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奶茶也迎来消费旺季。近日,关于“一杯奶茶放多久以后不能喝”的讨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张婷(化名)基本一天一杯奶茶,多的时候一天要喝两到三杯。“有时候喝着奶茶,突然来了工作我会忙完之后再喝,放置的时间从2小时到4小时不等。最长的一次我点多了,喝不完我就把它放在冰箱,第二天接着喝。”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了解到,像张婷这样一杯奶茶喝几个小时甚至隔夜饮用的人还不少。那么,奶茶究竟放多久以后就不能喝了呢?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牟波表示,果汁奶茶等建议尽量在2小时内饮用。
存放时间长容易滋生细菌
“隔夜奶茶是否能喝”“奶茶放多久会变质”……
张婷有一次因为奶茶放的时间太长了,犹豫能不能喝,于是在网络上搜索答案。她发现,和自己拥有同样困惑的网友还不少。更有人“以身试奶茶”,亲测喝放置24小时的奶茶是否会出现拉肚子等情况,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
“目前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规定奶茶究竟放多久以后不能喝。”牟波说,所以才会出现大家的疑惑和顾虑。在他看来,这和奶茶的存放环境也有直接关系。奶茶,常温存储超过12个小时不建议饮用,冰箱低温存储不要超过24小时饮用;果汁,常温存储超过8个小时不建议饮用,冰箱低温存储不要超过24小时饮用。咖啡的存储时间和奶茶相近,果茶的存储时间和果汁相近。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59.1-2003《冷冻饮品卫生标准》规定,含淀粉或果类的冷冻饮品菌落总数应≤3000cfu/g,大肠菌群应≤100MPN/100g;含乳蛋的冷冻饮品的菌落总数应≤25000cfu/g,大肠菌群应≤450MPN/100g。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297-2003《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规定,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产品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cfu/mL。
“奶茶放久了,容易滋生细菌,像沙门氏菌等在高温下特别容易滋生。” 牟波介绍,果汁尤其是鲜榨果汁的存放时间会更短,因为水果里含有一些酶,鲜榨果汁细胞受到破坏以后,酶就会分解里面的糖,就容易引发果汁变质,其次容易生长微生物。当菌落总数超过相关的食品卫生标准就不能饮用了。
喝奶茶果汁建议去糖或少糖
近年来,果汁、奶茶、咖啡等饮品颇受年轻人青睐,尤其是工作节奏加快,大家通过茶饮和咖啡来提神。夏天来临,不少人一天甚至几种类型的饮品都喝个遍。这些饮品的营养价值如何?
牟波表示,在这些饮品中,果汁营养丰富,尽快食用可以最大程度保存营养,如果放置的时间比较久,维C就容易氧化和破坏,果汁的营养价值就大大降低了。奶茶,糖的含量比较高,过多的糖摄入会加重身体的代谢紊乱,从而出现代谢问题,比如长胖、血糖紊乱、血脂紊乱等。咖啡,只要不加入太多糖,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大。
“如果要排一个序,果汁最健康,其次是果茶、咖啡,最后是奶茶。” 牟波介绍:果汁选用不要太甜的水果,建议饮用酸一点的水果榨的汁。比如柠檬汁,维C高,含糖量低,是比较健康的。但像芒果汁含糖量比较高,就要适量控制。果茶保留了水果的营养和茶的味道,也比较推荐,但同样建议少糖甚至无糖。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赵维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源:江苏省消保委
奶茶是现代生活中备受喜爱的饮品,不仅口感丰富,还能让人心情轻松愉悦。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奶茶也迎来了消费高峰。
经常买奶茶的人肯定看到过很多奶茶包装上印有“请尽快饮用”“2小时之内饮用”“1小时内饮用完毕”等字样,有些店员也会提醒“尽快饮用,否则影响口感”。
那奶茶真的必须“2小时”之内饮用吗?
先说答案:
现制奶茶的话,
大家最好还是尽快喝完,
最好不超过2小时。
最后建议大家,
奶茶虽然好喝,
可不要贪杯,
毕竟它是高糖高油的食品!
茶是现代生活中备受喜爱的饮品,不仅口感丰富,还能让人心情轻松愉悦。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奶茶也迎来了消费高峰。
经常买奶茶的人肯定看到过很多奶茶包装上印有“请尽快饮用”“2 小时之内饮用”“1 小时内饮用完毕”等字样,有些店员也会提醒“尽快饮用,否则影响口感”。
那奶茶真的必须“2 小时”之内饮用吗?先说答案:现制奶茶的话,大家最好还是尽快喝完,最好不超过 2 小时。
奶茶里有什么?
奶茶,顾名思义就是奶+茶为主做成的饮料。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奶茶通常由茶叶、牛奶做成的,现在为了调节口感,还会加入糖、奶油、奶酪、水果、奶精等调味,让它的口感更多样,也能满足不同人的口感需求。
· 奶:常见的有牛奶,还有加入奶油、植脂的,还有加奶酪的。
· 茶:红茶、绿茶、清茶等等,都可以,还可以加入各种茶粉。
· 糖:有加白糖的,也有加果葡糖浆的,最近还有用代糖的,如赤藓糖醇、阿斯巴甜等。
· 盐:内蒙有些传统奶茶味道是咸的,在制作过程中会加盐。
· 水果:很多奶茶还会加入各种新鲜水果,比如草莓、葡萄、芒果等,也会让奶茶更香甜。
奶茶到底应该多久喝完?
