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0日下午,省商务厅联合美团点评举办了2019中国餐饮大数据峰会。根据美团点评的数据显示,湘菜在湖南正餐市场仍然具有领先地位,湖南省湘菜人均消费41元,女性消费者和90世代成为湖南餐饮消费主力军。
< class="pgc-img">>这么爱吃湘菜,那到底湘菜有哪些讲究呢?
湘菜技艺几千年的厚重积淀,从几个方面可看出它深邃的内涵特点:水最为始,火为之纪,味为之本,刀为之要,料为之博,配为之当,器为之美,名为之雅,肴为之新,筵为之丰。
水最为始
< class="pgc-img">>湘菜制作,首推对水的重视。不论哪种烹制方法,如蒸、煮、炖、焖、氽、烫、焯均是用水进行,卤、泡、烩、溜、汤等均不能离开水,干货涨发更不能离开水,挂糊、上浆、勾芡也需要水去调和。因此,湘菜制作中对水质、水量、水温、稀、淡、浓、稠、宽、浅等向来十分注重与讲究。
火为之纪
< class="pgc-img">>湘菜的烹制最为讲究是“火候”。“火为之纪”便是用火要适度、节度。火候讲究文火、武火、大火、小火、微火、死火、活火、明火、暗火、余火等,在烹制的每一环节中,牢牢掌握每一个工序环节的需要而控制火候变化,是湘厨们一个严格的基本功技艺。
味为之本
< class="pgc-img">>湘菜之所以成为能独处一方的特色风味,对“味”的突出是其精髓、根本所在。湘菜调味技术手段多样,最基本的是利用加热前调味、加热中调味、烹饪后调味,并利用刀工切割大小厚薄致使味渗透、覆盖一致而达到受味均匀;还有就是用汤汁调味,使无味的原料入味与汤汁融合产生鲜味。
刀为之要
< class="pgc-img">>湘菜历来十分注重刀功,刀功是司厨者入门的基本功之一。湘菜在制作中,对不同原料、不同菜肴品种、不同烹制方法采用不同的刀法,通过刀工使菜肴产生不同形状特点,随料而变,随菜而变,随宴而变,刀法有几十种之多。
料为之博
< class="pgc-img">>湘菜有数千个品种,人烹原料也十分广博。湘菜对各种原料都能善于利用,善于发现,善于创新,善于吸收,善于消化。由于湖南地貌结构不同,地土特产不尽相同,各地区都能善用本地的土特原料作为烹调原料。
配为之当
< class="pgc-img">>湘菜在烹制中向来讲究“配合”,量的配合,质的配合,色的配合,味的配合,形的配合,加上装盘的配合,使人产生强烈的美感和食欲,达到满足口福、养生健身的目的。湘菜烹制配合方法上主要有荤素配合,除少数菜为单一全荤和全素菜外,几乎所有菜肴都由荤素组成。
器为之美
< class="pgc-img">>是指美食配美器,美食美器的和谐统一。湘菜几千年的历史沿革,历来十分重视对菜肴的盛器装盘。现代湘菜餐具容器,包括瓷、陶、漆、木、竹、玻璃等名目繁多、造形各异的种类,大小花色不同的碟、盘、碗、钵、勺甚至竹简、荷叶,给湘菜增添精雅、质朴、粗犷、古朴、自然、大方的无限魅力和品位。
筵为之招
< class="pgc-img">>筵席的组合,不仅是菜的色、香、味、形的组合。通常筵席包括菜肴及点心、饭面、粥、果品、酒水饮料。由于筵席规格、档位不同,在菜式的设计上差别很大,从普通筵席、中档筵席到高档筵席,在用料、烹制、餐具、摆台上,服务程序上都有不同区别。
老妈厨房秉持着“儿时的记忆、妈妈的味道”理念,不断挖掘本土湘菜特色,开创新派家常菜,为您带去正宗湘菜。
酱板鸭焖鳝鱼
< class="pgc-img">>黄鳝所含的“鳝鱼素”具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祛风消肿、润肠止血等功效,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搭配酱板鸭,滋阴清热、补血养胃。
酸萝卜牛百叶
< class="pgc-img">>酸爽可口的萝卜搭配鲜嫩有嚼劲的牛百叶,加上红椒丝的点缀,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让人口水直咽,当之无愧的下饭神器。
本味水煮鱼
< class="pgc-img">>鱼片,片片入味,鲜嫩Q弹,秘制汤锅底料,让你的味蕾感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妈妈味香锅
