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我国餐饮行业已进入成熟阶段,增长势头不减,整体水平逐年提升,综合水平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发展步伐加快。同时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中国餐饮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模式连锁化和行业发展产业化的新阶段,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势头持续强劲,发展前景更加看好。
无论是想进军餐饮行业的新人,还是在营多年的餐饮店老兵,掌握其所在区域内的餐饮门店的分布情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介绍一下如何快捷查看区域内的餐饮数据。
1.区域内的所有餐饮门店的数量,及其位置分布
以图中数据为例,在锐创国际中心半径3km范围内餐饮服务约2366家,其分布位置如图
< class="pgc-img">>2.区域内餐饮服务的类型及其占比
在这2366家餐饮服务中,中餐厅占比最高达36.73%,其次为快餐厅占比22.65%
< class="pgc-img">>3.各种类型餐饮的地理分布情况
中餐厅869家其位置分布如图
< class="pgc-img">>快餐厅536家,其位置分布如图
< class="pgc-img">>外国餐厅200家,其位置分布如图
< class="pgc-img">>咖啡厅148家,其位置分布如图
< class="pgc-img">>无论是新开门店选址,还是在营门店经营分析,了解区域内的餐饮业态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做决策参考,驱动增长。
以上数据示例均来自Data-Dance数据平台,想了解更多餐饮相关数据可登陆Data-Dance免费获取
<>路一侧的餐厅人潮涌动,对面的餐厅却冷冷清清;同一个街道、一个区域的餐厅生意火爆,挨着它不远的区域却冷冷清清;有的餐厅菜品好、服务佳、性价比高,却也无奈倒闭。
这些生意不佳的餐厅难道是被诅咒了?是中国人所说的风水不好?当然不是,餐厅经营状况不佳,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而以上餐厅的问题就是没选对址
要知道,一家餐厅经营的好坏,选址占了70%的比重
如果选对址,餐厅的客流量就有了保证,餐厅的经营就可在营销、产品、运营、扩张等层面多方位展开;如果选错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周璇,餐企的最大抗争对象就是选址。因此,选址是餐饮业最重要的经营决策之一,选址的好坏甚至能决定门店是否能存活下去。
|NO.1|
重视人流匹配度,根据品牌定位及变化大胆选址
好的位置被大型的餐企品牌占据,高租金又让小餐企、新晋餐企品牌望而却步,它们该如何选址?
首先,在选址之前,要想清楚自身品牌的定位,弄清楚自己的目标消费人群在哪儿。如果没想清楚就贸然开店,迟早要关店。获得数亿元投资的茶饮品牌“嫩绿茶”就在此处摔过跟头。嫩绿茶曾在重庆最大的电脑市场百脑汇选了一个门址,旁边是地铁站出入口,人流量巨大,但少有顾客进店消费。
其实原因很简单,嫩绿茶只看到了人流量,却忽略了人流匹配度。
不少小餐企商家都懂得人流匹配度的道理。我们常常发现在人流量大的地铁口卖早餐、在白领聚集的写字楼卖午餐或是在住宅区附近卖火锅烧烤的那些商家,往往都生意火爆。
这些商家都是深谙顾客心理的行家,早餐只要出餐快、方便、便宜再加上好吃就能笼络上班族的心;写字楼的午餐也是如此,够快、好吃即可;而至于晚餐,在住宅区附近经营火锅、烧烤等品类满足了顾客的聚会、社交的需求。
在人流匹配度高的地段开店,满足了目标顾客群体的刚需,店面可正常运转。但要想做成品牌,还得不走寻常路,根据自身品牌定位,在选址上独辟蹊径。
主打家常菜的外婆家最初和一般的商家无异,门址都选在人流量大的社区店、街边店。后来进行转型,关闭了社区店、街边店,把门店开进了综合购物中心和写字楼。
这些地段虽然租金贵,但顾客群消费能力强,人流量大,特别是购物中心中午、晚上都有人,节假日更是全天都有人。利用黄金地段人流量大的优势。
以至于现在许多综合体都十分欢迎外婆家,不惜以减租金甚至是免租金的条件邀请其入驻,外婆家的选址策略改革无疑是成功的。
主营咖啡和甜点的85度C也在选址上颇有心得。最初它靠低价且紧贴星巴克开店的选址策略在台湾一度超过星巴克。
后来打开大陆市场后,85度C发现它的甜点十分受欢迎,于是利用甜点的外带属性改变选址策略,不仅仅在商圈,还在车站、路边岔路口、社区住宅楼等地段租下小面积的门店。
因此,选址前找准自己的目标顾客群体便能保证运营的大方向,而要想有更多的客流量、创造更高的营收,需根据自身品牌定位以及运营中的变化,及时调整创新,唯如此,才能抢夺更多客流量。
| NO.2 |
最好选成熟商圈,重点关注商圈的业态组合
选商圈最重要的是选商圈团队,其运营方的实力、招商管理团队经验与能力非常重要,可谓是餐企的左膀右臂,能帮助餐企解决不少后顾之忧。
