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堆博物馆新馆7月27日将迎来开馆一周年。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并对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出要求。
三星堆博物馆外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举世瞩目的三星堆,是数千年前中国先民留下的灿烂文明成果。四川成都往北,广汉鸭子河畔,三星堆博物馆持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海内外游客。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近一年来,三星堆考古和文博工作者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
不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首次发现手工业作坊
盛夏,走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汉考古整理基地整理间,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许丹阳和同事们正忙着整理玉凿、玉璋、石斧等新出土文物。
“都是在三星堆遗址首次发现的手工业作坊区域出土的。手工业作坊的发现,填补了三星堆考古研究的一项空白,意义重大。”许丹阳兴奋地说。
2022年底,三星堆新发现6个祭祀坑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新的研究课题随之而来:出土文物原料来自哪里?在本地还是在外地制作的?
带着问题,考古工作者在发现过玉石器坑的三星堆月亮湾燕家院子附近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发掘开始不久,许丹阳就发现了灰白色的玉石器碎片。随后,建筑柱础,玛瑙籽料坑,石器原料、坯料、废料堆积,玉石器残片堆积,石斧成品坑等一连串发现接踵而来。此轮考古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达4000多件。
这是2024年3月23日拍摄的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发掘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新出土文物包括原料、坯料、半成品、成品等,形成早期手工业较为完整的链条。目前初步确认新发现的这些遗存是玉石器作坊。”许丹阳说。
其中的一粒细小绿松石片,见证了中原文明对古蜀文明的深刻影响。“这粒绿松石片是镶嵌在青铜器上的,而这种镶嵌工艺在二里头时期发展到高峰,代表器物如绿松石龙形器等。这种工艺延续到殷墟、三星堆、金沙,再一次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方说。
新发现还印证了古蜀文明对中原文明的影响。王方说:“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前后共出土几百件有领玉璧,殷墟有24件,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4件。从数量上看,在商代晚期,古蜀极可能是一个有领玉璧的生产基地,向中原或其他地区输出。”
拼版照片:左图为2024年7月10日拍摄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绿松石片(新华社记者王曦 摄),右图为2024年7月21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拍摄的有领玉璧(新华社记者唐文豪 摄)。
另外,新发现高等级建筑基址、灰坑、灰沟、石器生产加工相关堆积等各类遗迹400多处,年代比三星堆祭祀坑埋藏年代更早。新确认的三星堆古城水门、城门、道路,加上此前已确认四面城墙的位置,及穿城而过的古老马牧河,三星堆古城布局初步浮现在世人眼前。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不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将继续切实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说。
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焕新4000多件文物
黄金面具、青铜树枝、刻有游鱼的青铜瓿、玉璋、海贝……7月23日,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推出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这些“宝贝”首次亮相。
拼版照片:左上图为青铜瓿,左下图为黄金面具,右图为青铜树枝。新华社记者唐文豪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近一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约200名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累计修复三星堆出土文物4000多件。
哪些青铜器可以拼合在一起,怎么拼?怎样清理金面具的病害?如何保存脆弱的象牙?
