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帕·舒梅切尔对于老特拉福德球场并不陌生,早在20年前,他就经常来到这里观看曼联的日常训练。除了老爹彼得·舒梅切尔,那时,卡斯帕紧盯的对象还包括斯科尔斯、贝克汉姆、吉格斯和坎通纳,在他的记忆中,这些知名球星总是比其他人更努力一些,“或许,这就是他们跻身顶级的原因吧,所谓成功,真的没有捷径。”
? 回到熟悉的老特拉福德
2016年5月1日,已经成为职业门将12年的卡斯帕,回到了熟悉的老特拉福德球场——从小,他就是在这里玩大的。但这一次,他是为了英超冠军而来。
几个月以来,每逢莱斯特城和托特纳姆热刺的比赛日,卡斯帕都会在赛前与国家队队友、热刺的中场核心埃里克森发发短信,很多时候,后者对卡斯帕的调戏都是言简意赅:“你们今天会不会丢分啊?”很遗憾,丹麦中场的祈祷并没有显灵,瓦尔迪、摩根、乌略亚、马哈里兹的连番登场,一点一点地摧毁着热刺人的最后希望。
? 曼联主场1-1战平莱斯特城
这个周末,莱斯特城最终客场1-1战平曼联,多赛一场的情况下领先第二名热刺8分,一旦本轮热刺没能客场击败切尔西,莱斯特城将提前两轮夺冠,达成1赔5000的惊世逆袭,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传说。而卡斯帕·舒梅切尔,这位从踏入职业足球圈就活在父亲阴影下、几乎从未被媒体看好的“星二代”,在自己玩大的地方、在父亲荣誉等身的球场,捍卫了自己的热爱。
? 小时候已经触摸过英超奖杯
从1999年到2016年,时隔17年,舒梅切尔家族即将再次拥有英超冠军。这样的子承父业,几乎美好得一塌糊涂,但鲜为人知的是,卡斯帕之所以会走上足球之路,其实只是他一厢情愿的事。
? 从小便立志当一名门将
虽然出生于哥本哈根,但由于父亲长年在英格兰效力,卡斯帕在很小时候就来到了英格兰,并掌握了一口流利的英语。2002-03赛季,进入职业生涯暮年的彼得,加盟了尚有孙继海效力的曼城,整个赛季,丹麦人出战31场,表现中规中矩。同年,当时16岁的卡斯帕,也以近乎走后门的形式加入了曼城青训学院,在长期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后,他决定子承父业。
? 上阵父子兵
事实上,彼得对于卡斯帕的教导,从来没有刻意的引导和逼迫,前者希望,就算儿子决意拿起门将的手套,也应该是他心甘情愿地自己做主。后来,只要是在公开场合,彼得也不愿意过多地谈到卡斯帕,他并不想给儿子带去太大的压力。如今看来,“帮助”儿子加入曼城青训学院,可能是彼得对卡斯帕的足球生涯参与的唯一大事。
2005年,19岁的卡斯帕正式跻身曼城一线队,在外界的期望中,他早晚会成为“蓝月亮”的一号门将——两支曼彻斯特,两个舒梅切尔,即便时光参错,那画面依然太美。可是,舒梅切尔在曼彻斯特并没有得到太多信任,从2006到2009年,他先后被租借到了5家俱乐部——达林顿、布里、法尔科克、加的夫城、考文垂,他的脚步,遍布了各个低级别联赛。
? 效力曼城期间出场机会有限
2009年8月,就在老彼得罕见地为儿子发声“他在曼城过得不开心”后,卡斯帕选择了转会。这一次,他以退为进,暂时向英超告别吧,他要效力的球队来自英乙——因为老恩师斯文·埃里克森的召唤,他最终加盟了诺茨郡。拿着队内最高的100万年薪,卡斯帕终于过上了每周都能打主力的日子,2009-10赛季,他在联赛出战43场,创造了个人的单赛季出场纪录。
彼时,虽然卡斯帕只是在英乙发光发热,但如今回看,他的心理状态和竞技能力,都是从那时规律的比赛中走上了正轨,这也为他后来转投利兹联、更上一层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竟,自成为职业球员后,在诺茨郡的日子,可是他第一次体验到出任主力球员的滋味。然而,卡斯帕在低级别联赛摸爬滚打的经历,却还是成为了好事媒体炒作、戏谑的素材,他们不断打趣着,“卡斯帕跟他爸比真是差远了……”在回忆起生活在父亲阴影下的日子时,卡斯帕曾经这样说道:“那真是一段黑暗的经历,每个月吧,外部的舆论环境都在变得更糟,但是我一直相信,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如今已霸气十足
卡斯帕的执念,帮助他一直在黑暗中前行。大约5年前,已经在利兹联站稳脚跟的卡斯帕,在与阿森纳的足总杯比赛中表现出色,赛后,莱斯特城为他开出了报价。然而,对于利兹联同意莱斯特城报价的行为,卡斯帕直言“非常失望”。2011-12赛季,丹麦人成为了莱斯特城的一员,从那时起,一群命运多舛的草根球员,开始逐渐在莱斯特城聚集,而后来发生的事,就是现在了。
? 越来越像父亲
