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心 看 点
1. 茶饮的“报复性增长”来了吗?
2. 中小茶饮企业生存现状如何?
3. 各大品牌都在做哪些布局?
4月1日晚,奈雪的茶100元心意卡出现在罗永浩的直播间,三小时售出近9万张,流水785万!
喜茶推出了客单价6-16元的副牌“喜小茶”,今天正式开业!
茶颜悦色店门前排起了一百多米的长队;
一点点打开外卖接单软件即爆单,一小时要做40多杯奶茶……
“速度与激情”在头部茶饮品牌轮番上演着,疫情带来的萧条似乎已经荡然无存,它们生机勃勃地奔向新的蓝图。
头部茶饮品牌的情况或许只是管中窥豹,大多数的企业生存状况如何呢?疫情震荡中,茶饮江湖又悄然发生着哪些变化呢?
一、生存现状:几家欢喜几百家愁
“现在的茶饮复苏情况,应该是几家欢喜,几百家愁吧,个别位置特殊的店可能情况比较好,但大部分想要恢复元气,还得一段时间。”苔饮创始人常宏彪说。
对于许多中小茶饮品牌来说,情况还并不很乐观,但也有部分企业,迎来了自己的“报复性增长”。
1 2-2.5倍的报复性增长,是做了大量准备的结果
“我们有的店之前一天流水可能三千多,现在能七八千,有的甚至一万多。平均差不多有2-2.5倍的增长。并且越是疫情严重的地方,比如嘉兴、湖北地区,反弹越大。”悸动烧仙草副总裁孟繁伟说。
< class="pgc-img">>“我们只算是个二线品牌,论品牌势能,肯定是比不过大品牌的,但我们在疫情期间有规划地做了准备,所以疫情之后才能被顾客更加认可。”
2月10日,在餐饮业一片沉寂之时,悸动烧仙草率先着手复工,做了五步动作:
1)免除全国加盟门店100天管理费(湖北地区160天);
2)免费给1200家门店提供口罩、额温枪、消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物资;
3)门店宣传资料免费支持;
4)打造安心门店和安心外卖,所有门店经过“安心门店认证”之后才能开业;
5)每天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免费送茶饮。
< class="pgc-img">>“疫情一下子来临时,我们也考虑过究竟是该紧缩支出,选择鸵鸟政策,还是选择激流勇进。因为之前有过非典的应对经验,发现渡过难关的核心是如何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放心、安心,我们就围绕如何让自己的合作伙伴安心跟随,如何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做了一系列动作。”孟繁伟说。
但过程并不全是顺利。悸动烧仙草资金上砸了七百万,其中买防疫物资就花了二三百万,当时物资匮乏,价格又高,几乎每次买物资,都要被骗两次才能拿到货。
“最夸张的一次,明明买的是额温枪,收到的却是晾衣架。”孟繁伟好气又好笑地说。
“我们总共送出去了6万多杯奶茶,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最后顾客的反响特别好,我们的品牌迎来了跨台阶的爆发。也正是之前的这些准备,让我们的门店有了报复性的增长。”
2 在特定区域里营收状况比较好,其他还有待恢复
沈茶的180多家门店,主要在福建和成都,创始人陈智介绍,80%的门店恢复了营业,商场和学校店尚未复工,乡镇店营业额比之前高了不少,出现了报复性消费。
沈茶还推出了5L装的“霸王桶”,在一定区域内也形成了抢购热潮,迎来小爆发。
< class="pgc-img">>新时沏创始人朱骏也分享了同样的情况,他们1600多家店,其中有500家左右在学校周边,尚未开业或复原。而乡镇店恢复最好,营业额大概比疫情前高了25%左右。
疫情期间新时沏推出了新品,水果茶、VC茶、益生菌茶登上了销售榜前三。
他们分析乡镇出现销售小热潮,最大的原因是这些曾经是奶茶重度用户的小镇青年们,还没有回到大城市复工,以及尚未开学的同学们,贡献了乡镇店增长的业绩。
“报复性增长,只是短期局部的一些现象,可能很快就会回复到正常的水平,而其他区域还有待恢复。”沈茶创始人陈智说。
二、各茶饮品牌动作频频,
积极布局“后疫情时代”
在部分品牌尚未恢复元气时,活跃的品牌却动作频频,积极布局“后疫情时代”市场。
1 喜茶推出副牌“喜小茶”,抢占大众茶饮市场
三月底,喜茶推出副牌了“喜小茶”,首家门店位于深圳华强北华强广场,并非核心商圈,而是工业区域,与肯德基、1點點、可颂坊等做了邻居。4月3日正式营业!
