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谈及当下餐饮业“行情”,塞纳印象副总裁闫智翔用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经典开头来形容。
2010年转战餐饮业,2015年加盟塞纳、成为其落地推广掌舵人,“捧红”汉釜宫烤肉、尚捞旋转小火锅、花样美腩牛腩火锅、库桥炸鸡等麾下品牌,有着近10年餐饮品牌推广经验的闫智翔可谓“餐饮老兵”,见证了新餐饮时代的到来,也在时代浪潮中探索求变。
在他看来,当下餐饮人梦寐以求的“火焰”正旺,各方资金注入,互联网助推和多元需求下,2018年国内餐饮市场规模达4.2万亿,迎来“餐饮黄金时代”;也有深不见底的“海水”:各路玩家入场,群雄角逐间市场一片红海,消费者越来越难满足。
红海竞争下如何俘获消费者,突围而出?结合实战经验,闫智翔给出“餐饮品牌致胜三板斧”。
洞察:Z世代吃的不止是饭,
还有面子和满足感
“食”字头上一个人,闫智翔认为,餐饮与其说是“吃的生意”,不如说做的是“人的生意”。
既然是“人的生意”,就要知道服务的是哪部分人,他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据闫智翔观察,如今,90、00后已成为餐饮市场的中坚力量,而在核心需求上,他们不止注重味道,还有很强的社交需求。
具体而言,闫智翔解释说,“好吃”这一基本要求外,Z世代还要求餐厅环境、菜品摆盘、餐具设计精致化、创意化、互动化,有纪念感、有故事,以便拍照或拍小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来展示品味,增加谈资。
这也是塞纳近年来发力产品研发,不断推出创新菜品和吃法的核心原因。闫智翔特别提到时下流行的“花样美腩刀叉牛腩火锅”,食材还是原来的那些食材,但把吃法变成“把食材腌制好放到锅里,用刀叉叉着吃”后,就引来一众抖友竞折腰,销量大增。
新餐饮时代的到来,给“餐饮老兵”带来极大挑战。但正如闫智翔所言“没有不好干的生意,只有老板脑袋出问题”,察觉消费群体和需求变化,转变思路,调整产品和服务体系,就有望戳中其嗨点,突围而出。
策略:产品、服务为王,
高频消费更要做口碑
“一道秘制配方就能成就一家百年老店,而要运营好连锁餐饮品牌,必须有科学策略。”在闫智翔看来,新餐饮时代的另一特征是规模化,而系统运营能力,直接关乎一家规模化餐饮品牌的成败。
2015年,决定加盟塞纳前,闫智翔从山东赶到北京,从开发选址、产品研发到运营推广,就塞纳的未来策略,与董事长丁凯从下午一直聊到凌晨四点,最终达成共识: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建立系统的落地运营体系,分步骤扩张。
首先是产品和服务。闫智翔表示,作为线下高频消费品类,餐饮业的一大特点是极其注重口碑。基于此,传统餐饮业“开业必促销”,以制造火爆场景,吸引观望食客。但人流量超负荷下,必然导致手忙脚乱,继而影响菜品和服务质量,反而折损餐厅口碑。
“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察觉到这一策略性黑洞,塞纳反常规而行,开店后不急着引流,而是先用1-2个月时间集中提高餐厅产品、服务水准,培育好“种子食客”,形成一定的口碑后,再集中推广引流,最大限度减少盲目引流导致的口碑消耗。
然后是系统化运营。在闫智翔看来,做好一家店不难,难的是每家都做好。基于此,他大力抓塞纳的巡店体系,以区域为单位,由各直营店选拔出的优秀运营者不定期巡店,及时纠正问题,建立常见问题档案,科学化提升整体水准。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再变化,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始终是餐饮业的获客、留客核心。塞纳保证的产品研发和巡店体系,构成其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值得业内品牌借鉴。
推广:不找渠道找合作伙伴,
思维碰撞长效发展
酒香还怕巷子深,店好也要有人知。正如闫智翔所说,红海竞争下,产品、服务过硬还不够,还要有系统化的品牌推广。
推广效果要想好,渠道借力少不了。而据闫智翔观察,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成为消费者获取、传播信息的主阵地,依托互联网、能识别用户需求、精准营销的数字营销效果远超过传统线下营销。
那就以线上推广为主。闫智翔表示,近几年,塞纳的线上推广投入远超线下。值得一提的是,合作伙伴的选择上,闫智翔非常注重“合作伙伴式合作”,而非简单的渠道合作。
“这也是我们和搜狗保持长期合作的核心原因”。在他看来,搜狗不只是媒体平台,更是合作伙伴,提供的也不只是渠道,而是涵盖专业服务和落地运营的定制化推广解决方案。