去年年末的一天,彼得与卡斯帕正在一家餐厅用餐。菜过五味,一位球迷上前,主动跟他们寻求握手。在与彼得的交流中,这名球迷不知趣地说道:“哥们,你真的是一个传奇,但恕我直言,你儿子跟你比真是差远了。”好吧,现在的卡斯帕已经没时间在乎这些了,毕竟,他距离2015-16赛季的英超仅一步之遥冠军了……
><>快餐加盟店10大品牌】肯德基
肯德基,隶属于全球的餐饮集团之一百胜餐饮集团。自1987年在北京前门大街开出中国大陆餐厅,经过20多年的发展,肯德基已在中国大陆 500多个城市开设了4600家连锁餐厅,遍及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是中国规模更大、发展 快的快餐连锁企业之一。20多年来,中国 肯德基坚持“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总策略,推行“营养均衡、健康生活”的食品健康政策,积极打造“美味安全、高质快捷;营养均衡、健康生活;立足中国、 创新无限”的“新快餐”。
【快餐加盟店10大品牌】永和豆浆
上海弘奇永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永和)是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发展的中国区餐饮总部,其前身为成立1985年的台湾永和国际开发股 份有限公司。为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于2001年在美国正式成立永和国际。在30年的生产经营中,永和豆浆始终秉承“以人为本,永续经营”的理念,以永和 豆浆、米浆为主打产品,从单纯的商品经营发展到提供配套服务的餐饮连锁经营。本着“发扬传统美味、提供健康饮食、传播中华文化”的初衷,永和于上世纪八十 年代开始创业历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
【快餐加盟店10大品牌】吉祥馄饨
吉祥馄饨自1999年成立伊始,就专注于馄饨产品的研发、传播及推广。公司确立了“小店铺、大连锁”的商业发展格局,并不断通过产品创 新、终端创新、管理创新等发展模式,形成了“立足于上海,着手于全国”的发展战略梯度,实现了“生产配送中心与管理中心”相互联动的管理机制。“吉祥馄 饨”已经延伸的市场遍布全国40多个城市,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欢迎与厚爱。这个民族餐饮品牌将随着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终端生动化的体现,无论在门 店数量方面、还是在企业规模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快餐加盟店10大品牌】汉堡王
1954年,Jim McLamore和 David Edgerton创立了汉堡王餐厅。三年后,汉堡王推出了"皇堡"产品,立刻引起轰动。两位创始人的经营理念是:提供优质的食品、公道的价格、迅捷的服 务,事实证明这种经营模式推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2005年,汉堡王在上海开设了中国门店。汉堡王目前已在76个国家和美国本土有超过12,100家餐 厅。加盟商应注册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作为开发和经营主体。该经营主体应为开发人实际控制的实体,除非特许人同意的以外,该经营开发人及其实际控制的关 联实体进行审计,并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合 理期限内向特许人提交该经营。
【快餐加盟店10大品牌】粥面故事
南粥北面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创立于2007年1月,是一家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粥面故事”是旗下中式快餐连锁品牌。公司致力于弘扬 民族传统饮食文化,传播中式快餐文化,在传统菜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改良和开发,现售产品有粥、面食、盖饭、小吃、家常小炒等,“绝对传统,真正中国”的美 味食品使南粥北面成为消费者身边的家、一日三餐的首选之地, 在京城人们心目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快餐加盟店10大品牌】嘉和一品
