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宁夏日报】
一个劳务品牌就是一张闪亮的就业名片,就是赢得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
近年来,宁夏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撬动市场资源,立足地域优势,全力推进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全面布局“一县一品”,培育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种酿工、海原司机、吴忠厨师等25个劳务品牌。目前,宁夏劳务品牌增量扩面向提质增效蝶变,步入品牌赋能、迭代升级的“快车道”,相关从业人员达28.4万人,带动就业41.1万人,年经济效益157.4亿元,成为拉动就业增长、促进群众增收,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字招牌”。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强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
工作人员正在为食客调制大武口凉皮
近年来,石嘴山市高度重视凉皮产业发展,把大武口凉皮确定为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强化培训、跟踪服务,举办“宁夏大武口凉皮节”活动等举措,全力打造“大武口凉皮师”劳务品牌,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目前,共培育“大武口凉皮师”500余人,带动就业2000余人,登记注册凉皮生产经营单位340家,每日最大生产规模3万份,年经济收入达1.5亿元;宁夏区内外借助大武口凉皮品牌经营凉皮的各类餐饮主体已超过800家。(宁夏日报记者 马照刚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西安没吃过凉皮四舍五入等于没来
国庆节长假已经过半
你玩的怎么样?
不会一直在家宅着吧
被西安美景美食吸引来的朋友们
有没有吃好喝好玩好
西安美食多到数不清
你打卡了哪一些?
作为全国接受度最广的特色美食
让无数人过年期间在家苦练技法
也因此来到西安不能不吃榜第一名
绝对是
.
.
.
凉皮
对于只知道肉夹馍的朋友
华宝只能送你四个字
↓↓
经过上半年宅家的历练
凉皮在国民生活中日渐普及
谁还没试着蒸过几次来着
终于有机会吃到正宗口味!
你不想试试吗?
吃过尝过
如何将这一口正宗凉皮带回家给亲朋好友?
华宝在西安本地的超市和特产店里
发现了很多新面孔
凉皮、肉夹馍、泡馍、甑糕……
不仅保质期长
而且便于远程携带、馈赠亲友
但是大部分西安人都不知道
这些特产的口味到底地道不地道
华宝就为你带来便携凉皮测评!
华宝分别在本地大型超市和特产店及本地知名凉皮品牌店选购了7个品牌的凉皮,样品涉及6种面皮及1种麻酱凉皮。
(为什么没有米皮?是因为华宝到店、电话咨询了几家本地知名米皮店,均表示没有抽真空的压缩包装)
全家福来一张
↓↓
除了盛志望之外
其他均为商场内购买
品牌价格及基本情况如下
价格大多集中在10元
盒装的价格会偏贵一些
大多都有3-4包料
其中有两个品牌(样品1、2)自带面筋
样品2的面皮中含有呱呱
不过样品5中有一个和方便面中一样的脱水蔬菜包
神之迷惑
按照说明书,除了盛志望麻酱凉皮之外
均需要热水煮、上锅蒸、微波炉加热等操作
(这里不得不夸一嘴,盛某望真是开袋即食,啥都不需要做)
由于办公室操作条件有限,均按照泡面的方式操作
开水硬泡!
7个样品中,除了1个不需要烫泡
其余的6个里,有4个需要热水烫泡2遍面皮才能展开
所以这种凉皮只能在家安心操作
带在路上吃显然不太能实现
爱你胃Anyway
总算是泡好了!现在看看调拌好的样子
果然,凉皮就是这么好看!诱人!
请您鉴赏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准备工作完毕!
正式进入品鉴环节
我们分别邀请了来自西安本地
河南、甘肃、广西……一共5位同事进行品鉴打分
最终结果如下
↓↓↓
从结果看来,样品2和样品3几乎没有差评
其中样品3整体评分最高,争议较少
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爱吃辣的不爱吃辣的,
都对其点了好评
再来一遍全家福,方便对照
测评员1:不太喜欢麻酱,所以更喜欢2号,辣子味特别香,口感适中。6号的辣子有一股呛味,不喜欢。
测评员2:3号特征太明显,和店里的味道差不多。1号和7号味特别淡,没有凉皮味。6号这是凉皮?明明是牛筋面。
测评员3:3号最喜欢。4号为什么有一股哈喇味?!坏了吗?
