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再资格老的餐企也会被时代淘汰。
上海又一开了12年的老餐饮品牌“挂了”!20家直营店全关!还亏欠供应商3000万元、欠薪数月、顾客储值卡未退款,老板疑似跑路。
它就是食之秘,创立22年,全球有超450家门店,曾在中国开了近百家门店,融资2.1亿元。
这个曾经发展迅猛的网红鼻祖为何全面崩盘,“杀”死了它的是时代还是竞争?
01
欠款3000余万,老板跑路20家直营店全关
食之秘已经在上海经营了12年,这家总部在马来西亚的芝士蛋糕品牌,在全盛时期曾在国内开了近百家门店,可以说是网红店的“鼻祖”。
但去年开始,食之秘接连被爆出门店关闭,记者查询大众点评发现,上海20家食之秘均暂停营业,据知情人士透露,如今食之秘仅剩3家加盟店仍在正常运营,其余直营店全部闭店歇业。
?储值卡未退,电话打不通,突然“失联”
一名网友称自己购买的食之秘储值卡不能用了,现有门店均自称为加盟店,不能使用储值卡。
加盟店的店员则表示,大约两个月前,总公司就将充值会员卡的POS机从加盟店撤走,并且未说明具体原因。
拨打食之秘的办公电话和400服务热线,均无法与对方取得联系。
而“食之秘”的相关微信公众号“食之秘Secretrecipe”已在5月8日停止更新,微信号中的多个订购、服务、客服电话均无法接通,拨打过去被提示该号码已停止使用、停机或是空号。
?屡次拖欠工资,200余名员工申请劳动仲裁
在食之秘门店停止运营后,众多员工还处在一个不知情的状态,有不少员工在关店后仍来上班,到店后才发现人去楼空。
食之秘前员工爆料,公司在1月份的时候就将员工的劳务关系外包,3月份的工资拖至4月20日发放,此后7月27日发放部分5月工资,6月工资仍在拖欠。
6月27日,二百余名食之秘的员工申请了劳动仲裁。
?拖欠供应商货款3000万元
除了发不出工资,不少供应商也聚集在一起,表示被食之秘拖欠货款。
供应商薛先生表示:“苏州工厂拖欠了我11万元,上海公司拖欠4万,当时开了协调会,我们选择相信他们,还抱希望他们能‘活’过来。”
食之秘的一位供应商李先生表示:“当时,我们20多家供应商估算了一下,被食之秘和工厂拖欠的货款加起来超过3000万元。”
李先生表示,早在2018年3月,食之秘就拖欠了他从2018年1月至3月的货款。
“2018年3月,食之秘拖欠了我2018年1月至3月的货款,当时签订了还款保证书,对方承诺在2019年4月到5月之间还清,此后我持续向食之秘供货,欠款从一开始的20万元积累到了上百万元,但直到今年6月份,我依然没有收到还款,此后食之秘又将还款时间推到了9月。”
?老板跑路,企业被市监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食之秘前员工透露,中国的执行董事在6月27日返回了马来西亚。
从提前撤走POS机、拖欠货款、未发布关店和退款的声明,再到中国执行董事返回马来西亚,食之秘究竟是不是早有预谋,打算“卷钱跑路”?
有市民向12345反映食之秘相关情况后,黄浦区商务委回复:“食之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关门,人员无法找到,请通过民事诉讼或向当地公安报案。”
7月11日,食之秘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因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目前,食之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工商失联。
02
曾融资2.1亿
被誉为“亚洲芝士蛋糕之王”
食之秘的黯然退场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唏嘘,他们纷纷表示,小时候收到的第一个生日蛋糕就是来自食之秘,这个品牌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童年“白月光”。
?创立22年,全国开店超450家
食之秘是一家跨国连锁企业,足迹遍布马来西亚、新加坡、澳洲、印尼、泰国、菲律宾、中国、汶莱、印度等十个国家。
创立二十多年来,食之秘在全球经营超450家连锁分店,员工数量超过了7500名。
?网红店鼻祖,被誉为“亚洲芝士蛋糕之王”
食之秘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火爆,被消费者誉为网红蛋糕店的鼻祖。
当时的网红还是一个褒义词,消费者们曾纷纷表示被食之秘的“大理石芝士蛋糕”圈粉,许多来到上海出差、旅游的人都会专门打包一份大理石芝士蛋糕。
“贵气十足却不高贵,口味有人却不甜腻”,食之秘曾积累了非常不错的口碑。
大理石芝士蛋糕
?强势杀入中国,收获2.1亿元融资
食之秘自2007年进入中国以来,迅速走红,在7年的时间里连开50家店。
良好的发展势头吸引了投资人的目光,2014年2月,复星集团向食之秘投资2.105亿元,一举成为食之秘第二大股东,投资人表示他们看到了食之秘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在收获融资后,食之秘品牌在半年内连开20家门店,巅峰时期在国内有近百家门店,一时之间风光无两。
03
是谁杀了这个12年的老餐饮品牌?