< class="pgc-img">>多种食材任意搭配,食材之间吸收彼此的鲜美,辣而不燥、鲜而不腥、入口窜香、回味悠长的独特口味。
手剁肉丸涮涮锅
< class="pgc-img">>传统手打肉丸,鲜美的汤底,精选精品新鲜五花,肥瘦经典比例,先锤再剁再捏,每一个手工细节都精确到位。
就餐环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别致就餐环境尽在老妈厨房,奢华典雅的场地,功能先进的配套设施,经验丰富的服务团队,为您打造不一样的就餐享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贴心优质的服务,温暖的笑容,经验丰富的团队,全程运筹帷幄,全程细致服务,让您真正的体验到宾至如归。
>参观的市民和游客品鉴100道湘菜。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通讯员 刘宇娇 摄影报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黄婷婷 通讯员 林国柱
湘菜,出自湖南,但不止于湖南。
2006年10月,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应运而生。湘菜出湘,席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并且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在法国巴黎留下了湖南味道,还被呈上联合国总部外交宴会厅的餐桌,倾倒各方食客。
2023年9月10日,第十八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将在北京盛大举行。经年沉淀,湘菜产业越来越“香”——
流量经济之下,“网红”长沙与湘菜互相成就,湘菜馆成为自媒体博主探店、“种草”的热门;
湘式小炒全国流行,湘菜探索“出湘”之路。截至2023年上半年,湘菜在中餐门店数占比高达18.5%,成为全国餐饮市场第一大菜系;
预制菜赛道火热,湖南省政府出台“硬核”举措,推动湖南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拥抱流量,提升品质
评价长沙话,沈从文写道:“长沙人的说话,以善于扩大印象描绘见长……”
对于自己的家乡味,能说会道的湖南人总是不遗余力推广,加上“传媒湘军”的助力,网络上不断掀起湘菜风。
纪录片《傲椒的湘菜》,综艺《中餐厅》《天天向上》等节目热播,湘菜的魅力逐渐扩散到流量时代年轻人的视野里。
湖南日报社组织策划的“湘菜走进联合国”文化推广团活动,甚至将剁椒鱼头和小炒黄牛肉带上了联合国宴席,消息霸屏各大媒体,微博话题搜索量高达1400多万。
湘菜品牌积极拥抱流量。打开小红书等APP,“王一博同款湘菜”“张艺兴辣椒炒肉”等“打卡”话题层出不穷,“圈粉”全国各地粉丝。
湘菜的火,从线上蔓延到线下。
“定好闹钟,下午2点抢号,凑齐人一起进店。”9月8日,广州市民杨栗告诉记者,这周末她给自己安排了长沙“湘菜美食游”。由于对长沙湘菜馆排队“盛况”早有耳闻,她早早便做好了取号攻略。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2川湘菜品类发展报告》,湘菜产业链年产值已超过6000亿元。据观研天下数据预测,未来5至10年,湘菜可能会成为增长最快的菜系之一。
“我们为湘菜出圈庆幸,也要看到湘菜的不足和危机。”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秘书长罗大志说,从全国来看,湘菜主要占据低端市场,属于草根菜系。中高端湘菜的缺失,说明湘菜菜系结构不够完备,企业容易陷入价格血拼的红海之战,不利于菜系长远发展。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品质,都将是餐饮的重点发展核心。”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刘国初说,近年来,湖南餐饮涌现了一批以品质、体验为卖点的餐饮品牌,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在疫情影响下,人们的饮食健康意识升级,对食品的卫生、营养、新鲜程度会愈发关注。