一杯奶茶到底多长时间内喝完呢?1 小时,还是 2 小时?从安全和口感来说,两个小时是个不错的选择。
1.安全
奶茶的口感的口感很好,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同样受环境中很多微生物的喜爱。一杯现制奶茶放在没有任何保护错误的外接,就会引发各种微生物虎视眈眈。如果奶茶保存时间过长,各种细菌微生物都可能大量生长繁殖,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隐患。
食物放在外面就会有细菌生长,而生长速度跟温度有很大关系。在食品安全里,我们通常认为 5℃~60℃ 是危险温度区,这个温度范围内,细菌会快速繁殖,加速食物腐败。大家可以看到,基本就是我们日常环境的温度。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食品在 5°C 至 60°C 之间安全保存的时间要遵循 4 小时/2 小时规定,也就是,在危险温度区停留不超过 2 小时(包括准备、储存和陈列)的食品可以放回冰箱冷藏(保存在 5°C 以下)或重新加热(加热至 60°C以上),并在稍后再次取出。但是,食品在危险温度区间停留的总时间不得超过 4 小时。
意思是,如果没有任何处理(没有密封或者冷藏),最好在 2 个小时内吃完;如果超过 2 个小时,最好重新冷藏或者重新加热后再吃;如果超过 4 个小时,那就尽量不要吃了。
因此,从食品安全角度,奶茶最好在 2 个小时内喝完是有道理的,喝不完的就最好放冰箱。如果在外面放的时间超过 4 个小时,最好就不喝了。
2.口感
除了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口感也很重要。毕竟我们很多人花十几块甚至几十块买一杯奶茶,不就是为了它好喝嘛。
当你购买一杯新鲜泡制的奶茶时,它的口感最佳,茶香、奶香、果香等各种味道都能充分展现,而且是最好的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奶茶中的成分会发生变化,风味也会慢慢损失。
首先,茶叶中的茶多酚会逐渐氧化分解,导致茶香减弱,同时牛奶、水果的风味也会慢慢变淡。这些变化会使奶茶的口感变得平淡,失去原有风味和口感。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在外面的奶茶温度也会发现变化,尤其是在现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的温度都在三四十度附近。冰镇奶茶温度会慢慢变高,而热奶茶温度会慢慢降低。
人们对冰镇奶茶和热奶茶的温度喜好还是不一样的。加冰对大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点加冰奶茶的,当然喜欢冰镇的口感,但是时间久了,加的冰块会慢慢融化,温度变高了,味道自然会变成。人们对热奶茶的口感喜好一般更喜欢它在 50 度左右,时间久了,温度低了,也会觉得口感不好。
所以,为了好喝,也应该尽快喝完。不过口感方面的影响到底如何,并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时间说明。
如何放心喝奶茶?
现制奶茶的话,大家最好还是尽快喝完,最好不超过 2 小时,这是为了保证口感的新鲜和食品安全。如果你想要尽情享受奶茶的美味,记得在购买后尽快饮用,避免过长时间的保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请于 2 小时内饮用”是从奶茶制作完成时开始计算的,如果通过外卖订购,还需减去配送时间。
如果奶茶一直是密封放在冰箱 4℃ 左右冷藏,超过 2 小时也可以放心饮用。如果奶茶已经打开或者经过吸管吸吮,就最好在 2 小时内喝完;喝不完,就要放冰箱,最好还是 尽快喝完。如果是在外面室温下放了 2 小时后再放进冰箱,那再喝的时候还是要注意看它有没有异味、变坏。
当然,这是食品安全的理想推荐,并不意味超过 4 个小时喝了就一定会食物中毒、拉肚子,只是说风险更大一些。具体在实际生活里,还要考虑成本,毕竟真丢掉,很多人也舍不得,还会造成食物浪费。
最后建议大家,奶茶虽然好喝,可不要贪杯,毕竟它是高糖高油的食品!
参考文献
[1]史泽环,孙卓,宋琪,等.上海122种市售现制奶茶中的营养成分[J].环境与职业医学,2023,40(7):756-760,768;doi:10.11836/JEOM22505
[2]2-hour / 4-hour rule - 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 https://www.foodstandards.gov.au/sites/default/files/2023-10/2hour4hour_Final.pdf
[3]苏小琴,宋鹏鹏,孔俊豪,等.现制红茶奶茶开封后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初探[J].中国茶叶加工,2023(04):51-56.DOI:10.15905/j.zgcyjg.2095-0306.2023.04.06.
[4]杨海雁,杨博.张掖市现制现售调配饮料中微生物状况分析与调查[J].食品安全导刊,2024(10):87-89.DOI:10.16043/j.cnki.cfs.2024.10.030.
[5]杨露,赵爱飞,朱军莉.市售奶茶饮品微生物含量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1):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5.01.088.
[6]Yang C, Cui C, Zhu Y, Xia X, Jin G, Liu C, Li Y, Xue X, Hou R. Effect of brewing conditions on the chemical and sensory profiles of milk tea. Food Chem X. 2022 Sep 22;16:100453. doi: 10.1016/j.fochx.2022.100453. PMID: 36185102; PMCID: PMC9516450.
[7]Ong AKS, Prasetyo YT, Libiran MADC, Lontoc YMA, Lunaria JAV, Manalo AM, Miraja BA, Young MN, Chuenyindee T, Persada SF, Perwira Redi AAN. Consumer Preference Analysis on Attributes of Milk Tea: A Conjoint Analysis Approach. Foods. 2021 Jun 15;10(6):1382. doi: 10.3390/foods10061382. PMID: 34203864; PMCID: PMC8232735.
[8]Abraham J, Diller K. A Review of Hot Beverage Temperatures-Satisfying Consumer Preference and Safety. J Food Sci. 2019 Aug;84(8):2011-2014. doi: 10.1111/1750-3841.14699. Epub 2019 Jul 11. PMID: 31294834.
策划制作
作者丨阮光峰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审核丨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博士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策划丨一诺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