与喜茶给大家的高端形象不同,此次喜小茶饮品价格为6-16元,直指大众茶饮市场。
< class="pgc-img">>一时间,网上关于“这是要收割加盟费了”、“雪上加霜”、“让我们小品牌怎么活”类的言论甚嚣尘上。
喜茶接下来怎么玩儿,主打什么调性,是做加盟还是直营,都吊足了同行的胃口。
2 奈雪的茶率先布局电商,成绩优秀
虽然三月中旬,喜茶已经入驻了天猫旗舰店,但至今并未上线任何产品。倒是奈雪的茶,3月18日率先上线天猫,产品包括奈雪携手艺术家Cinyee Chiu设计的2020新年瑞兽系列6款心意卡,以及十余款奈雪茶礼盒等。
上线5天粉丝即突破6.6W,访问量达75W,售出商品逾千件。
更亮眼的成绩是,4月1日晚上,奈雪的茶100元心意卡商品出现在罗永浩的直播间,三小时售出近9万张,流水785万!
< class="pgc-img">>奈雪的茶试水电商+直播带货,初战告捷。
3 悸动烧仙草发布夏季新品,布局“后疫情时代”
3月30日,悸动烧仙草推行了夏季新品发布会和品牌升级战略。
“近年来,国货崛起,中式文化复兴,有很多茶饮店都走了古风,但我们希望做的是中式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称之为‘新国风’,我们的视觉、文案、品牌都做了全面的升级。
疫情的影响已经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了,我们已经马不停蹄到了下一个阶段。”悸动烧仙草副总裁孟繁伟说。
4 健康类茶饮利好,沈茶正在布局扩张
沈茶主打“豆腐鲜奶茶”,所用的豆腐,不同于北方的豆腐和南方的豆花,是他们特别研发的更细滑适合饮品的新物种。
< class="pgc-img">>提起为什么会想到做豆腐奶茶,陈智说:“当时老婆在怀孕,一直喜欢喝奶茶,就想着做一款适合她的奶茶,最后就选择了富含高蛋白的豆腐,没想到跟奶茶还挺搭。”
“现在很多小孩子也嚷嚷喝奶茶,妈妈们通常会拒绝,但看到沈茶时,就觉得这个可以喝。所以我们传达给顾客的健康认知,是足够强的。
疫情过后,人们会对健康更加关注,我们的品牌也会迎来利好,现在有180多家店,已经由福建开到了成都,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城市扩张计划。
< class="pgc-img">>三、茶饮江湖正在迎来哪些变化?
茶饮品牌积极布局未来,市场有几点变化已经悄然显现。
1 发力全渠道运营,盈利模式进一步拓宽
奈雪、喜茶纷纷布局电商,进一步拓宽了盈利渠道,而中小品牌也意识到了全渠道的重要性。
“之前外卖只占25%左右,只注重逛街外带的人群,现在开始布局全渠道,外卖比例达到40%,还做了私域流量、社群拼团。”新时沏创始人朱骏说。
“我们暂时没有专人来做直播,但会跟专业的直播机构合作,让他们来帮忙带货。”沈茶创始人陈智说。
2 市场认品牌,更认实力,差异化是关键
品牌势能大如喜茶,在推出喜小茶的时候,也会被同行质疑:它的产品与同频的比,有哪些优势?
悸动烧仙草副总裁孟繁伟说:“我们团队研究过喜小茶的菜单,发现喜茶的王牌——鲜果茶并没有上,产品只是普通的奶茶,跟一点点、coco相比,几乎没有什么亮点。
< class="pgc-img">>而我们的产品,与喜茶品质和创意相当,价格却只有喜茶的一半,现在喜小茶想用普通的产品来PK我们的精品,站在大众茶饮梯队里,它并没有什么优势。”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认为,喜小茶虽然为品牌下沉创造更大空间,但目前三四五线市场强势茶饮品牌也不少,如果喜小茶布局下沉市场,其核心竞争力还值得探索。
拥有巨大品牌势能的喜茶尚且如此,市场认品牌,但更认实力。差异化是品牌决胜的关键。
3 强者愈强,优秀品牌市场空间将更大
经过疫情的震荡,一些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的茶饮品牌没能扛住,释放出了大量的优质铺位、人才和消费市场,而内功深厚、实力强的公司,在价值洼地,紧锣密鼓地招人、拿店、扩张。
强者更强,优秀品牌的市场空间将更大。
结语:
茶饮因其外带属性,恢复迅速,成为餐饮复苏期间的领跑者。不但卸去了疫情的阴霾,各品牌已经在积极迎战未来,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茶饮后疫情时代,未来已来!