“为受损文物检测分析,使用传统工具进行矫形,测算残缺部分进行补配……一件一件来,慢工出细活。”打小在三星堆遗址旁长大,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近40年的“大国工匠”郭汉中,目光沉静、言语朴实。说话时,郭汉中正带着徒弟们,用竹刀一点点清理新出土铜扭头跪坐人像上的附着物。
发扬工匠精神,对每一件文物都反复研究、反复论证修复方案;利用3D打印、AI复原等最新技术;开展考古、材料、冶金等多学科研究……
三星堆新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可以说集中了国内文物保护修复最强力量:故宫博物院、陕西考古研究院、中国丝绸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这一工作过程中,依托参与单位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专家资源,大量文物保护修复及多学科研究人才成长起来。
2023年7月,马燕如(右)带着鲁海子(左)修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新华社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我们研究院专家马燕如是我师傅,自2020年她就带着我们开展三星堆出土金器的保护修复,真的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看家本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复师鲁海子说。近一年来,他和团队同事合作修复了200多件三星堆新出土金器,如今已是四川金器保护修复的骨干力量。
2023年以来,四川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在三星堆博物馆相继挂牌,全方位培养年轻人投身文物保护和修复事业。“作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我愿意把所学传授给更多年轻人,培养更多后备力量,让更多文物‘活’起来。”郭汉中说。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2021年8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实施《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方案》,2022年7月下拨第一批经费近3000万元。近几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招募大批优秀毕业生,围绕巴蜀考古、商周考古、文物保护等联合开展博士后培养。
目前,6个祭祀坑出土的一万多件文物有待修复,新发现的玉石器作坊大量出土文物待清理……“我们会继续遵循‘最小干预、最大化获取历史信息’的原则,运用科技手段和前期积累的丰富经验,把每一件文物保护好、修复好。”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中心主任王冲说。
创新展陈方式、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讲好中国历史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对外宣传、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自1934年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开始,90年来,三星堆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通天神树”、青铜鸟足神像、形态各异的青铜人头像……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近一年来,已接待5.2万名国外游客。“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们创新展陈方式,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同类文物作比较,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开放包容。”三星堆博物馆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朱亚蓉说。
2024年6月14日,冉宏林在埃及开罗举办的“三星堆·金沙”主题数字展上向埃及公众介绍三星堆文化。新华社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展览“走出去”同样重要。据悉,三星堆文物已先后70余次出境展览,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座城市,接待观众逾1000万人次。“新馆开馆一年多来,三星堆以数字文物展的方式走进法国、卡塔尔、埃及、希腊、瑞典等国家。”冉宏林说,“这些国家的公众对三星堆非常感兴趣,展厅里挤满了人。”
学术交流研讨也是重要方式。过去一年,英国考古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等多位国外知名学者应邀到三星堆考察;北京大学和牛津大学还共同承担了三星堆与世界文明的比较研究课题。“通过国内外考古界、艺术史界的交流,共同推动三星堆研究走向深入。”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说。
“三星堆值得全世界关注和讨论。”罗森对我国恒温恒湿考古发掘舱、现场应急保护平台等创新举措表示赞赏,希望与中国考古学家一起,开展更多东西方文化交流合作研究。
2024年5月28日,英国考古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在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观摩文物。新华社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与此同时,作为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牵头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把文物保护修复人才派往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围绕三星堆青铜器的科技研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7月18日,三星堆国际展示传播平台正式上线,搭建了超现实文物陈列与交互、科技考古实验室等主题虚拟展厅,再一次创新三星堆文物传播展示方式,其中“文明对话”主题展廊实现了三星堆金面具与阿伽门农金面具跨越时空的同框出镜。这背后是中国古蜀文明与希腊迈锡尼文明之间的“对话”。
朱亚蓉说,未来将进一步开展文物陈列展览交流、加强与国外专业机构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交流、组织更高规格国际学术论坛等,“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我们会继续努力让三星堆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中华文明”。
领衔记者:张旭东
文字记者:叶含勇、童芳、康锦谦、薛晨
监制:张晓松
策划:王曙晖、叶含勇
编辑:贾真、冷彦彦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天前,L先生的病突然加重了,但他死活都不愿进ICU。
他才40多岁,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家中的顶梁柱。自从1月底住进隔离病房,对视频另一端的家人,他都在刻意“瞒报”——快康复了、快出院了。
住进ICU显然是巨大的打击。L先生想象着自己将戴呼吸面罩甚至气管插管,想象着各种监控仪器在身旁发出的尖锐声响,想象着再也瞒不下去的亲属,想象着最坏的结果……这一切都使他无法接受。但命运,有时就是如此。
“心理大师”
刘俊在旁劝了L先生半个多小时。同样是40多岁,同样是“顶梁柱”,同样是湖北人,尽管识人不识面,却惺惺相惜,“他的压力非常大,只能耐心地和他聊工作、聊家人,快结束时我告诉他,‘我保证每天都来看你’。晚上11点,他同意了。”
“他这两天情况还算稳定。”刘俊的叙述很平静。这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2月12日进入荆州一院重症病区和ICU病区工作,这里的医生一共分4组,他是A组成员。20天,面对没有特效药的病毒,他最常做的事是安慰病人,一如他的前辈所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重症区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有些人的情况很不好,有合并尿毒症的,合并肿瘤的,还有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输了3天血,血色素还不到正常值的1/3。但即使有时情况很糟,刘俊还是要尽量为这些病人带来“好消息”,比如“你今天看起来比昨天好多了”;至于那些坏消息,他只明确告知家属,“医生做的工作,就是在患者康复的爬坡期,尽力推他一把。”
刘俊说,重症患者最忌焦虑,这会使人体因紧张而氧耗增加,让本就缺氧的肌体更加虚弱,急促的呼吸也不利于肺功能的恢复,患者只有尽力不动,才能减低耗氧量,“从住院开始,他们就再见不到亲人,没有任何人来慰问,所有事都要一个人扛。如果医生和护士不去尽心尽力地安慰,还有谁呢?”
