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网南京6月29日电(戚轩瑜/文 唐杨/图)空荡荡的院子里还停着杨宝森新买的电动车,而他人却不在了。呜呜咽咽的哀乐似乎还在耳边萦绕,凝望着木质相框内的黑白照片,大女儿杨红霞脑子里一片空白:毫无征兆的,父亲杨宝森突然病逝了。
杨宝森,是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的一位普通乡村医生, 48年默默坚守在这个平凡岗位上,走村串户骑坏了多少辆电动车,无人知晓。可就在6月10日上午,杨宝森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岗位和深爱的村民。
他心里装着一本村民健康档案
院子里停的那辆崭新的电动车,真是越看越扎眼,扎得人眼泪倏倏往下流。不愿再多瞧它一眼,杨红霞将车退了。她又木然地走进银行,打算将父亲生前所有的积蓄提取出来,看着银行账单上的四位数字,她的眼泪再也绷不住了。
“我心里内疚,平时给爸爸钱,他都不要,说‘爸爸有钱’。我也是前几天才知道,爸爸只剩这么一点点钱。从银行出来,我一路哭回家,我心里内疚。”杨红霞哽咽着说道,“乡村医生工资不高,但他从没有一句怨言,更不会找上级部门去诉苦,反而劝我们‘政府会关心乡村医生的’,教育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
杨宝森填写的扬州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登记表。
令杨红霞想不明白的是,父亲杨宝森一直隐瞒着病情,原本有点小病小痛都会喊疼的人,是怎样抗住咳血的不适与猛烈的胸痛的?打开杨宝森诊疗桌的抽屉,里面排列的不仅仅是一本本工作记载本,还有几板止疼药。他背着家人与同事偷偷服药,原来他竟然靠着它一直支撑病痛的身体,硬拖着久病的身躯给村民看病,直到最后倒下,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提起杨宝森,三垛镇少游村卫生室的三名乡村医生的眼圈顿时都红了。他们说,杨医生端午节那天在卫生室上班到下午3点,身体不适后被家人送去看病,从此就再也看不到他了。乡村医生陈扣金翻开杨医生平时的出诊记录,满含泪水地说:“杨医生接受患者预约出诊的记录整整记了7本,村里的老病号、重病患者的病情,他都了如指掌,他心里装着一本村民健康档案。”
从医48年,他几乎不出远门
谈到这位令人敬佩的乡村好医生,村里的老人们都有说不完的话。“村里只要有人需要去大医院看病,他都事先帮助联系得好好的,都跟专家说是他的家里人,有时还陪着一起去。看到病人困难,就自己帮人掏路费。检查治疗时间搁久了,他还自己掏钱请病人吃顿饭。”村民杨宝勤说,“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哪有那么多的亲戚呀,他是把身边所有的村民都当家里人了。”
在杨宝森家中也有一套听诊设备,以备村民上门求医。
从医48年,杨宝森平时几乎不出远门,就怕晚上赶不回来,担心村里的重病人晚上叫不到医生。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保存的都是三垛、高邮各个医院医生的联系号码。这部手机永远是打给病人比打给家人多一点。即使是在他病重转往南京治疗期间,他也放心不下村里的病人。外出看病前,杨宝森还特意嘱咐同事不要告诉别人自己的病情,怕大家一旦知道他生病的消息,他就得在家养病,就再也回不到乡村医生这个岗位,需要他的乡亲们也不会找他看病了。
由于病情严重恶化,杨宝森转往南京治疗的当天就已经不能下床行走了。第二天,抽过胸水后感觉舒服一点的杨宝森跟家人说:“快把我的手机拿给我吧,今天是星期二,我们村里的小磊又到了血透的时间了,我得赶紧打电话提醒他去呢,一定要提醒他去啊。”他念念不忘邻里乡亲,在病床上打电话问卫生室同事有没有病人找他。“他对工作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大女儿杨红霞这样评价父亲。杨宝森至今不知道杨红霞在高邮城区的新家在哪里,但清楚记得谁家的小孩该打防疫针了,谁家的病人服什么规格的降压药、降糖药,甚至记得比病人自己还清楚。
村民为他写下朴实又感人的悼词
“端午节前还在卫生室为大家看病呢,怎么10天左右的时间,杨医生突然就走了呢。”78岁的少游村村民杨如廷怎么也想不通,曾经答应为他健康守护的杨宝森竟然走得比他还早。他连夜赶写悼词,自愿代表乡亲在灵堂前诵读,并且坚持凌晨3点为杨宝森守灵到天亮。