2022年,通过短视频和社交平台进行品牌曝光的餐企高达59.1%。据《2022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发布,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在慢慢改变,比如会在消费之前搜寻门店点评和种草资讯、利用短视频平台搜索获取信息等,餐饮品牌需要拓展多种营销推广渠道以适应这种变化。
刘国初认为,湘菜企业要依托数字化工具和手段,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提供线上、线下多场景融合的餐饮产品与服务。
湘菜出湘,融合创新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味”“墨尔本有家湘菜馆,非常美味。”近期,一名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澳洲网红Amy Lyons发布了一段湘菜视频,不少外国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
这不是湘菜第一次在海外“出圈”。2022年,湘菜文化大咖彭子诚主编的《中国湘菜大典》(第二版)出版,并在日本、美国等地销售,足见湘菜餐饮企业分布广泛。
“湘菜是近五年来全国菜系里面发展最快的一个菜系。”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秘书长罗大志说。
华宝大餐饮管理合伙人、广东嘉豪首席产品官倪浩表示,湘菜如今在外地的扩张,相当于川菜10年前扩张的格局。
从一些湘菜连锁品牌的省外布局,可以清晰地看到湘菜出湘的进程。
2021年5月,炊烟小炒黄牛肉在上海开店;农耕记聚焦深圳市场,在全国超过100家直营店;被视作“北京湘菜天花板”的潇湘阁,2023年4月开到上海;2023年5月,费大厨广州首店开业,完成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布局……
在上海,从2006年到2021年,湘菜在上海的门店从仅20余家,增至5000多家。
在北京,八大菜系中仅有湘菜在北京建立了协会组织。北京湘菜协会会长王长斌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的湘菜企业将近5000家,年经营额近400亿元。
深圳、广州更是湘菜重镇,两地湘菜门店共上万家。“湘菜平价美味,部门要聚餐时,就在公司附近找一家湘菜馆。”在深圳工作的严想告诉记者。
近年来,由湖南日报社、湖南省商务厅等联合主办的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相继走进巴黎、上海等地,在湘菜出湘上再添一把火。9月10日,第十八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将在北京盛大举行。
离开湖南的湘菜,如何能俘获全国甚至全世界人们的胃?北京潇湘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平的答案是,融合创新。
在潇湘府门店,除了红煨甲鱼等正宗湘派美味外,还有一道爆款菜品——湘味臭鳜鱼。臭鳜鱼是知名徽菜,但潇湘府的臭鳜鱼卖得有多好?“把一年的销量摆起来,可以绕五环一圈还有多,有几十万条。”胡平说。
湘菜的融合创新十分大胆,海鲜、萝卜糕、罗勒叶……都可以成为湘菜元素,就地取材、多元发展,湘菜因此在全国各地站稳脚跟。
抓住预制菜超级风口
湖南预制菜起步于1993年,王栏树推出湘菜口味的“宴席菜”“酒店菜”,供应连锁餐饮门店。随后,新聪厨、彭记坊、世林食品等省内预制菜企业纷纷崛起。
以往多供应餐饮门店的预制菜,在疫情及宅经济的加持下,成为近年来的超级风口。
“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更被写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广东、福建、河南、山东等省纷纷出台扶持政策,预制菜赛道一片火热。
据相关数据,湖南具有一定规模的湘菜预制菜加工企业超100家,去年湖南预制菜加工产值345亿元。林结巴的竹笋、聪厨的外婆菜等都是年销售量超1亿元的单品。