但对L先生这样的人,靠“好消息”是哄不住的,“年轻的患者很理性,他感知得到身体的变化,你骗不了他,该好好和他分析病情,靠逻辑和理性去鼓励他。”
“焦虑不太可能靠我们说几句话就有用,对所有患者来说,病情好转才是最有效的强心剂”。“刘俊说,幸而,病情好转发生在绝大多数患者身上。
患者W老伯很快就要出院,刘俊刚来时,他还是一名危重症患者。临走时,他央求护士一定要把刘俊找到,和他合影,W老伯的儿子感染了,其他家人都被隔离了起来,是刘俊一点点的鼓励安慰,让他重拾信心。
3月1日晚,荆州一院尚有患者72人,而在20天前,这个数字是207。
“我也很害怕”
生于襄阳的刘俊2001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本硕连读,当时一个班有180个学生,如今约1/3都留在武汉一线。大年初一,他看到医院的oa上有支援湖北前线的通知,没和家人商量,就先报名了。
妻子太了解他的性格,当年怀着二宝时,这个男人就只身去西藏做医疗援助。可刚从湖北来过年的母亲听闻儿子“先斩后奏”,还是万分不情愿。刘俊说,无论去武汉还是留在广州,情况并不会有太大差别,因为几天前,医院就接诊过广州第一例新冠患者,医院还开着发热门诊,随时就会猝不及防地遇到几个新冠患者。而他在短视频上刷到上海华山医院张文宏的采访时,他热血沸腾了,“我的一个18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应该义不容辞地上前线。”
当天,刘俊把所有行李打包放在门口,就等上级一声令下驰援湖北。可初三那一批,没有他;初八那一批,也没有他,一直等到2月10日,在医院ICU上夜班的他才接到医务科的紧急电话,“明天去湖北,大概率是晚上出发”,他原以为会去武汉和同学们会和,但到了机场才知道,目的地是荆州。
来到湖北后,刘俊再没发过朋友圈,他不想让亲友担心。一个多月来,相继20多个武汉的亲友咨询过刘俊,“我喉咙痛、我鼻塞、我胸闷,我这个情况有没有可能是新冠肺炎?”,但绝大多数都是普通感冒或者心理问题。
刘俊感受到湖北老乡的焦虑,其实于他而言,焦虑也常随左右,“刚进病房的头两天,我也很害怕,总觉得病毒无孔不入,有时只敢在黑沉沉的门口往里张望。过了几天终于习惯了,我坚持每天进病房查房两次,每次都会和他们交流,摸摸患者的额头、调一下机器,教一下他们做呼吸操,现在我一进病房,他们就知道刘医生来了。”
前几天,刘俊看到一则新闻,广西有一名支援武汉的护士脱防护服时突然心脏骤停,经抢救后意识还没恢复。
“你知道那种濒死感吗?”刘俊说,“这几天,我听过好几个同伴讲,晚上躺在床上时,他们会感到心悸、胸闷,长时间戴N95的人往往都会有这种感受,他们说自己有点不敢睡觉,就怕突然之间会永远失去意识。”
在荆州的广东医护人员已连续高强度工作3周。记者从指挥部了解到,这一周他们将展开轮休。一名广东省卫健委官员透露,在隔离病房连续工作14天,医护人员的心理和生理都会达到极限。
出院与团圆
截至3月2日晚,荆州累计治愈出院患者1144人,在院治疗的尚存388人,越来越多的患者正走出隔离病房。
数天前,G先生和G女士做完了最后的出院检查,从荆州一院的隔离病房走了出来,他们是一对姐弟,门外等候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开来送他们去指定隔离点的车辆。
“我们家所有人都感染了,前前后后在这里住院的有12个人。”G先生说,家中有一个侄女婿腊月二十九从武汉返回,但家人并没有在意,依然坚持聚餐,“我们大家从大年三十到年初四都在一起过年,到了年初四,一家人才渐渐感觉身体有异样了。而最早出状况的还不是侄女婿,反倒是我爱人的哥哥。”
