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炎炎夏日,闷热、大汗淋漓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如果能享受到空调、电风扇等带来的清凉,无疑是最惬意的。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工作环境一年四季都非常“清凉”,比如潜水教练、冷库操作员、潜水员、液氮冻胚师、滑雪教练、极地动物驯养员等。但是,他们的工作,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爽”吗?7月28日起,南国早报推出“炎炎夏季 关注‘冷’职业”系列报道,带您了解这些“冷”职业不为人知的一面。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在广西最大的综合性冷库——玉洞冷库里,叉车操作员们穿着防寒服,开着叉车进进出出。冷库外,是35℃的高温;冷库内,是-18℃的寒冷,堪称“冰火两重天”。
工人在冷库装卸清点货物。 本文图片均为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何定坚摄
50℃温差中快速切换
7月下旬,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南宁市银海大道玉洞冷库的装卸作业码头,两名光着膀子、汗流浃背的工人正将冷冻车厢中的芒果原浆搬到叉车上。在这辆叉车的驾驶室内,23岁的韦炜翔却双手冰冷,他穿着定制的防寒衣裤,驾驶叉车穿过两层的塑料门帘,进到-18℃的低温库,将这些芒果原浆放到数米高的货架上。他的手不能抖,否则货物就会翻倒受损。
工人在冷库装卸冷冻货物。
南国早报的男摄影记者一开始轻视了-18℃的寒冷,穿着短袖短裤、凉鞋就走进了冷库,结果不到一分钟便冲了出来,随便抓了一件女士薄羽绒服又返回。几分钟后,工作人员又出来说“你们的摄影记者受不了了……”最后,摄影记者又加上一件操作员专用的防寒服,才完成了拍摄。
冷库外操作台显示的冷库温度。
当天,冷库内外相差50℃,是名副其实的“冰火两重天”。记者出库后,近视眼镜瞬间起雾,采访本也因冷凝受潮起了褶皱。观察四周,冷气下沉到地面,起了一层冷凝的水汽,地面总是湿漉漉的,提示着悬殊的温差。
冷库门一打开,冷气就飘散出室外过道。
穿着防寒服走在烈日下
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有限公司建立的玉洞冷库是广西最大的综合性冷库,分高温冷藏区和低温冷藏区,前者相当于冰箱冷藏室,用于存放果蔬、鲜花、干货等,后者相当于冷冻室,存放禽肉、水产、冰激凌等。库区内,总能看到叉车操作员穿着防寒衣裤在烈日下行走。原来,这是为了晒干冷凝受潮的防寒服。
大热天,物流作业区时常可见工人穿着棉衣到处走的情景。
“防寒服准确地说是隔温服,穿着它,可以避免从冷库出来不那么快受热,进冷库后也不那么快受冷。”韦炜翔说。此时,他已下班10分钟,手依然是冰凉的。他清晰地记得,2018年10月29日上午8时,他第一天上岗,跟着师傅熟悉库区环境,学习开制冷风机,便爱上了这份职业,还想在这个岗位上申请入党。
三个月前,韦炜翔主动请缨调到了低温冷藏区,这是整个库区难度最高的岗位之一:“注意力要集中,不然货物就会从头上砸下来。”
工人从冷库出来脱下厚厚的棉衣。
储存的生鲜送往全世界
玉洞冷库参照南宁市的高温补贴标准,给予低温补贴,还给员工配齐了防寒衣裤、鞋子、手套。但记者发现,韦炜翔进出冷库,还只穿着普通的厚运动鞋。
“那是他还年轻,不知道冷库的厉害。”老叉车师傅韦建说,他在冷库干了8年,最忙的时候,一个人应付3个装卸车厢。现在,他的关节逢雨天就会感到不适,所以,他上岗时一定会从头到脚全副武装。
吴庚鸿是一位女叉车员,目前已升任公司的管理岗,但8年前在冷库一线工作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进冷库时,小腹会因受凉而隐隐作痛。”
