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遇见一个贵州的大姐,在我们老家创业失败,准备转站天津。一路上各种抱怨,也许这才能发泄他心中的愤懑。
背景:老家北方四线煤炭为主城市,大姐开店地点为棚户区安置小区外,以露天经营为主,经营生意为烧烤。经营时间为3-5月共三个月,最后以亏损收场。
原因分析:
不得不说我们老家在吃的方面还是很棒的,而且口味较重,贵州大姐的风味在我们当地不适合。这有点像小沈阳的小品说的,把东北的煤拉到大同来出售。然后,选的开店地址人流不大,大都为固定居住人员,且周边已有多家烧烤。
其次贵州方言较重,大姐的方言我们当地人听不懂,交流困难。交流都有困难,谈何开店。
最后时间段选择不对,3-5月我们老家气温任然偏低,黑夜风较大不适合户外露天烧烤。
总结,时间,地点选择不对,口味不适合,加上语言交流困难是大姐这次创业的失败原因。
说在最后,餐饮创业项目的选择很重要,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口味差异巨大,所以,别处火爆的项目别处不一定适合,创业选址一定关注当地风土人情,但是大型工业园,高校地区的排外性较小。还有时间段一定要正确,如果时间不对卖冷饮,卖户外露天餐饮就不合适了。
珍爱生命,谨慎创业。投资有风险,创业需谨慎!
>原标题:23年餐饮老板,4次创业失败悟出一个道理)
1、卧底9年,开始4次创业
1993年,18岁的唐烨成为北漂一族,在北京的“三峡酒楼”做帮工。因为曾在厨艺学校学艺一年,科班出身的他干得游刃有余,很快就升到厨师长的位置。
不过,他一直没忘自己的梦想:“一直都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火锅店。”
3年后,他毅然离开打拼了3年的北京,回到重庆再次学艺。“那时,重庆满城大大小小的火锅店,我都去当过学徒工,比如奇火锅、小天鹅、德庄等。”
他汲汲于菜品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品牌火锅锅底特色、经营模式等庞杂知识。
这一学就是9年。
2005年,学满归来的唐烨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第一次创业 巴乡渔村
在北京的六里桥,唐烨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火锅店——巴乡渔村。“这个品牌主打的传统重庆火锅,因为周围有很多外地人、老乡,结果一炮打响。”06年就实现年净收60万。
六里桥店的成功让他看到火锅是片巨大蓝海。随即迅速在西单、合肥布局分店。
结果是,西单店虽有盈利,但相比老店,营收大幅下滑,而合肥店则仅能维持收支平衡。
“巴乡渔村出了六里桥就不行了。”
“败走”西单、合肥后,唐烨收紧扩张脚步,随后也逐步关掉两家分店。而老店“六里桥”也在2016年被升级换了招牌。
复盘:品牌名称的缺陷
在唐烨看来,西单、合肥店不算真正失败。“因为任何餐饮店多少会有一个养店期。过了两年,也就是2010年左右,西单店年净收涨至50万,合肥店也在开始慢慢盈利。”
真正让唐烨狠下心来放弃巴乡渔村的原因其实是品牌名。
“在开分店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这个品牌名的缺陷。”唐烨分析道:“‘巴乡’这个称呼看着很土很low,一股乡土气息无法匹配未来持续的发展,而‘渔村’怎么看都是与‘打渔、海鲜’有关,跟我们的火锅产品不搭边。”
第二次创业 阿婆桥
2008年,奥运会在家门口举办。唐烨在这一年借着奥运东风创下自己的第二个品牌“阿婆桥”。
中国奥运年,貌似全球都流行中国红。唐烨仿照当时的流行品牌“麻辣诱惑”的装修风格,把阿婆桥装的红红火火。
“当时我还在餐厅门口支了几张桌子,在院坝里放投影看比赛,生意爆满。一年能挣两三百万。”这种火爆一直持续到10年的世界杯。“世界杯之后生意直线下滑,只有六、七十万的净收,落差太大,没有信心了。”
复盘:有些客群“红利”是暂时的
借着奥运中国红,加上大型赛事的影视直播分享,阿婆桥确实火了几年。但随后的没落其实还是品牌定位和选址的问题。
阿婆桥门店位于大观园社区,选址和品牌定位本身就不搭。“那是个老社区,居民多是中老年人。而我的阿婆桥,产品和赛事分享的经营特点注定面向的是年轻人。当大型赛事结束后,年轻客群自然不愿大老远地跑来吃饭了。”