2月3日,G先生也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在医院拍了CT,两肺呈磨玻璃状,他很快就被收治入院,第二天经核酸检测确诊新冠病毒阳性,“我收治在医院的二病区,广东来的袁会清医生很认真、很负责,他每天都来查房,问我咳嗽吗?胸闷吗?四肢有力吗?大小便情况如何?非常的细致,不停地给我调整用药。”
G先生说,他刚入院时情况不佳,发烧、无食欲、咳嗽,经过几天治疗后慢慢退烧,但到第八天时,病情又加重,慢慢调理后,发病24天方才康复出院。
“现在我们一家已经有7个出院了。”G先生说,他仍很担心自己的母亲,老太太87岁,之前一直在ICU住院,现在病情刚刚好转,进入二病区治疗。
“我们这一家人,应该慢慢地都会出院了,就母亲还严重些。”G先生说,他至今懊恼当初一家人对政府的宣传不重视,现在真是悔之晚矣。
“侄女婿已经在家庭微信群里道歉了,我们也不会怪他,毕竟他不是故意的。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广东医疗队。”临别时,G先生连连作揖,他觉得,一家人再次团圆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记者从指挥部获悉,广东医疗队已经对荆州下一步复工复产提出了10条重要指引,本周,荆州下辖市县的医疗机构将开始逐渐正常接诊,广东医疗队还将对荆州医疗卫生体系的加强、提升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未来两周,将是“防治结合、巩固提高”的两周。
最近,记者问过很多人,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什么?得到的答案有“与我的小伙伴痛痛快快喝一顿酒”,“最想见我家高三的儿子”,“最想见我8岁的孩子,这些年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 ,“最想扯下口罩,和队友去踢场球”,“我想养一只小狗”,“去大排档,啤酒小龙虾,从这个啤酒摊喝到那个啤酒摊”……
文、图/广州日报特派荆州记者 武威、吴子良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琳
解一个城市的方式有很多
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是最容易最快速的一种方式
荆州
不只是一座书写在历史中的城市
更是一座舌尖上的城市
小编已经为您整理好了
『荆州美食地图』
趁着“五一”假期
跟着“美食地图”吃起来!
PART.1
三十天不重样的早餐
荆州人将早餐称为“早点”
荆州籍演员袁泉曾表示
离家在外,最想念的就是荆州的早点
每天早上,街头香气氤氲
早堂面、黄家塘米粉、元豆泡糯米……
在各款美味中
开启美好的一天
在荆州
你可以体验『三十天不重样的早点』
●面食
△图片来源:早餐中国
面食是荆州人舌尖上的天
荆州的面条大多是碱水面制成
经煮、经泡、经嚼、有味
都说,面的灵魂是“汤”
因此,荆州的面食
在汤底和码子上下足功夫
在荆州,哧溜溜吃完面
端起碗喝几口汤
才能算是正式结束
△图片来源:早餐中国
早堂面、中连面、大连面、大排面
鳝鱼面、酸辣面、热干面……
荆州面馆里的品种繁多
任君挑选,总有合口味的
早堂面
绝对是荆州面条界的“扛把子”
早堂面制作讲究
为了保持面条的口感
每一碗面都是食客来了才现煮
先将鲜面条用一口大锅煮熟、捞出
用清水冲洗掉上面的碱
再用捞勺装好每一份面
过一遍热水
装碗、打汤、加码子、撒葱花
一气呵成
让每一份早堂面
都有专属自己的仪式感
△图片来源:荆头条
