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前退出娃哈哈奶茶运营公司一事引关注。
新京报记者近期走访发现,娃哈哈奶茶在丰科万达广场的北京首家门店已关闭,此前能正常查询的娃哈哈奶茶官网也已经无法打开。
公开资料显示,娃哈哈奶茶从2019年12月开始全国性招商;2020年7月,娃哈哈奶茶在广州五山商圈开了全国首家门店,75岁的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开业当天还特意从杭州飞到广州为该门店站台,这也被视作娃哈哈方面为奶茶店做背书。
如今,娃哈哈退出其此前合作的奶茶店运营公司广州茶美饮品有限公司,并将“娃哈哈奶茶”微信公众号注册主体更换为集团旗下的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种种行动被业内认为,娃哈哈可能要独立、直接运营奶茶业务。几位店主称,今年是与娃哈哈方面直接签约的。
业内人士指出,从售价来看,娃哈哈奶茶对标的是一点点、茶百道等已经为人熟知的茶饮品牌,但置身于一众竞争对手中,娃哈哈奶茶没有明显的优势。此外,奈雪的茶、喜茶的降价对娃哈哈也是一个打击。面临着新茶饮行业双巨头的挤压,娃哈哈奶茶下一步如何走还未可知。
北京首店关闭
3月底,新京报记者来到北京丰科万达广场,发现位于地下一层的娃哈哈奶茶门店已经封闭。门店原址上,一家来自西安的茶饮品牌“茶话弄”正在装修。
北京丰科万达广场地下一层的娃哈哈奶茶店已关闭,原店址上另一茶饮品牌正在装修。
周边店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娃哈哈奶茶已经关店一段时间了。感觉这家店生意还可以,不知道为啥会关闭。该工作人员还称,之前喝过这家的奶茶,就是AD钙奶的味道。丰科万达广场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娃哈哈奶茶关店原因是租约到期,目前门店已经有了替代的品牌。
2021年2月,娃哈哈奶茶北京首店在丰科万达广场开业,开业初期曾引起消费者关注。在开业两个月后,有媒体探访发现,娃哈哈奶茶的热度已经降低,没有出现消费者大排队的情况。虽然店内上了新品,但和喜茶、奈雪的茶等网红茶饮的明星新品比起来,娃哈哈的新品上线悄无声息,没有热度。
大众点评显示,北京目前只有两家娃哈哈奶茶门店,分别是熙悦天街店和长安天街店。4月1日,新京报记者来到娃哈哈奶茶熙悦天街店,菜单显示其价格最低的一款产品为老红糖珍珠奶茶,售价为10元;价格最高的一款名为“大吉大厘”的产品,售价达168元一份。
新京报记者看到,该门店的主打产品为“AD钙奶家族”,包括草莓乳酸钙奶、AD葡萄啵啵冰等多款添加了娃哈哈AD钙奶的产品。同时,有多瓶加大版AD钙奶被摆在店内显眼位置,门店里还张贴着“天生营养,自然好茶”的宣传标语。一位娃哈哈奶茶员工说,目前北京只有两家门店,均是加盟店。对于娃哈哈奶茶丰科万达广场首店的关闭,该员工称并不清楚。
公司变更欲独立运营奶茶?
娃哈哈奶茶,始于2019年。根据公开资料,娃哈哈奶茶2019年5月筹备,当年12月开始进行全国性招商。2020年5月,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了娃哈哈奶茶店开业的消息,让娃哈哈奶茶走到消费者视野中。
当时网上流传的一份《娃哈哈天生营养自然好茶合作手册》显示,娃哈哈奶茶店以轻资产加盟方式运营。加盟费用为28万元,包括店面评估、店面设计、店面装修、设备输出、技术培训等内容。其中,教学与实施项目服务费用5万元,内容包括店长与店员理论与实操培训、外卖项目指导、营运维护等。
据新京报记者当时了解,奶茶店项目由广州娃哈哈健康饮品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29日,由广东冠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75%、25%股份。其中,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宗庆后当时在合作寄语中表示,这是娃哈哈的“第三次创业”。
随着网上对娃哈哈奶茶的讨论越来越多,娃哈哈官方微博还在2020年5月15日回应称,“奶茶项目不是公司直营,是授权给合作伙伴在运营的。”即娃哈哈并非直接经营方,只是进行了商标授权,让运营方打了一手情怀牌。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2年3月10日,原广州娃哈哈健康饮品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茶美饮品有限公司,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退出股东序列。目前广州茶美饮品有限公司由广东冠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100%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娃哈哈退股之前,“娃哈哈奶茶”微信公众账号的主体已经更换为“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而这一主体由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