餐饮学院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了解更全餐饮咨询点击【了解更多】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金错刀频道
>< class="pgc-img">>这两天,中国“街溜子”雪王,正勇闯韩国。
河南郑州雪王变身国际顶流,店直接开在韩国中央大学门口,给韩国人来了一顿强悍的文化输出。
< class="pgc-img">>但另一个奶茶巨头喜茶,最近却四处碰壁,忍痛做出了一个“毫不留情”的决定:
关闭子品牌,喜小茶彻底退出奶茶市场。
< class="pgc-img">>2020年4月,深圳出现了一家名字与喜茶高度相似的奶茶店。
刚开始大家还以为是有人在山寨喜茶、想要蹭热度,后来才发现喜小茶正是喜茶的“亲儿子”。
< class="pgc-img">>而从今年4月开始,喜小茶深圳、佛山、东莞等地方门店就开始陆续关闭,随着最后一家门店的关闭,喜小茶算是彻底退出了奶茶市场。
从诞生到死亡,喜小茶存在了2年零7个月,将近1000天。
究竟是谁杀死了“喜小茶”?
对喜小茶产生致命打击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己人。
< class="pgc-img">>“卷王”喜茶:
先卷同行,再杀自己
“到下沉市场去干蜜雪冰城!”,这是许多人在喜小茶创立初期对他寄予的希望。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不少人说是“年轻人喝出来的90后首富”。
喜茶创造了无数营销奇迹:排队六小时、每人限购两杯、黄牛250%加价、买个奶茶还得实名制...
< class="pgc-img">>这一切的一切,源于喜茶把奶茶这样的平民饮料,拽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高端。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曾对媒体宣称,喜茶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杯芝士现泡茶。
在他的描述中,这杯芝士现泡茶充满了小资情调:芝士使用鲜奶和澳洲新鲜芝士混合制成,茶叶也从印度等地进口。
聂云宸对媒体强调,喜茶只在原产地定制茶叶。
< class="pgc-img">>喜茶打造的全国排队盛景,现在看起来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2018年,喜茶高调登陆厦门,门还没开,前来打卡的厦门人就顺利地将它“包围”。
厦门经常台风下大雨,但无论天气如何,甚至是大年初一,门口依然有人撑着伞在排队。
< class="pgc-img">>到了北京,为了一口喜茶,雷雨天依然有大量年轻人排了4个小时,星巴克头一次“惨”成背景。
< class="pgc-img">>最猛的还要数上海,动辄就有上百人的排队队伍,排队时间最高长达7个小时。
有人从上午10点半,排队到下午5点多,彻底打破了其他城市的记录。
< class="pgc-img">>高端不仅给喜茶带来了人气,也送来了钱。
2016年,喜茶获得了1亿的首轮外部融资,投资大佬不是别人,正是“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
2018年,喜茶再拿下4亿,财大气粗的喜茶完成了两件事情:一是上线外卖服务,二是进军海外市场。
新加坡第一家店开业,喜茶自信地立了一块牌子:排队由此开始。
< class="pgc-img">>紧接着2019年7月,喜茶又获得由腾讯、红杉的加持,估值达到90亿元。
到了2020年3月,疫情依然没有挡住资本圈对喜茶的宠爱,继续融资,这时候估值已经跳跃到了160亿!
不过高端虽然带了红利,也带来了缺口。
过去,喜茶20-30元的传统定价,无法覆盖20元以内的主流消费人群。这就意味着,喜茶的门店只能开在繁华的购物中心。
与其让竞争对手趁机钻空子,不如自己干,喜小茶就是来填补喜茶的缺口。
与喜茶相比,新品牌喜小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价格低。当时喜茶的均价在30元左右,而喜小茶的价格区间为6-16元,显得接地气多了。
< class="pgc-img">>二是店铺小。跟喜茶动辄上百平的气派大店相比,喜小茶主打外带。
有些档口甚至连椅子都没有,而且只在广东省内开店。
< class="pgc-img">>爸爸负责搞定赶新奇和时髦的人们,儿子负责牵制其他中低端竞争对手。
喜茶的野心可想而知。
事实来看,喜小茶任务完成得也不错。最多的时候,喜小茶拥有20多家门店,全年超280万杯饮品的销量,也是个足够傲人的成绩。
所以,喜小茶关停的命运,并不是因为不争气。
< class="pgc-img">>逼不得已的喜茶,
终于向蜜雪冰城低头
按理说,估值600亿的喜茶看起来似乎不差钱。
但喜茶为什么要放弃好不容易培养出的“亲儿子”?