因此最好选择成熟度高的专业开发商,他们在营销、物业、规划方面有相当的经验,并且对餐饮品牌、品类数量上会严格把控,对不同品类的片区进行合理搭配,确保差异化,亦或是打造主题商业区,形成集群效应。
比如中粮地产打造的大悦城,通过每天收集购物中心内几十万消费者的手机WiFi数据,绘制出客流在购物中心内的热点图及消费者的行走轨迹,使购物中心内客流冷热区域达到平衡,这便是餐企商家入驻商圈的好处之一。
成熟的商圈必然会遭到各个餐企品牌的竞相争夺,如果抢不到成熟的商圈,也要选择处于上升期的商圈,而不是一个已经开始没落的商圈。
对于新的餐饮品牌来说,也最好不要选择新商圈,因为一个新商圈有一段市场培育期,如果商圈尚且无法发展起来,凭借一己之力也是难以扭转乾坤的。
另外,选商圈,还要根据自身品牌定位,匹配合适的业态。首先对进驻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要有几个方面的考量:要有影院;一定要有超市,最好是精超。
如:品牌的定位是以年轻人为市场导向,就要重点关注购物中心的电影院、快餐式品牌,以及电玩、运动等体验式业态;品牌以家庭型顾客为导向,就关注购物中心的超市、儿童业态和周边居民的人口密度
| NO.3 |
品牌借势使巧劲,“店中店”、低价策略轮番上阵
店中店模式,共享空间减少成本
在核心商圈开店的高租金让许多餐企望而却步,但通过店中店模式可减少租金。
比如,冰激凌品牌Stickhouse就通过“店中店”的形式来扩建,在酒吧、电影院、景区甚至是火锅店中摆放自己的冰激凌柜台。
而虾baby也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其创始团队发现,商圈内许多餐厅都有大把的闲置时间,空间白白浪费,于是抓住契机,与一家面馆共享厨房资源,错峰使用。但随虾baby的订单越来越多,厨房已无法被共享,虾baby当时只好关掉堂食体验店,专做小龙虾外卖。
这种店中店模式是典型的共享经济,通过共享空间,节省房租成本和人力成本,为品牌增加曝光度,增加销售
紧贴大品牌开店,以平价策略实现增收
前文提到的85度C就紧贴星巴克开店,通过低价策略,成功从星巴克抢来客流,同时增加了品牌的知名度。
还有一些餐厅也紧贴高端餐厅开店,将门店开在商圈外围,同样以平价吸引顾客,并主营外带,因此租金减少、收入增加,品牌也打了出来,可谓是“大丰收”。
因此,“小餐厅选址肯定拼不过大品牌”的言论也就不攻自破,成功的方式千千万,弱者才会停滞不前,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敢于变革才能抢占先机。
其实在选址时,应抱着“不求最好,只求合适”的心理,不去争抢所谓的黄金地段,而是根据自身品牌定位,匹配合适的地段,在选址上大胆创新并借鉴好的经验,或有另外一番天地。
此外,还需厘清一个概念,租金≠成本,租金=投入。
>句俗话说得好100个开店的,90个死在了选址上面。虽然这句话有夸大、调侃的意味在里面,但也侧面的证明了选址对于一个餐厅的重要性。毕竟餐厅嘛都是靠人流吃饭的,味道好的餐厅固然受欢迎。但如果选址做的好,一个普通的小餐厅一样能做的红红火火。今天就跟笔者来了解一下,关于餐厅选址我们知道哪些和避开什么吧。
< class="pgc-img">>1、 选址时我们容易进入的误区
1、地段好≠生意好
很多人认为,选址就是选地段,地段好闭着眼睛都能挣到钱。很多人误将人流量当成了客流量,认为这个地方人气旺自己的生意就一定会好。通过数据统计的结果:以上结论是不成立的。
客流与商圈有关,与产品定位也有关。如果没有考虑到自己真正的消费群体主要聚集在哪?可能当店开起来,才发现那些流水般的客人就是不进店,最后赔了一笔钱以关店告终。
商铺才是商圈的重点。
< class="pgc-img">>2、房租便宜≠不会亏
有人选址觉得房租便宜,哪怕不赚钱也不会亏损很严重,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不是房租便宜是坏事,而是要有区别心。
举个例子:有些新开盘的物业根本没有入住率,招商时需要品牌引流,会给予便宜、优惠的店租,便宜没好货,这个世界没有免费午餐。除了自己容易走进误区外,也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地产商、开发商和房东坑。
< class="pgc-img">>3、 很多时候,社区不比购物中心差
当下餐饮店既可以开在底商区域又可以开在购物中心,只是两者有不同之处也有共同点。需要拿数据来说话。
< class="pgc-img">>2、 我们为什么会进入这些"简单"的误区
数据显示,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平均每个月有10%的餐厅倒闭,其中关店餐厅的平均寿命只有508天,而在这些关店餐厅中是由选址失败直接导致开店失败占据了70%。
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还在选址上犯错误,是不够重视吗?实际不是不够重视,我们为什么会进入这些看似简单的误区,而是我们很多时候经验不足,盲目相信自己的眼光,或者严重依赖经验,我们缺乏一整套科学的选址方法和数据计算方法。
< class="pgc-img">>我们在一个熟悉的城市,可以凭感觉,凭经验,咨询身边的朋友。离开这个熟悉的城市呢?该如何选址?