测评员4:7号的面皮太硬了,感觉在嚼塑料,味道特别淡。5号又咸又辣,没有凉皮的香味。
测评员5:不喜欢6号的口感,奇怪,不像凉皮。3号非常稳,口感中和,很香。
经过一下午严谨又激烈的角逐(嗝~)
最终样品3号获得本次评测的冠军
2号反馈良好紧随其后
不过大家对这次评测的凉皮是有点失望的,因为大多都没有达到一碗合格凉皮的程度,要么口味太淡,要么太咸太辣,缺少凉皮中那种辣油鲜香、面皮筋道的灵魂!
来西安旅游的朋友
凉皮还是在店里吃个够吧!
要给亲朋带伴手礼的
可以参考本文选购呀~
这个中秋+国庆的超长假期
祝大家在西安玩的愉快
有个好胃口!
作者|华商网
编辑|华宝 审核|麦子
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撇出故事】
大众创业浪潮里的逐浪者吴艳青
在“凉皮江湖”书写“热血创业史”
做一碗凉皮似乎并不难,浇上辣椒油、汤汁,再配以黄瓜、豆芽等辅料,片刻功夫就能端上餐桌。难的是把这种地域性的小吃引入江南,做出一碗受江浙沪人追捧的凉皮。
创业青年吴艳青从摊点生意起步,自创中原大刀凉皮品牌,4年开出近百家连锁店,把一碗小小的凉皮做的别有洞天,说起生意经来头头是道。他脚踏实地走出了一条小吃本地化的商业路径,他生动演绎了大众创业时代普通人的创业精彩。
十年磨一剑:
从小吃摊主到品牌创始人
故事要从一碗凉皮说起。2010年,成家后的吴艳青决定自立门户,看到嘉兴学院附近还没有人卖凉皮,就决定到陕西拜师学艺。学成归来后从路边摊起步,风吹日晒一干就是三年。后来搬入越秀集市,开了一家门店,凉皮生意更加红火,很多都是回头客。
几年后,有顾客主动找到他,想要加盟。“那时还不懂什么是加盟。”吴艳青说,双方谈了几次后他决定大胆尝试一把,做大凉皮生意。
中原大刀凉皮创始人吴艳青
2016年,这是吴艳青角色转换的一个里程碑,从小吃摊主变身餐饮品牌创始人。这一年他注册公司,迈出了餐饮管理的第一步。在新洲路上,中原大刀凉皮有了第一家加盟店。随后好生意口耳相传,这家加盟店的老板又招呼亲戚朋友来加盟,一时间像滚雪球一样,在嘉兴市区泾水路、少年路、桐乡乌镇等地涌现出好几家中原大刀凉皮店。
这是吴艳青赚取的第一桶金。
初尝创业甜头和成就感的吴艳青步子迈的更大一些,随后又有了第二波、第三波加盟商。甚至连知名餐饮品牌的代理商也来寻求合作。中原大刀凉皮不仅被卖到嘉兴各县(市、区),还走进绍兴、杭州、萧山乃至江苏昆山、上海、深圳、江西南昌等地。短短4年间,中原大刀凉皮的加盟店发展到近百家连锁,遍布江浙沪。
成功的秘诀:
匠心打造一碗精品凉皮
加盟店何以如雨后春笋般开出一家又一家、开了一家成一家?秘诀首先在于好吃。一款受江浙沪人追捧的凉皮自然有其独特之处。相比陕西凉皮的多油、辛辣,中原大刀凉皮是经过改良的陕西凉皮,汤汁多,略微带点甜,清淡爽口。此外,除了传统黄瓜、豆芽等配菜外,还加入了花生、香菜、紫甘蓝、西蓝花等,配菜更丰富。
独特的配方才能做出独特的口味。吴艳青在凉皮的口感上下足了功夫。
“陕西凉皮属于地域性的产品,由于当时在嘉兴认知度不高、很难做。后来一直改,改了很多次。”他深谙凉皮之道:凉皮好不好吃,关键在于辣椒油香不香。他的辣椒油,是专门熬制而成,里面加入了菜籽油、大料、芝麻、秦椒等材料。大料则由花椒、八角、桂皮、香叶等几十种材料配制而成。“前期研发过程特别复杂,把每一种大料打成粉,不断地尝试配比,因为配比不同配出来的口味是不一样的。”吴艳青说。
下油的顺序也有讲究,油温一定要控制好。油烧至沸腾,自然冷却到180度下芝麻,油温高了芝麻会糊掉,油温低了芝麻炸不香,等油温再降低一些,下辣椒,最后放入大料。“每一个环节炸不香,这个口味就出不来。”
开好一家凉皮店容易,同时开好几十家加盟店并保持口味一致,该如何把控?原来,从原材料采购到中间产品加工,再到各个门店配送、现场调制,都做到了标准化。吴艳青说,调配好的原材料被发到正规食品加工厂,加工成标准化的产品,再发送到各个门店。
为打造一碗精品凉皮,他甚至连调味品都严格把关。“我们有指定的酱油、醋,不是说所有的都可以用,哪怕是同一个牌子,不是一个味型的出来的口味是不一样的。”在门店现场调制时,放入多少配料,都有统一配好的量勺,必须按量取料。