2021年,顶着600亿的光环,喜茶活得很艰难——中国新式茶饮中,只有14.7%的高端茶饮在苦苦支撑,剩下市场份额均是均价低于20元的中低端品牌。
甚至从去年7月起,喜茶在全国范围内的店均收入开始下滑。
< class="pgc-img">>而喜茶当年“打高端”砸下的真金白银,现在的的确确成了喜茶盈利的“硬伤”。
就拿喜茶在北京开的第一家店三里屯来说,每天的店铺租金约为16元每平方米。
按照面积200平米计算,光租金每月就将近10万,还不包括人力、水电成本的上涨。
< class="pgc-img">>高端卖不动,不得不降价。
2022年一开年,喜茶就悄然降价,率先降到了10元时代。喜茶宣布下调多款茶饮产品价格,做出了两个决定:
1、抹去标准菜单上的所有3字头价格。
2、年内不会推出29元及以上新品,并且会陆续上新1字头饮品。
很多奶茶女孩甚至不敢想象,在喜茶居然可以只花8块钱就能实现“奶茶自由”。
< class="pgc-img">>对于喜茶的“自降身价”,这些高端玩家们不但没有嗤之以鼻,还纷纷呼应。
奈雪的茶第一时间选择跟进,乐乐茶后来也加入了降价的行列。一时间,几乎人人走起了亲民路线,向“雪王”低头。
可随着喜茶的降价,问题就来了:
无论是价格还是产品,喜茶与喜小茶之间的差异变得没那么明显。
< class="pgc-img">>喜茶降价,确实对喜小茶产生了“致命打击”。
“既然十多块钱已经能够买到喜茶,为何还要选择喜小茶?”喜茶自由变得容易实现,喜小茶的定位就显得有些尴尬。
本来想开个喜茶副线主攻低价市场,没想到这一年整个奶茶行业都在下沉,喜茶自己都降到了十几块的价格。
喜茶与喜小茶也从“队友”,有可能变为“对手”。
< class="pgc-img">>自己人打自己人,企业自然是不愿意见到的。
喜茶的决策,也并不是一拍脑门,而是蓄谋已久。
截至今年5月底,喜小茶共在广东省开出23家门店,而成立一周年时,广东已经有了22家,这就相当于第二年整年内,喜小茶几乎在原地踏步。
< class="pgc-img">>回想喜茶横空出世之时,产品价格与星巴克持平,同在30元左右起步,蜂拥的追捧者甚至让星巴克感受到强烈危机。
短短几年过去,咖啡和奶茶的价格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星巴克瑞幸一路涨价,喜茶奈雪甚至“卷”到了10元以下。
为了活下去,砍掉喜小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class="pgc-img">>在鄙视链面前,能赚钱才是王道
除了“自杀”,喜茶还做出了让步和妥协。
全线关闭子品牌“喜小茶”后,一直宣称直营的喜茶,放下执念,宣布在在非一线城市开放加盟,招聘合伙人。
< class="pgc-img">>到目前为止,喜茶尚未宣布盈利。
如今摆在喜茶前面的问题,其实很现实——怎样才能赚钱,以及怎么赚更多钱。
高端的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赚,这点从队友奈雪的茶的财务状况可以看到。
2018年至2020年,奈雪的茶三年分别有10.87亿、25.02亿、30.57亿的营收。
营收越来越高,但盈利之路却十分艰难。奈雪从2018年开始的三年内,一直在亏损,金额高达1.3亿。
< class="pgc-img">>以前,蜜雪冰城总活在奶茶鄙视链最底端,喜茶永远处于塔尖。
< class="pgc-img">>但在踏踏实实赚钱能力面前,大佬们不得不向雪王低头。
放眼国内,今年上半年蜜雪冰城新开了6000多家店,客单价不到8元,愣是干出了与海底捞相媲美的百亿年收。
但蜜雪冰城的赚钱之道,不仅仅在于加盟,而是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自己生产的奶茶粉、咖啡粉、饮料浓浆、果酱等食材占比约70%,塑料杯、吸管、手提袋等包装材料占比超15%。
有的店甚至就把奶精箱子堆在店里,大大方方让顾客“看着买”。
< class="pgc-img">>甚至购买糖的成本,蜜雪冰城都能比普通小品牌低出20%。
拿最不起眼的吸管来说,2021年,蜜雪冰城光吸管就卖了3亿。
当年公司吸管的销售均价为每根0.1元,也就是说,蜜雪冰城一年卖出了30多亿根吸管。
在蜜雪冰城建造的供应链王国里,雪王赚钱的逻辑逐渐清晰:既给了自己赚钱的本事,也给了产品拳打消费主义的底气。
又LOW又赚钱,就很牛X。
结 语:
奶茶是一个门槛低、同质化严重的行业。
今年上半年37万倒闭的餐饮店里,近22%全是奶茶店,喜茶、奈雪的茶也在悄悄关店。
< class="pgc-img">>过去投资人看中的,正是喜茶的“钱”力,但现在资本圈已经不会砸钱了。
而在疫情的冲击下,大家消费越来越保守,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再花30块钱买一杯奶茶,很多网红店正在为它的不接地气付出代价。
“不懂事时总爱装X喝点高级的,等到囊中羞涩才知雪王真的好。”
< class="pgc-img">>排队不是竞争力,火起来靠流量,活下来靠真本事。