3、 餐厅商铺选址的直接导向是获客
餐厅商铺选址的直接导向是获客。关于获客与选址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重要参数有哪一些?
(一)商圈供需关系
我们在谈商圈供需关系之前,先了解一下商圈的概念是什么?
商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商圈,往往指商铺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
举例:把门店看成一个点进行分析,以某个十字路口或者某个商场为圆心,以250米,500米,1公里,2公里甚至更远的半径画一个圈,这个圆形面积就是商圈概念。商圈也有个向心力,圆圈里面的人是否愿意到这个圆心消费。
< class="pgc-img">>1、真正决定门店生存的第一因素,是商圈的供需关系,而不是品牌的经营能力。如果我们品牌的经营能力是决定门店生存的第一因素,那就代表这个商圈的所有商铺都可以通过经营能力开出同样品牌的门店。现实中的实际情况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和大部分人的常规认知有所不同。
2、餐厅所经营的品类在同一商圈有饱和度、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商圈的供需关系。
通俗的讲就是,选址时我们要对竞争门店进行分析,在区域市场固定的情况下,同种业态门店的数量太多了,那么不管各个品牌做的怎么样,每个店或多或少都会分掉一部分消费者,就近消费和喜好消费分流消费者,各自店铺就会面临着营业额下滑,进而市场洗牌淘汰的命运。
举例:入驻购物中心是不是好选择?用数据来说话。
< class="pgc-img">>2019年成都48个主要城市综合体和购物中心里的1572个餐饮企业中,有585家餐厅在1 年内发生过至少1 次品牌调整,对于近四成的餐厅业主来说,选址购物中心只是看起来很美,从数据分析来看说明目前城市综合体内的餐饮趋于饱和。(针对商场餐饮如何做?我们有单独的文章描述,这里不再描述)
(二)是什么决定了商圈的供需关系的边界和饱和度。
第一层:品类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品类角度,中国人对于吃的品类实在是太多了,咱可以先不用分得太细,就简单粗暴分为拿在手里吃(如:小吃、茶饮)、坐下简单吃(如:快餐)和坐下吃好些(如:正餐)这三大类。
商圈内不同的人群结构,代表不同的消费需求,最终都会影响到三大类的占比不同。极端情况下,某些小型或特定商圈还会只容纳其中的两类、甚至一类。随着商圈内人群数量级的增长,人群结构随之而分化。
< class="pgc-img">>举例:以地铁车站旁边的商铺,更适合拿到手里吃的(小吃、茶饮)的餐饮项目,买了拿上就走。
举例:成都九眼桥酒吧一条街,更多吸引的人群结构是来宵夜喝酒的人群。
注意点:
1、 不同的餐饮品类的选址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更多的是寻找里面的普遍规律。
有部分商家是不以单店盈利为目的的选址,比如某商家以招商加盟为主,不在乎单店是否真实盈利,而只是一味的追求在某地段曝光量,来实现招商加盟。这种情况不在本篇文章讨论的范围内。
< class="pgc-img">>第二层:门店供应数量和需求人数之间的关系。
如果商圈内的需求人数>一定的门店供应数量,则代表这个商圈还有新增门店数量的空间。这个可以称之为增量型商圈。
如果商圈内的需求人数<一定的门店供应数量,则代表这个商圈已经没有新增门店数量的空间。这个可以称之为存量型商圈。
用店铺饱和指数公式,来具体计算下该商圈适不适合再开同类店铺:
饱和指数=潜在顾客数量*消费者人均餐饮支出/同类商店营业面积总和。
饱和指数越高表示该商圈内的同类店铺饱和度越低。
举例:很多连锁品牌对于店面所在人口有着明确的要求。对于社区入住率也有明确的要求。都是需求人数的数量要求。
第三层:商圈的多角形属性
不同的店由于经营产品、交通因素、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其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差别。即使是同一个店,在不同时间也可能会因为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引致商圈的变化,比如说:原商圈内出现了竞争,吸引了一部分的顾客,商圈规模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各种不规则的多角形。