每天工人都要数次进出冷库检查货物。
“负责盘点、维修的同事也很辛苦,在冷库里一呆就是三四个小时,眉毛上都会冻出冰渣。”她笑着说,不过,和成就感相比,这些小困难显得微不足道。
今年1-6月,玉洞冷库作业量达29806吨。北部湾的生猛海鲜“跳进”了四川麻辣火锅,欧洲的优质乳制品也进入了中国及东盟家庭……冷链业的工作者功不可没。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头条创作挑战赛#
前几天大学的同学说他在成都开的火锅店,只开了三个月就撤了。光这三个月就连续亏损了100万,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我也是做餐饮的,所以跟他聊了下,看下是怎么个回事。
< class="pgc-img">>这个同学大学毕业后就回老家成都,不想上班,就想创业,前几年搞互联网,不成想互联网已经走下坡路,同时又遇上疫情,所以搞不了多久也就倒闭了,没搞出什么东西出来。而今年他有个亲戚想开个火锅店,毕竟疫情下,谁都要吃饭嘛。
< class="pgc-img">>他自己也加入了进去,光开店的设计费用和装修费用都花了一百多接近两百万。这个同学幸好是家里还是有点钱的,要不谁经得起这么折腾,随随便便拿出这么多钱来开店。他自己也说,他对餐饮也只是知道那个好吃,关于怎么运营什么都不懂。
< class="pgc-img">>店开出来后没什么生意,听说某音团购能马上带来流量,带来顾客。所以他也找了类似代运营之类的公司就开始做。他说他也没怎么去了解,因为他还有个亲戚在弄这个事情,后来他也才知道,光这个团购,都让他们亏损几十万,原价300多的火锅套餐,团购价只要88。
< class="pgc-img">>再被平台和运营商抽掉点数,基本上就是亏损的,每单差不多要亏损十几二十块。运营商说这相当于是广告费用,做餐饮有必要支出,他们也不懂,也就听信了他们的,搞了两个多月,就出现了问题,活动上就有人,活动停就没有顾客来消费。
< class="pgc-img">>这就陷入了死循环,做活动就亏损,不做活动就没顾客,一样亏损,只是看哪一种亏损的比较严重。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没办法,已经亏了100万左右,几个股东都不愿意再出钱,就提前提前结业了,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投入没产出,肯定要及时止损。
< class="pgc-img">>所以前不久他们也都叫了二手设备回收商来店里看哪些可以回收,说是这个二手商跟他们也是同个村的,也都认识,价格可以回收高一点,但来看了后也说高不了多少,毕竟设备只要一出厂家,不管使用时间多久,都是二手。
< class="pgc-img">>这个同学最后也都自己说,这么几年过来,真是不要去做自己不懂的项目,特别是餐饮,里面的细节比做互联网复杂多了,没做过的基本搞不明白,而且非常累。互联网至少坐在办公室轻松一些,餐饮是整天在店里忙上忙上,有时候忙到自己都不知道要干嘛。我说,餐饮确实是这样的,你们说呢?
5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参加完中考步入高中生活。”
22岁的时候呢?
“大学毕业进入社会成为一名职场新人……”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平稳有序地顺着人生节点进行着。
但是黄飞却不一样。纵观他的人生历程:15岁只是一名普通的火锅学徒;22岁创立人生的第一个火锅品牌;34岁“皇三爷”火锅品牌加盟店已达数百家……黄飞刚过人生而立之年,人生经历却比起同龄人精彩了许多。
< class="pgc-img">>他从一家小店到如今全国数百家加盟店一路走来,是什么原因让他开启创业之路?
