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一则关于国家电网某地食堂伙食的爆料在网上引发热议。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食堂的餐品之丰盛、食材之优质,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垂涎三尺!红烧肉、清蒸鱼、麻辣牛肉、香辣虾......光是听这些菜名,就已经让吃货们按捺不住了。更夸张的是,每一道菜的味道和卖相都堪比米其林星级餐厅,连挑剔的美食家恐怕也要甘拜下风。
< class="pgc-img">>消息一出,立马在网上炸了锅。许多网友惊呼"电费涨价元凶"终于被找到,调侃国家电网员工们"就是为了在食堂大吃大喝,才把咱老百姓的电费抬上天"。还有不少吃瓜群众"哭穷",直呼"羡慕嫉妒恨,我也想去国家电网上班"。一时间,食堂成为了人人艳羡的"天堂",引发了对电费上涨的众多联想和猜测。
< class="pgc-img">>事实真相究竟如何?食堂豪华与电费暴涨是否真有关联?笔者带着大家一层层抽丝剥茧,还原事件本来面目。
< class="pgc-img">>国家电网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在保障员工生活方面确实不遗余力。高规格的食堂就是一个例证。从菜品到食材无一不精,背后少不了公司的大力投入。员工们不仅工作有干劲,就连吃饭也成了一种享受。可以说,食堂已经成为国家电网的一张"金名片",代表着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备至。
< class="pgc-img">>但另一方面,电费上涨却引发了广大用电客户的不满。他们质疑:国企员工吃香喝辣,凭啥让我们买单?电费涨价的理由到底几分真几分假?一边是食堂的"土豪金",一边是涨价的"惨绿",如此鲜明的对比难免激起民愤。
< class="pgc-img">>将两件事简单划等号未免有失偏颇。毕竟,国企运营有自己的规则,员工福利开支属于企业内部正常预算。它与普通百姓的用电支出是两码事。更何况,电网建设、清洁能源普及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 class="pgc-img">>涨价虽非上策,但从长远角度看,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央企,国家电网更应彰显社会责任,在保障员工利益的同时,也要在降低涨价影响、稳定民生等方面多做文章。
< class="pgc-img">>伴随着食堂伙食曝光的余热,我们对国家电网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它一头连着高端食堂里的"米其林",一头系着寻常百姓家的"电表",肩负着保电力、惠民生的重任。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国企改革、能源升级的道路会越走越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会与日俱增。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见证这家特殊食堂的别样精彩!
期文章,小兰讲了一下餐饮定价的影响因素,很多朋友留言问定价方法,小兰在这里再跟大家讲一下。
餐饮行业,菜品的定价好坏直接影响店铺的盈利能力——价格高,消费者不买账,而价格低了,商家又无利可图。以下有菜品定价公式提供给各位朋友作参考。
1.成本定价法
上期文章咱们提到过,即“3倍法”定价——菜品价格等于主菜品成本乘以3倍。线上外卖平台需要除去活动支出、平台扣点,保证菜品毛利在50%以上。
2.毛利定价法
公式为:菜品价格=成本/(1-毛利率)
菜品的成本为:可变成本(食材、调料、水费、电费、燃料费)和固定成本(工资+商店房租+生活费+员工住宿费)。
例如,一份菜成本为12元,取定毛利率为40%,则菜品价格=12元/(1-40%)=20元,其中毛利是20-12=8元,或20*40%=8元。
毛利率计算法有一个缺点,就是由于经营者为每份菜都加同样量的毛利,使成本高的菜价格偏低,而成本低的菜,价格反而偏高。而且,餐厅每月可变成本是不固定的,如果按照这个公式计算,则每月菜品价格都会出现浮动,会给顾客留下不靠谱的印象。所以毛利定价公式可以简化为:
菜品价格*=主食材成本/(1-毛利率)+定价常数
那么定价常数是什么?
定价常数
定价常数=(能源+工资+租金等)/当期销售份数
例如,某店一个月销售菜品份数为30000份,当月的能源费50000元、工资25000元、租金75000元,附加定价常数=(50000+75000+25000)/30000=5元/份。
以土豆丝为例,一盘土豆丝成本2元,毛利率80%,则菜品价格=2/(1-80%)+5=15元
3.黄金分割法
这种定价法要了解同地区、同档次、同类型的餐厅菜品价格。
公式为:菜品价格=本地最低价格+(本地最高价格-本地最低价格)*0.618
< class="pgc-img">黄金分割率被广泛的应用于艺术、工业、生产中
>以土豆丝为例,本地区最高价格为18,最低价格为12,则合理定价为12+(18-12)*0.618=15.708≈16元。
这种定价法是结合当地市场行情为出发点的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但是需要花时间做市场调研。另外,这种定价方法不涉及自身成本,所以毛利率不能保证。
总之,菜品定价是一门学问,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定好价格的,定高了,销量上不去;低了,不赚钱瞎忙。只有掌握了顾客的消费心理,恰到好处的定价才能获得顾客青睐,达到提升营业额的目的。
《爱尔兰时报》报道,自去年9月爱尔兰政府将餐饮业的增值税率从9%提高到13.5%以来,爱尔兰的餐饮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据行业游说团体爱尔兰餐馆协会统计,在增值税上调后的11个月里,全国已有577家餐厅倒闭。
这一倒闭速度远超该行业的正常淘汰率,1月份的倒闭数量更是达到了101家,而去年同期仅有18家。Nash 19和Tung Sing中餐馆等知名餐厅也未能幸免。
根据德勤会计事务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餐饮业的倒闭率同比增长了88%,达到77家。该公司指出,增值税率的提高是导致大量餐厅倒闭的关键因素,同时高昂的保险、能源费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也加剧了行业的困境。
这些数据还仅仅是涵盖了有限责任公司,不包括个体经营者。
而爱尔兰政府则认为,疫情期间的支持措施使去年破产率保持在低位,因此目前的倒闭潮也反映了市场的自然调整。
餐馆协会的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约有245家餐馆倒闭,占总数的40%左右。
该协会引用经济学家Jim Power的研究称,每家餐厅的倒闭平均对经济造成136万欧元的损失。该协会认为,提高增值税率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比财政部称将税率降低回9%所需的5.45亿欧元还要多。
餐馆协会呼吁爱尔兰政府重新考虑增值税率政策,警告如果不恢复到9%的税率,随着夏季结束,餐饮业将在淡季迎来新一轮的倒闭潮。
餐馆协会首席执行官Adrian Cummins表示,尽管一些餐饮企业希望通过夏季的旺季度过难关,但现实是,许多企业仍然处于危机边缘,只有降低增值税率才能避免更大规模的倒闭潮。他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以防止餐饮业陷入更深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