< class="pgc-img">>4、 餐厅商铺选址是道数学题
我们既然说了餐厅商铺选址的功能是获客,我们如何衡量一个的餐厅选址是否成功呢?核心指标是什么?核心指标只有一个就是业绩。
(一)选址通用公式:
业绩=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连接系数。
简单的说明公式里的参数:
A、 流量代表这个店铺门口路过的人,也就是说你的店铺或者店招能受到多少人的曝光。
B、 转化率就是这些门口路过的人有多少能进到你的店铺里来。
C、 客单价(人均消费值)就是进你的店消费了,平均每个客人能成交的价格。
D、 连接系数是指复购率和传播率,这个连接系数和选址关系不大,但是跟店面管理者的关系特别大,举例:某店,客人如果一周能来两次,那这就算100%,如果客人一周只能来一次,那就是50%。
(2) 引流成本公式
引流成本=(房租+水电费+人员工资+装修+其他杂费)/进店购买单数。
房租其实不仅仅租房的费用,更多的是买这个地段的流量。假设你的店铺门口的流量一天1万人路过,房租是15000,那么你为这个门口的路过的每个人买了5分钱的单(15000元/(30天x10000人)=5分)。
< class="pgc-img">>这个算法你可以用来培训你的店长和店员,让他们知道不能让门口的财富白白的流掉,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字你也可以跟的其他的店铺做一个比较,就可以算出房租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举例:一个店铺一天的引流成本:(500元房租+300元水电费+800元人工工资+200元装修费摊销+100元杂费)/200单=9.5元,相当于我们每个进店有效客的成本是9块5。
假设,一个顾客只买了19块钱的产品,而你的毛利有50%,那你在这个客人身上就没赚到钱,刚好保本,这个帐很好算,19除以2就是9.5。那你把这个人引进来就花了9.5元,而你也只收了19元,成本是9.5元,那就等于这单你白做了,不赔不赚。
注意点: 区域内商圈的人均消费水平,是本地段商圈的消费心理价格带,可以理解为在这个区域范围内, 消费者购买意愿、能力的消费区间。这个需要我们与本区域其他商家进行比较的。一定要看清楚这个流量的属性,这个比流量更重要,有的时候流量多,如果选址失败的原因就是客单价(人均消费水平)太低,导致账算不过来了。也是个坑,
5、 餐厅选址的流程和关键点
前面说了餐厅选址是一个数学题。因此在选址前要对商圈供需关系、平效、交通状况、人流量、房租、人均消费值等各个参数有较为精确的预估,才能进入选址流程。
< class="pgc-img">>(一)分析弄清自身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以此做好餐厅定位
首先,在选址之前,要先搞清楚自身品牌的定位,弄清楚自己的目标消费人群在哪儿?想好自己餐厅的定位,包括人群定位、年龄定位、价格定位、餐厅口味等。只有了解了你所要推广的人群的爱好、口味、消费能力等基本情况。投资才能对此作出接下来的具体的一些考量。
(二)根据定位分析寻找合适的商圈
选商铺、选点位,选的是客群动线、能见度高、仍有市场空间的商铺。商圈是否具备长期拥有充裕客人的能力,可以从10个层面对商圈进行调查分析:
1、商圈吸引力;2、商圈发展潜力;3、现有集客设施情况;4、周边的商业情况;5、周边住宅情况;6、周边写字楼情况;7、周边固定人群数量;8、周边流动人群数量;9、目标客户群数量;10、目标群体消费水平;11、交通便利性。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充分了解方圆300米内的人口统计、收入水平和人口的数量和素质。因为80%的顾客来源于方圆300米之内的销售推动,通以了解他们来评估此商圈的整体销售能力,分析周边消费人群是否是餐厅的目标群体,终确定有无在此开店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