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机器人编程俨然成为了学科转型的救命稻草,教培机构纷纷布局素质教育赛道的少儿机器人编程项目,是因为受众的重合,也是因为政策的鼓励,同时更是市场和运营经验的极度类似,那么少儿机器人编程加盟品牌有哪些呢?少儿机器人编程加盟排名榜有吗?
首先,笔者认为少儿编程的项目是前景广阔的没错,但是所谓的排名还是仅供参考,投资者还是要详细了解这个项目。
随着赛道的逐步升温,来跑马圈地的机构各种愈来愈多。自2020年以来,多家少儿编程机构陆续获得融资。更有行业研究报告表明,青少年软件编程教育行业在未来三年有望冲击300亿的市场规模。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减轻校内课业压力后,素质教育被重新提上日程。而恰好在学科培训之外的编程教育,也因国家将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吸引了各路资本纷纷入局。根据有关数据预估,2022年素质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5329.5亿元。
少儿编程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最高,达 44.80%,英国为 9.31%,中国仅为 0.96%。可以看出,国内对少儿编程的总体认知度还是很低的。
< class="pgc-img">>少儿机器人编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交能力等,让孩子全方位发展。相比于传统应试教育注重考试和升学,通过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想,少儿编程教育更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摸索和创新的精神,启发孩子独立思考。
少儿编程教育并非是要求几岁的孩子学习C语言、Java等工业级开发语言,而是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等课程,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解难能力。
编程教育是一个多学科的大融合,涵盖科学、技术、数学等,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学科分离、注重知识点记忆的传统教育更适应现实需要。
国内的“编程风”愈演愈烈,从2016年起,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改革,重视编程教育,众多创业者发现行业机会,加速入局少儿编程行业。所以加入少儿机器人编程这个项目还是大有可为的。
到机器人教育,很多人都会想到乐高机器人,因为在中国,一直缺少一个源自中国本土、针对中国孩子特点的机器人教育品牌。如今,一家诞生于2015年、依托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的民族科教企业易方机器人正在力图改变这一现状。
作为一家青少年机器人教育企业,易方机器人是由我国著名机器人专家——北航教授王田苗担任导师,其学生姚国才博士生打造的民族科教品牌。秉持“从兴趣出发、顺应孩子学习逻辑”的素质教育理念,易方机器人以强大的机器人课程自主研发实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使之成为中国的“科技特长生”。
为了加速中国自主机器人教育的普及、推动中国创客教育发展,易方机器人决定在2017年起面向全国开放加盟模式,通过课程输送合作等方式将专业的机器人教育服务体系快速推向市场,为更多的孩子带来优质的科教课程。据了解,易方机器人目标是在2017年发展100家加盟机构。
是时候放下乐高了
教育行业新媒体平台芥末堆研究称,中国父母都想让孩子在计算机编程和机器人领域抢得先机,因此学习STEAM课程的人数到2020年有望增至5000万。该网站还预计,这种需求将在中国创造一个规模150亿美元的STEAM教育产业,乐高集团等国外机构正迫不及待地加入到这一产业中来。
众所周知,乐高是一家来自“童话王国”丹麦的玩具制造商,在玩具的娱乐性方面令人称道,色彩鲜艳、简单易学、主题丰富等特点使得乐高在全世界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乐高最大的属性其实是玩具,因此,真正到教育、尤其是机器人教育层面,乐高教育的局限性就凸显出来了。
乐高教育自2000年引进我国后,很多幼儿园相继开展了幼儿乐高教育,许多机构也相继开设了乐高相关的创意类教育,针对3岁以上的儿童进行培训。但乐高教育对于教具的依赖程度极高,而价格不菲的乐高积木也让很多机构和学校望而却步,并且由国外引进的课程体系本土化程度不高,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孩子的特点。
为了打造更适合中国的创客教育领域,易方机器人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博士团队通过自主研发教学器材,参与编写了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系列教材和人大附中的科技校本教材,不管是从教具的选择上还是在教材的编写上,都更加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实际需要,从激发兴趣到知识积累再到自由创造,全面培养和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易方机器人打造更适合中国的机器人教育
作为一家民族科教企业,易方机器人基于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数十年的学术专业研究积累、以及多家北航博创系兄弟企业的最新机器人产业技术与资源,为中国5-18岁青少年打造了最前沿、最适合、全部自主研发的科技课程和教学服务。
在专业课程研发方面,易方机器人已经承接了部级课标教材《简易机器人制作》、《智能家居》、人大附校本教材《走进机器人世界》的编写,课程设计、教具选择和教材编写都更加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实际需要。同时,易方机器人还率先提出了“创客+“课程体系概念,整合各类教学教具进行自主研发。目前,易方机器人已拥有自主研发课程1000多个,5本机器人专业教材,曾培训过10000多名科技教师,让数万名学生受益。
在专业教育服务方面,易方机器人除了提供专业的创客教育课程外,还会为学校和加盟机构提供教学培训、科技师资培训、国内外科技大赛辅导、共建科技课题等服务。