北京嘉和一品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嘉和的经营领域已由单纯的餐饮连锁经营,发展成为集高品质农产品及 食品销售、餐饮连锁经营、便民生活服务提供于一体的多元化健康饮食及餐饮服务提供商。目前, 嘉和一品已在北京开设直营餐厅近百家,加盟店30余家,作为国内发展速度 快的民族餐饮企业之一。
【快餐加盟店10大品牌】华莱士
华莱士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中国民族西式快餐行业的 者,持续致力于打食品服务和供应平台。 2001年1月,华莱士创始人“华氏兄弟”创建了餐厅——福州师大餐厅;十多年来,华莱士不断壮大,已发展为目前中国本土的食品服务企业。截至目前,先后 在全国27个省市区开设连锁餐厅,服务顾客3亿人次。
【快餐加盟店10大品牌】庆丰包子铺
北京庆丰包子铺已有60多年的历史,创建时的字号叫“万兴居”,经营包子、小吃、米饭、炒菜等。因包子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纯正,生意十分红火。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专一经营包子,并正式更名为“庆丰包子铺”,以经营包子、炒肝为主。由于质量上乘,又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自然成为了京城百姓认 可的著名快餐品牌。庆丰包子铺之所以广受顾客喜爱,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其优良的产品品质。“庆丰”对包子的制作有着严格的质量标准,从原料产地、馅型调 料配伍、打馅手法、包子外观、包子重量、上屉时间等都有具体要求,包子要薄皮大馅,外形美观,食之松软有劲,汁多爽口,味道鲜美等。
【快餐加盟店10大品牌】赛百味
1965 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布里奇波特,弗雷德.德卢卡 (Fred Deluca) 刚刚高中毕业。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非常渴望进入大学深造。尽管他是一个勤奋工作、能干且可靠的年轻人,但是依靠在当地五金店打零工,每小时挣 1.25 美元,实在难以筹够学费。沮丧的弗雷德决定向家里的好友彼得.巴克 (Peter Buck) 博士寻求一些建议。两人结交多年,弗雷德告诉巴克博士自己渴望通过学习成为一名医生,并希望巴克博士能够借给他一笔学费。但是,巴克博士却告诉弗雷德一个 将会改变他的生活和全世界人民生活的主意。
【快餐加盟店10大品牌】比比客
为中国广大顾客献上前所未有的餐饮体验。 在韩国,截止到九十年代,炸鸡仅是啤酒店里提供的下酒菜。而韩国代表性餐饮品牌——比比客创造出全新餐饮文化, 让宝宝与妈妈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品尝到 美味的鸡肉菜品,这就是新概念主题餐厅——比比客Premium Café 。BBQ是韩国GENESIS集团下 早且更具代表性的品牌。集团自1995年9月成立以来,至今旗下已拥有13个品牌,年销售额达到65亿人民币。 GENESIS集团始终坚持只有“只有加盟店盈利,总公司才能生存”的理念,通过“共存 共赢”的精神管理经营BBQ,在公司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展了100家加盟店,到1999年10月,第1000加加盟店开张时,BBQ只用了6年的时 间。在2000年,设立当时世界的鸡大学,成为BBQ前进化革新的前沿基地和创造 优质产品的研发机构。目前,在韩国已有4500多家BBQ加盟连锁店。
《对话新连锁?第三次崛起》
【主要内容】:①连锁企业如何结合互联网、金融工具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供应链、产业链升级;②单店盈利的提升,标准化打造,督导体系,连锁六大系统建设;③连锁招商资源盘点,招商策划,连锁扩张模式设计,招商运营等;④连锁股权合伙,人才激励,股权激励,企业融资,企业估值,门店众筹等;⑤如何快速实现规模收益,连锁体系规划建设,连锁企业爆品打造方法等;⑥连锁人才复制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招商运营实操,经典落地案例分析等内容。
新连锁,新零售,全球化,心沟通,心共享,心服务,更多连锁专业分享请关注,运营人严金沙Wechat:yanjinsha
>今新零售当道,巨头们纷纷回归加码实体商业,曾经专注于线上市场的品牌们也开始走向线下,妖精的口袋、网易考拉、当当网、天猫国际、keep等各业态品牌纷纷试水实体店,集体开启线下扩张之路。线下实体店到底该怎么运营?