荆州米粉形似广东河粉
但口感完全不一样
荆州的米粉为大米磨成粉
加水磨成浆,过滤弄成团制成
其口感细腻软糯,入口即化
黄家塘米粉可是有口皆碑
荆州籍演员袁泉、曾黎、李现
以及奥运冠军谌龙
曾都为它“站台”
底汤是满含胶原蛋白的大骨汤
配上酱香味十足的牛肉码子
营养丰富、口感也好,回味无穷
△图片来源:荆州文旅频道
荆州手工米粉区别于机器做的切粉
厚实且有嚼劲
拌上牛肉或者猪肉码子
大骨汤的鲜美和杂酱的咸鲜
恰到好处地融合
加点葱花和醋,别有一番风味
店铺推荐:
福寿早堂面(江汉路店)《早餐中国》采访的老字号
地址:荆州市沙市区江汉路182号
西园面馆:沙市区工农路1号
黄家塘米粉:沙市区黄家塘巷子内
五一路米粉:沙市区五一路、荆州万达金街
沙市梅台巷手工米粉:沙市区北京中路梅台巷口
●?元豆泡糯米
△图片来源:荆州文旅频道
香浓的元豆碰见软糯的糯米
成就的是荆州人心中的经典小吃
——元豆泡糯米
元豆其实就是豌豆
所以荆州人也叫它
“蓿(xu,四声)豌子泡糯米”
将蒸熟的糯米饭泡入香浓的大骨汤中
再撒上清新的豌豆
口感咸香适口
△图片来源:荆州文旅频道
元豆泡糯米有两种吃法
可以一勺糯米一口汤,拌着咸菜吃
也可以直接将晶莹饱满的糯米粒
倒进元豆猪骨汤里
能满足不同的味蕾需求
店铺推荐:
黄记元豆泡糯米:沙市区黄家塘小学斜对面
张记圆豆泡糯米:沙市区大赛巷
●锅盔
△图片来源:荆州新闻网
锅盔其实不是一个地方的美食
在很多地方都有锅盔
但口味与外形却有不小的差距
在荆州,锅盔被唤作“锅块”
一般都是现烤现做
看着师傅从揉面开始制作
虽说要等个5-10分钟
倒也觉得值得
荆州的锅盔皮很薄
经过烤制后,呈诱人的金黄色
咬起来酥脆掉渣,有“咔嚓”的香脆响声
焦焦脆脆,有薯片的口感
梅干菜锅盔、猪肉锅盔、牛肉锅盔
怪味锅盔、豆沙锅盔……
薄薄脆脆的锅盔里
似乎可以包下“万味”
店铺推荐:
玉桥锅块:沙市区江津路玉桥小区内
汪涵锅块:北京中路美佳华购物中心一层后门
●?油炸小吃
?来源:抖音荆州味道
在荆州吃早餐
是一场油炸碳水的狂欢
油香、油饼、苕粑粑、藕粑粑
糯米鸡、欢喜坨、糍粑、藕饺子
糯米饺、金果条……
各色油炸小吃
占据了荆州过早的“半壁江山”
?来源:荆州新闻网
油锅里的“百搭”CP必然是油条
泡豆腐脑、泡豆浆、煮火锅
煮麻辣烫、包虾滑、泡面汤
中和了油条的些许油腻
口感独特,咬上一口
依然金黄酥脆,味香诱人
早上端上一碗汤面
买上一点点炸货
这个早餐便完美啦!
店铺推荐:
罗记早点:沙市区园林路
唐记老字号传统葱油饼:沙市区杨林堤路
陈记面窝油条:荆州区工民路
●早酒
?图源:美丽中国·灵秀湖北
荆州有一种极具仪式感早餐文化
——“喝早酒”
起个大早,叫上一群好朋友
早酒经典搭配牛羊锅,小酌一杯
小方桌中央架起红泥炉子
牛杂锅温吞吞冒着白气
三五好友推杯换盏
将荆州式慢生活
展现得淋漓尽致
店铺推荐:
李记早酒大排档:屈原路小北门建材门市部旁
天天早酒牛肉面馆:荆州市荆州区北京中路251号-45号
张记早酒:荆州市荆州区荆州中路154-5号
PART.2
从街头吃到街尾的小吃一条街
美食,是可以吃下去的幸福
酸甜苦辣,羁绊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一座城市,总有那么几条街
藏满了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幸福
车水马龙中,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
●沙市大赛巷
作为地地道道的荆州伢
袁泉和曾黎回荆州时
都第一时间打卡了大赛巷
牛肉米粉、酸辣面、热干面
大连面、顶顶糕、锅盔、苕粑粑
