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人厌倦了职场,厌倦了领导的PUA,总想出去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但不是那么容易的,轻易创业可能是血本无归。
< class="pgc-img">>有网友发文吐槽:“奶茶店开了6个月就倒闭了,血亏30万,真是悔不当初!”
很多人觉得奶茶店没啥门槛,摇一摇流水轻松上万,前仆后继的往里冲,死了前一批又有后来人。
你开店啥不花钱啊,加盟费、房租、装修、买机器不都得花一大笔钱嘛。
不少黑心店为了割加盟商的韭菜,装修只能找他们买指定的材料,机器必须从他们那里进,加盟费先割了一茬,这里又割一茬。
有点名气的牌子,加盟费就得十几万甚至更多,在美团的话,平台还得抽成,推广费、霸王刷单又是一大笔开销。平台卖的会员,很大一部分是商家承担的,基本上用户付20块钱,白天三公里以内,商家到手也就十一、十二块钱。
店铺选址也很重要啊。去商场租店铺,中介只会在人流大的时候带你去瞧一眼,你想多让他们带几次,门都没有。专业的话术,让你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当场就把合同给签了。等店开起来了,发现人流量大的就那个时间段,平常都没几个散客。
要是你选址选得好,那恭喜,刚开业销量估计还不错。但是吧,中国人最是内卷了,没多久你店附近就会有第二家、第三家奶茶店分走你的订单。降价打价格战?加盟商价格不能随便降吧。不加盟,那没啥知名度能有啥销量吗?
如果有自己的店铺,不需要给房东打工的话,开个早餐店之类的还是不错,不用担心被割韭菜,勤勤恳恳的干,比打工强。就是没有假期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想关门休息一下还是得跟顾客请个假的。
细水长流的生意才是适合我们普通人的。
<>旁边新开了家奶茶店,加盟费花了40万,转过来30万,装修和人员培训花了10来万,还有其他,加起来差不多100万,现在开业了,一天两千多营业额,5个员工。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公众号【舌尖上的生意经】,独家栏目--开店交流群,隔壁“老王”的故事。不是那个老王,是开快餐店的老板隔壁奶茶店的老王。跟之前一样,想要加入开店交流群的朋友们,请公众号后台回复,“我要入群”即可。
< class="pgc-img">>开奶茶店花了100万?
我旁边新开了家奶茶店,加盟费花了40万,转让费30万,装修和人员培训花了10来万,还有其他,加起来差不多100万。现在开业了,一天两千多营业额,5个员工。
加盟的是一个香港品牌,叫X记。实际总部在福建。“唉,这些人,真服了,TM的什么鸟经验都没有,敢花100万搞店子,现在每天愁死了。天天想着加盟加盟,好像只要一加盟,钱能从天上掉下来一样。”
老王之前搞设计赚了些钱,没接触过餐饮,进退两难,房租和我一样的,一万多一个月,请了5个人。
“当时加盟转这个门面的时候,那架子好牛逼的,说话嚣张的很,现在天天跑来和我聊天倾诉。”
另外一个群友附和,“我旁边做X夫茶的,刚开始很牛逼的,说要干倒一点点,结果一天营业额一千多。”
这俩老板就没事偷着乐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00万投资,一天2000多营业额,基本已经定输赢了。如果后期没有改变经营状况,又没有及时止损。后果不言而喻了。
主要有两点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