很多人质疑,为何有着初代网红、资本宠儿、亚洲芝士蛋糕之王之称的食之秘为何会“猝死”。
但其实食之秘的“死亡”早有预兆,在2014年到2019年,食之秘在5年的时间里不声不响地关了70家左右的门店,截止2019上半年,食之秘在上海仅剩余23家门店,如今更是全面崩盘,仅剩余独立运营的3家加盟店仍在营业。
从半年开店20家,全国开店近百家,到如今全面崩溃,食之秘的“死因”究竟何在?
?死因1:融资后半年连开20家店,扩张过快
食之秘在进入中国后,花了7年在上海、南京、无锡等城市连开了50家门店,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资本的关注,2014年,食之梦收获了2.1亿元融资。
在资本的助推下,食之秘实现了快速扩张,仅收获融资半年后,食之秘在中国新开门店就达到了20多家。
但此后,食之秘却没能继续扩张,接连关店,如今黯然离场。
在融资前,食之秘的开店节奏是平均一年开7家店,而收获融资后半年就连开20家店,开店速度几乎快了3倍!
但在餐饮行业中,尤其是烘焙品类,并不是有钱就能进行扩张,中央工厂的建设、人员的培训、品质的把控、品牌的树立、消费习惯的培养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食之秘在收获融资后将开店速度激增至3倍,如此巨大的“差速”让品牌的运营能力受到了巨大挑战,导致了品牌的缓慢死亡。
?死因2:创新不足,十年产品和口味基本未变
一位消费者表示:“食之秘28元一块非常扎实的蛋糕,在现在动辄80元一小块的甜品界非常良心了!但十几年来都没什么变化,算是被时代的浪潮淘汰了……”
可以看到,消费者对食之秘的印象从“网红”逐渐转化为了“性价比”,在动辄四五十元一份的甜品市场中,食之秘的一份蛋糕仅需30元左右,抛开份量和品质来看,价格较为便宜。
但在产品上,食之秘梦却始终缺乏创新能力,产品线过于单一,这也导致产品卖不上价,不得不走低价路线。
近年来,国内的烘焙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出现了众多网红品牌,一个又一个爆款产品也是接踵而至,榴莲蛋糕、珍珠蛋糕、镜面蛋糕、星空蛋糕。
而食之秘却始终“坚持”着几款主打产品,少有创新,这让品牌渐渐失去了竞争力与生命力。
网红的星空蛋糕(左)和食之秘的的蛋糕(右),食之秘的蛋糕款式相对老旧
近日肯德基卖串串在网上迅速掀起了波澜,这个“老字号”品牌至今仍在坚持着不断创新与尝试,这不但为品牌造足了噱头,更让品牌能开拓更多的消费场景。
?死因3:分量减小、卫生不过关……,品控出问题
食之秘作为初代网红,是不少人童年时的美好记忆,但12年之后,不少消费者却表示和回忆不同,对食之秘非常失望!
在点评软件上,食之秘有不少的负面评价,消费者纷纷表示:“食之秘是儿时的记忆,但如今却今非昔比,变得非常难吃!”
食之秘的负面评论大多集中在食品安全、产品份量和口味上,可以看到食之秘品牌的产品品控出现了问题。
网友不满蛋糕的份量,用硬币相对比
同样在中国经营多年的肯德基和麦当劳,他们的产品始终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口味和品质上,虽然也会被消费者诟病分量变少、价格变贵,但却少有人表示肯德基和麦当劳变难吃了。
而食之秘作为曾经的网红,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如今品质下降,这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造成了巨大落差,让消费者不禁心生失望。
?死因4:烘焙品类入局者增多,品牌跟不上时代
近年来,国内的烘焙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网红品牌横空出世:原麦山丘、面包新语、多乐之日、幸福西饼等品牌抢占了各大商超的黄金商铺;好利来、味多美等老品牌纷纷发力转型;喜茶、奈雪的茶也纷纷试水烘焙;爆红的鲍师傅则在忙着打假。
随着品牌增多,国内的烘焙市场成为了一片红海,各品牌间竞争加剧。
对比其他知名的烘焙品牌,食之秘在产品呈现和装修水平上均落于下风。
和原麦山丘对比门店的装修,显得有些“老旧”。
和多乐之日(右)对比产品,食之秘的产品在呈现上稍显简单。
对比其它的知名烘焙品牌,食之秘在产品呈现、种类数量、营销策略等方面都显得有些“落伍”,部分消费者表示,这么多年来食之秘始终是这些产品,并且口味还大不如前。
- 小结 -
从杀入蓝海的中国烘焙市场,一时之间难觅对手,到吃老本12年,如今“拳怕少壮”,谁都“打不过“。
食之秘的兴亡史为餐饮人敲响了警钟。
过去的辉煌只能存在与一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积极创新,拥抱变化,才能让品牌长久的红火下去。
不创新,再资格老的餐企也会被时代淘汰!