……
从巷头到巷尾
都是荆州人最熟悉的味道
△图源:荆州新闻网
走进大赛巷
你一定会被小巷两侧
五花八门层层叠叠的门店摊铺
和空气中弥漫的各式各样的香味
惹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一时脚步不知该往哪里挪
在大赛巷里
有着一家开了20多年的小店
做着荆州特色风味的砂锅米线
香菇、猪肝、鹌鹑蛋、青菜
火腿肠加上米线
一碗三鲜米线出锅,鲜味十足
再搭配上一小碗泡菜
简直将幸福值拉满
在大赛巷里
有着一家开了20多年的小店
做着荆州特色风味的砂锅米线
香菇、猪肝、鹌鹑蛋、青菜
火腿肠加上米线
一碗三鲜米线出锅,鲜味十足
再搭配上一小碗泡菜
简直将幸福值拉满
△图片来源:荆州新闻网
△图片来源:荆头条
方糕、汽水粑粑、鸡蛋灌饼
炕土豆、香煎豆腐……
各式各样的小吃都被浇注了灵魂
赋予了情怀
是荆州人平淡踏实生活的慰藉
也汇聚了荆州美食的传承与发展
△图片来源:荆头条
在大赛巷巷口往里瞧
排队最长的就是矮子馅饼
矮子馅饼个头不是很大
像极了苏式小月饼
吃起来却没有月饼的甜腻
刚烤好的矮子馅饼
口感最是一绝
外皮酥软不粘牙、入口即化
内馅则有多种
豆沙馅、黑芝麻馅、红糖馅、桂花馅
绿豆馅、板栗馅、鲜花馅、椰蓉馅
花生馅、芒果馅、椒盐馅……
口感香糯、回味无穷
红星路美食街
如果想寻访荆州夜晚的美味
那必须要来红星路美食街
夜晚的红星路美食街
绝对是宵夜者的天堂
△图片来源:荆头条
当夜幕降临时
红星路美食街灯火通明
桌椅当街摆开,烟火升腾
聚拢的人气和升腾的烟火气在此交叠
组成属于荆州的热烈又鲜活的不眠夜
△图片来源:荆头条
众多荆州餐饮老品牌扎根的红星路
承载了一代沙市人的记忆
红星路美食街聚集了近20家餐饮
很多都是十余年的老店
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
△图片来源:荆头条
黄锅贴、九九大排档、正源粥铺
龙虾殿(夏季营业)、郭场鸡……
红星路美食街
将属于沙市的“排档文化”尽数呈现
让你的夜宵
跳出烧烤的“死循环”
让在夜间的味蕾更加满足
沙市洋码头文创园
△图片来源:沙市洋码头文创园
亲友、舒服的江风,火候正好的烧烤
再搭配微醺的酒和轻柔的歌声
在夜市范围里
应该没有什么能打败这样的组合
沙市洋码头文创园
就是属于荆州人的深夜食堂
康韵唐朝火锅酒馆
△图片来源:沙市洋码头文创园
如果你想感受“临江月照,岸边把酒”
可以选择临岸主题文化餐厅
想感受国潮氛围
那么康韵唐朝火锅酒馆是不错的选择
HOT·燃世界精酿啤酒博物馆外摆区
△图片来源:沙市洋码头文创园
若是想与朋友喝酒撸串
看浪漫的露天电影
那可以选择去HOT·燃世界精酿啤酒博物馆
想吃到荆州品牌、荆州本帮菜
那么晓轩楼餐厅、家滋味餐厅是不错选择
还有复古怀旧风格餐厅
胡贰海鲜烧烤、窖醒清吧……
总有一款适配于你
荆州海洋世界
这个“五一”
荆州海洋世界·龙虾啤酒音乐节
开启了荆州人
最“潮”的夏日夜生活
小龙虾盛宴、无限畅饮的啤酒
酷炫的无人机龙凤游、浪漫冷烟火秀
烟火气十足的特色小吃
以及音乐live秀
人气乐队和舞蹈团专场演出
每一个元素都是浪漫夜荆州的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音乐节
还特别邀请云南佤族民族艺术团
带来喷火特技等精彩演艺
与此同时
奇趣海岛乐园营业时间也同步延长
开启快乐夜游模式
荆州海洋世界·龙虾啤酒音乐节
涵盖了夜食、夜游、夜秀、
夜娱、夜购、夜市等大众喜爱的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空间
这场美食与音乐的双重盛宴
非常适合一家人、全龄段来游玩体验