一、关于用心
做实体一定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餐饮行业,凌晨5点起来采购,晚上11点还在忙活,有些人在忙碌中会变得烦躁,然后把烦躁也带给了客户。
其次在于它的枯燥性,每天重复一些相同的事情,难免让人感到乏味,加之房租、水电成本过高,一次性的投入,需要长时间才能回本,如果没有一定的定力,很多人会坚持不下,从而无心经营。
记得,之前去一家店理发,一到门口就看到工作人员在拿着手机玩游戏,十分投入,实在不忍心打扰他们,我转头就走,当时体验特别不好,觉得他们太不专业了,没有把工作和客户当回事。
相反,我见过的另一个阿姨就不一样,她经营的是一家快递收发点,在一所大学附近,我和她打过几次交道,非常热情和卖力,总觉得她有使不完的劲,打包、装袋、贴条,每一步都很用心,很多学生都是通过电话或者微信主动联系到她。
用心对待你的客户,对待你所做的事情,保持店面干净整洁、笑脸相迎每一位客户,耐心解决客户的问题。
如果你是老板,雇了员工,一定要叮嘱他们,客户并不是非你家不选,珍惜与客户每次接触的机会。
二、关于产品
如果你连自己都对自己的产品不满意的话,就不要拿出来卖了,不是以前那个生产什么,客户就消费什么的时代了,客户有太多选择了,你对他而言没那么重要。
多花点时间在产品上,不断的打磨、优化,同样是一盘芹菜炒肉,不同的人炒出不同的味道,如果你是开餐馆的,如何让菜品的味道更好一些,是你应该下功夫的,至少得好过周围其他开餐馆的。
同样是一碗10块钱的云吞,淳百味沙县能做成这样。
同样是一碗牛肉粉,霸蛮能做成这样。
除了不断的打磨、优化产品本身之外,你还应该思考,除了产品本身,你还能不能给客户提供点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呢?
如果你是开理发店的,是不是可以教客户一些洗发护发的知识?如果你是卖自行车的,是不是可以给客户分享一些相关的技能?
如果你是卖服装的,那你应该学会怎么搭配,因为客户买的不是服装,而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夸赞。
如何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是你应该思考的。
总之,产品才是第一营销力。
三、关于服务与体验
如果要问实体店和网店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认为是和客户有更多面对面的接触时间,可以在这些时间里,展示你的产品,提供你的服务,让客户心动,然后下单。
如果做实体的,你的服务都做不好,客户来第一次就不想来第二次了,那你“倒闭”是自然。
很多人也意识到了服务的重要性,有些还特意给员工进行了培训,但是切记不可太过生硬了,要自然,微笑自然、称呼自然、走路自然。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去一家餐馆吃饭,接待我们的服务员特别礼貌,给我们端茶时,来一句“您好,打扰您一下”,递送菜单时,来一句“您好,打扰您一下”,上菜时,来一句“您好,打扰您一下”,加上她那比较刺耳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就是太过客气了。
学校周边有一家粉馆,也没有什么特色,味道一般、装修一般,唯一有特色的,就是老板娘的热情,恰到好处的微笑以及客户每次离店时的那一句“慢走”,让人吃过一次还想去第二次。
让客户舒服才是最好的服务。
那么,如何提升客户的到店的体验呢?