据闫智翔介绍,自2012年7月达成合作至今,搜狗在系统调研其品牌定位、客户群体、品牌基因,深入沟通推广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阶段传播重心,给出定制化推广方案,综合运用皇冠样式、快咨询等搜索产品,以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形式增加品牌有效曝光,及时与潜在消费者互动,持续塑造品牌形象,不仅ROI有明显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也不断提升。
长期合作也伴随着思维碰撞,正如闫智翔所说“我们是实业思维,更重现金流,而搜狗是互联网思维,更注重引流、长效留客,两种思维碰撞、融合下,推广效果有了显著提升”。
2009年创立至今,塞纳印象已有近十年发展史。谈及“十周年庆”,闫智翔透露,会以成绩为塞纳庆生,今年争取将店铺拓展到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而线上也将继续携手搜狗,以突出品牌内涵的大范围品牌推广,助攻线下扩张。
“互联网会取代很多行业,但无法取代餐饮业,还会助推其发展”,谈及行业前景,闫智翔表示非常有信心。红利在前,群雄角逐间谁能突围而出,无疑取决于其产品力、营销力、运营力等综合硬实力了。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记得点赞,记得分享朋友圈哟!
源:《瞭望》
党员干部在福州市闽清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参观(2019年12月17日摄)贺灿铃摄 / 本刊
◇分析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发现,多涉及民生、金融、执法等重要领域,“虽未身居高位”,却手握“可直接办理具体事项”的便利
◇“80后”“90后”公职人员违纪违法呈现出小官大腐、急于兑现、技术犯罪特征明显、“独狼式”腐败等特点
近期披露的不少违纪违法公职人员案例中,“80后”“90后”字眼引人关注。少数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呈现出小官大腐、急于兑现、利用技术犯罪、“独狼式”腐败等特点,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门存在组织监管失察、机制运转失守等弊端,突显扎紧扎牢制度笼子、进一步完善健全“不能腐”制度环境的紧迫性。
入职不到一个月就开始贪腐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梳理多地通报的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发现,这些人的工作岗位多涉及民生、金融、执法等重要领域。他们“虽未身居高位”,却手握“可直接办理具体事项”的便利,将本不属于自己的钱财据为己有。
通报显示,履新不到一年的江西省庐山市委原副书记周麟、上海市金山区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金英丽、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原副区长郭静雨等“80后”干部先后落马。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违纪违法的“80后”干部,曾立志干出一番事业,有的还被评为当地“杰出青年”。可随着职位走高,他们开始帮着别人谋私利,收受贿赂,逐渐走上不归路。
近年来,违纪违法的“90后”公职人员也逐渐出现。日前,华东某地通报,一位年仅25岁的不动产交易部门工作人员,一年之间侵吞国家财产数百万元。
2018年,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职务犯罪审判白皮书(1995—2018)》,通过对23年来审理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梳理发现,35岁至45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同时呈现出“初犯”低龄化趋势,最小的“初犯”仅20岁。
年龄尚小、在关键岗位时间不长,个别青年公职人员的腐化堕落令人痛惜。某“90后”干部,入职次年即着手贪腐,涉嫌贪污40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华北某地一“90后”出纳员,入职不到一个月,就想方设法侵吞、骗取公共财物。
