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火的奶茶行业在近几年发展势头凶猛,截至2019年底,新增奶茶店2.3万家,但同时注销的奶茶店也有3478家。奶茶店中经营异常的企业达到了2.18万家。
但即使是这样,那个被王力宏低价代言了20年的 “娃哈哈”纯净水,也准备大张旗鼓的进军奶茶行业。据消息称娃哈哈准备在12月份启动项目的招商工作,采用轻资产加盟的方式,成立合资公司。目前已经在江苏淮安,广州白云,福建长乐,广西钦州四处落地,这是娃哈哈“第三次创业项目”的呈现方式。
< class="pgc-img">>玩味童年味道,传统品牌浸入新式茶饮市场
娃哈哈目前的营销策略是想通过主打童年的味道,来贩卖营销。产品线的设计上依托原来的产品,推出AD钙奶系列,奶茶系列,乳酸爽歪歪系列,水果茶系类,从而让其可以在新式的茶饮市场中形成独特性。
传统品牌对于新式的茶饮市场下手的并不少。比如今年四月“凉茶界的王老吉“就推出了两款奶茶荷叶嘟嘟奶茶和青蔗脆脆鲜奶,号称传统养生,5月29号,大白兔也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奶茶店,很多顾客都前去想去尝尝大白兔的味道。到了8月,蒙牛也占领了奶茶界,线下实体店南小贝正式开业。
茶饮市场毛利高,娃哈哈品牌形象需转型
从宏观上来说还是因为茶饮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空间。并且奶茶行业存在暴利,传统珍珠奶茶的毛利率高达90%以上,就算是添加鲜果制作的也是高达70%。
< class="pgc-img">>从娃哈哈的自身品牌形象上来说,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现金流非常充足,2018年娃哈哈的营收是468.9亿元,比2017年增加了4.3亿元。
其次,娃哈哈现在业绩下滑严重。线下的茶饮店更能接触到年轻客群,对于业绩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
阻碍和其他品牌联名,创新力堪忧
但是,虽然贩卖童年的营销策略,有着先天打入市场的优势,可是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阻碍了,娃哈哈和其他品牌进行联名。比如奈雪的茶之所以可以保持长久的创新力,就是因为他和旺旺,维他奶进行合作,以其作为底料,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此外相似的案例,还有喜茶和阿华田联合推出的阿华田波波冰,也是和其他品牌进行联名的又一力作。
< class="pgc-img">>目前来看,进军奶茶行业,是娃哈哈目前品牌年轻化转型和提升业绩的必然选择,不过,娃哈哈的后续政策是否可行,有没有完备的创新研发能力,还要看后续的营销方案的推广和市场行业的变化。
者 | 谢任
报道 | 投资界PEdaily
没想到,娃哈哈也悄悄杀进了奶茶市场。
12月27日,一份关于娃哈哈将开线下茶饮店的《娃哈哈天生营养自然好茶合作手册》在网络上流传。根据界面的报道,娃哈哈已在12月正式启动该项目的招商加盟。
据悉,该项目将由广州娃哈哈健康饮品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投资界查询天眼查发现,该公司成立于今年10月29日,法人为宗庆后的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认缴了50万,占股比例为25%;另外一家公司为今年6月成立的广东冠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出资150万持有75%的股份。
那么,开一家娃哈哈奶茶店要多少钱?《合作手册》称,加盟娃哈哈茶饮店费用为28万元,包括店面评估、店面设计、店面装修、设备输出、技术培训等内容。而该品牌定位16-35岁的茶饮主流女性消费群体,单品价格区间为10-30元/杯。
娃哈哈入场,堪称新式茶饮市场火热的一缕缩影。这一年,喜茶、奈雪の茶、鹿角巷、茶颜悦色、答案茶等品牌扩张,全国新增奶茶企业超过23000家,但奶茶店的日子并不好过。北京一位鹿角巷加盟店店主郭伟(化名)对投资界坦言,“我们准备撤店了。生意不好做,新开的时候还行,时间长了没有新品生意就越来越不好。”
这是一门暴利生意?
