群体认可、增加信任的一种方式,也能吸引加盟商进一步将创业这一行为落地。
王女士也透露,她之所以选择库迪咖啡,一个重要原因是库迪的扩张速度非常快。从去年10月22日库迪咖啡的全国首店落地起,不到四个月,库迪在全国就有了1000多家门店,“如果这个开店速度和品牌优惠力度能落地,我觉得快速铺开全国市场问题应该不大,对于我们加盟商来说,产品的品牌力和知名度也就有了保障。”据公开报道,库迪咖啡计划到2023年底开拓2500家门店,2024年发展到6000家,2025年底1万家。
< class="pgc-img">>对此,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表示,前几年,餐饮行业发展得非常快,但是因为去年外部环境的变化,整个行业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不过今年疫情放开后,目前的消费市场复苏得非常快,尤其是餐饮行业。如果今年没有疫情的反复或其他方面的影响,餐饮行业应该会进入快速扩张和复苏阶段,整个市场在今年应该会实现高增长。
但在市场高速增长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结构性问题。程天解释道:“消费市场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市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新品牌、新消费形式。”
快消行业新零售专家鲍跃忠也认为,目前可以说是消费品牌扩张的好时机,因为疫情期间对消费市场造成了很大打击,整个消费市场非常低迷。但中国市场非常大,消费能力也足够,完全能满足一般企业的市场需求。这种情况下,切入市场进行快速扩张,能够为品牌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不过,这也不代表所有品牌都主动追求高速发展。“部分品牌也是在大环境倒逼下,迫不得已选择快速加盟开店。因为品牌不开放加盟,加盟商就会选择其他品牌,原本应该并肩作战的队友,就可能会成为竞争对手。”林子镜表示,为了避免被竞争对手超越,同时也是为了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品牌自然要“迎难而上”。
当心被割“韭菜”
部分中小创业者“报复性加盟”的背后,是大家对于当下创业环境的看好。
鲍跃忠表示,从整体环境来看,目前国内环境非常适合中小型创业,一是市场体量足够大;二是人口多,消费需求多;三是经济体量和人均消费能力也大幅提升。另外,目前就业市场上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性问题,创业做生意也会成为大家选择的重要方向之一。
林子镜认为,三年疫情影响下,很多人面临职业转型,部分人可能会在职场变动后选择回老家或换个城市发展,创业也成为相对有利的选择。“这批群体创业行为,可以称之为事业重塑潮。”
不过,虽然目前呈现了一定的创业热潮,但基于现在的消费市场环境,大家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很多人的创业可能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在各种客观条件下,他们做出的一个更利于当下的选择。”林子镜表示,“部分人的能力、性格并不适合创业,那么创业最终的结果可能还不如打工。”
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研究总监李应涛表示,今年1月份,消费市场确实有所复苏,尤其是旅游文娱行业。但对于中小创业者和消费者而言,信心的恢复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周期,速度快的话可能两三个月,慢的话可能半年甚至一年。因此,中小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恢复同时,很多人可能还处于观望中。
比如身处川渝地区的敏敏。目前,敏敏已经开了两家安德鲁森(一个连锁烘焙品牌)的加盟店,正在观望后续的市场情况。“我的店铺选址都在住宅区,平时也没有淡旺季之分,但去年因为疫情数次关门,对我们的打击还是挺大的。如果接下来没有疫情反弹的情况出现,我才会考虑在今年加盟第三家门店。”
李应涛告诉《中国企业家》,之前跟一些品牌商交流时,发现他们对于是否要扩大业绩指标,或者增加一些广告、渠道的投入预算,也持观望态度。“他们会在看到二三月份业绩表现后,才会在第二季度准备进入新的扩张周期,这种情况下,中小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才能真的被激发出来。”
从事服装加盟的王莉表示,她通过关注自己店铺转让等消息发现,最近本地新加入创业大军的人应该不多。“疫情之前,我们当地的门店一旦贴出来转让信息,会有很多人来咨询,但现在大家都很慎重。”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1月,国内小微企业(注册资本500万元以内企业)共新注册154万家,同比下降12.01%。2023年1月,共新注册107万家,同比下降30.64%。
另外,这种大规模招募加盟扩张的情况下,难免有品牌浑水摸鱼割“韭菜”。对此,鲍跃忠建议中小创业者在创业或加盟前,先去学习和了解一些行业情况,“创业前千万不要盲目跟从,选择加盟的话,在跟品牌方了解情况时更要保持头脑清醒,在投资时更要慎重,尽量多学习、多跟专业人士请教。”
王莉告诉《中国企业家》,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她在选择服装联营品牌时决策过快,没有做好充分的考察研究,导致自己被坑。
2021年9月完成装修开业后,王莉发现跟品牌方协调配货时数次出现问题,“每次换季需要上新衣服时,我想换货都要跟对接人沟通好久,甚至有好几次都是去找他们的大股东来帮忙协调解决。”
2022年冬天,王莉发现店里的业绩不太好,到店视察发现品牌的配货都是前一年的旧款,协商无法解决后,王莉想提前退出联营,但品牌方表示要按比例扣除她的押金,剩下的才能返还。“明明是品牌的供货出现问题,导致我经营不善想要退出,对接人却认为全部是我的错。”
王莉了解到,有好几位跟自己同病相怜的联营商都在努力维权。“希望我们的教训能让其他人引以为戒,在加盟创业前一定要慎重考察,避免被无良品牌割‘韭菜’。”
虽然这次创业并不成功,但谈及接下来的计划,王莉表示,退出后自己会恢复此前去工厂选品拿货独立开店的创业模式,不再做联营或者加盟了。“我做女装时间已经算很长了,除了这两年品牌联营失败外,在创业的其他方面,我还挺有信心的,后期如果有能力的话,我肯定会做大做强。”王莉说。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明星餐饮在明星的光环下,一出现就会成为餐饮界当仁不让的顶流,这家总部位于成都、官网显示“携手关晓彤创立”的天然呆奶茶店也是如此。