黑龙江省抚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鑫说,少数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表现出对纪律和法律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忽视或放弃了对纪法的遵守,越过了权力的边界。
违纪违法青年公职人员的 四幅“肖像”
个别青年公职人员走上违纪违法道路令人惋惜。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纪委监委进行的一项统计显示,此前查处的173名严重违纪违法人员中,“80后”青年干部有53人,占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的30.6%。佳木斯市纪委监委在分析上述干部特点时为其画了四幅“肖像”。
缺乏原则,做“木偶”。统计显示,涉嫌滥用职权罪案件4人,占全市“80后”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的7.6%。反映出少数“80后”干部在工作中缺乏原则。
甘受围猎,做“中介”。统计显示,涉嫌贪污受贿罪案件15人,占佳木斯市“80后”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的28.3%。反映出少数“80后”干部因其所在部门显赫,容易被别有用心者拉拢、围猎,少数青年干部在面对现实压力和利益诱惑时容易受到干扰误导、动摇初心。
南方某省一毕业于名校的“80后”落马干部,利用其担任规划建设方面职务的便利“变现”,从工程款中收取一定“好处费”,为他人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
麻痹大意,作风“跑粗”。统计显示,涉嫌玩忽职守罪案件2起,占全市“80后”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的3.7%。这主要是因为面对复杂工作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办法不多,思想上麻痹大意,工作上应付“跑粗”。
亦步亦趋,易“跟风”。涉嫌行贿罪案件32人,占60.4%。反映出少数青年干部面对政治生态遭到污染时,不能挺身而出、不敢动真碰硬。
调查显示,落马青年干部多将贪腐资金用于日常享乐,热衷虚荣攀比。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徐瑞函认为,这反映出个别青年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从“校门”到“机关门”,缺少严格的自我约束。“有的青年干部过于强调自我,出现违纪苗头后,虽经提醒,仍不愿正确认识问题,甚至一意孤行。”他介绍。
四个新特点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第一,小官大腐,职务不高非法获取金额不小。华北某地一“90后”公职人员工作仅一年多,就侵吞、骗取公款700多万元。西南地区某省医院“90后”会计,2017年参加工作至2019年案发,贪污公款500多万元。
第二,急于兑现,用于奢侈品、网络消费日渐突出。受价值观扭曲、虚荣心作祟等驱使,个别年轻干部热衷穿名牌、开好车以体现“个人价值”,借职务便利“广开财路”并快速变现,用于个人奢侈消费、打赏主播、网络赌博等。
第三,技术犯罪特征明显。通过修改网络程序、代码等作案,犯罪手法日趋智能化。某“90后”基层干部,在社会人员怂恿下,借助自己负责考务审核的便利,帮助不符合考试资格人员,以更换照片等方式在系统内顺利通过,以此收取提成。南方某地一青年公职人员利用营业厅公共事业收费软件漏洞,私自修改数据等,截留款项。
第四,多为“独狼式”腐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等人认为,青年公职人员易利用经手项目或单纯的制度漏洞实施贪腐,多为“单打独斗”。这不会带来区域性腐败或塌方式腐败,但易给年轻人的成长产生错误示范,带来负面影响,对政治生态的长远影响甚至更大。
凸显完善“不能腐”制度的紧迫性
有关专家介绍,如今青年公职人员选择更多元,有好的机会随时会离开、调动,流动性较大。选择机会多时,个别人容易滋生“捞一把”的心态。
作风问题无小事,必须从每一个干部的起跑线上抓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说,个别青年公职人员在关键岗位上“小官大腐”,背后是监督“空转”和管控“失控”。对关键岗位上的公职人员要加强内部督查,纪检、组织等部门要不断强化岗位督导督查,管住人、管好财,发现苗头及时处置,确保现有监管机制真正运转起来、发挥效果,不要让事业生力军跌倒在权力狂奔路上。
一些专家建议,在选人上严把入口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守好用人关,及时跟踪年轻公职人员的思想动态,不能使其滋生“年轻有为就‘年轻妄为’心理”。
