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年8月7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
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所以并不是立秋就会凉快,我们还有一段炎热的天气要度过哦!
讲到立秋,就要聊一聊昨天刷爆朋友圈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你拥有了吗?
< class="pgc-img">>相信在8月7日,奶茶店打印机要冒烟了,店员手、腿、嗓子要干废了;快递员要起飞了;商家、平台乐疯了;等奶茶的要等急了。三方(做、送、等奶茶的人)都在焦急,果真是“奶茶界的双十一呀!”
< class="pgc-img">>奶茶店现场更是爆满,压迫感十足,店员根本没有时间维持拿单的顺序与准确性,只会关注还有多少单需要做,这不就出现了在奶茶店等待奶茶的顾客以为骑手拿错单发生了肢体接触事件。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外卖小哥确实很无辜,可怜打工人还要着急回复客户的催促,幽默回复:“您的外卖小哥现在正在打架,现在送不了”。在这一天就能看出老快递员与新快递员的区别了,新手还在为自己的订单时长着急,表示“被奶茶店卡了20分钟,向平台申诉两次,大方的延长了一分钟的送餐时间”;
< class="pgc-img">>“等一杯奶茶,竟然做了4次都到不了自己手里,如何谈及配送”
< class="pgc-img">>而老手外卖员已经快速提起就走,有的犒劳了自己,还顺便多送顾客一杯奶茶。
< class="pgc-img">>这种现象无法评论谁对谁错,当第一个人开始拿错,就出现了无数个错。外卖员也是迫于各种压力,如果“老实”可能就会收到平台的“超时提醒”、“顾客的连环催”;店员也是很无奈,表示做不完根本做不完。
< class="pgc-img">>这就有点像每年双十一一样,吐槽的人遍地都是,但是依旧阻挡不了剁手的速度,拿到手的就是开心的,过程已经不那么重要的,所以秋天的第一遍奶茶还是要有的,朋友圈还是要晒的,开心的不是拥有一杯奶茶,而是在这个节日有人记着。
< class="pgc-img">>记着意味着挂念,关心,不单单是是情侣、家人、朋友之间的体现,甚至变成了职场之道。
< class="pgc-img">>那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是怎么由来的呢?
据说是在2022年,91平台的女主播说出来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只取头尾就是秋茶谐音梗,奶茶店男老板是女主播的忠实粉丝,然后发朋友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奶茶图,这不就兴起来奶茶的商家了吗。
< class="pgc-img">>虽说由来不太好,但是如今意义早已经完全发生变化,成为当今“仪式感”、“爱的具象化”的代表了。
网友纷纷表示“说的不是奶茶,而是被人惦记”、“管他什么意思,我就是想在这天喝奶茶了”。
< class="pgc-img">>酷暑难耐的8月份,先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再过两天8月10号又是情人节,真是妥妥的情人节预热。
< class="pgc-img">>对此你有什么想评论的,欢迎留言哦~
#今日立秋#?
瞬息万变的餐饮业,圆真真奶茶的创始人谢瑶用她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挑战与失败的故事。
谢瑶,一位拥有硕士学历的风投行业精英,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毅然投身于餐饮业的蓝海——茶饮市场。她以“手作”理念,创立了圆真真奶茶品牌,迅速在成都市场崭露头角。
谢瑶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发现,相较于咖啡,奶茶更受消费者青睐。于是,她决定将重心转向奶茶市场,并迅速筹集了50万的启动资金。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奶茶,谢瑶远赴台湾学习制作技艺。她坚持使用真正的牛奶和茶汤,以“健康,原生态”为品牌定位,主打纯手工和现煮服务。
2019年,圆真真奶茶店在没有大规模宣传的情况下开业,凭借自媒体平台的流量优势,迅速吸引了大量顾客,日销售额激增。
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谢瑶开放了加盟权限,门店数量迅速扩张。然而,疫情的爆发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给圆真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谢瑶推出了新的主打概念“嚼感”,但这一决策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同时,资金链的断裂,导致门店数量急剧减少,最终不得不关闭了最后一家直营店。
面对失败,谢瑶没有选择放弃。她深刻反思了自己的错误,从CEO到地摊老板,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之路充满变数,唯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奶茶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新入局者需要谨慎。头部品牌如“蜜雪冰城”和“喜茶”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它们有着清晰的定位和完善的供应链。
谢瑶的故事,是每一个创业者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既要有勇气和决心,也要有智慧和韧性。奶茶行业的水确实很深,但只要有实力和准备,依然可以成为行业的执棋手。
现在,您还想开奶茶店吗?
曾经草莓麻薯的味道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从此再也没有一家奶茶店像你。”最近的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发帖,怀念自己曾经喜爱但逐渐消失的奶茶。
说的便是新茶饮品牌“伏小桃”。这个巅峰时期全国拥有二三百家门店、曾被称为“排队王”的网红奶茶,如今只剩下不到30家在营业。
初代网红奶茶们,仿佛逐渐变成火热的新茶饮赛道里褪色的故事。前有“1点点奶茶在一点点消失”的讨论,后有诸多曾经火热的奶茶品牌步步关店的现实,新茶饮市场真的走到了洗牌的时候?