图中的每个环节,我们可以做出哪些优化呢?当然,如果每个环节都去改善,可能成本过高,每个环节都有非常好的体验,客户也不一定能记住。
我们可以试试峰终定律,大概意思是,如果在一段体验的高峰和结尾,体验是愉悦的,那么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
宜家是运用峰终定律的高手,那门口一块钱的冰激凌不知道收买了多少客户的心。
上个星期和朋友去一家店吃火锅,总体体验感觉不错,按照峰终定律来解释,吃火锅过程中最嗨的那个点就是“峰”,离店时门口摆的那个去味机就是“终”。
一同去的那几个朋友,玩的不亦乐乎。
四、关于销售额的提升
销售额=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复购率
流量:大家都知道流量的重要性,于是花钱买流量,做活动引流,流量的确是有了,没做好转换也是一场空,有些商家过于痴迷流量,把人吸引到店里了,客户体验没做好,大大低于客户的预期,客户一发个朋友圈吐个槽,那损失可大了。
在花钱买流量之前,先把自然流量用好,自然流量就是一天经过你门口的人数,如果你店门口每天经过200人,如何吸引他们进店呢?门头就至关重要了,如果客户看了你的门头,还不知道你是卖什么的,赶紧换吧。
这是华与华给老娘舅做的门头设计,你可能觉得毫无美感可言,但是哪张更能引起你的注意呢?
除了说明白你是干什么的,最好还能传达你能给顾客什么好处,用户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路过的人有多少人看见?看见的人有多少人停下步伐?停步的人有多少人走进门店?
转化率:顾客进店之后,如何做转化呢?抓住与客户接触的每个点。你的服务,店里的设计,每一个点都可以做出改善,去影响客户购买。
当你走进这家店,看到上面这句“热销超1.5亿颗”,是不是也想买一点?
客单价:如何让客户多买一点?我们得来学学超市了。之前看过这么个案例,超市里面的购物车,如果随处可取,这样会提高营业额。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好几次在超市买东西,找不着购物车或者离得有点远,有些物品因为不方面拿就没买了。
啤酒和尿布湿为什么会摆在一起呢?因为很多太太经常嘱咐丈夫下班后要为孩子买尿片,而丈夫们在买完尿片以后又顺手带回了自己爱喝的啤酒,因此啤酒和尿片销量一起增长。
早上吃粉面的朋友,应该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商家会问你加不加鸡蛋,我听说的一位商家就比较厉害了,他会问他的客户是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一点点不同,效果却相差甚远。
还有,华与华给绝味鸭脖的定价做了一点点改善,却提高了客单价,绝味鸭脖之前定价是39.8元/斤,很多人看到这个价格都是十块十块的买,后来华与华把它改成了19.9元/半斤,很多人就直接要半斤了。
想想顾客除了购买产品本身之外,还需不需要点其他的啥,为顾客多想一点。
买耳机,顾客是不是还需要耳机盒?买衣服,顾客是不是还需要裤子来搭配?
复购率:如何让消费者多次消费呢?常见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发放优惠券,另一种是积分消费,有效果吗?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实都没有解决本质的问题。
之前周边有一家奶茶店,做了一个活动,买多少送多少,听起来挺吸引人的,活动是真的,只不过是这样送的,我买了一杯奶茶8块钱,的确送了我8块钱,让我惊讶的是,是8张一块钱的优惠券,每次只能抵用一张。
商家的目的是想让消费者多次去消费,因为有优惠嘛,很多人也会过去,但如果在没有优惠券刺激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复购率呢?