荆州海洋世界·龙虾啤酒音乐节
自5月1日启幕后
还将一直持续至整个暑季
是一站式体验
夏季“荆”彩夜生活的好去处
新风一路
△图片来源:荆头条
新风一路应该是荆州人宵夜的“白月光”
每当夜幕降临
长江大学旁的新风一路就会热闹起来
各式各样的美食
吸引着食客们前来觅食
△图片来源:荆头条
现买现烤的烤面筋
孜然与辣椒香气直蹿鼻尖
肥肠天花板的肥肠包大葱
肥肠焦嫩,一口爆汁
堪称小吃街街头行为艺术家的烈火牛肉
香气hold住整条街,香辣嫩滑
△图片来源:荆州新闻网
铁板土豆、钵钵鸡、炸炸
烤苕皮、酱香饼……
嘴里撸着串、手里端着铁板土豆
再提溜几袋炸炸
才能心满意足地离开
PART.3
有一种味道叫荆州
一座城市的魅力
不止在于让人流连忘返的景色
也在于其独特的味道
它包含了这座城市
一切正在进行时的气质
有一种味道,叫做荆州
荆州是有“鱼”味的
作为一座长江边上的城市
荆州人的餐桌上,少不了鱼的身影
荆州人爱吃鱼,会吃鱼
号称“没有一条鱼,能活着游出荆州”
△图片来源:《人间风味》
从鱼头,到鱼肉,到鱼尾,再到鱼杂
荆州人总能把一条鱼物尽其用
荆州人可算是把鱼给“吃”明白
吃鱼而不见鱼——荆州鱼糕、鱼丸
而且绝对不浪费鱼任何部位
——鱼头火锅、煎鱼尾、鱼杂火锅……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了的
△图片来源:荆州发布
甜酸口味的皮条鳝鱼
也是一道荆州名菜
把新鲜鳝鱼去骨切成长条,挂糊上浆
用麻油炸至稣黄再浇糖醋黄汁
即成《名医别录》中有录
说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
荆州是麻辣味的
在荆州,万物皆可麻辣烫
荆州的麻辣与其他地域不同
需讲究锅气
认识或者不认识的围锅而坐
一串串的菜品、热气腾腾的锅
边点边吃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只要是能吃的
你都能在麻辣烫的锅里吃到
有人说,麻辣烫就是简易版的火锅
其实,并不然
相对于所有的菜品汇集一个汤里的火锅
麻辣烫的包容性更强
虽说万物精髓都在锅里
可是荆州麻辣烫的价格确实亲民
二十几块,吃到饱
纯粹的私人定制版火锅
△图片来源:荆州新闻网
口味偏重的荆州人,爱极了麻辣的口味
麻辣小龙虾、公安牛三鲜、牛肉火锅……
都是荆州人聚餐时
餐桌上不可少的一道菜
荆州是鲜美的
“无汤不成席,无鱼不成席,
无圆不成席,无蒸不成席”
是荆州菜的特色
“家家户户备瓦罐,逢年过节煨鲜汤”
则是荆州人喜爱和重视“汤”的民俗证据
荆州人不仅喜喝汤,也擅做汤
△图片来源:made in荆州
排骨藕汤是荆州人的心头好
更是接待贵客的必备菜品之一
文火煨到肉烂脱骨
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
最绝的汤喝上一口,香浓清甜
不禁要感叹藕香与肉香的搭档
简直是天下绝配
鲜香味美,营养丰富
有补气补钙的功效
荆州人不仅仅喜欢喝藕汤
鸡汤也是荆州人的最爱
而鸡汤中较为出名的
就是桃花山土鸡汤
以农家土鸡和无污染自种植蔬菜炖制而成
经小火慢炖,鸡汤内肉质细腻丝滑
入口鲜美无比,裹挟着鲜美的汤汁
口感非常丰富
△图片来源:荆州发布
冬瓜鳖裙羹,是荆州的一道传统美食
以甲鱼和冬瓜为主要原料煨制而成
汤汁清纯、鳖裙软嫩
冬瓜清香爽口、原汁原汤
特别是在夏天
这道菜更是成为消暑的必备美食
荆州游玩攻略和美食地图
都已经为您准备好了!
拿好攻略
带上愉悦的心情
腾出胃部的空间
来荆州吧!
让我们
相约在荆州,相遇在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