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心!店主察觉外卖备注像遗言,成功救下一条生命
近日,安徽阜阳发生了一起令人动容的故事。一位餐饮店主石迎芳在处理一份外卖订单时,意外发现了顾客的心理困境。通过备注,他看到了一份让人揪心的信息:“最后一顿饭吃完就上路了,能不能做好吃一点,饭热乎一点,人间不值得……”
石迎芳立刻意识到这位顾客可能有轻生的念头。他毫不犹豫地拨打了顾客的电话,但可惜没有人接听。为了确保顾客的安全,他迅速在外卖平台上发送了一条消息,并得到了回应。紧接着,石迎芳立刻展开了一场心理救援,并报警求助。
警方和消防人员根据外卖地址的线索,迅速找到了这位点餐人。经过一番劝解,这位年轻人最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石迎芳表示,生死之间仅一念之间,而这位年轻人之所以在备注中表达了自己的心理困境,无疑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
这个故事不仅让人感动,更引发了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思考。在当今社会,压力与焦虑成为许多人的心理困扰,而轻生的念头也时有发生。然而,我们常常忽视了身边人的心理状态,缺乏关怀与倾听。
石迎芳的行动无疑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帮助他人其实是举手之劳。或许我们无法完全理解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但我们可以倾听,可以给予关怀,可以成为他们的支持者。或许只是一个微笑、一个问候、一个耐心的倾听,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石迎芳的善举让我们看到了温暖的力量。他的行动不仅仅是为了救下一条生命,更是为了唤起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我们应该学习石迎芳的善良与关怀,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真正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才能创造一个更温暖、更关爱的社会。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心理健康发声,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让我们用爱心和关怀,点亮每一个被困扰的心灵,让他们重新看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送外卖太苦了# #送外卖的勇气# #外卖是否丢人?# #送外卖丢不丢人# #送外卖经历# #外卖员送餐经历#
图为背篓人家市委店工作人员给一年轻母亲赠送康乃馨和土鸡蛋。)
怀化新闻网讯(记者 谭仕光)“世界上最好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世界上最美的身影,是母亲忙碌的身影。如果有一种爱无法偿还,那一定是母亲的爱!”5月14日是母亲节,怀化背篓人家市委店为满足市民需求,精心组织开展了“感恩母亲,有爱大声说出来”活动,颇受消费者欢迎。
活动现场,在《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等歌颂母亲歌曲的烘托下,许多顾客纷纷走上苗家舞台,面对母亲大声说出“妈妈,我爱你,您辛苦了”。有的顾客则讲述了母亲养育自己的感动故事,有的孩子情不自禁拥抱母亲,现场成了“爱”的海洋。带着母亲前来就餐的李先生说,“如今,我也是孩子他爸了,现在真正明白了做父母的不易,但从小到大,从未说过‘妈妈,我爱你’,趁这个机会今天终于说出了口。”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始终是母亲的强大精神力量支撑着我跨过一道道坎;没有母亲,就没有我的今天,就没有全国连锁的100多家背篓人家餐饮店,就解决不了2000多人的就业。”活动中,怀化背篓人家餐饮品牌创始人张松也将年过古稀的母亲请到活动现场,并分享了他与母亲间的感人故事。张松说,“做餐饮也是做文化,开展这次活动,就是为了弘扬和传承传统孝道文化,营造尊老、孝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母亲节期间,背篓人家还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带80岁以上母亲就餐的全场菜品5.8折。此外,背篓人家员工还为到场的每一位母亲赠送了康乃馨和土鸡蛋。
( 图为怀化背篓人家餐饮品牌创始人张松分享他与母亲间的感人故事。)
(图为一小女孩走上舞台,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图为背篓人家市委店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的土鸡蛋和精美包装袋。)
说疫情照人心。在百年不遇的疫情面前,澳洲人如何应对企业裁员、商店倒闭、商业停滞的”新常态“?