小马宋老师给古茗奶茶写了一句广告语:“每天一杯喝不腻”,的确有这么回事,有时候感觉喝一杯都喝腻了,竟然喝不腻,那就再来一杯。
就这样做到了提升消费者喝奶茶的频次,从而提高了复购率。
类似的,还有我们深受其影响的,“两粒一起嚼才更好”。
方法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提升产品力和服务力才是关键。
五,关于竞争
什么是竞争对手,就是和你一起争夺同一类客户资源的人,如果你是卖包子的,那你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其他卖包子的,卖粉的、卖面包的都是你的竞争对手,如果大家都去吃粉、吃面包去了,没人吃包子了,那你也离倒闭不远了。
你除了让那些选择其他包子店的选择你,你还要让那些吃其他东西的也来吃你的包子。
好比一家大型的商场,有好几层楼,有一家电影院、服装店、饭店、雷霆赛车、水族馆等各类吃喝玩乐的场所。
如果电影院没有认清自己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在电梯里面打广告,“这是市内最好的电影院”,消费者可能不会在乎,我玩其他的玩得好好的呢,如果换一句,“逛街逛累了,不如来看场电影”是不是会好一些呢?
认清你真正的竞争对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六、关于需求
需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源,没有需求,再好的产品那也是没有价值的,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被需求,才能让自己更有价值。
再一次思考自己是否被需求。
学校食堂里面今年新开了一家奶茶店,之前那家可能是因为开不下去了,我每次在吃饭的时候,看见买奶茶的人少之又少,真不知道今年这家奶茶店的老板是怎么想的。
学校食堂里的奶茶店需求大吗?当然,如果周边没有其他奶茶店,那肯定是需求大的,物以稀为贵。可是,周边有好几家品牌奶茶店,味道、价格都可以。
我想老板可能是看上了流量,每到饭点,食堂挤满了人,但是有多少人会在吃完饭之后会再点上一杯奶茶呢?其他时间想喝奶茶,要么点外卖、要么去外面逛逛了。
我当时的想法是,拿出一块地方用来卖酸奶,因为饭后吃酸奶助消化是消费者认知之内的事情。
同样的,有一家人均消费大概五六十块钱的烤肉店开在一所四线城市大学的周边,不缺流量,每天门口都有经过上千人,可是,不到一学期就倒闭了。
大学生吃烤肉吗?当然吃,只不过频次低,再说,同样是吃烤肉,大学生为什么不花同样的价钱去市中心吃好点呢,顺便还能逛个街玩点其他的。
在开店之前,多花点时间去调研消费者是否真的需要你的产品。
七、关于活动
实体店最流行的活动应该是充值活动了,充500送500、充1000充1000,还有更狠的,充10000送10000,看似优惠都非常大,但是消费者需要吗?真的能吸引消费者吗?
商家做这些活动的出发点是希望可以绑定顾客的长期消费,而不是真正的想把优惠给到客户。
前几天一位店家就做了这么一个活动。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一家做铁板烧的为了庆祝开店6周年推出的一个活动,“不求盈利,只为感恩”,充1000送1000。
说实话,我感受不到所谓的感恩,而且我为什么要充1000元呢?难道就是因为可以多得1000元吗?我很久才吃一次铁板烧,而且一起用餐的人就那么几个人。
什么时候会有点用呢,可能今天我要请十几个人吃饭,预估要花2000块,那有可能我会充,因为可以省下1000块。
这是我之前收藏的一张图片。
第1、3、4、5个活动都挺好的,但是第二个活动让我懵了,我拿出笔算了好一会,才知道是啥回事,说白了,就是希望消费者多次进店消费,把优惠分次返还。
简简单单的做个活动不好吗?把想活动的时间用来提升产品和服务才是王道。
所以啊,在做活动之前,想一想,消费者真的需要吗?在哪些情况下,消费者才能感知到优惠?能不能真心诚意的给消费者一些优惠呢?