一是,不知道开一个店到底需要哪些费用。
这就像那天26群马上开烧烤店的老板问,马上开业了,总怕自己漏了啥,想请教群里老板。结果大家的回答出奇的一致——准备好钱。
< class="pgc-img">>除了加盟费,还有设备费、物料费、房租、装修这几个大头。具体来说,会有如下这些:
1、设备+物料费用2、品牌管理费3、加盟费4、道具和广告用具5、卷帘门、装修费6、运费7、展示柜、冰柜8、保证金:交到品牌公司的加盟保证金,一般1万-3万之间。9、公关费:开业前商场相关负责人特地约谈,房东说本地规矩,出点公关费就好了,地头蛇真挺怕的,于是出了5000红包钱。10、房租、押金:现在大多数店铺都采用付六押一、付三押三的收租策略了,所以房租上的一次性投入可能就能让你的预算见底!!11、员工租房12、培训支出+前期交通费13、网购+超市购物14、点评或者美团等充值
下图给大家做参考。大致意思是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所有地方都省着点。
< class="pgc-img">>二是,没有考虑投资回报率。
奶茶的回本周期,由于经营或者种种原因吧,是半年到一年。实话。
100万的投入,往少点说,一年得赚30万,才算勉强吧。加上员工工资等等,一年需要收入150万,才基本够成本。
请问,20一杯奶茶,150万能买多少杯?75000杯。一天至少200杯。要是均价10快的奶茶呢?一天至少400杯。
再区分上淡旺季,夏天一天应该至少600杯,才能回本。我就不往下算了。大家自己算算。
< class="pgc-img">>奶茶加盟到底需要多少钱
首先,我们先来再次普及一下,开一家一点点到底多少钱。
那就是单店加盟40万。小区域加盟最多可以加盟两家店,也是一家40万。不包括房租和人力成本。所以说,开一家一点点60-80万。
还有就是coco。现在只招区代了,200万。而且如果你所在城市有coco,意味着你已经没机会了。所以这两个别考虑了。
如果加盟奶茶的话,大致有3种价位。不要只计算加盟费,房租物料人力都算进去。1、10万以下:不算什么品牌的。或者你自己创造一个品牌,房租不过分的话,也是这个区间。2、30-40万:每个区域的网红茶品,代表为安徽的卡旺卡,厦门的KOI,长沙的茶颜悦色,以及因为抖音爆红的答案茶等等。优点是品牌的背书,带来充足的客流。3、100万+:人尽皆知的大品牌,开到全国的 一点点、coco。喜茶和奈雪的茶,目前都不接受加盟,他们的单店投资也是这个范围。
老王估计就是加盟的时候被忽悠了,以为加盟费就够了。所以对成本控制不上心,才导致花了这么多钱。白白给自己增加运营压力。
对于创业,最重要的是商业逻辑。如果你没有琢磨透彻,哪怕你只投资10万,也是会亏的一干二净的。创业成功与否,很多时候看的是你的思辨能力,商业逻辑。
怕就怕,盲目自知自大,人摔跤不都是在这方面么?
>< class="pgc-img">>奶茶走出国门,还会遇到在国内市场般的热情吗?异国的市场、政策、文化,还有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何影响到每一位个体的命运?
文 | 曾诗雅
编辑 | 金匝
运营 | 栗子
国内的奶茶市场太卷了,以至于寻找下一处奶与蜜之地,成了茶饮品牌们的新任务。
喜茶、奈雪的茶先后在新加坡、日本开店,后者还计划把店开到美国;下沉市场里,平均客单价不足7元的蜜雪冰城也选择出海越南;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主打中式茶饮的霸王茶姬,已经开出了超过40家门店。