澳大利亚统计局将雇佣人数少于20人的企业归类为小微企业,这类企业占到了澳洲所有商业的98%。 最近两天从电视里看到许多被迫关门裁员的小企业主情不自禁的流泪哭泣。这可能是很多澳洲人有生之年经历的最难的一年。老板要被迫裁员,员工要失去收入。这意味着这个居民贷款极高的国家有许多人要交不起下周的房租,要解雇干了十几年的职员。政府为了避免让交不起房租的澳洲人流落街头,紧急修改了拖欠房租房主不许驱逐房客的规定。
在所有人都陷入困难的时候,发生在身边的暖心的故事,让我对澳大利亚人在困难时期共克时艰的互相帮助的精神,由衷敬佩。
我们的一位北京朋友在堪培拉大学校园里经营着一间中餐馆。番茄牛肉面、雪菜肉丝面、肉夹馍、羊蝎子等等都是他们家最受欢迎的菜品。因为他个子高,大家都叫他“大个儿“。疫情开始后,餐厅的顾客明显减少了。前天,大个儿忽然在微信群里传来一张照片,说”贼感动“。原来是在餐厅楼上办公的教职员工们想到身边的中餐馆会受到影响,发动同事和学生为大个儿的餐厅筹了五百澳元的善款,并附上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这是我们对您的一点敬意,感谢您们的辛勤工作,我们知道现在是小生意困难的时刻,把最好的祝福送给您。
堪培拉大学校园里的一家中餐馆近日收到教职员工的暖心捐赠
>
澳洲人支持中餐馆的行动还有很多。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阿尔巴尼斯就在三月初去悉尼的一家港式茶餐厅吃饭,并发推特表示,中餐馆是澳洲商业,需要得到澳洲人的支持。
< class="pgc-img">
澳大利亚共党领袖在3月初前往悉尼一家中餐馆吃饭,并发微博表示要支持澳洲小企业
>今天在我的朋友圈还流行着这样一个中国爸爸写的儿子在澳洲经历的餐馆关门的故事,看完让人唏嘘不已。转发全文如下。
.....写的是他家里的事。他是江苏泰州人。十几年前移民澳洲,他的儿子在澳洲长大。前几年大学毕业,自己创业,在墨尔本做了一家咖啡馆。这几天墨尔本封城,刚刚发生的事,读来不禁感佩良多。看到澳人的善良,也看到我们华人的善良。
【儿子的咖啡馆 】
儿子的咖啡馆在墨尔本的南亚拉(音)街上,两年前他决定在这条街上开店的时候我曾经反对过,因为这条街不仅是“鬼佬街”,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墨尔本的“富人区”,我简直不敢想华人在这条街上开西餐咖啡店意味着什么,但儿子执意要做我也只有无奈,暗地里让两个他比较信任的长辈劝阻也没有起作用,最后他还是把咖啡馆开那里了,而且还是这条街上最大的一家,
去年我两次去墨尔本,从来都没有主动到他的咖啡馆去过,也不想问他的经营情况,他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
第一次到儿子的咖啡馆用餐,还是台湾的朋友在那里请客,被大家公认的美食家吴太太坐下来就点了一个培根的套餐,我还在纳闷她为什么点培根,她已把店里的几个菜夸奖了一通,后来听儿子介绍了他们店里的所有原材料都来之维州有名的生态农场,鸡蛋都是与众不同,不过吃了后确实味道不错,出于做老子的无奈,一直没有夸奖过他。
前天,墨尔本决定关城,所有餐馆都不许开了,虽然每个店政府有退税补贴和现金补偿,但儿子给我打电话说他非常纠结,因为关店就以为着店里的十名员工失业了,他们除了政府的救济金外就没有了收入,于是,父子俩第一次为咖啡馆的事情进行了讨论,最后决定把员工分成两组,轮流到店里工作,只做外卖,不做堂食,所有的利润都归他们自己。
昨天晚上,儿子又给我来电话,他还是决定关店,因为他看到整条街上的餐饮店
老板们都很悲伤,甚至看到几个坐在门口一边吸烟一边流泪,他认为他的店是这条街上最大的一间咖啡店,如果继续做外卖不仅仅是没有配合城市抗病毒的要求,对同行业的朋友也有失公平,显得自己很自私,我被他说得无言以对,最后跟他说:我尊重你的意见。
今天上午,他准备了把店里冷库的几万澳元食品用三种方式处理,一半用于赠送给老顾客,1/4赠送给员工,1/4赠送给最近一直没有购买到食品的老人。
下午两点左右,我正在办公室和朋友聊天,儿子给我来电话,还没开始说两句就哭出了声音:
所有的老顾客都把赠送的食品的钱放在了桌上,有很多老顾客主动提出来先支付1000或2000元,等他的店重新开张时来消费,几个老人不仅要留下大数额的现金,还主动跟儿子讲,这个病毒来之中国,但最先受到伤害的是中国人,这不是华人的错,我们需要你这样的华人做朋友,儿子哭了!
把员工工资和补助发放后,儿子和店长、厨师长发现了收银台里是员工们留下的的赠送食品的钱,三个男人抱头大哭。
听到儿子带着哭泣的介绍,我和朋友都忍不住了,尤其儿子最后的话深深的扎痛了我的灵魂,
“爸爸,这个病毒究竟是什么回事?我以后怎么向我的两个儿子解释这件事?我感觉到自己有犯罪感!我实在找不到人来诉说,所以打电话给你。”
我完全无语了,下意识的把手机声音放到最低,要不是坐在我办公桌前的朋友是女性,我可能也会哭出声来!!!
于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四日。
看完这个故事,我也哭了。我完全相信善良的人们在困难时刻仍然为身边的人着想。我认识的一家咖啡店就有顾客对店主说,你放心,虽然现在你们不能营业了,但只要你的店能送外卖,我还付得起每天一杯咖啡,我就会继续每天支持你的生意。
前两天澳大利亚总理说这是澳大利亚世上最难的一年冲上了热搜。莫里森周一在澳大利亚人报上发布了一篇名为《新冠疫情呼唤澳新军团精神,让我们共克时艰》重磅文章。在文章中他呼吁澳大利亚人团结起来,关爱身边的人,共同渡过难关。我感到身边的澳大利亚人一直在践行这样的团结,这会让这个国家更好地渡过这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