“消失”的伏小桃
原木色的桌椅、造型简洁的设计、淡雅唯美的风格搭建起“花月诗酒茶”的品牌立意,伏小桃的招牌产品也多是清新可爱风格的奶茶,棉花糖奶油顶、颜色鲜艳的草莓、粉嫩的饮品和名字,都曾是社交平台上热门的打卡拍照标配。
比起“伏小桃”,消费者或许对“伏见桃山”这个原名更熟悉,但在最初,伏小桃是以“汴京茶寮”这个名字起家的,第一家门店于2017年在南京开业。然而随着一系列日式元素争议和风波的出现,屡次更名后的伏小桃业绩逐渐下滑。
有数据统计,伏小桃巅峰时期曾在国内开出近300家门店,估值一度达到2亿元。但目前在“伏小桃点单”小程序里,全国仅可以看到29家门店,其中还有3家显示“已休息”。
2021年左右,伏小桃也曾来到北京,但目前均已显示歇业关闭。中新财经记者联系到曾经北京三里屯门店的店长,他表示撤店是公司的决策,自己对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记者同时联系到山东曾经一家伏小桃门店的加盟商,她是在“伏见桃山”时期加盟了该品牌,但在2022年就已经关店。在她看来,伏小桃前后换了三个名字,对店里的生意影响很大。
“加盟的时候我是觉得店里的装修和产品都很有特色,刚开业时生意也确实不错。但改名之后流水大不如前了,最后阶段每个月都卖不到1000杯,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都有1000多杯。”该加盟商表示,自己租的门店房租很贵,于是和商场的合约到期后就没有再续了。
“现在奶茶店太多了,走的都是薄利多销的路线,一茬茬开再一茬茬倒闭。可能最后都免不了会这样,开时间久了就容易慢慢垮掉。”她认为。
“他们家的奶茶很浓厚,小料也很特别,麻薯的味道和其他家的都不一样,草莓酱也是用真草莓熬出来再加上手捣新鲜草莓,所以价位比较高但利润其实不算大。”小野(化名)曾经在伏小桃兼职过一段时间,回忆起这个牌子她印象最深的就是用料非常足。“但现在的风向是清淡的奶茶,餐饮行业总是这样,流行什么很难说。”
奶茶店为何频频闭店
在新茶饮竞争如火如荼的当下,一批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红奶茶品牌已亮起了濒危的信号灯。
以原材料为衡量标准,业内大致将奶茶行业分成三个发展阶段:一代茶饮是以植脂末冲调为主的1.0“粉末时代”,二代茶饮是有鲜奶、果茶出现的2.0“街头时代”,三代茶饮则是以原叶茶底+鲜奶、鲜果为主的3.0“新式茶饮阶段”。
不久前,“感觉1点点慢慢退出奶茶界了”的话题登上热搜,这一曾在2017年前后红极一时老网红品牌,在多地出现闭店情况。虽前有忠实粉丝开启“1点点保卫战”,后有品牌官方辟谣称没有倒闭,但在近几年里,1点点关店近千家、生意受到其他品牌冲击却也是事实。
类似的,CoCo都可、贡茶、快乐柠檬等老一波植脂末冲调品牌纷纷面临冲击,奶油顶、纯牛奶、小料少、讲究原叶茶底的“鲜奶茶”获得追捧,新网红也开始与老品牌分庭抗礼。
但这些新晋奶茶品牌也并非没有烦恼。传媒从业者吴先生2023年夏天刚刚投资了一家近两年新火起来的新茶饮品牌。但从开业到现在,收益一直没有想象中好。
“在北京开店房租首先是个大问题,但想做这些新品牌的加盟,除了房租还得做好先投进去100万元以上的准备。”吴先生透露,门店对面积和装修都有要求,装修费用就需要30-40万元,稳定下来后按照每月营业额50万元计算,实收40万元,因为原料房租和人工成本都很高,纯利润能在6-10万元就很不错了,回本周期需要半年到一年半。
2021年就已开了一家二代茶饮店的曲女士同样也在发愁。“最近公司正要求加盟商翻新最新版本的装修风格,店里现在利润也就10%左右,再重新装修一次要花费十几万元,又需要十几个月才能回本。所以很多生意不好的店不愿翻新,干脆就趁机直接闭店了。”
新式茶饮走向何方
当然,回顾2023年的新茶饮市场,除了“初代网红”奶茶店黯然退场,也有部分品牌门店拓店迎来爆发式增长,多家头部品牌布局海外市场的好消息,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行业上一次迎来广泛瞩目,是在2024年开年之际,蜜雪冰城古茗同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继2021年6月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后,“新茶饮第二股”的角逐日渐白热化。
距离喜茶、奈雪、茶百道等发起轰轰烈烈的降价策略,已过去一年多之久。这些头部品牌通过降低价格、开放加盟向下渗透市场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品牌联名营销来抓取眼球。
还有一类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品牌正在异军突起,比如广西的阿嬷手作、云南的霸王茶姬、西安的茶话弄、西藏的阿刁等,这些区域新势力通过深耕地域市场实现了精耕细作,成为新晋顶流。
不难看出,伴随着消费趋势的不断变化,奶茶品牌的差异化竞争越来越重要。业内专家认为,2024年的新茶饮赛道竞争依然激烈,千亿规模市场前景广阔,或迎新一轮发展机遇。下一步,需在拓宽创新品类、优化供应链体系,引入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发力。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向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更加关注原材料的健康程度与真实性,品牌的新产品开发思路要围绕‘健康’‘养生’等关键词展开。”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田利源说。
品牌来来去去,但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还是频频有人在奶茶店驻足。你手中握着的奶茶,还是记忆中熟悉的那杯吗?(左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