(作者:许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年来,中国的火锅行业可谓经历了一场狂欢与梦魇的交替。数据显示,仅在过去一年中,新增火锅店达到了2.2万家,而倒闭店铺却高达2.6万家。这一矛盾的数字背后暴露出行业发展的潜在危机,火锅店的开店潮似乎已然降温。在这个瞬息万变的餐饮市场,生存压力让火锅店的经营者感到寒意逼人。
< class="pgc-img">>首先,火锅作为一项经典的餐饮形式,曾在市场中受到了热烈追捧。然而,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过度竞争的现象,各类品牌争相涌入,火锅店的总量持续增加,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消费者在众多选择中,逐渐变得挑剔,一些普通的火锅店面临着客源流失和营业额下降的尴尬境地。虽然新店不断开张,但无法吸引到足够的顾客,导致生存空间变得愈发紧张。
< class="pgc-img">>其次,疫情的影响仍然对餐饮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却发生了变化。许多顾客在外就餐时更加谨慎,倾向于选择更小、更个性化的餐饮形式。与传统火锅店相比,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的餐饮模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这使得许多老旧的火锅店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导致倒闭现象增加。
< class="pgc-img">>此外,火锅店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随着租金、人工、原材料等各项开支的上涨,火锅店的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许多品牌为了维持运营,不得不在服务与品质上进行妥协,这进一步影响了顾客体验和黏性。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探寻新的经营模式,如推出打包外卖、创新菜品、提高服务质量等,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 class="pgc-img">>最后,火锅行业的降温现象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反思。在经历了疯狂的扩张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品牌需要明确自身定位,注重产品创新与区域特色,提升品牌竞争力。同时,店主们要加强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未来,只有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这片竞争激烈的餐饮江湖中迎风破浪。
< class="pgc-img">>综上所述,中国火锅市场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与挑战。新开的2.2万家火锅店与倒闭的2.6万家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行业发展的分水岭。如何在暴风雨中坚守,成了每一个火锅店老板必须面对的命题。这场“火锅寒冬”,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
如今很多明星不去拍戏,反倒是做起了“副业”。从最近两年的情况来看,他们大多集中在了直播间,开始像网红一样带货。对此我们大可以理解成疫情的影响,但是实际上明星搞副业并不是从疫情发生之后才开始的。早在几年前,国内就掀起了一股明星开店的热潮,陈赫、郑恺、杜海涛等等都是典型代表,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们的店现在怎么样了呢?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陈赫开的贤合庄,这是他与叶一茜、朱桢三个人合资成立的一家火锅品牌。因为有明星光环的加持,贤合庄成长得非常顺利,并且很快就成了网红打卡地,基本上每家店开业之后,都会吸引当地不少人前来打卡就餐。2020年,贤合庄在四川至膳的带领之下走上了扩张之路,那年应该是贤合庄门店数量增长最快的一年。
< class="pgc-img">>位于长沙市五一广场的贤合庄,成立于2020年。开业当天,除了陈赫、叶一茜朱桢之外,还有杜海涛等多位明星前去捧场,现场热闹程度就像是在开演唱会。他们带来的客流远超当地的任何一家火锅店,不仅是开业当天,至少在那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这家火锅店的门口都在排长队。
不少贤合庄开业都是同样的套路,那就是让陈赫前去坐阵引流,光是他一个人就能吸引不少眼球。后来,他开始跟一些网红大V合作,拍摄一些门店开业短视频在各大平台发布,进一步提升了火锅店的热度。在各种光环的加持之下,贤合庄的门店很快就扩张到了800多家。陈赫差不多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让贤合庄的加盟店数量达到了海底捞的水平,光是加盟费这一项收入就将近2亿元。