连娃哈哈都要卖奶茶了
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俨然已被奶茶攻陷。
而公开信息显示,娃哈哈悄悄与一家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以轻资产加盟方式布局茶饮店市场,定位16-35岁的茶饮主流女性消费群体,单品价格区间为10-30元/杯。
经投资界查询,该项目由广州娃哈哈健康饮品有限公司运营,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今年10月29日,法人为宗庆后的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认缴了50万,占股比例为25%;另外一家公司为今年6月成立的广东冠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出资150万持有75%的股份。
产品则延续了娃哈哈原来的风格。一份《娃哈哈天生营养自然好茶合作手册》显示,该奶茶店将以“童年回忆”为亮点,依托原有产品,打造了AD钙奶系列、奶茶系列、乳酸爽歪歪系列、水果茶系列、芝士营养快线系列和冬季热饮系列等产品。
另外,茶饮店将以加盟方式进行拓展。《合作手册》显示,加盟费为28万元,包括店面评估、店面设计、店面装修、设备输出、技术培训等内容,店铺形态则分为创业店、标准店和旗舰店三种。
投资界发现,广州娃哈哈近期在对多个岗位进行招聘,包括“饮品培训师”、“直营店店长”等。其中,“饮品培训师”一职的岗位职责为负责调制饮品、调研茶饮及水吧市场、研发新品等;任职资格则要求“2年以上茶饮行业调制饮品经验”。
事实上,娃哈哈并非茶饮市场的唯一“新玩家”。对奶茶下手的传统品牌并不少:今年4月,“凉茶界大爷”王老吉推出了两款奶茶,荷叶嘟嘟奶茶和青蔗脆脆鲜奶,主打健康养生,赚足了眼球。5月29日,大白兔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奶茶店,吸引大批消费者前去打卡,想喝上一杯至少排队4个小时,均价20元的奶茶硬是炒到了500元;8月,蒙牛也杀入奶茶界,第一家线下实体奶茶店“南小贝”开业……
传统品牌为何也爱上了“找茶”?一位资深奶茶从业者指出,“曾经奶茶店确实是比较暴利的,传统珍珠奶茶的毛利率高达90%,即使添加鲜果制作,利润仍在70%以上。”
超20多家VC/PE入局,奶茶越卖越贵了
作为茶叶大国,我国具备奶茶发展的天然优势。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的茶叶消费群体将近5亿人,占总人口的36%。
背靠庞大的消费群体,新式茶饮品牌陆续崛起。喜茶、奈雪の茶、鹿角巷、答案茶等风靡各大社交平台,创造一个又一个“排队神话”。
这波热潮背后,各路VC/PE机构的身影陆续浮现。据投资界(ID:pedaily2012)不完全统计,目前茶饮行业融资金额已超18亿元,20多家VC/PE机构入局。整体来看,头部茶饮品牌的融资金数额都不小,比如因味茶、喜茶、奈雪の茶都进行了亿元级别的融资。
不难发现,茶饮的投资热潮始于2016年,并在2018年达到高潮。2016年,茶饮头部品牌喜茶拿到IDG资本和今日投资等机构投资的1亿元;2017年,另一网红品牌奈雪の茶也完成1亿元A轮融资;到2018年,茶饮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中小玩家陆续进场,答案茶、鹿角巷、木窄木木、gaga鲜语等均获资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茶饮市场的融资热潮有冷却趋势。知名网红茶饮品牌中,在今年获得融资的仅乐乐茶和茶颜悦色两家。
茶饮品牌的存活率并不如外表光鲜,同质化严重、存活率低、盈利难成了行业的通病,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可持续经营超过一年的奶茶店仅为18.8%。另一方面,越来越高的估值也令投资人望而却步。去年3月,奈雪の茶完成A+轮投资成为茶饮界首个估值达到60亿元的独角兽;今年5月,喜茶曾传出完成由腾讯、红杉资本参投的新一轮融资的消息,估值高达80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投资人透露,自己曾看好某头部茶饮品牌,“当时去店里买了尝过,好喝是好喝,可是太贵了。”
一年新增2.3万家企业,卖奶茶还是那么火
从一夜爆红的喜茶,到开创了“茶+软欧包”双品类模式的奈雪の茶,想成为“中国星巴克”的因味茶,以及强调东方美学的煮叶……一众新式茶饮品牌搅局,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
美团在《2019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中曾指出,2018年美团外卖奶茶订单量突破2.1亿单,远超咖啡品类。与此同时,2018年美团外卖平台上供应奶茶的商户数量呈3倍增长,甚至还有不少餐厅将奶茶增加到菜单中吸引流量。