当奶茶走出国门,还会遇到在国内市场般的热情吗?异国的市场、政策、文化,还有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何影响到每一位个体的命运?我们找到了3位分别在日本、韩国、菲律宾开奶茶店的中国年轻人,来讲述他们的故事。
韩国首尔大学金融硕士毕业的杨晋华,用8年时间开了6家奶茶店后,眼见着明洞的奶茶店在疫情过后纷纷倒下;日本京都的潮潮,拒绝了投资人打造日本“茶颜悦色”的计划,也经历了一轮“珍珠泡沫”的破灭;东北人李芸刚把奶茶店开到菲律宾时,当地人都以为是家高端商品店,甚至不敢入内,目睹身边的商人朋友被绑架后,她最恐惧自己也被人盯上。
对这些出海淘金的年轻人来说,开奶茶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中有人在异国站住了脚,有人果断离场,也有人仍在苦撑,等待新的时机到来。
从月售20万到闭店潮,不过4个月
杨晋华 首尔 经营coco都可8年
跟你聊之前,我刚从首尔明洞的coco回来,那里曾经是韩国最热闹的地方,但疫情之后,热闹消失了,人真的不多,到处空荡荡的,许多店都挂着招租的牌子,有些还是开了10年、20年的老店。奶茶店也不例外,过去的鹿角巷、老虎堂、珍煮丹都关门了,整个明洞,现在一共就三家奶茶店,一个是背靠资本、屹立不倒的贡茶,另一个是中国人创立的品牌顽徒,还有就是我们coco了。
在韩国开奶茶店,和我妻子有关。那是2014年,我还在北京,做金融投资失败,欠下了一笔巨款。我的妻子是韩国人,她很喜欢喝奶茶,看到一条coco要在韩国发展的消息,就提议我们重头开始,去韩国开家coco。
▲ 曾经热闹的首尔街头。图 / 视觉中国
后来,我盘下了江南那家店开coco,来的客人大多是中国留学生、中国游客,那时知道coco的韩国人很少,所以我的生意一直属于维持状态,也没法扩张。和我们一起在江南开过店的品牌有很多,比如日出茶太、快乐柠檬、五十岚等等,但没有一家能坚持超过3年。要知道,韩国一直流行的都是咖啡文化,接受奶茶品牌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也有例外,那就是贡茶。2019年,我们房租租约到期,发现周围存活下来的奶茶店就剩下一家贡茶。
贡茶是韩国的一个“奶茶神话”。韩国的奶茶市场几乎是跟着2012年贡茶进入一起变火热的。两年之内,贡茶就在韩国发展了240家店铺,几乎成了奶茶的代名词。韩国资本在2017年以股份收购的形式接管了贡茶,贡茶一夜间从台湾品牌变成了一个韩国品牌,各种运作,后来还请李钟硕代言、植入进电视剧,品牌深入人心。
但coco就不像贡茶那么幸运,2016年,它陷入了代理泥潭里。我和coco的台湾总部站在一边,跟韩国代理商进行了一场漫长的代理权官司,至今还没有结束。现在我处于一种被总部默许拥有代理权的状态。
2019年8月,我把coco开到了首尔弘大,就开在最热闹的十字路口边。那时除了中国的游客,来喝coco的东南亚、欧美游客也多了起来,也是因为coco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有了名气,已经开了1500多家店,所以,我们的生意变得挺不错的,一天的销售额能到15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7700元),到了周末的话甚至会超过20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10278元),这样算下来,能做到月售20万人民币。
▲ 图 /受访者提供