< class="pgc-img">>最风光的时候,贤合庄的生意确实不错,但现如今火锅店里已经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店里基本上都没什么客人。在高成本低回报的压力之下,很多加盟商已经扛不住了,不少地区的门店也在陆续关闭。
近日在微博上有一位广州的网友写道,本来下班准备去贤合庄吃火锅的,但是跑过去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家店早就关闭了,店铺正处于转租当中。类似的情况不仅出现在了广州,浙江、江苏等多个地区的贤合庄火锅店都有倒闭的情况。两年前贤合庄还在疯狂扩张,才风光了没多久,就已经开始垮台,现如今全国的运营门店只剩下了500多家,看来明星的光环也不是万能的。
< class="pgc-img">>娱乐圈除了陈赫的贤合庄之外,还有不少明星也都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可惜的是这些品牌最后的命运都是一样的。当初和陈赫一块参加跑男火起来的郑恺,也在陈赫之后投资了火凤祥火锅店,虽然名气不如贤合庄,但最开始的那段时间也凭借着郑恺的热度火了。只是现如今的火凤祥也成了被食客们冷落的一员。韩寒之前也开过一家餐厅,名为“很高兴遇见你”,刚开业的时候还经常能够看到他在各大平台进行宣传。这家餐厅热度还是非常高的,现如今虽然还有门店在经营,但是品牌的官方公众号从4年之前就已经停止更新了。
除了热度逐渐消减的几个品牌之外,还有一些明星开的店,已经到了彻底倒闭的地步。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吴昕曾经在长沙开了“泰子椰”悦方ID MALL[mo]店,但现在在当地已经找不到这家店了。另外一位芒果台的主持人钱枫也加盟了一个火锅品牌,名叫“井格老灶火锅”,这个火锅店现在也没了。
< class="pgc-img">>此前歌手薛之谦还开过“上上谦火锅店”,调查显示该品牌的主体公司早在去年9月就已经注销,而薛之谦本人也早已退股。另外任泉、黄晓明、李冰冰等6位明星合资开的“热辣壹号”火锅店,目前已全部关店。为何两年前还热火朝天的明星门店,现如今却沦落为这般模样?
第一、明星开店重在捞钱,管理方面堪忧。就拿陈赫的贤合庄来说,成立这个品牌之初,他必然也想到了利用自己的明星效应来引流,但他更清楚的一点是,这种效应所起的作用未必能够长远。所以他选择了用流量来赚快钱,至于品牌的管理或质量的把控并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因为钱已经到手了,没必要再去费心管理。换句话说,他们可能根本没想过把品牌做长久。
< class="pgc-img">>所以自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了关于贤合庄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不少加盟商聚集在一起拉了横幅讨要血汗钱,还说陈赫让很多家庭都血本无归,甚至直接揭露了贤合庄偷税漏税的内幕。其实这已经不是贤合庄第1次出现“事故”了,前不久某地的加盟店在开业期间天花板突然脱落,直接导致正在就餐的客人被烫伤。2020年8月,贤合庄还出现了锅底爆炸事件,直接导致客人面部被烫伤。不管换做是谁,吃火锅被遇上爆炸肯定得讨个说法,但当时贤合庄的负责人只提出了1000元的赔偿方案,这样的态度实在令人感到意外。又是天花板坠落又是火锅底爆炸,贤合庄到底还有多少问题是我们不知道的?
无论是加盟商讨钱还是其他意外事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贤合庄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这其实是很多明星门店的共性问题,也是这些品牌倒台的关键所在。
< class="pgc-img">>第二、“流量”光环之下,隐藏的是不堪一击的质量问题。前些年杜海涛开了“辣斗辣”火锅店,开业之后也是靠着明星的光环效应,吸引了不少顾客。但就在去年7月,该品牌在合肥的一家门店,因为卫生状况不符合标准被当地的相关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改。据了解,该门店的卫生问题非常多,相关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后厨苍蝇满天飞,甚至连食品经营许可证都没有。
另外一家与黄晓明相关的烧烤品牌,名为“烧江南烤肉”,也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其实这个品牌刚刚成立的时候口碑还算是可以的,但今年某地该品牌门店在点评平台上的评分只有3.0,这应该是低到了极致。这么低的评分,还能有顾客吗?评分低也不是顾客恶意打的,毕竟很多人都是冲着黄晓明去吃的,要不是实在给不出好评,哪有粉丝会给自己偶像打低分的。
< class="pgc-img">>从该平台的评论中可以看到,很多顾客反馈说自己点的肉都是碎的,感觉是合成的,点了一份百香果番茄吃到最后也没见百香果。最关键的是,服务员根本不解决这些问题,态度非常恶劣。现在,就算门口放了黄晓明的人形立牌,也没几个人去吃了。
同样被吐槽的还有陈小春的“七爷清汤腩”。这家店价格贵也就算了,量还非常少,一份港式牛仔要42元,但端上来只是很小一碗,一个成年人肯定是吃不饱的。店里的牛肉丸也比外边的贵很多,但是顾客却吃出了满嘴都是淀粉的味道。
< class="pgc-img">>明星终归是明星,他们不是专业的生意人,更不是什么大厨,既然如此这些品牌为什么还能够迅速成长起来?难道只靠所谓的明星光环吗?