记者注意到,一些单位通过开展拔尖人才培养,既关注青年干部成长,又帮助其矫正思想,避免优秀人才跌倒在前进道路上。一些专家建议,可通过导师制等形式,切实把对年轻人的培养落到实处,在实践中察其学识,洞其术业,观其品格,看其言行,及时关心、帮助、矫正。
“权力只要不受监督,就免不了有人要铤而走险,不论年龄大小。”汪玉凯说,做好“教育干部”这篇大文章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单单是廉政纪律上要有要求,也要有制度上的保驾护航,重点放在构建“不能腐”的制度环境。(记者 管建涛 闫睿)
责任编辑: 詹婧
前,总台央视记者从贵州贵阳市登上一辆开往浙江温州的长途卧铺大巴车,大巴车在沪昆高速一路行驶,沿途经过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都未停靠。记者中途曾和司机提出要在服务区上厕所,遭拒。随后,大巴拐进了一个名为大龙和平的饭店,该饭店条件简陋,商品价位却让人惊讶,比如一碗热水要5元。大巴后又在一个名为湘乡客运接驳中心的地方停驻,乘客上厕所2元、在大厅里的凳子上坐一会儿20元……
< class="pgc-img">>这个大巴车一路上的“奇遇”记,正是乘客的受罪史。乘客被折腾来折腾去,畸高的商品价格更让人无法忍受,一碗热水5元,与剪径何异?这样的服务区,难怪被冠以“‘黑’服务区”。
追问这起“宰客”事件,无良司机首先应挨板子。他们目无法纪,不在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停靠休息,非要开出高速公路到所谓的服务区停靠,已涉嫌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运营车辆不按批准的客运站点停靠或者不按规定的线路、公布的班次行驶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那些跑长途的老司机,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法律常识。
< class="pgc-img">>其次该挨板子的,则是“黑”服务区的老板。据报道,司机进入服务区后第一件事是到前台登记,登记表上面详细记录着车辆和司机的具体信息。登记后,司机可以领走装着现金的信封。简言之,黑心老板把司机收买了,而他们不可能做赔钱买卖,羊毛出在牛身上,花给司机的钱一定从乘客身上加倍捞回来。
“哪里小费高就跑到哪里”,司机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把乘客送进“黑”服务区,显然是奔着利益而去。最悲催的是乘客,遭受双重挤压,沦为司机和老板共同“盘剥”的工具,受制于人,却无法博弈。
除了无良司机和“黑”服务区老板,还有谁该挨板子?报道中有个细节,耐人寻味。一名司机说,贵州到浙江一路上有不少于50家这样的服务区。最令人吃惊的是,江西这个所谓的服务区经营了20年,湖南湘乡市的服务区经营了十几年。
“黑”服务区横行十几年,乃至20年之久,却安然无恙,监管部门在哪里?“黑”服务区的问题那么多,无良司机那么嚣张,在肆无忌惮进行利益勾兑,谁给的底气?
< class="pgc-img">>相关部门是不敢管还是不想管,乃至管不了?报道给出了答案——湖南省高速交通警察局湘乡大队工作人员说,他们管不了,属于运输管理部门的职责。湘乡市交通局工作人员说,这也不属于他们管,服务区跟司机有联系,饭店他们管不了。记者给湘潭市12345市长热线打电话,回复说:“属地原则,如果大巴车是外地的,就要打它那边的电话。”
都在当甩手掌柜,没有一个部门愿意管!到底什么原因?一个“黑”服务区的老板泄露了“天机”:“我们是自己的地盘,交警、运管什么都要打通。”真相是否如此,尚需调查。但“打通”二字,格外刺耳!
审思这一恶劣事件,相关部门应该严查、严惩、严防,缺一不可。容忍“黑”服务区大行其道,不仅是法治之耻,也让相关地方蒙羞。都21世纪了,岂容这种“车匪路霸”式的乱象存在?乘客千里迢迢返乡,本是一肚子期盼和欢喜,却被无良之辈坑骗,心里能好受?
有网友直言,外出务工一年到头挣的辛苦钱不容易,不能被这些黑心店坑,希望有关部门能管管。但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一些有权力有责任管的部门却称管不了,那些受害的乘客如何才能讨回公道?
还需要探讨,此类现象并非个别地方,不少网友都称遇到过类似的事,深受其害,“真的太黑了!”不难判断,这样的“黑”服务区晚一天消失,乘客就多一天受害。而监管部门一旦不作为或乱作为,更会侵害法治尊严,污染法治源流。法治社会,不容无良司机存在,也不容“黑”服务区存在——披着服务区的外套,却背其道而行之,危害巨大,岂能就这样不了了之?(文丨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