然而,网上近日曝出关晓彤因天然呆奶茶店非法开放加盟被加盟商告上法庭,天然呆奶茶也遭遇了加盟商集体维权一事,将明星餐饮再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官网广告
关晓彤。图据关晓彤工作室微博
近日,网上曝出明星关晓彤因天然呆奶茶店非法开放加盟被加盟商告上法庭,引发热议。
天眼查App显示,天然呆奶茶关联公司成都天然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多次因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被起诉。今年5月,该公司因对外订立商业特许经营合同后,未按照《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在15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被成都市商务局罚款3万元。此前,天然呆还曾因发布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被成都市锦江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
公司声明
6月27日下午,天然呆奶茶店公司发布声明称:温州欧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我司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一案将于2022年7月8日开庭审理。该案件系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受理及开庭审理均为法院正常工作流程,关晓彤从未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工作。
记者梳理了解到,今年4月初,这家来自温州的加盟商起诉天然呆奶茶品牌背后的公司以及明星关晓彤本人。不过,当时天然呆奶茶也第一时间发布声明称,“关晓彤女士井非合同主体,亦未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然而,“关晓彤及关联奶茶公司被起诉”这一话题还是登上热搜,并引发热议。
图据天眼查
尽管先后均发布了“撇清”的声明,但这家2020年12月才开出首店的奶茶店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关晓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记者从天眼查注意到,成都天然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关晓彤与天然呆奶茶并无直接的股权关系,但关晓彤父亲关少曾间接持股35%。“天然呆奶茶”官网则显示,该品牌是天然呆公司携手关晓彤创立,关晓彤为店长。此外,开店当天,关晓彤还以店长和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出现在开业现场。
记者调查发现,该奶茶背后公司主体即成都天然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地址位于成都市锦江区IFS2号楼。公司官网介绍:成都天然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天然呆奶茶”是携手关晓彤,创立的新茶饮品牌。成立于2020年8月18日,注册资本500万,法人周诗杭。公司诉讼关系中,有6起均为特许经营合同纠纷。
图据天眼查
据媒体报道,天然呆奶茶也遭遇了加盟商集体维权一事。尽管有关晓彤站台,多家天然呆奶茶加盟店仍然陷入亏损。江苏淮安一代理商曾对媒体说,他的门店开业第一个月就亏本了将近4万元,后来营业额不断下滑,仅仅开业8个月后就因亏损过大选择关闭门店。
随后,记者联系到天然呆咨询加盟事宜,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针对川内市场,不收取项目费,整体投资费用在20万元左右,其中不包括店面租借费用。
工作人员介绍的相关费用
具体来看,包含2万元的保证金、5000元的开店培训费、5000元的门店设计费、每平方米2800~3200元的装修费。此外,还有设备费用,全新设备在8万元左右,二手设备在5万元左右,5万元左右的前期耗材采购费(可维持一个月)。当然,开业以后,还有一个2%的抽点,“相当于一天挣100元的话,品牌方会抽走2元的品牌宣传费用。”工作人员还介绍,全成都目前大约有七八家天然呆奶茶店,回本周期大约在八、九个月左右。
鉴于目前明星餐饮问题频发,加盟商如何擦亮眼睛或者如何维权?
北京东卫(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小虎认为,首先看该品牌公司是否具有特许经营资质,如果没有,作为加盟商可以要求解除“加盟合同”。其次,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的规定,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被许可人(加盟商)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由此给被许可人(加盟商)造成损失的可以要求赔偿。最后,特许人不具有特许经营资质的,可以向商务主管部门予以举报,被特许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川方策律师事务所郭刚律师认为,若人民法院查证属实,天然呆奶茶公司存在违反与加盟商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行为,将按照双方合同约定承担相应违约责任。明星餐饮品牌出问题,加盟商高价加盟血本无归,依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一般情况是不能直接向明星追责的。多数明星只是将冠名权、肖像权授权给品牌公司,加盟商若追责,最多只能向品牌公司追责,除非明星与品牌公司有其他约定,否则不承担品牌公司经营的不良后果。加盟商签订加盟合同时不应只注重餐饮品牌的明星效应,明星效应具有时效性,抗风险能力低,应全面审查产品和商业模式,谨慎签订加盟合同。如确认是虚假广告,则明星与企业一起承担连带责任。
新晚报综合红星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