这一势头在2019年得以延续。天眼查显示,2019年至今,全国新增奶茶企业23664家,创下了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经营范围包含奶茶的企业已经超过14万家,而在2000年,全国奶茶企业还不到1000家。最近5年是奶茶品牌的井喷时期,从2014年至2018年,奶茶企业数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
这其中,头部品牌纷纷加速开店。截至今年11月,因味茶开店25家、乐乐茶32家、奈雪の茶152家、喜茶222家,而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奶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按照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奶茶价格等因素综合估算,预计我国奶茶市场容量能够达到986亿元,接近千亿元级别。
但这一数据似乎相对保守。奈雪の茶曾在发布的《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中指出,按“中国茶饮市场规模=新式茶饮门店销售额+传统茶叶销售额”测算,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在2019年将突破4000亿元。按照“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咖啡门店销售额+咖啡豆销售额”测算,中国咖啡市场的总规模在2019年将接近2000亿元。也就是说,2019年底,中国茶饮的市场规模将是咖啡市场规模的2倍以上。
九死一生的魔幻现实
这一年,21800家奶茶店经营异常
然而,在开出2.3万家店的同时,截至11月底,2019年吊销、注销的企业共3478家,奶茶行业中经营异常的企业数高达2.18万家。“你的奶茶店倒闭了没?”这一灵魂拷问背后,现实却有些冰冷。
业内盛传“十家奶茶店九家亏”也绝非危言耸听。今年7月,网红茶饮品牌鹿角巷在深圳海岸城首家门店关闭,距离开业还不到15个月。回想开业时,店门口一张“预计等候时间5个小时”的指示牌霸气十足,曾在网络引发热议,甚至抢了同一条街上喜茶的风头。当时,从鹿角巷门口蜿蜒而出的队伍长度是同一条街上喜茶队伍的两倍,甚为壮观。
如今,仅过了一年光景,鹿角巷大部分门店已经没有了排队的火爆场面,各大饮品推荐榜单也不见其身影。更惨淡的是,今年6月,位于杭州萧山万象汇负一层的鹿角巷门店也被爆出关店,从开业到关店仅用了约半年时间。
无独有偶。近日,北京一位鹿角巷加盟店店主郭伟(化名)对投资界(ID:pedaily2012)坦言,“我们准备撤店了。生意不好做,新开的时候还行,时间长了没有新品生意就越来越不好。”
郭伟2018年加盟鹿角巷,将店开在了北京长楹天街对面的华联。他透露,当时选择加盟这一奶茶品牌,主要是看中了该品牌较为成熟,且加盟费不算太高,前期大概交了十几万。选址主要是看上了成熟商圈,商场人流量也大。
“但实际上,开一家奶茶店并不是交完加盟费就完了,加上房租、设备、装修、物料、人工、培训费等,前后花了30多万元,利润空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郭伟坦言,运营一年多以来,目前店面成本已经基本收回,关店意味着及时止损。在郭伟看来,奶茶行业之所以竞争激烈,根本症结在于缺少壁垒、门槛极低,同质化极为严重。
从以暴利著称到如今光环消散,奶茶行业敲碎了万千创业者的暴富美梦。那么,娃哈哈此时杀入,会有想象空间吗?
本文源自投资界
新经纬客户端11月29日电 (赵佳然)时值冬日,有多少人打着“喝奶茶暖胃”的旗号,偷偷给自己解馋?在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走十几步路就能看到一家奶茶店,就连在网上冲浪,都随处可见奶茶店加盟广告。
你喝奶茶长没长肉不知道,看似生意火爆的奶茶行业“虚胖”却可能是不得不直面的现实。
最近有报道称,目前能盈利的奶茶店不到10%,其他90%的店铺都难以生存。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2019年吊销、注销的企业共3478家,同时奶茶行业中经营异常的企业数达2.18万家。
据业内人士分析,奶茶行业已进入下半场洗牌阶段,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中小品牌将更加寸步难行。
奶茶店排队景象今非昔比
还记得曾经刷屏的网红奶茶店排队盛况么?前不久,被周杰伦新歌MV带火的奶茶店在上海开业,据媒体报道,不仅当天前来购买的消费者排起了长龙,奶茶的价格更是被黄牛炒到了300多元一杯。
而喜茶开业时排队的情景更是让很多人记忆犹新。有网友说,三里屯的喜茶开业的时候,连下雨天都要排队3个小时。还有网友说,为了喝一杯奶茶,她排了5个小时,手机用光了一块充电宝。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 中国奶茶行业品牌感知与消费群画像分析报告》中提到,2018年中国现制饮品门店数已超45万家,与此同时,新中式茶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张,2018年中国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超900亿元。