八、关于会员
很多商家都搭建了会员体系,但是大部分都停留在表面,搭建会员的目的也是希望可以增加客户的复购率,这当然没错,但是很多是没有达到目的的,会员只是换了一个称谓而已。
会员可以享受积分兑现、会员可以享受更低的价格,这当然没有问题,除了这些物质上的优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去爱护、关心你的会员,和他们成为朋友,因为这些物质上的优惠其他商家也可以给,而且说不定比你给的更优惠。
很多收集会员信息的时候,会有生日这一项,客户在填信息的时候,也会有些期待,会不会在生日当天收到礼物呢?等到了生日那一天,商家的确会给你发信息,只不过又是些什么优惠券之类的。
用心的给客户准备份小礼物不行吗?哪怕是一句简单的生日祝福。
客户成了你的会员,是给了你一个继续为之服务的机会,好好经营吧。
九、关于互联网
互联网的兴起的确对实体店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消费者可以在网上买到更便宜的货、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实体店的优势,也是网店无可比拟的,可以面对面的和客户交流、感受客户的情绪、更能知道客户的需求,除了卖货,还能与客户产生联系。
另一方面,互联网也给实体带了很多好处,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说,一家小饭馆,位置不好,还可以上外卖平台,把外卖做好了,也能赚到钱;做美容美发的,位置偏僻,也有解决的办法,去街上加好友,好好经营自己的朋友圈,也能带来生意。
可以把互联网看成是工具,关键还是要看你怎么用,就拿朋友圈来说,客户到你店里体验好了、高兴了、满意了,拍个照发个圈,如果客户有1000个好友,就算300人看到,那也是一次很好的宣传,同样的,不高兴、没满意,在朋友吐个槽,那损失也大呢。
最近,有个朋友正在苦恼微信群的事情,她是卖鸡和鸡蛋的,每个实体店都建了一个群,到店消费的客户绝大部分也都进群了。可是,群是建了,但是不活跃,没人说话啊。
像这样的情况太多了,你让消费者说什么呢?他在群里又不认识几个人?难道聊吃的?
加好友也好,建群也好,你得想想,你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以前还没有微信的时候,我们用什么和客户联系呢?电话、短信?联系的频次太低了,现在有了微信,个人号、公众号、小程序,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去触达客户、去传递价值。
用互联网去给客户带来便利,而不是只想着自己便利。
十、关于客户经营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创造客户,的确,没有客户,那就不能产生利润,企业也就存活不下去。
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过于的去创造客户,通过各种各样的引流活动去吸引消费者,客户是有了,但是没有用心经营,那也会离开,可能还会带着一些不愉快给到其他人。
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当时有两家店,都是做滑步车培训的,用户是2-6岁的小朋友,客户是小朋友的家长,我们暂且把它们称为a店和b店,a店是一个将近50来岁的男老板在经营,手下雇了两个20多少的小伙,b店是对三十多岁的夫妻在经营。
b店经营在先,已经有了一批客户,a店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在室外做了多长免费体验活动,迅速积累了一批客户,紧追其上。
b店的老板娘非常善于维护好客户的关系,各方面都做得很好,经常关心小朋友的状况,和家长们也聊得来,很多客户都会主动的在朋友圈宣传,就这样一个客户带着一个客户,人越来越多。而a店呢,只是在创造客户,没有去经营客户,群也慢慢的变成死群,很多老客户都弃之而去。
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
而现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信息了的传播和触达范围,已经远不止250人了。
你经营的不是一位客户,你应该看到他背后的人。
想经营好一家店,可能需要注意的远不止以上十点,而每一点,其实可以更加深入或者拓展到更多的方面,我也只是从我所见出发,思索其本质,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能够对你有一些用。
总结
- 如果你连自个对自个的产品都不满意的话,还是多花点时间打磨、优化吧。
- 用心对待你的客户,你对他而言并不是唯一之选,珍惜与客户接触的机会。
本文由 @邵文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