娃哈哈奶茶现在的运营公司究竟是哪一家?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广州茶美饮品有限公司在天眼查上的简介显示仍是:娃哈哈奶茶是一家连锁奶茶店,门店多数饮品继承了娃哈哈自有产品AD钙奶、乳酸奶的衣钵,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水果、抹茶、芝士等食材,定价在12元至22元之间,主打饮品除了AD芒芒啵啵冰、草莓乳酸钙奶等AD钙奶+果茶外,还开发了芝士营养快线系列和爽歪歪系列。
3月31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广州茶美饮品有限公司,电话无人接听。此外,在娃哈哈奶茶店购买奶茶后获得的小票上显示的400电话也无法接通。
4月11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一位娃哈哈奶茶加盟店的店主,该店主称,与娃哈哈奶茶的合作是一年一签,此前是与原广州娃哈哈健康饮品有限公司签约,从今年开始合同改为与娃哈哈方面直接签约。其还称“目前暂时不开放加盟了。”同日,另外一位加盟商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年初,其接到公司的通知,需要更新合同,以前的合同作废。“新合同换了一家公司签约,不是以前的公司了。听说娃哈哈跟那边的公司在交接,具体什么情况我们也不知道。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以前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产品更新以及宣传推广,这个月几乎都没有了,有时候有一些问题问总部那边,回复也很不及时。生意确实是不好,成本很高,客流量比较少。”
就娃哈哈奶茶相关问题,新京报记者也同时联系了娃哈哈公关部负责人,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业内认为,不论是从合资公司撤股,还是公众号账号主体的变更,都意味着娃哈哈或许要通过这次变动独立运营奶茶业务,真正进行“第三次创业”。
资深投资人吴晓鹏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传统饮料企业转型是个美好理想,而娃哈哈选择了离自己最远的路。新式茶饮,既要靠社交属性、故事能力、差异定位带来的品牌力,又要靠消费者洞察、供应链管理、创业者激情带来的持续迭代的产品力,娃哈哈奶茶从设立初始就先天不足。
面临茶饮多品牌竞争
从新茶饮行业各品牌客单价来看,整体行业呈现出金字塔结构。最顶端的是奈雪的茶、喜茶两大品牌,被业内视为新茶饮的双子星。接下来则是茶颜悦色、茶百道等品牌,这类品牌的价格多在15元-25元之间,属于当前新茶饮的主流消费带。再向下则是目前新茶饮行业拥有最多门店数的蜜雪冰城。
而娃哈哈奶茶除个别产品外,价格均在茶百道、一点点、CoCo都可等品牌的价格区间内,这些品牌也是其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根据町芒研究院发布的《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元,近年实现高速增长,市场占比由2015年的16.4%增长至2020年的27.7%。2021年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量已突破50万家,全国市场年消费金额已超过1400亿元。现制茶饮预计未来将成为茶饮行业最大的子赛道。
逐渐扩大的赛道,引发行业“内卷”出现。今年2月,喜茶宣布完成全面产品调价,今年内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饮品类新品,并承诺现有产品在今年内绝不涨价。今年3月底,奈雪的茶也官宣多款产品下调价格,全面告别“3字头”,价格降幅最多达10元。
头部品牌的价格下调,对娃哈哈奶茶所在的中端价格带品牌将带来巨大冲击。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对新京报记者说,新茶饮市场从蓝海已经发展成红海,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价格较高的新茶饮品牌也感受到了价格战的压力,因此头部品牌开始考虑要适配更多的消费人群,价格下调是一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道路。
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目前娃哈哈奶茶有312家门店,2019年开店1家,2020年开店238家,目前开业中的门店是258家,暂停的有54家。事实上,开店以来娃哈哈奶茶也引起了部分加盟商的不满。根据AI财经社2021年9月报道,有多名娃哈哈奶茶店的加盟商爆料称,加盟后门店持续亏损,品牌“没有直营店却直接开放加盟,口头承诺虚假消息”,不少加盟商只能闭店转让减少损失。