湖南预制菜起步不晚,但在全国十大预制菜省份中,湖南榜上无名。
省内预制菜专家、长沙理工大学教授王建辉认为,湖南找准“湘材”“湘菜”“湘味”的优势,预制菜发展空间广阔。
例如,湖南的湖鲜、水禽、山珍、野菌等特色农产品丰富;眼下湘菜连锁门店加快扩张,带动力强;湘味讲究“辣、鲜”,在八大菜系中最适合开发预制菜。
从零起步,到2022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预制菜加工企业”,湖南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瞄准的便是衡东土菜的湘味。
目前,聚味堂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了8道衡东土菜预制菜。衡东土头碗、黄贡椒脆肚、黄贡椒小炒牛肉等,均已实现量化生产。
“过去只在衡东土菜馆有的菜市,现在全国都可以品尝到。特别是鳝鱼炒蛋,是衡东地方首创,聚味堂是国内唯一将其开发成预制菜的食品企业,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湖南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思中说。
湖南新聪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步聪接受采访时自信地说:“你可能没听说过‘聪厨’,但你肯定吃过‘聪厨’的产品。”
聪厨自主研发国内首条扣肉自动化生产线、业内最大规模的外婆菜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设备,将扣肉打造为公司的爆款预制菜品,单品年销售过亿元。
目前聪厨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年底,占地30亩的新聪厨二期厂房即将建成,预计明年上半年竣工投产。“聪厨已与双汇、龙牌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陆续推出梅菜扣肉王、湘西外婆菜、小炒黄牛肉等爆款产品,打响湘味预制菜制胜市场之战!”唐步聪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湘菜讲究火候与锅气,如何最大限度还原其口感和品质,依然是预制菜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湘菜预制菜还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全国性大品牌”的困境。
7月上旬,省政府出台13条“硬核”举措,明确提出,到2025年,湖南要打造一批优秀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推动湖南预制菜产业行稳致远,迈向高质量发展。
未来5年,湖南预制菜能否成长为千亿产业,值得人们期待。
麦当劳被湘菜“赶跑了”。
黄兴路步行街是长沙最繁华的地方,永远人头攒动,永远灯光闪烁。这条全长不足1000米的商业街位于长沙商业的心脏地段,几乎每个来长沙的游客都会来这里打卡,在大大小小的美食店铺门口排起长队。其中,最能汇聚流量的“铺王”位置当然位于步行街的入口,就在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的铜像旁边,基本承接了所有进入步行街的人流。
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个位置一直属于麦当劳。这很好理解,口味受众广泛、价格适中的西式快餐店已经是中国所有商圈的标配,总能占到好位置。而今年夏天,黄兴路步行街的“铺王”却从洋快餐变成了本土湘菜——柠檬黄底色上印着黑色粗体字:“炊烟小炒黄牛肉”。
八月的长沙热浪滚滚,但这无法阻挡人们对一口真正美味的小炒黄牛肉的渴求。自炊烟小炒黄牛肉黄兴铜像店7月31日试运营以来,从上午11点到晚上11点都有人在门口排队,12个小时不曾间断。炊烟小炒黄牛肉总裁谭艳透露,这个店每天取号2000多桌,翻台率达11次以上。
一道代表着传统湘菜的小炒黄牛肉,凭啥“赶跑”麦当劳?
为什么湘菜从前不够火?