其实众多明星餐饮品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大做强,并不只是依靠身上流量的加持,最关键的还是得靠背后的推手。这个推手,就是前边提到过的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不仅是陈赫,还有很多明星都跟这家公司有过合作。比如黄晓明的烧江南烤肉店、孙艺洲的灶门坎卤味烧烤以及关晓彤的天然呆奶茶店等等,都由该公司管理经营。这个四川至膳究竟是什么来头?据了解这家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集火锅开发、火锅联营、时尚餐饮等于一体的多元化餐饮集团。陈赫刚成立贤合庄的时候,还没有跟这家公司合作,所以当时并没有搞出什么名堂。2019年,随着贤合庄与四川至膳达成合作之后,不仅名气越来越大,门店数量也开始激增,这才有了贤合庄的巅峰。
< class="pgc-img">>所以在明星品牌这个市场中,四川至膳公司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当然除了这一家之外,还有很多公司也都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另外一家比较有名的就是成都金承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杜海涛的“辣斗辣”就归他管。但让人不理解的是,开店本身是为了赚钱,但这些明星餐饮品牌连质量这一关都过不了,他们到底在靠什么赚钱?
其实我们看到的门店生意火爆也好冷清也好,对于背后真正的受益人来说,影响根本不大,因为这一部分收入只占了他们整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已。生意好的话他们就多赚点,生意不好的话,亏的也只是加盟商,因为他们真正赚钱的大头是加盟费。
< class="pgc-img">>在众多推手的运营之下,明星负责在台前引流,公司则负责招揽加盟商,看似是在扩张门店,实际上是在“割韭菜”。很多加盟商会选择加盟这些明星品牌,就和大家最开始会选择到这些门店去就餐是一个道理,多半都是被明星效应所影响。但要想成功入驻这些餐饮品牌,代价是非常高的。首先加盟商需要向运营商缴纳一笔高额的开店费用,后续还要缴纳管理费、火锅原料进货费等等。以贤合庄为例,如果在北京开一家门店,首先在面积上就需要达到运营商要求的300~500平米,前期开店的投资预算就需要200万元左右。店铺开张之后还会有很多额外的支出,比如原材料、水电费等等。另外加盟商每个月还需要按照2%的标准向公司缴纳管理费。这些费用累计加起来差不多也有500万左右。
< class="pgc-img">>如此高的成本投入,加盟商们自然会关心什么时候才能回本的问题。对此,相关公司的负责人向加盟商承诺,预计10~14个月之内就会回本。从现实情况来看,这样的承诺很难实现。在2019年加盟初期,贤合庄门店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但后来随着各种负面新闻被曝光,已经严重影响了客流量。后来公司还在持续扩张,一个区域之内可能有多家门店,这就导致客流量进一步被分散。加盟商想要回本,难度就更大了。
据华南地区的一位加盟商爆料,在贤合庄加速扩张之后,他们店的营业额基本上每个月都在下滑,最低的时候一个月只有三四十万元。而且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陈赫基本上只去比较有代表性的门店,其他加盟店他基本上不会露面。这就会导致这个区内的顾客会一窝蜂地涌入这家陈赫去过的店,而其他店都是冷冷清清。关于何时回本的问题,这位加盟商表示自己已经损失了将近千万,根本不敢奢求能回本。
< class="pgc-img">>明星搞餐饮,既做不好,还坑了很多人,如此一来不就把自己名声搞臭了吗?而且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明星这个行业是非常赚钱的,有的顶流拍一集电视剧的钱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既然本职工作那么赚钱,他们为什么不好好拍戏,还要一个个都跑过来开店“割韭菜”呢?这些明星倒也不是不想拍戏,而是自己根本无戏可拍。最近几年,影视企业一直在“过冬”。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就有2996家影视公司关停,2020年上半年就有13170家影视公司注销。在影视的寒冬降临之后,这些明星也面临了“就业难”的问题,所以才会一个接一个开店。
现如今他们已经逐渐从餐饮行业退场,剩下的烂摊子都留给了加盟商们。虽然这些明星捞到了不少钱,但是自己的口碑也一点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