创业维艰:
把命脉抓在自己手里
创业二字说来豪情万丈,但真的着手去做,面临的是无尽的、不足为外人道的琐碎。对于吴艳青来说,注册公司、注册商标、借力网络……哪一项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些不是什么难事,创业家只要保持一腔热血和好奇心,没有什么学不会。真正难的往往是最困难时候的坚守和决策。
当初,陕西师傅只教会吴艳青凉皮的调制方法,却没有把最核心的大料配比教给他。当他发展到9家加盟店的时候,陕西师傅不再供料给他。当时还有2家新店在筹备,断货的话公司基本上就很难生存了。师傅留有一手,想再拿料,再交一笔费用来。吴艳青清醒地认识到,有了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是一个命脉的东西,自己如果掌握不了配方的话,以后发展就会受限。”
十万火急之时,他买来粉碎机 油温计和克度秤,将几十种大料一一磨成粉,一个一个比例的来配,两三天都没合眼,最终经过反复调试,他成功了,调制出了属于自己的配方。颇具战略家眼光的吴艳青又专门找人设计Logo,注册商标,对凉皮品牌加以保护。
发展新航标:
打造一支过硬的团队
随着加盟店增多,管理难度也上了一个台阶。开公司、发展加盟店,涉及招商、新店筹备、人员培训、配货、督导、等工作,以往这些工作都靠吴艳青单打独斗,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他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今年,他决定将重点放在团队这一块,希望打造一支过硬的管理团队。
在市场拓展上,将加密江浙沪布局,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还决定研发一批凉皮新产品,在经典全素凉皮的基础上,给凉皮赋能。比如推出海藻凉皮、鸡丝凉皮、剁椒鱼皮凉皮、牛肉凉皮等。“附上一定的辅料,一个是增加顾客的选择性,一个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吴艳青说。
在“凉皮江湖”里,吴艳青闯出了一片蓝海,创业一直在路上,他绘制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正脚踏实地稳步向前迈!
【捺出态度】
实干、求知是创业成功的两张王牌
产品聚焦、区域定位、线上运营、督导巡店……说出这些专业词语的时候,你很难把眼前的采访对象跟曾经的小吃摊主联系起来,吴艳青俨然已经完成了角色转换,成为一位具有雄韬伟略的创业家。他年轻、善于思考、沉稳、持之以恒,也许一开始就具备了创业者的基因,才在小吃江湖中闯出一片天地。
每一位成功的创业者都手握几张王牌。吴艳青的第一张王牌是实干。来自河南,初到嘉兴之时,并没有过多的人脉资源,他只顾做好眼前事,把凉皮做到“我有人无”,正是因为研制出迎合江南人口味的独特配方,中原大刀凉皮才经久不衰。在注册公司、商标注册这些事情上,他的态度是:虽然并不完全了解,但要想走向正轨,赶紧做了再说,处处体现出实干的品质。
吴艳青的第二张王牌是求知。一开始凉皮摊并非随意开张,而是远赴陕西,尝遍所有生意好的老字号或者名气大的店后,选了一家学成后再开。在不具备餐饮管理知识的情况下,他注重与业内人士交流,专门到北京听 正新鸡排、绝味鸭脖等高管讲实战经验课程。他还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企业管理、财务、供应链管理等知识,注重个人能力提升,在吴艳青的身上,你将看到一个新生代创业家的形象。
照片由被访者提供
来源:读嘉新闻 文字记者:符静 通讯员:黄倩 编辑:符静 责编: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