“铺王”位置的更换之所以让人惊讶,是因为湘菜以前缺乏一个让全国人民印象深刻的品牌——明明和川菜一样以辣著称,可为什么在湖南以外,湘菜的整体面目总显得模糊?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有“八大菜系”的说法,指的是川菜、鲁菜、粤菜、闽菜、淮扬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究竟该怎么排序,没人能说得清:四川人喜欢把川菜排在第一位,山东人则认为鲁菜才是历史悠久的“宫廷正菜”。
清代笔记汇编《清稗类钞》曾对晚清各地的饮食喜好做了归类:“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
《清稗类钞》没有具体地提出“菜系”的概念,但这成了后来“四大菜系”倡导者的理论依据。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的饮食消费行业逐步复苏,有学者主张“四大菜系”的说法,主推鲁(华北)、粤(华南)、川(云桂湘鄂)、淮扬(华东)。
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在各地烹饪协会的争执与推荐中,“八大菜系”菜渐渐成为全国通用的说法,在“四大菜系”的基础上添了浙、闽、湘、徽。
发现了没有?哪怕被囊括进了八大菜系,湘菜的排位依然靠后,存在感不强。
地方菜系进军全国市场,需要拥有标准化、品牌化的运作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口味的稳定性、打入更广的市场。
同是以“辣”为主基调的菜系,川菜包含火锅、串串、麻辣烫等品类,这种食材+调味的搭配对厨师的要求较低,更容易标准化。而湘菜的主要烹饪技法为炒与蒸。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协会会长肖志军认为,一个“炒”字,点出了湘菜的本质:左边是火右边是勺,火候的多少要靠厨师来把控。
这就意味着,湘菜对厨师技术、锅具与食材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更难标准化,餐饮湘军们跨区域经营的挑战也更大。想要塑造出一个全国闻名的湘菜品牌,难上加难。
如今,江浙菜已经跑出了外婆家、绿茶等全国连锁品牌,川菜也有眉州东坡和小龙坎等一众火锅连锁品牌,粤菜则有陶陶居、点都德、广州酒家等闻名在外。但要是让外地人想想有什么足以代表湖南的餐饮品牌,恐怕大多数人都难以迅速从脑海里捞出一个准确的名字。
根据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红餐网等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2019年度中国餐饮品牌力百强”名单中包含44个中式正餐品牌,从菜系来看,粤菜与江浙菜分别上榜11家和9家,依然领先;川菜、京帮菜紧随其后,分别有5家与4家上榜。
对餐饮湘军来说,湘菜的品牌化经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白皮书》这样总结中国餐饮品牌力的发展历程:在1990年之前,中国餐饮都以个体户经营为主,缺乏品牌意识;1990年~2000年则是“萌芽期”,正是洋快餐的涌入才刺激了行业发展,促使中国餐饮人逐步形成品牌意识。
如今,炊烟小炒黄牛肉代替了洋快餐麦当劳、一跃成为长沙新“铺王”,颇有时代更迭之意味——餐饮湘军的品牌力,正在养成。
一道小炒黄牛肉
如何扛起“湘军”大旗?
从炊烟的外在表现来看,它具备了所谓“网红”的一切特征:热度极高、大排长龙,吃过一顿以后,朋友圈的九宫格就有了着落。
由于排号时间长,炊烟被赋予了“长沙三大排队王”的称号——和它并列的,是以还原老长沙情景为特色的超级文和友与“只在长沙才能喝到”的茶颜悦色。
去超级文和友打卡拍照、喝一杯清甜茶底上浮着奶油忌廉的茶颜悦色、尝一口炊烟小炒黄牛肉,位列年轻游客们来长沙的“To Do List”前三名。在社交平台的旅游攻略里,你总能找到这“长沙美食三大天王”。
但炊烟跟其他网红餐饮店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已经网红了足足22年。
1998年,炊烟创始人戴宗在衡阳创办了“花明楼酒家”,主营湘菜宴请。后来迁至长沙,改名为“戴家村”湖南土菜馆,这便是炊烟小炒黄牛肉的前身。
据谭艳介绍,戴家村一开始其实开在长沙郊区的新港镇,虽然地方偏僻,但一开业就成为最火爆的湘菜馆。顾客当时都是开车前来吃饭,停在路边的车子排成长龙,足足能排两公里,高峰期甚至需要交警在旁引导指挥。