当时韩国刚好流行黑糖风,弘大开了好多奶茶店,像什么老虎堂、珍煮丹这些台湾系品牌,店门口都是大排长龙,一芳、万波这样的果茶型奶茶店也开在弘大里,还有韩国本土品牌黑花堂、阿马斯文(音译)。那时奶茶在韩国能火到什么程度?首尔林荫路上有一家鹿角巷,一个队伍能排满两层楼。还有一些奶茶店开在明洞,单单是这里,最高时一天能有40万的人流量。
但后来你也知道了,仅仅4个月后,疫情就来了,这些奶茶店全倒闭了。我们也不好过,销量严重下滑,一天才卖出3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1800元),到了周末的话不过六七十万韩元(折合人民3600-4200元),销售额跌去了三分之二。
困难归困难,我们不是有句话,危机也是转机嘛,这种状况下,我的奶茶店居然扩张了,甚至开到了5家店。
▲ 疫情下的韩国明洞。图 / 视觉中国
这也跟疫情有关。过去,在韩国租一间店铺,需要缴纳几千万、上亿韩元(约为60万元)的保证金和转让金,但是疫情后,生意难做,很多店铺免去高额转让金,政府又发放了5000万到7000万不等的救助金,以及过去贷款的利率可能是6个点,现在降到不足一个点,这些条件都让我拥有了开店的机会。
当然,危机也一直在。去年秋天,一个在弘大开奶茶店的朝鲜族老板就找到了我,他说自己要关店了,问我需不需要这些奶茶制作配方和机器,可以卖给我——那一阵我听到太多这样的故事了。
虽然我在弘大开了第二家coco,但其实这家店每个月都在亏损。开店前我还挺有信心的,当时不知道疫情会这么长,毕竟已经坚持了两年多。但眼下太困难了,韩国现在每天新增10万多例的确诊病例,我看专家说,下个月会变成20万例(编者注:采访在2月末,3月14日,韩国新冠肺炎日新增确诊病例突破了30万例)。
我想起来,疫情前我在弘大主街上开第一家coco时,一开始我期望能够赶得上贡茶,或者说期望和贡茶差距不会太大,但后来发现,我们每天的单号100 多号,贡茶每天动不动400多号、500多号。
有一天,我们店里来了一个大连过来的旅行团,他们说看到熟悉的coco就直接进来,一下子点了好多杯。后来聊起来才知道,旅行团里有个女老板,年龄跟我差不多,三十七八岁的样子,也开了coco,和我不同的是,5年时间里,她在国内开了55家店——当时就觉得,哇,这个差距,我根本就不可能赶得上。
越来越像八宝粥的奶茶,他们并不喜欢
潮潮 京都 经营茶房柏三叶2年
在国内,我们提到奶茶的进化,会说奶茶1.0、2.0、3.0时代,意思是从最初的手摇奶精冲泡,到用一些茶底,再到用更好的茶叶。但是,日本人其实并不关心“奶茶”这个词,他们关心的是“珍珠”,所以比起奶茶潮,更准确地说,日本流行的是珍珠潮。
我记得,从2018年开始,像coco、鹿角巷这些品牌在日本开始扩张,不过,当时他们的运作方式跟在中国还是很不一样,不会一条街一定要开出多少家,基本上一个城只会开一两个店,确保回收率。其实,从资本洗脑的程度来说,这是完全不够的。
但是你依然可以看到,只要卖珍珠奶茶,那个店门口就会排20个人,甚至50个人,所有垃圾桶里都塞满喝完的空杯子。杂志出珍珠奶茶的专栏,年度流行语也有珍珠奶茶这个词。你到饭店里吃饭,能点到各种跟珍珠有关的东西,一开始只是饮料,后来变成甜品,渐渐地,拉面、火锅、披萨里面,都出现了珍珠——你会感觉整个人都活在木薯粉(珍珠原料)里。
▲ 图 /手机截图
不过,这股热潮来得快,消退得也快,日本有个词叫“珍珠泡沫”,是指疫情发生一年后,很多卖珍珠奶茶的店关门了,年轻人都说“喝腻了”。毕竟,珍珠奶茶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日本时就火了一波,后来2008年左右火了一波,2018年又火了一波,都是一拥而入,又一下子冷却,无人问津。