第三次创业 渝舍精品
在创建巴乡渔村和阿婆桥两个平民品牌后,唐烨想要尝试高端市场。
“那时重庆火锅在北京是很低端的存在,通常是50元左右的价位。所以,我就想要打造一个川式火锅高端品牌。”
他花了300万打造了一个高端火锅品牌——渝舍精品,从品牌名就可以看出做精品火锅的决心。
不仅环境装修分外豪华,在许多细节上也十分讲究:用农夫山泉制作锅底,每张桌子上要垫上洁净桌布,鸳鸯锅是高价定制的两个单独铜锅结合放置······
“那时是2009年,我定的客单价150元左右,相当于现在的200出头。”
费尽心力的结果却让唐烨大失所望。每月都要赔十几万,他回忆道,“那时几乎没睡好一个觉,每天天一亮就想:又亏了好几千。“不服输的他硬扛了一年,在赔了500万后终于放手。
复盘:细分品类的切入时机
渝舍精品的失败,其实是时机和选址的失败。
当时,火锅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类认知类似于现在的中低端麻辣烫。中低端还没有做好,就想要快速拔高,市场没法那么快接受。
而且,渝舍精品的客单高达150元,但选址在北京海淀的双安,周围多是中低工薪阶层,消费能力不够。所以,唐烨这时的高端火锅注定只是个美好的梦。
第四次创业 艺名汇
在把阿婆桥和渝舍精品关掉后,唐烨发现国内正大势流行韩餐、咖啡馆。于是,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把火锅做的像咖啡馆一样的休闲餐饮呢?
随即,在2012年,一个定位小资休闲餐饮的韩风火锅品牌——艺名汇诞生了。
艺名汇相继开了2家,现在还留存一家,平均每年能为唐烨创造有70万左右的营收。但唐烨并不满意,“我觉得这只是及格发展,勉强活下来,但是活得不精彩”。
复盘:创新or伪创新?
把韩餐、咖啡馆等休闲元素跟火锅混搭,的确是脑洞大开。但这界跨得是不是太大了?
就像唐烨分析的:“火锅是一个社交性品类,它需要朋友、亲人聚餐的场景,需要大家一起热闹的气氛。而咖啡、韩餐这种小清新和火锅的结合有些不伦不类。”
2、复盘一年多,得出一个教训
2015年,唐烨40岁整,处于不惑之年的他开始静下心回顾自己的创业十年:“总在创业的路上,却一直是盲目奔跑,四处碰撞。”
一年多的时间,他想明白一个道理:当年那几个品牌貌似各自有各自的问题,但事实上,问题的根本是对品类缺乏正确理解,导致定位不清晰。
品类是认知的入口。
因为对火锅这个品类的认知缺乏,唐烨才会不断追求所谓的中国红、赛事风、韩餐咖啡风,才会被当下热闹的流行迷住眼而失去正确判断。
因为定位不清晰,才会随意取品牌名,对客群没有认真调研就选址。
“创业十年,我一直是单打独干,事儿基本上想一出是一出。如今我先解决核心产品,再找团队一起干”。找出症结后,唐烨再次萌发创业激情。这一次,他定位青年客群,主打重庆正宗火锅品牌“我还年轻”。
本文来自餐饮老板内参,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恐怕没有什么行业比餐饮业更吸引人了。然而,“隔行如隔山”,餐饮业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有人说:好学肯干的人,做3年才算入门;想当甩手掌柜,不出3个月就得关门。
这里有几个经典投资创业失败案例,他们有共同的特征:开张不久,就关门了。为什么会这样?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吗?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吗?
失败案例一 成都某火锅店失败了
徐先生是曾经在成都羊西线上开火锅店的一位老板,本想大赚一把,没想到一下子就亏了400多万元。现在一提起餐饮就头疼,这辈子都不想再做餐饮了。
他的火锅店装修得很时尚,一共三层楼,一二层为火锅厅,三楼是厨房、办公室、库房。营业面积1600多平方米,共投入400多万元。
“我们过去没有做过餐饮,看到红杏、大蓉和等酒楼生意好得订不到座位。手里正好有些闲钱,于是就在蜀汉路租下了三层的营业新房。那时候羊西线大多数酒楼就是中餐,我认为还差一个像样的火锅店,于是就决定做火锅。没想到刚开业就碰到重庆‘8632’的低价狂潮,开张就亏了。”
据介绍,他的火锅是一家特色火锅,主打菜是深海鱼,由于主菜的进价较高,所以售价相对较高,导致来酒楼就餐的人不够多,二楼常常要唱“空城计”.