“宝森,你走了,让少游村的村民惊呆了,你走了,村民有个头痛伤风怎么办?你随叫随到,只要一个电话,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你都及时赶上门,少游村每家每户都有你巡医的足迹。你帮五保户老人垫付医药费;陪同病人去外地大医院就诊时,你为病人付路费、伙食费。你得了重病从不同别人说一声,还坚持上班,你是怕失去乡村医生的岗位和你深爱的村民……”朴实又感人的悼词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村民杨如廷为村医杨宝森写的悼词。
6月13日凌晨,天刚亮,村民们已早早聚集在少游村的村口,为他们的好村医送上最后一程。由村民们自发组织的送行车队以及送行的村民,把村口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当灵车缓缓通过时,许多村民以最传统的下跪叩头的方式为杨宝森送行。当灵车路过杨宝森工作过的少游村卫生室时,送行的车辆都鸣号停了下来,让杨医生再看一眼他深爱的岗位。“我知道爸爸是个好人,但想不到他在村民们的心里有这么‘重’,这么受尊重和爱戴。”杨红霞泪水涟涟地说道。
“我去去就回,‘家里’(村卫生室)就拜托给你们了,辛苦大家了。”杨宝森外出看病前这样嘱咐同事们。他挂念自己待了多年的卫生室,心里想着回来再去上班。可这一走,他再也没能回到他所热爱的工作岗位,留下的是他“为医至善、待患如亲”的精神和风骨。
树干(左二)和群众一起干农活,聊家常。 刘 丰摄(人民视觉)
李树干在警务室处理工作。 刘 丰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江苏省宝应县氾光湖辖区方圆63平方公里,分布7个行政村、1.4万人口。这里四面环水,过去一直靠摆渡连接外界,人称“孤岛”。
28年来,李树干在这里守着平凡的岗位,也守着辖区群众的平安。他走遍了氾光湖的每个角落,进过每一户家门,上过每一条渔船。
一个人的警务室,从不打烊。
6月8日中午,徐长青骑电动车与村民史友红不小心撞到了一起,为了赔偿问题,两人互不相让。遇到这种家长里短的事,村民们习惯找民警李树干来主持公道。一见李树干,徐长青态度马上缓和了下来:“李警官,你来做个调解,我听你的。”史友红附和着说,“我也听李警官的。”
一场纠纷化解了。在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镇氾光湖,群众间有小矛盾小纠纷,只要李树干一出现,基本都能平息。
氾光湖原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的一个乡,1999年并入氾水镇。李树干是宝应县公安局汜水派出所氾光湖警务区唯一的民警。近年来,氾光湖警务区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恶性案件,辖区刑事发案率在扬州全市最低。
村民叫他“大老李”
只要群众有需求,李树干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今年59岁的李树干是土生土长的氾光湖人,1978年参军入伍,1984年退伍回村担任治保主任,1991年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到原氾光湖乡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因为热心助人,有长者风范,他被当地群众尊称为大老李。
氾光湖原来是一个乡,辖区方圆63平方公里,分布7个行政村、1.4万人口。这里四面环水,过去一直靠摆渡连接外界,人称“孤岛”。1999年,因为行政区划调整,氾光湖乡被撤并,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听说大老李要随派出所撤离的消息后,氾光湖的老百姓找到了派出所所长,联名写信给县公安局,请求留住大老李。乡亲们的真挚挽留让李树干深深感动,经过一番思量,他决定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继续坚守下去。
作为留下的唯一公职人员,李树干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工作。氾光湖警区有一群靠捕鱼为生的村民,没有田地和住宅,一家老小都生活在船上,夏天风雨来时经常遇险。2009年,高邮湖上游泄洪,水位暴涨,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让3名渔民遇难。
李树干暗下决心:帮村民建一所配套设施齐全的避风港。于是,他找镇里帮忙、四处筹集资金、联系供电水务部门……2010年春天,避风港顺利竣工,渔民们过上了避风有港、上岸有路、船上有电的生活,再也不怕遇险了。