易方机器人如此专业、全面的教育服务背后,一方面得益于来自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的核心课程研发团队,以及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机器人社团达成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一批我国机器人领域领军科学家的支持,包括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钹院士、北京理工大学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强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开放实验室主任谭民教授等。
如今,易方机器人已经构建起国内最完整的专业机器人教育服务体系,包含系列课程与教具研发、学校定制教材与教具研发、学生与教师师资系列培训等。
易方机器人开放加盟共享机器人教育盛宴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正式批准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机器人联盟,以推进机器人素质教育;2016年初,《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得到了教育部专家论证会所有专家一致通过,即将在全国学校范围内颁布实施。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加速从互联网时代迈向智能时代,机器人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掌控未来世界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在这一趋势指引下,近几年来中国的机器人教育也逐渐火爆起来。为了更好地普及机器人教育,让更多的机构分享机器人教育的盛宴,易方机器人在2017年正式开放加盟,并通过对自身课程体系的梳理,打造了加盟机构专属的星级公民资格认定课程、星际公民计划课程和星际开发计划课程。
其中,星级公民资格认定课程为试听课,星际公民计划课程则分为四大主题:《太空之城》、《未来交通》、《生物工厂》和《机械时代》。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出相应的作品,帮助他们了解不同作品的科技原理。星际开发计划课程则分为《探索者阶段》和《造物者阶段》两大主题,通过图形化编程、案例式教学等,让学员在软件及硬件的支持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比较而言,易方机器人的课程拥有5大特点:1、易排课,满足通用技术课的标准要求,分为入门级学习平台,进阶训练平台,高阶比赛创意平台,满足各阶段教学要求;2、易维护,可多次重复使用,维护简单,耐用重复性好;3、高价值,帮助学校打造科技样板基地、建设科技特色主题学校、满足自主招生需求;4、易组装,组装时间符合课堂教学要求,课堂容量适合;5、易教学,课程教学资料完备,利于于教师快速掌握,方便教学。
在此基础之上,易方机器人还会为加盟商提供更多高级创客课程、夏(冬)令营活动和教师培训,以及大赛渠道及赛事指导等全方位服务。比如易方机器人打造的“走进名校”、“走进名企”等活动,可以让学生走进高校实验室或高新技术企业,了解前沿技术发展和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而易方机器人指导的学生也多次斩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金鹏科技论坛一等奖等。
如今,机器人技术先进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早期的机器人教育则可以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关键点。而易方机器人通过将机器人教育与STEAM相结合的课程与服务等,并结合国家“双创”政策,成功将机器人教育与创客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全方位的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是中国本土机器人教育的不二选择。
源:解放日报
统一订购团餐、机器人配送、与配套商业内部消化
复工后,上班族中饭怎么吃
本报记者 任翀
非常时期“中午吃什么”?部分上班族与记者分享了他们这两天的午餐菜单,有点出乎记者意料之外。
餐饮企业做盒饭
在中国银行徐汇支行工作的冯骏给记者发来她2月12日的午餐,炸猪排、麻辣豆腐、蔬菜,看上去色香味俱全。
“这是附近小南国送来的,”冯骏说,办公楼里没有食堂,大家不再多人外出用餐,分头叫外卖又觉得要反复出去取,也不方便,“看到小南国和美团合作推出企业团餐,公司决定统一订购,提前一天让员工根据菜单点好菜,第二天会准时送来。”
冯骏把菜单分享给记者:共有30元和40元两档,她选的40元档共有9种选择,其余主菜还有梅菜扣肉、酸菜鱼等;30元套餐有7种选择,主菜包括小炒肉、大虾仁滑蛋、椒盐排条等。
“餐饮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推出团餐也算是我们应对疫情的一项举措。”小南国相关负责人王星告诉记者,上海复工的小南国共有9家,有的门店每天已经能卖出两三百份团餐盒饭。
机器人加盟配送
在中城国际大厦内某企业工作的李志飞给记者发来机器人自动送餐视频:矮矮胖胖的机器人自己通过闸机,在电梯间选择楼层,然后进入电梯到达配送目的地。“外卖员把外卖放进机器人肚子,机器到了指定的楼层,会给我发短信。”李志飞说,根据短信内的开机密码,就能拿到自己的外卖。
为李志飞送餐的机器人来自上海一家机器人创业企业YOGO。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共有9幢写字楼有无人配送机器人,“机器人自己过闸机、电梯等,都是通过物联网完成的,改造成本并不高;经过物业测温的外卖员或快递员将外卖和快递放进机器人后就能离开,由机器人负责送到各个楼层,这样能避免外卖或快递在楼下堆积、用户取用时聚集等问题。”根据测算,机器人一次可以送4单,从接单到完成点对点配送,平均时间约5分30秒。
写字楼与配套商业“内部消化”
不少写字楼与自己的配套商业餐饮实现了“内部消化”。
在上海世茂大厦内某企业工作的隋城说,公司在办公楼的配套商业中找了几家餐厅,作为公司的定点送餐企业。公司行政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对供餐企业、配送人员都比较了解,安全系数比较高。”
在虹桥商务区工作的邱蓓转发给记者一个小程序,开发方是她公司所在的虹桥南丰城,“复工后,我们公司就让大家通过小程序点午餐,都是原先商场里的餐厅,由餐厅派专人将餐点送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