不过,随着网红奶茶品牌在各个城市的开枝散叶,线下店排队的热潮也有所消退。11月28日,中新经纬记者在北京某商圈看到,虽然已是下班时间,但奈雪の茶及喜茶的店铺内仍略显空荡,1点点的窗口前也只有零星顾客问津,几家店均未出现大量顾客排队的情况。
喜茶某门店 中新经纬 赵佳然 摄
消费者白女士向中新经纬记者称,工作日内奶茶店的客流量均较少,而周末及节假日部分热门商圈的奶茶店仍会出现排队情况,但大多仅限于头部品牌。相比而言,一些新兴的、店铺较小的奶茶店很难吸引到大量顾客。
“前段时间网红饮品兴起的时候,大家还会把排队买奶茶当作尝鲜,但现在喝奶茶已经过于平常,排队变得越来越不值当了。”白女士表示。
在社交媒体讨论中,也有网友表示,奶茶最风靡的时刻已经过去,自己并不再上瘾。
@CZ放小肆:感觉奶茶那阵风已经过了,以前一星期咋也喝一两杯,现在根本想不起来。
@蘭鳯羽飛:自从知道奶茶含有的咖啡因比咖啡多,再不喝了……
@奈良慎_:不是因为不好喝,是因为一杯奶茶比我饭钱都贵。
今年已有3000多家企业注销
公开信息显示,喜茶已于2018年4月宣布获得4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龙珠资本;奈雪の茶于2018年3月宣布完成A+轮投资,投资方为天图资本,估值达到60亿元;今年8月,茶颜悦色宣布完成A轮融资,元生资本、源码资本参与。
虽然奶茶行业新入局者不断增加,但经营的情况却不是很乐观。有奶茶品牌加盟商家称,“现在到处的奶茶店,门口总是顾客的身影,以为是个可以糊口的小买卖,现实却是亏损,而且还需继续坚持地亏下去……”
天眼查显示,截至11月27日,经营范围内包含“奶茶”的企业共有约14.3万家。从2015年开始,奶茶相关企业的增长数量已过万,其中2017-2019年新增数量分别为1.79万家、2.18万家及2.37万家,今年的增长量为史上最高。
与此同时,天眼查数据显示,成立于距今1-5年的奶茶企业共注销1.4万家,吊销135家,其中截至11月29日,2019年吊销、注销的企业共3478家。同时,奶茶行业中经营异常的企业数达2.18万家。
食品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国内的奶茶行业已进入下半场,其特征在于品牌集中度提升、竞争愈发激烈,对于品牌创新升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今年开始,奶茶市场已正式进入洗牌阶段。
而对于市面上频繁出现的奶茶店加盟类广告,朱丹蓬认为,在目前市场竞争下,创业者加盟奶茶行业可能需承担较大风险。“许多创业者并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也缺乏对市场的调查,仅看到其他品牌生意火爆便决定加盟,这样的创业者往往‘受伤’的也较多。”
频曝卫生问题,奶茶下半场怎么走?
近年来,随着茶饮行业迅速成长,部分品牌也依靠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吸纳了一批年轻消费者。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品牌“网红气质”严重,消费者的精力集中在拍照、打卡上,并不关注产品本身。此外,奶茶含量存疑、卫生条件不合格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日前,福州市消委会对包括喜茶、奈雪の茶、1点点、85℃等在内的奶茶品牌进行了试验并发表报告。报告称,部分奶茶品牌存在奶茶中无奶,无糖奶茶实则有糖,以及咖啡因含量过高等问题,引起了社交媒体上的热烈讨论,网友们纷纷大呼:“扎心了!”
随后,涉事企业回应称,产品“不加糖”指不另外加糖,并不是无糖饮品。对此,业内发起倡议,提出奶茶经营者应公示奶茶成分表,在奶茶店铺和网络售卖页显要位置标注奶茶成分表或配方。
比无糖奶茶含糖更扎心的则是卫生问题。今年7月,有媒体曝出奶茶品牌“甘茶度”工作人员使用过期腐烂水果制作鲜榨果汁,随后有关部门对甘茶度饮品店作出处罚:吊销涉事门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没收违法所得455元,罚款10万元。
无独有偶,今年8月,江苏维安的一家CoCo都可奶茶店被突击检查发现,原料库中存在严重霉变水果。针对此次检查,有关部门已对涉事奶茶店所属公司进行约谈,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
在朱丹蓬看来,我国餐饮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后,在其背后更多的是各种矛盾的重生,质量与速度、扩张与员工培训、产业的火爆与食品安全等矛盾已经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通病,也是制约该行业进一步升级和创新的重要问题。
“随着大品牌的下沉,许多中小品牌已无法像以前一样鱼目混珠、以假乱真,或以次充好。目前对于奶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说,品质的重要性排第一,品牌排第二,且服务体系要跟上。”朱丹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