一个人的警务室从不打烊,只要群众有需求,李树干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也被称为能管百事的“多管局长”。仅在最近3年里,李树干就帮群众代办事项超过900件,上门送证6000多份。
“李树干二十八年如一日地工作在最基层岗位,为当地群众服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公安干警学习。”宝应县副县长、公安局长杨林说。
一方平安守护人
平均每天奔走40多公里,骑坏了2辆摩托车、5辆自行车
作为孤岛上唯一的民警,李树干深知平安是公安工作的基石,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在氾光湖发生的刑案,无论大小都要尽全力拿下。
2012年的一天深夜,瓦甸村一处泵站突然起火烧毁。由于救火时现场遭到破坏,警方反复调查也没能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几天后侦查人员撤离了现场。可李树干没有放弃,凭借着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李树干对案件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认定这是由于干群矛盾引发的一起刑事案件。经过多方缜密侦查,这起纵火案件背后的情况终于水落石出。
虽然只有一个警察,但氾光湖是扬州市最平安的地方之一。“平安工作在于做好防范。”对于防范工作,李树干有自己的心得:“春抓翻墙的,夏防偷粮的,秋看爬池塘的,冬护鸡儿羊的”。春天,他把巡逻力量分布在民宅周围,严防“白日闯”作案;夏天,他多在道路巷口巡逻,严防偷窃粮食;秋天,他把巡防重点布置在鱼塘蟹池,让那些盘算着偷盗水产品的人无从下手;冬天,他重点关注鸡圈鸭舍,确保群众辛苦养了一年的禽畜不被偷走。
针对警区相对封闭的特点,李树干把村头、市场、商店、工厂等人群聚集地,以及通向外面路口的住户发展为警民联系点、治安信息点。他每天都要去这些点开展入户调查,坐下拉家常,见人多问问,不放弃任何一个疑点。他还在社区先后成立了治保协会、调解协会、“夕阳红”义务巡逻队等,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治安巡逻防范。
这些年来,李树干走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进过每一户家门,上过每一条渔船,平均每天要奔走40多公里,先后骑坏了2辆摩托车、5辆自行车,光记载社情民意的笔记就用了足足80多本。每个村、组有多少人口,有多少房子,他都记在心里;在家种田的,外出打工的,包塘养鱼的,卖鱼贩蟹的,每类人群,他都有一本账。
矛盾纠纷调解员
守得住平安,解得了矛盾,一心一意为民服务
民警李树干还特别会调解矛盾纠纷,只要他一到场,不管多大的事,都能被他化解。
去年5月,牌坊村两位村民为了农田界址互不相让,找到李树干。李树干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跑到村里,找来农田原始记录,用尺子重新一点点丈量,自己动手打下界桩,很快就平息了一场风波。
“化解矛盾的方法千百种,但道理只有一个,把良心摆正,把一碗水端平。”李树干说。
2006年7月,江淮地区连降特大暴雨,氾光湖灾情严重,农田大都没入水中,排涝片刻不能耽搁。牌坊村两个组因争抢排涝先后次序发生矛盾,上百名村民手持铁锹、锄头对峙,随时可能发生械斗。
李树干得知后,迅速赶到现场。仔细查看后,李树干在雨中喊道,“五组地势低洼,先排水,六组后排水。”在场村民无话可说,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李树干自家的口粮田就在六组。
守得住平安,解得了矛盾,乐于服务群众,李树干逐渐在氾光湖树起威信,这让他处理辖区矛盾纠纷时更加得心应手。
这就是李树干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都是家长里短的乡村小事。因为坚守初心,李树干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2日 11 版)
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缓解城镇居民“看病贵”的手段之一,被老百姓称为“救命卡”。但有不法分子却利用医保卡存在的信息漏洞,违规购物、套现、骗保,导致医保资金的流失。近日,江苏高邮市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骗保”案件。法院判决书披露,医保卡的持有人已去世近半年,他名下的医保卡却还“活着”,在他死后的五个月时间里,这张卡频频出现在两个医院的门诊窗口,暴刷131次,金额13万元。这是谁干的呢?