2009年,“戴家村”正式改名为“炊烟食代”;2016年,“炊烟食代”又改名为“炊烟时代”;2018年,炊烟时代再度进行品牌升级,正式把“小炒黄牛肉”放进了每家店的招牌上,成为炊烟的招牌菜。
同年还有一件大事发生——炊烟小炒黄牛肉代表湘菜走进了联合国。2018年11月,美国纽约,炊烟小炒黄牛肉与剁椒鱼头、红烧肉等菜肴一起被呈上联合国总部宴会餐桌,受到联合国官员及各国嘉宾的高度关注与好评。
更别提40余位一线明星的亲自“背书”:从2019年起,炊烟小炒黄牛肉相继出现在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向往的生活》《我家那小子》等节目里,成为2020湖南卫视春晚的指定湘菜——在这样阖家团聚的日子里,一道嫩滑多汁、香辣十足的小炒黄牛肉,代表了湖南人心中的家乡之味。
从开在长沙郊区的小餐馆,到代表湘菜走进联合国的“湘菜领导者”,炊烟小炒黄牛肉在过去22年里的不少动作都值得餐饮同行借鉴。
首先,这个湘菜品牌虽然“土生土长”,却相当崇尚创新、拥抱变化。22年里,炊烟两度更名,并不断进行品牌升级、修正品牌定位。
在2016年更名后,炊烟马上捕捉到了新的商业趋势:购物中心遍地开花,成为新的商业流量集中地。于是,炊烟也从路边逐渐开进长沙各大购物中心,据谭艳回忆,第一家开在购物中心的mall店在节假日就已经需要排队2小时才能吃上了。
其次,炊烟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有意地修炼企业“内功”——包括供应链、组织力、信息化能力等等。彼时,湘菜还处在同质化竞争的阶段,零散、非连锁的小馆子是市场主流。但当时的炊烟就已经开始打磨内部ERP系统,在后台将供应链、厨房、前厅串联起来,进行完备的信息化品控。
最后,把一个单品做精、做标准,最终做成了自己的品牌。这不仅与如今餐饮界“单品即品牌”的趋势相吻合,也显示出了炊烟对自身菜品的绝对自信。
谭艳介绍,炊烟小炒黄牛肉全部选用上等黄牛肉,仅选用几个关键部位,炊烟的质检部门会严格把控黄牛肉质量,并且要保证这头牛在宰杀后24小时内上到顾客的桌上。在小炒黄牛肉的炒制技术方面,炊烟也在22年的时间里不断优化制作方法,目前对厨师的要求是30秒内出锅——保证顾客能尝到嫩滑香辣、带有锅气的小炒黄牛肉。
8月21日,炊烟时代宣布正式更名为炊烟小炒黄牛肉,并推出九大经典湘菜(包括剁椒鱼头、毛氏红烧肉等),以黄兴铜像店为首店开始逐步推广。这家位于长沙最热闹商圈、最吸引游人的黄兴铜像店也将营业至凌晨2点、开发夜宵。
肖志军认为,目前,湘菜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从大众消费向品牌消费过度的阶段,炊烟的一路升级恰好能够代表这个趋势。由于炊烟小炒黄牛肉的品牌价值不断增强,其品牌影响力、对整个湘菜产业的带动效应也会越来越强。
中国进入牛肉时代
事实上,炊烟选择的方向与中国肉类饮食消费的变化走向相同。
牛肉以高蛋白、口感好著称,同猪肉相比,脂肪更低,与鸡肉相比,胆固醇较低,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因此,牛肉在发达国家的肉类消费结构中占重要比重。
比如酷爱吃牛肉的美国人——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57.3磅,约合26.0公斤。而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约为5.95公斤,仅为美国人均消费量的23%。
也因此,牛肉消费在中国大有潜力。数据显示,中国的牛肉消费量正在迅速增长:2019年,我国牛肉消费量为832.93万吨,同比增长11.36%,这是近三年来的最大增幅。
小炒黄牛肉,是炊烟吸引顾客的“关键一招”。但炊烟的目标更为宏大:要重新赋予那些经典湘菜们生机,把它们带给更多的人、推向更大的舞台。它们可能已经不那么“洋气”、不是现在年轻人最常点的菜品,在炊烟对食材、做法进行全面升级后,那些湖南人记忆里的辣与香,必将重新升腾起热气。
湖南的餐饮商业环境与湖湘文化密不可分。“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南人性格,注定了餐饮湘军的激烈竞争。炊烟凭借一道小炒黄牛肉从一片混沌的湘菜餐饮市场中“杀”出,将品类品牌化、凸显品牌的价值,成为湘菜品质的代表,也成了一张长沙的名片。
小炒黄牛肉上桌,热气袅袅升起——是人间烟火气,也是长沙。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