我想可能是因为文化上趋于保守,日本人更倾向于喝清茶,对调制茶饮这种相对花哨的食品,市场本身并不活跃。现在,中国茶在日本又变得比较热门,比如白茶、轻发酵乌龙茶,我甚至在汉堡店里喝到过白牡丹和凤凰单枞,便利店也开始出售瓶装的桂花乌龙和东方美人。
他们更喜欢事物的本质,喜欢茶文化和仪式感,了解茶的本味后再对调制茶饮产生兴趣,这一点和国内先茶饮后饮茶的趋势完全相反,所以,像国内那种加了各种芋泥、椰奶的八宝粥一样的奶茶,在日本并不受欢迎,整个社会,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人,会觉得这种东西非常没有品,有时甚至还会持反对态度。
▲ 针对日本人审美推出的茶饮。图 / 受访者提供
这里有个小故事,当时京都有个留学生运动会,每年有一千多人参加,我就跟主办方说,可不可以给我搞一个摊位卖饮料,对方答应了,可是到了审批环节出了问题。我说我卖茶饮,但他们去转达的时候,并没有说“茶饮”这个词,而是说了“珍珠奶茶”。结果对方立马就说不可以,说如果你们在这里卖奶茶的话,到时候乌泱乌泱一群人吵吵闹闹,杯子扔得到处都是,会场会变得乱七八糟。因此,后来我去各个商业街谈店铺入驻时都非常小心,跟人家强调,我们是卖“茶饮”,然后他们就说:“茶饮好,非常高级。”
2020年,国内奶茶行业卷得不行了,一位熟悉餐饮的中国投资人来京都,说想趁疫情,以及中国茶饮还没有大范围出海的情况下,抢占先机,做一家类似喜茶的中式茶饮品牌。但这位投资人只有想法,自己没有接触过实业,还缺一个CEO,所以找到了正运营着奶茶店的我。
投资人对喜茶、茶颜悦色的生意经都很熟悉,所以在经营方法上也参照了密集式的扩张打法,想在一条街上开很多家店。最疯狂的时候,我们在一个月之内就订下4家店铺,两个月之内开出了5家店,后来陆陆续续开了十几家。刚开始,投资人说想对标茶颜悦色,到后来改为说要对标星巴克,因此我们开的很多奶茶店附近50米内必有一家星巴克。
▲ 中式茶饮店铺。图 / 受访者提供
但这个打法在我和日本店员看来是非常冒险的,京都人口不够多,过去,商业主要依靠游客拉动,不是疫情的话,这个方法也许是可行的,但那个当下,一家店如果不赚钱的话,就没有办法开下一家店。最终,因为和投资人理念不和,我们分道扬镳,我回归到单独创业的状态里。
我能察觉到,现在日本的茶饮店已经不可能像之前一样喷井式增长了,在日本人的消费习惯下,它需要一个配套的项目去增加消费频次。因此,我的第一家奶茶店定位是中式茶饮加上早茶,第二家店是甜品和茶饮,第三家则是靠前两家店的宣传做中式快餐。目前正在筹划的第四家店则是靠茶叶和周边器皿贩卖。
在日本开奶茶店,和国内还有一样不同,那就是人工成本超级高。好点的店长或者厨师,一个月的工资起码就要2万人民币。那种超大型烤肉店的店长,一个月的工资甚至可以开到3万甚至更多。有高额人工费和疫情压着,目前我的三家店都只是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只能希望疫情尽快结束吧,早日摘掉口罩,和朋友们一起赏花喝茶。
在菲律宾,喝奶茶的都是中产
小亦 马尼拉 经营茶里3年
听我的口音就知道了,我是个东北人,跟我合伙开奶茶店的小雅是个南方小姑娘,我俩因为各自的男朋友才认识,都爱喝奶茶,可马尼拉没有什么好喝的奶茶。虽然当时coco、快乐柠檬、老虎堂、鹿角巷都开到了这里,华人的奶茶店遍地开花,但我对牛奶、好茶都有要求,喝起来还是不够满足。
于是我说,不行,咱就干一个呗,反正我和小雅对口味啥的都特别有研究。我是个特别喜欢吃的人,奶茶也爱喝,小雅她学美术的,不管做点图片,还是说东西包装什么的,都特别有一手。