吴晓鹏认为,近年来新生的优秀创业者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拼出来的,其离市场更近,没有业绩包袱,相比娃哈哈这样想转型的老企业明显更有竞争力,娃哈哈做现制饮品不是个好的战略选项,目前还没有看到娃哈哈带给行业有力的变化。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摄影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李铭
年初三,河北的周苗就接到电话,其加盟品牌奶茶店的事要等到疫情结束才能继续。这让周苗慌了神,自己本打算签订加盟合同与门店选址同步进行,但目前加盟事项被无限期推后,而门店选址却已经箭在弦上。
除加盟商外,品牌商方面也因疫情受到冲击。一位茶饮门店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因为客流、订单减少,营业时间缩短,企业受到较大影响。
尽管如此,对于疫情过后新式茶饮的发展,不少加盟商仍然充满信心,“头部品牌抗打击能力强,疫情过后肯定有机遇的。”
茶饮店加盟商遭遇危机
周苗准备加盟一点点奶茶店,为了尽快把店铺开起来,年前她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原计划跟房东签约和跟品牌总部签约同时进行,以节约成本。但因疫情暴发,线下大部分门店关闭,原计划春节后就能获得的加盟权也被无限期推后。
“现在店铺方面催着签合同,但品牌方还没定,我心里也没底。这地段很抢手,又怕遇不到这样的商铺。”周苗很纠结,为了专心做好奶茶店,她已辞掉了原来的工作。
北京的奶茶加盟商李斌则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李斌2018年底开始做加盟,店铺选在了北京海淀区学校附近,生意好的时候,每天扣除成本能赚近3000元。如今受疫情影响,李斌损失惨重。奶茶店一年房租费用40万元,平摊到每个月3.3万元,每个月的水电费用以及员工基本工资费用也在1.5万元左右。李斌称,到目前店铺还没有开门,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员工的健康,另一方面,店铺在学校附近,还没开学,开门做生意更亏,物品损耗比较大。
根据茶饮垂直媒体“咖门”的报告显示,疫情期间,超9成茶饮门店停业。其中65.56%的品牌门店全部停业,25.38%的品牌仅剩几家店坚持营业,全部门店营业的仅有9.06%。主要原因是人员安全考虑、客流量少等。据该报告预估,80.36%的品牌损失在100万以内。
门店订单下滑外卖销售火
疫情期间,除了大面积停业外,门店订单量下滑也是各茶饮企业普遍面临的情况。周苗也说,她所认识的几个加盟商,都因疫情期间到店消费减少而出现亏损。
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北京丰台万达店店长郑会霞对新京报记者说,按照以往经验,春节是消费高峰期,门店在原料储备、顾客服务等方面提前做好了安排。比如储备了大量的食材,以保证产品供应充足,还安排好门店伙伴提前或错后休假,以迎接春节客流高峰。
但疫情来得突然,1月23日开始奈雪的茶武汉和周边的门店就全都歇业了。“春节期间门店的客流量、订单量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营业时间也缩短了,导致像牛奶、水果等储备的新鲜食材会有损耗。”据郑会霞估计,疫情期间门店订单量减少了约70%-85%。
根据规定,郑会霞所在的店铺自2月开始营业。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开通外卖业务的门店在复工第一天就订单不断。同时,以往小程序的订单在全渠道订单量中约占三成,近段时间小程序的订单量环比提升近 50%,美团、饿了么平台上的外卖订单也越来越多。
未来市场仍受期待
尽管目前新式茶饮店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随着外卖业务的发展以及疫情的逐渐控制,损失正逐渐缩小。品牌方及加盟商对于新式茶饮未来的发展仍充满期待。
根据“咖门”的报告,对于应对及时的头部品牌及积极调整的品牌来说,疫情过后将有机会踩油门前进,而不是踩刹车。茶饮行业供应链相对集约、完善,一旦出现需求,能快速满足。
“疫情结束以后市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但我对茶饮的前景还是有信心的。头部品牌在抗打击能力方面比小品牌要强一些,对大品牌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所以还是希望能继续做这个项目。”周苗相信,熬过这段时间,以后的市场很广阔。
郑会霞则表示,相信奶茶店在未来会更丰富自身产品线和销售平台,以保证不因单一环节受限而带来较大压力。“近期我们上架了不少新品,这个星期奈雪的茶线上商城的访问量比上周增长了89%,我们相信目前的冲击是短期的。”
同题问答:
1.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郑会霞:租金、人工这两块硬性投入及部分食材损耗也会给经营带来压力。目前公司在尽力保障业务开展的同时,也坚持精细化管理、开源节流。截至目前,全国8成以上的奈雪门店已陆续恢复营业,其中10%的门店业绩恢复明显,一切都在好转中。
2.过后,新式茶饮行业会迎来哪些新机遇?