去年9月,高邮警方接到一起报案。报案人是人社局的工作人员,他们称,在日常检查中,发现一名参保者已经去世近半年,他名下的医保卡却在死后的五个月内暴刷131次。警方及时介入,两名犯罪嫌疑人归案。高邮法院审理此案的审判长雍志飞介绍说:“第一被告钟某是开药店的,对病种的医保卡比较熟悉,第二被告朱某认识他,朱某的弟弟得了癌症,就跟钟某说看病花了很多钱。钟某就告诉朱某,你把医保卡拿过来,我给他刷一些药,然后卖出去,赚差价。朱某也同意。”
记者了解到,朱某弟弟名下的特殊病种医保卡,到医药拿药,只要交不到40%的费用,就可以把药从医院开出来,报销61%左右。朱某的弟弟出院后,朱某将弟弟的医保卡交给钟某,但很快,朱某的弟弟就因病去世。
雍志飞法官介绍:“朱某的弟弟出院一两天就去世了,朱某也告诉了钟某。钟某明知他弟弟去世了还刷卡,3月到8月份,刷了131笔,骗取医保统筹基金8万多元,抓的药价值总共13万9千多元。”
据介绍,此案是社保部门发现的线索,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的。那么,医保部门是如何发现这一盗刷骗局的?高邮社保局医保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对所有的参保病人正常的费用有审核机制,后台会对相关的数字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起初并没有把这事往歪处想,“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人(朱某的弟弟)很短的时间内费用就是几万块钱,如果不是很注意的话,也就过去了,因为他是个癌症患者。”
癌症患者的花销,几个月花上几万块钱,也是常见的事。医保部门怎么从这其中发现猫腻呢?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是在延伸调查的时候,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的,“我们发现他用了一种费用比较高的抗癌药物,本来也可以过的,但我们讨论认为,既然用的抗癌药物,就有严格的用药规定。吃药是有规律的,但我们发现他的用药量反而是少了。”
从表面上看,一切都合乎情理。但医保部门的检查人员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一定要查个清楚,问个明白。相关负责人说,调查结果也出乎他们的意料,“开始的时候想,是不是前段时间对治疗不满意,可能调整了药,才换成这个药的。这平均算下来会有看起来用药少的现象。就到医院把这个人所有病例都调出来,结果发现这个人早在半年前就去世了。”
调查至此,医保部门之前假设的所有合理或者不合理的用药,全部都可以推翻。所有的用药记录,都是在朱某去世以后开出的。他们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就是骗保行为。人死了,卡还“活着”。大病医疗保险的刷卡取药、报销等环节,是否存在一定漏洞?在雍志飞法官看来,通过这个案件可以看出来,这个卡不管是谁,都可以刷,拿到药。直接就报销61%左右,这证明存在漏洞。
按理说,参保人去世了,这一信息应该第一时间反馈给人社部门,及时更新参保人名下的医保卡等社保状态。这个案例,为何做不到这一点?高邮社保局医保部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死者参保的并不是职工医疗保险,而是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的特点,是一年缴纳一次费用,次年缴费的时候,人员信息才可能更新。这也的确是系统中存在的一个漏洞。他死亡是没有义务向我们报告生死情况,我们也不能及时掌握,这就导致死亡不报,卡可以继续使用。”
记者了解到,被告钟某从医院开取药品后,低价转卖赚取差价,并存在和被告朱某私分的情节。公诉机关认为,两被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且属共同犯罪。
但在法院审理期间,从犯朱某因病去世,法院依法对他中止审理。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人钟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雍志飞法官介绍,被告人钟某是主犯,多次诈骗,8万多,达成数额巨大,要从重处罚,归案以后,他主动退出了全部赃款,认罪态度比较好,可以从轻处罚。
目前,高邮社保局正在采取措施,堵住此案暴露出的制度漏洞。当地社保局已和民政部门达成意见,由殡仪馆每个月将死亡人员名单交由社保部门比对。高邮社保局还表示,将加强日常检查力度,严查骗保行为。(记者管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