开店前我回国培训了几个月,那时也想过开一些加盟的奶茶店。一点点、7分甜,这些品牌我都问过,他们都很支持在国外开店,但是加盟费都要50万元上下,这个费用对我们来说不太现实,所以我们就决定做个自己的品牌。
店开起来是在2019年秋天,我们把地址选在市政府边上,菲律宾人什么鸡毛蒜皮的事儿都在市政府办,路上经常堵车,所以就想着他们等待的期间可以来店里消费一下。
▲ 店铺装修参考了国内网红店的设计。图 / 受访者提供
你问我那时菲律宾奶茶卷不卷,我觉得我们是最开始卷的那一波。
比如一开始的产品推广,我们是全菲律宾第一家真人当模特、拿奶茶拍照宣传的店。开店前,我们就想做一些差异化的东西,小雅自己当模特、P图,再让那些我们做买卖、留学的好友帮忙转发,在朋友圈试卖,渐渐地积累了顾客。再比如店铺装修,我们特意找了国内的设计师参照一些网红店的设计,软装也全部从国内运过来的,包括每一张桌子,每一张板凳,还有装饰用的书籍,全都分批从国内海运过来。
正式营业的第一天,每个路过的人都不知道我们是家奶茶店,只在门口张望,打听是卖什么高端商品的店,没有人敢进来。我们就让菲律宾的服务员出去拉人头,告诉对方这是家奶茶店,可以经常来坐。几个星期后,菲律宾的奶茶店就逐渐变多了。
菲律宾人一直都超爱吃甜,虽然他们也习惯早起喝杯咖啡,但奶茶的甜也很合他们的心意,选择性又更多,有人甚至每天都要喝上一杯“快乐神仙水”。我印象中,有个菲律宾人天天开车来店里买几杯,点全糖的杨枝甘露。
不过,来喝奶茶的菲律宾人大多是这边的有钱人,或者说,中产阶级。对很多菲律宾人来说,我们奶茶的价格有些贵了,一杯150比索左右,折合人民币十七八元。但是,他们日常喝的奶茶都是手摇奶精冲泡的那种,一杯75比索,是我们的一半。所以我们的客人很多都是华人,这个价格他们不会觉得太贵,反而很高兴,能喝到没有勾兑、用牛奶和茶叶以及水果调制的奶茶。
他们后来也成了疫情封城时的客源。菲律宾发生疫情时,大街上真的没什么人,我们希望员工能住在店里,方便上班,但是没有人愿意,就只好我们自己来做奶茶。我们想要送外卖,但外卖平台和摩的平台都没人接单,那就只好自己送。那阵子老有客户投诉,一个订单要等上三四个小时,但也没办法。
▲ 菲律宾的高温天气可持续一整年。图 / 视觉中国
菲律宾全年都是夏天。好处是,持续高温天气下,大家都很想来杯清爽解渴的饮品,不像国内,到了冬天可能就是奶茶淡季。坏处是真的太热了,封城时店里的空调还坏了,我们就在蒸笼一样的店里干了两个月,从早上九点干到下午六点。
那时的压力来自房租,菲律宾人工成本低,一个店员的月薪在2000元左右,但我们租下房子是在2019年,菲律宾发展最快的一年,也是这边的房租成本最高的一年。这家100平米的店,每月要交1.5万人民币的房租,所以店肯定不能关门。
我知道有一个留学生创立的奶茶品牌,之前在菲律宾开到过5家店,能算上行业龙头了,但因为疫情,最后得靠做生鲜配送苦撑,都是为了维持生计。
我们的情况会好一些,后来店里还开发了许多甜品和奶茶一起卖,口碑在疫情间也慢慢积累起来,走上正轨,一直都是盈利状态,可以接受更多的客户,我也希望开出分店,接受别人的加盟。
▲ 图 / 受访者提供
不过,菲律宾的治安问题是我在这里开店的一个担忧。我有位华人朋友,在这边做生意,做了好几代,有一天,他给别人送货,连货带人都被绑匪扣了下来,凭此向家里勒索要钱,现在说起来依然后怕。曾经,我的店里也发生过偷手机的事儿,最后报了警也没有追回。这可能是在菲律宾开店会有的困扰吧。
回到眼下,因为疫情,小雅一直在国内过不来,就负责店铺各个社交平台账号上的运营推广,而我留守在店里,大家各司其职。至于未来,总是希望能变好一些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