性格爽朗的他开玩笑地说道:“还是读书不得行啊,才来创业。”也正是这样的契机,他开始了自己在火锅行业中奋斗的19年。
从小与餐饮结缘,15岁辍学当火锅学徒
黄飞与餐饮结缘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小时候他母亲在老家开了中餐馆,读书空闲时间他便经常帮忙送送餐,或是在厨房打下手。父亲一直经商后来生意不顺索性也开起了火锅店,名字就叫“黄三”火锅。所以黄飞整个少年时代在家里的状态就是——早上卖早餐,中午卖中餐,晚上卖火锅。可以说他从小被餐饮熏陶长大。或许是少年时期优越的家庭条件,黄飞一门心思扑在家中餐饮生意上,高中时期便辍学了,后来凭着自己爱好去学习做火锅。
“我当时以为去外面学做火锅就跟在家差不多,后来才晓得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或许记忆太深刻,黄飞现在跟我聊起他少年时学火锅的故事都是有滋有味,每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当学徒的第一年师傅不教任何手艺,只能做些打杂活路,老师傅说这叫磨炼性子。
那时候为了多学点,黄飞每天6、7点上班到半夜凌晨。“那个时候做起活路来,简直不把自己当人!”,黄飞说得激动时,眼睛里闪出光芒,那一刻他的神情仿佛回到了少年时满身干劲不怕苦不怕累的模样。少年的他一个人能做五个人的活儿,许是工作强度太大,许是质量原因,一双皮鞋只能穿几天,就会磨出洞来。黄飞出来当学徒后再也没伸手向家里要过钱。每个月仅有200的工资,鞋磨烂了也舍不得换,只能用纸箱比照着鞋画板子,剪下来垫在鞋里,将就着穿,一剪就是二三十双,就这样熬过了当学徒的第一年。
第二年开始学手艺那年,黄飞就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两年后他要成为主厨。这两年的时间,他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全年无休,拼着一股子干劲,在他18岁那年当上了厨师长。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小目标”的黄飞龙没有止步于此,开始朝着店长的目标去奋斗。有人说,人生就像是爬山,不断翻越一座座山丘。高山仰止,黄飞的人生却没有停下过脚步。从厨师长到店长再到大西北5省的技术总监,从月薪200到年薪几十万,7年时间,黄飞完成了人生质的蜕变。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麻辣天下”到“老渝人家”,他在创业路上收获了好几桶金
从做火锅的那天起黄飞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自己的火锅品牌。2008年,在火锅行业里沉淀6、7年的黄飞离开了香天下,创造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火锅品牌——麻辣天下,时年仅22岁。
当时的黄飞已经有几十上百家店的开店经验:从新店如何选址定位、市场分析、产品单价、服务标准……这些问题在黄飞心里“门儿清”。这让他有实力、有勇气去开这个店。第一家店开在绵阳的琉璃村,一个加气站的旁边,晚上连路灯都没有。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凭借早年的大厨手艺加上管理门店经验,“麻辣天下”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第一年之后就有人慕名前来加盟。
“当听到有人要来加盟的时候,我特别积极热情!”回想起第一次有人来加盟,现在已有数百家加盟店的黄飞仍然抑制不住激动。而有了第一家加盟店的成功经验,黄飞信心大增,开了第二家直营店。谁曾想由于生意异常火爆,不到两年就加盟了十几家店。因为生意越做越大,一些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合约里写明,黄飞龙在“麻辣天下”最初的占比20%的股份,但是店面到达20家过后,黄飞必须要占60%。当初的合伙人没想到,短短两三年时间,黄飞就能将“麻辣天下”发展地如此之好,看到自己股份缩减,合伙人久久没履行合约内容。恰好这时候有位老板寻找了黄飞很久……
< class="pgc-img">>原来早在火锅界享有名声的黄飞,离开香天下的时候就有很多业界人士闻讯想“挖”他走,没想到一转眼他就做起自己的品牌。“兄弟,我终于把你找到了!”,这位老板见到黄飞第一句话发出这句感慨。“我想找你开个合伙品牌,搞个火锅,然后这个成立一个公司,然后条件很简单,整个公司你占60%,我40%,全程由你操作。”这句话解救了当时面临困境的黄飞,说干就干,新的火锅品牌——“老渝人家”正式亮相。
有了第一个自创火锅品牌的经验,“老渝人家”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技术上都上升了N个台阶。1500平米的店面分上下两层的,员工有几十号人,从开业起食客就络绎不绝,五年时间黄飞稳步发展,将老渝人家发展到40多家店。如果按照这样发展,就没有以后的故事了,某天合伙人突然对黄飞说,“兄弟,这个店我不准备搞了,我去做房地产了,这个店你要就送给你。”但是黄飞龙并没有选择接手,经过这两次的合伙开店,黄飞下决心要做个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火锅品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皇三爷”品牌诞生,互联网思维让他“剩者为王”