徐先生说他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盲目的投资,他选择了一个不适当的时候、一个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和一个不适当的餐饮品种。
味全建议
定位有很大偏差 火锅经营的主要客户在中、低端消费群,要想经营高档火锅,必须要有自身的特色,能够牢牢吸引住高端消费者,而市场细分高端消费的比例非常小。所以徐先生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盲目的投资,他所选择的产品没有足够的特色去吸引顾客,定位有很大偏差。所以投资餐饮行业一定要选择有经验的投资策划专家进行投资前的充分分析,合理定位,才不会导致失利。
错误认为“客人云集的地方才是餐饮业成长的好地方”,盲目傍大款,过分相信非直接竞争对餐饮企业有互补作用。一个地区餐饮行业的竞争状况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来考虑。一是直接竞争的评估,即提供同种经营项目,同样规格、档次的餐饮企业可能会导致的竞争,这对餐饮企业来说,是消极的。二是非直接竞争,包括不同的经营内容和品种,或同样品种、不同规格或档次的餐饮企业,这类竞争有时起互补作用,对餐饮企业有时是有利的。徐先生过分以为“越是饭馆扎堆的地方,应该越有钱赚”,原以为可以借红杏等酒楼的火爆,拉拢一部分客人,只要经营一个“空白”项目,生意肯定没有问题。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他经营的火锅店无法生存。
在选择餐厅经营区域时,如果无任何一种形式的竞争,将具有垄断地位;如果有任何一种形式的竞争,都是值得餐厅经营企业在投资前认真研究和考虑的。竞争既是一种威胁,又是一种潜在的有利条件,只有把竞争对手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分析其优势或劣势,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而徐先生在投资兴建餐厅前,显然没有了解该区内现有餐厅,即竞争对手的经营特色与状况:规模特色、营业时间、顾客层次、消费单价、营业额、菜系和菜单内容等,致使海鲜定价过高,超出顾客可以接受的范围,二楼唱“空城计”是必然的。
失败案例二 武汉小吃店关门了
老李是个下岗职工,现在一家公司里当司机。老李开店不容易,还拖家带口,所以从资金和心理上,老李都有很大压力。在权衡许久之后,老李看上了一个投资小、回报快的项目――风味灌汤包。虽说店面不大,投资却也不少,房租、设备、原料、员工,还有学习技术的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也花去三四万,为了开店,除了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老李还向朋友借了一万多的外债。但不管怎么样,老李总算是把自己的店开起来了。
开张的一个多月里,老李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可能是因为风味小吃的诱惑,老李的店每天都是顾客盈门,可是就在这一个多月内,风味灌汤包的小吃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太原的大街小巷,没过几个月,老李小店前的顾客数量明显减少,老李在朋友的建议下,在小店里也开始卖其他风味小吃,但生意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
在连续亏了两个月后,老李的店就关门大吉了。
味全建议
就这个案例来讲,老李的创业失败很有典型性,像老李一样,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经常看到的是创业项目的光明“钱”景,而对项目本身存在的风险(比如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等)往往估计不足,最终因为缺乏对风险的应对措施而导致创业失败。就老李来讲,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没有坚持。亏损2个月就宣布关门,这种自我放弃才是最大的失败,做生意贵在坚持。如果坚持下去,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变经营模式,老李还是有成功机会的。
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当大量的市场竞争者出现并导致老李生意下滑后,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措施可以应对,只是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经营其它品种。这显然不是一个成熟创业者的做法。如果在创业之前预测到这种风险并制定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创业的成功率将会比现在大很多。
缺乏市场开拓意识。当竞争加剧,风味灌汤包市场出现饱和时,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则是一条必须走的路,比如根据口味可开发出水果灌汤包、蔬菜灌汤包、牛肉灌汤包等新口味;根据市场可以细分做出学生灌汤包、老年人灌汤包、儿童灌汤包等新品种。再加上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小店的生意将会是另外一种情景。
后记
关于投资,自己独立策划经营也好,加盟好的餐饮项目也罢,不管何种形式,投资餐饮前缜密的策划必不可少。
关于经营,前期缜密的餐饮投资策划并不代表以后的经营可以高枕无忧。要想在餐饮业有所成就,除了要有一定的风险经营意识、市场开拓意识之外,还要花气力好好研究餐饮业,迅速使自己具备餐饮经营管理的各种能力,慢慢地入门,稳稳地赚餐饮的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