降价、关店、敞开怀抱开放加盟,这是喜茶脚踏实地赚钱的办法,喜茶必须当成最紧要的任务去执行了。
只有先放下身段,才能回归群众。
这没什么可丢人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餐饮上市的企业都有哪些共同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张一弛
6元也能喝到喜茶了!”近期,喜茶子品牌“喜小茶”在深圳开业,这是喜茶首次推出子品牌。相比喜茶25元到30元左右的客单价,喜小茶的定价在6元到15元之间,价格便宜了至少一半。
而平价奶茶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一点点、贡茶、coco都可、快乐柠檬、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早已布局在此。此次“喜小茶”横空出世,能否杀出重围呢?
“喜小茶”尚处于探索阶段
据公开报道,喜小茶门店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华强广场。小程序注册信息显示运营方为深圳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喜茶品牌所属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产品品类包括鲜奶茶、果茶、咖啡、冰淇淋、纯茶五大类,有4款招牌产品为“大满贯”系列,包含豆乳、水果等。
自开业以来,喜小茶一直生意兴隆,一度迎来爆单,并且吸引了大量同行前往观摩。从几款招牌产品来看,融合了烧仙草、豆乳茶、芋圆等当红元素,门店风格则为复古风,与喜茶风格有一定差异化。
喜茶方面告诉记者,目前关于喜小茶可以分享的信息有限,品牌还处于一个探索尝试的阶段,有待市场不断验证。
依托喜茶原有的品牌基础,走平价路线的喜小茶自诞生起就不愁关注度。同时,平价奶茶覆盖受众更广,更加适合向低线级城市下沉,喜小茶的出现将吸引一波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填补喜茶消费受众的空白。
茶饮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据《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在2019年突破了4000亿元。伴随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也从蓝海走向了红海。来自美团的数据指出,目前一线城市茶饮门店经营趋于成熟和饱和,一线城市茶饮店数量两年内的增长远不及其他低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新式茶饮店比两年前增加了138%,而在二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北上广深,增幅分别是120%、96%和59%。
截止2019年底,喜茶已在全国43个城市开设390家门店,几乎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这就不难解释喜茶为何会推出更为亲民的“喜小茶”,抢夺下沉市场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茶饮行业的发展方向。
此次喜茶进军的平价奶茶,正是一点点、贡茶、coco都可、快乐柠檬、蜜雪冰城、古茗等众多品牌早已耕耘多年的领域。除了商圈,很多品牌以小店的形式布局在街边,受众广泛,消费者选择多元,竞争更为激烈。相比这些品牌,喜小茶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背靠喜茶这一品牌,但能否就此突出重围,还要看产品对消费者的实际吸引力。
在喜茶之前,奈雪的茶也推出了台盖、梨山两大子品牌。台盖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梨山则面向更为年长、注重健康天然的群体,不过价格普遍在20元以上。从效果来看,子品牌拥有一定的口碑,但影响力尚不能匹敌主品牌。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喜茶之所以会推出喜小茶,是因为它作为头部企业,要建立其产品金字塔,就必然会包括高端和中低端的产品,覆盖更多受众。”他认为,喜小茶如果在短期内切入三四五线城市,仍然面临不小难度,因为在这些区域普遍已拥有一批区域强势品牌。“由于行业淘汰速度加快,以及疫情影响,喜茶依托自身积淀,还是有机会在低线级市场脱颖而出的,但难免遭遇激烈竞争的挑战。”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唐小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