故事到这儿才算真正的开始,黄飞和他的“皇三爷”火锅正式登场。
2013年,黄飞创立了自己个人的火锅品牌“皇三爷”。
“这个火锅名一看就是‘亲生’的,我爸以前开的火锅店叫‘黄三’,我开这家店的时候已经结婚生子,他也当了爷爷,我想干脆就叫‘皇三爷’!”黄飞向我们解释到这个店名的来源,其中传承的意思不言而喻。有了之前两家店的成功经验加上又是自己的品牌,黄飞龙倾注的心血更多。
< class="pgc-img">>“说实话,双流这家店真的是开三年亏三年,把我之前赚的两百多万都亏了,我就在想是什么原因会失败呢?是我太过于骄傲,以为双流是个县级市,把曾经地级市的理念和模式带了过来,结果没想到的是理念已经很落后了。”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经历了诸多困难,所幸的是黄飞开始积极想办法解决。那时刚好互联网的风吹了过来,虽然还没涉及到餐饮业,但是快人一步的黄飞还是抓住了机会。
“那个时候没有外卖软件,大家也都还不懂互联网概念,都是按照传统的思维在经营。”但黄飞意识到必须要给自己“充电”了。那时候互联网导师团队在成都的公开课黄飞基本都去听了。课上记笔记回家继续消化梳理,没课的日子里就去电脑上去搜马云的一些演讲,听他的互联网的思维。就这样黄飞转变了思维模式,打开了新的认知。
< class="pgc-img">>学以致用,黄飞当下就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凡加盟商加盟,一律实行零加盟费、零管理费、零培训费。这个决定当时来说确实是超前的,从来没有人做过。大家都知道以加盟店为主的火锅店,加盟费占了很大的利润。作出这个决定黄飞也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当时的店铺年年亏损,做加盟一没背景,二没强大的资金后盾,三没渠道,四没团队。有的只是通过黄飞学习后,给自己品牌定下的一个核心品牌概念——物美价廉,物超所值。也正是这样的理念打动了无数的加盟商。
放出“加盟商零加盟费”这个消息后,每天上百个咨询电话打来店里。有人不相信,质疑黄飞是骗子,但是来到店里实地考察、交流后都放心了。
“在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要打别人没打过的牌!”。在成都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餐饮环境,“皇三爷”作为初来乍到的新品牌,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强大的背景,只有剑走偏锋才能取胜。在众人看来这个冒险可以说是赌命。然而此举的背后,黄飞还有一个最朴实的想法:“哪怕我不收加盟费,至少我手底下四五十个厨师员工们都能去加盟店里继续工作,这样我对他们也是负起了责任。”当时的黄飞脑海里就四个字“剩者为王”,能够剩下来活下来,就为王!加盟商们了解到黄飞的经营理念,更多的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一年成都加盟店就做到15家,“皇三爷”品牌开始逐渐进入成都人的眼里。
< class="pgc-img">>“我们是第一个做这种商业模式的,后面几年里,公司快速发展,最高纪录是将近200家加盟店。”想起这一路走来,“皇三爷”品牌起死回生,黄飞感叹道,“做餐饮还是要有互联网思维,很多人都觉得生意不好做,其实当你觉得生意不好做时,就说明你的思维已经落后了,你需要改变思维跟上社会的发展。”
“你看今年春节过后,才过了半年多时间,成都起码成立了将近100多个新的火锅品牌,大部分都是打着‘市井’社区火锅的噱头。”说起今年成都火锅市场的“风向”,黄飞又打开了话匣子,“其实我觉得这股风潮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是一件好事。至少大家努力找到了这个共同点,并且炒热了它。当然这个热度有个前提,做好自己的品牌的同时产品质量也要绝对的好,有把握让加盟商赚钱才是我们需要的最终效果,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商业模式。”黄飞敏锐嗅到了今年成都火锅市场的风向,跟我说今年下步准备孵化市井火锅项目,目前先在成都开店试点,先完成标准化整套体系。
< class="pgc-img">>从15岁当火锅店学徒,到如今拥有自己的火锅品牌,全国加盟店数百家。创业过程中黄飞遇到很多的瓶颈和困难,但是他始终相信,只要思维超前跟得上市场的节奏,始终围绕市场、消费者、客户去思考,这个生意还是做得好。“不想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不断去学习。”
15岁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的黄飞,34岁时却在火锅行业做出了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