郑会霞:这次突发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次考验,未来企业还是应该坚持修炼内功、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我们认为茶饮行业要具备更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在线下受到较大影响时也不会大伤元气。比如此次推出的“无接触配送”,迭代优化了外卖流程,把握住了收入机会,也借此机会加速了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李项玲
面新闻记者 | 赵晓娟
界面新闻编辑 | 许悦
奶茶店加盟热潮中,迎来黑龙江乳品品牌完达山。这家老牌乳企主营业务是牛奶、酸奶以及婴幼儿配方奶粉,但最近却在北京的奶茶圈火了一把。
6月6日,界面新闻在北京丰台一家万达广场地下一层看到,完达山“乳此新鲜”奶茶店正在营业,店员向顾客推荐的是该店主打的两款网红产品——烟囱面包冰淇淋和大茶缸冰淇淋,分别售价49元和45.9元,冰淇淋的特点是“不加一滴水”。
除了冰淇淋系列,其余产品以奶茶饮品为主,包括牛乳茶、酸奶奶昔、果茶、冰沙等系列产品,售价在15-25元之间。
比较引人注意的是,该店吧台放着“完达山乳此新鲜授权北京首店”的黑色牌子,从所属关系看,授权方是北大荒完达山餐饮投资(哈尔滨)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目前在哈尔滨有17个分支机构,以分店形式存在。
店员也向顾客强调这是完达山旗下的品牌,奶茶均使用完达山的常温牛奶加工,奶源品质有一定保障。
在大众点评网站,完达山乳此新鲜门店目前处于丰台区饮品店热门榜第一名,不过这家店的选址并不像多数茶饮连锁店在北京开设首店时选择三里屯、朝阳大悦城、西单等热门商圈。
完达山乳此新鲜门店的门店显得低调迷你,门店整体形象更像一个吧台或者档口,两旁的沪上阿姨和鲜芋仙则拥有更宽阔的门脸、更大的店面。
界面新闻了解到,完达山乳此新鲜第一家门店为加盟门店,从加盟角度而言,盈利、投资回报更被看重,这样的选址和面积可能在租金成本上有一定优势。一名店员称,未来他们的门店也会开到北京更多商圈。
据北京商报报道,负责乳此新鲜门店的北大荒完达山新零售事业部总经理蔡晓娜声称,目前乳此新鲜共有36家店,其中包括直营门店16家,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各核心商圈,加盟店20家,分布在黑龙江、北京、上海等地。就北京而言,乳此新鲜目标是两年内在北京开设100家以上加盟连锁店。
此前根据完达山官方微信号的消息,第一家完达山“乳此新鲜”与上海星巴克联合品牌联盟店,已于5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开业,联盟店不仅销售完达山乳此新鲜的冰激凌、炒酸奶、特调牛乳饮等现制饮品,店内还设有专门展柜,展示销售完达山奶粉、液奶、营养食品等多系列产品。
完达山称,未来,北大荒完达山乳业将在上海乃至江浙沪全域开设星巴克&完达山联盟店,跨越式拓宽“完达山”品牌在南方市场的销售渠道。
完达山隶属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完达山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营收100亿元和市值100亿元的“双百亿”战略目标,但根据完达山官网披露的数据,2022年实现收入50.56亿元,净利润2亿元,与2021年持平。按照双百亿战略目标,这需要完达山在现有的产品和渠道上再寻求多元化的出路。
乳企开设奶茶店,完达山并非个例。只是目的可能各不相同,业务多元化是其中一种原因,但也有把奶茶店作为牛奶的营销推广渠道。
沈阳乳业品牌辉山乳业早在2020年开始以快闪店方式尝试开设奶茶店,并命名为“乳品创意Lab”,产品特色同样是牛奶基底来自辉山鲜牛奶,搭配各类茶饮、冰淇淋售卖,不过辉山这一业态更像是品牌宣传,目前该奶茶店一直保持在3家的数量,没有外扩。
而新希望乳业则野心更大,其于2021年收购了门店规模在1000家的连锁店“一只酸奶牛”,后者的门店分布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这些市场与新希望乳业的奶源地、销售网络密切相关,有利于一只酸奶牛对新希望奶源供应链的灵活借用,根据一只酸奶牛的官方信息,该品牌的门店扩张目标是5000家。
而完达山乳此新鲜有着同样的野心,蔡晓娜称,五年内规模达到2000家门店。
实际上,仅有奶源优势还不够,产品的研发和迭代优势、加盟门店的管理能力往往决定着品牌最终能够走多远。
眼下,不论是高线城市、低线城市,使用鲜奶的品牌并不在少数,从北京成长起来的“兰熊鲜奶”从第一家门店开业起,就向顾客展示其鲜奶、酸奶原料均来自北京三元乳业,在如此新鲜所在的万达广场,就有一家兰熊鲜奶,双方距离大概100米,但兰熊鲜奶的客流量和外卖单量明显高于如此新鲜。
而扩张更明显的“茉酸奶”、“K22酸奶草莓”等限制酸奶品牌同样主打原料的新鲜、健康等卖点,这些企业在制造爆款、引发话题和流量的能力,对于传统品牌而言挑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