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反复的状况下,地摊经济会成为常态。企业或者品牌可以琢磨一下怎么利用这个现象为自己的传播和营销做加分。
跟大家分享一下摆地摊怎么进行社交营销和话题传播。从地摊的社交角色,地摊的文案话题,地摊儿的社交产品,地摊的场景体验这四个方面来跟大家分享。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1
-
地摊社交角色
关联的有名人、历史人物、商界精英、专家,时事热点。
为什么社交角色这么重要呢?因为地摊跟摊主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一个地摊有没有特点和摊主很有关系。
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个角色进行特别的打造。
比如说,唐僧师徒的地摊,有卖毯子的,卖猪蹄的,卖望远镜的。还比如说有男朋友的地摊,女朋友的地摊,闺蜜的地摊,前任的地摊。
< class="pgc-img">>马上到父亲节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个父亲的地摊。征集上50名或者20名老父亲来去摆摊,也比较特别,比较具有话题和传播。
还有今天我替马云摆摊,我替特朗普摆摊,我替二师兄摆摊。地摊可以标明是梵高可能会喜欢的小摊,当然也可以是梵高不喜欢的小摊。
还有:注意,这不是王思聪的地摊。(做的时候把人名放大显眼。)
< class="pgc-img">>包括一些特殊的角色,比如我们可以请机器人来摆地摊,说不要爱上我。比如狼人杀的地摊,摊主的装扮像模像样:天黑请闭眼,月亮升起来了,我们开始营业。
还有2020年太苦,还好我甜,是奶茶的地摊。
最近的孟婆汤不是比较火嘛,我们可以这样去打造,这不是孟婆汤,也不是什么后悔药,这是一杯苦的凉茶。
也可以打造成孙大圣的形象。因为疫情,今年蟠桃盛宴取消,所以孙大圣在此拍卖蟠桃。
还能说我就是来摆摆谱,可以是乐器,乐谱的地摊。
“摆什么摊”看你们摆摊不是为了挣钱,你们就想在夏夜晚风里喝酒,聊天,那就来我摊上吧。
< class="pgc-img">>我们还可以把摊主打扮成一个监考官。大唐烤场,第三烤场,请问同学你是要考清华还是考北大,哦,对不起,我要烤面筋。
还有豪车摊主联盟:这届地摊人有点怪,开豪车来做小买卖。
同时呢我们还可以把地摊跟办公室里面的职位,做一个角色激励:
不做CEO,就做地摊主。
不上纳斯达克,就去摆地摊。
不完成100万,不如去摆地摊。
不做销冠,不如去摆地摊。
不做集团标兵,就去摆地摊。
没有10万+,不如去摆地摊。
< class="pgc-img">>2
-
地摊文案话题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是地摊,但不是地摊货。
黄峥都买地摊货,价格赛过拼多多。
凉茶眼前过,不喝是罪过。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 。
本店可以打架、打滚、打飞机,就是不能打折。
生活好不好,啤酒要喝饱。(精酿啤酒)
卖相不好,自家种的。
和你一样好看的水果。
< class="pgc-img">>你在夜市摆地摊,摆地摊的人在看你。
心有多大,地摊就有多大。
床前明月光,今晚卖光光。
红摊儿绿摊儿,赚到钱就是好摊儿。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是一个地摊不能解决的,
如果不能那就摆两个。
< class="pgc-img">>我和我的摊,一刻也不能分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地摊梦。
理想:摆万个摊,行万里路。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摆摊换现金。
大漠孤烟直,长河地摊圆。
左摆摆,右摆摆。
帝标沙发一出厂,所有沙发要下岗。
< class="pgc-img">>花小钱,买方便,省时省力又划算。
你不买,我不劝,谁家买了谁方便。
买的买,捎的捎,只此一家不经销。
来自京东和天猫,十亿网友都知道,
如果你说没看到,证明wifi没信号。
人人使,人人用,平时想买难碰到。
我就把我自己摆在这儿,
看谁愿意摊上我。
合格的产品才出厂,
对得起人民,也对得起党。
< class="pgc-img">>十年八年用不坏,还可以传给下一代。
北京护胃团,上海护胃团,成都护胃团。
这点儿钱不算贵,不用开个家庭会。
长得好是优势,穿的好是本事,
长得好又穿的好,那一定是有故事。
机会不是天天有,该出手就出手。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我们的这些创意想法大多都是原创的哦,网上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
突然想起一个关于摆摊的公益广告:
一个盲人沿街乞讨,却无人问津。偶遇一美女文案,见牌上写着:“我不能看见,请帮助我。”于是美女帮他改成:“又是美好的一天,我却什么都看不见。”引发了行人的同理心,纷纷解囊。
< class="pgc-img">>3
-
地摊社交化产品设计
比如我们可以生产《感谢城管》版的饮料,T恤、水杯、运动鞋和遮阳帽。
还可以生产摊主专用的白酒御寒又壮胆。也可以现场拍照,打印人脸半面口罩。
还可以卖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卖珠峰的雪,云南、新疆的阳光、空气,卖内蒙的沙子等。
还有摊主专用的小凳子,小毯子,小桌子,小水壶,小夜灯,T恤。
还能在古城做文玩地摊,3000年以前的地摊。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活动,《10大城市地摊游学》,现学现摆带上你的行李箱,全国十大城市地摊观摩实战现场,当然还有旅游项目,10天3999元。
如果摆地摊都这么讲究了,那逛地摊儿也要有仪式感。我们可以生产情侣逛地摊儿专用T恤,例如:
后浪碰的不是杯,是对味儿。
后浪熬的不是夜,是自由。
摆的不是地摊,是户外经济。
我们还可以给白领生产地摊和上班两用的双肩包。上班装电脑,下班一摊开,就是个小地摊,还有地摊上班儿专用的SUV。
< class="pgc-img">>对于房地产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可以结合上海,成都,武汉,西安等,具有地摊儿气质的公寓洋房或小高层。
例如这个房子带有小花园,靠近马路;这个房子带有库房。
家居企业也可以给地摊定制:地摊要最美,全靠家具衬。格子架,茶几,网红小桌子等。
其他的品牌也可以加入进来,比如可以做最豪地摊。LV的箱子垫底、GUCCI的毯子。CHANEL的丝巾铺垫、撒上万宝龙的香水。
还可以有豪车会地摊,共享单车地摊。
< class="pgc-img">>地摊不只是简单的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生活方式的一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
所以各品牌、行业可以生产一些专供地摊的货品,或者是把我们的现有的库存进行一些简要的改造,形成类似于国外的奥特莱斯或者说factory工厂店这样的概念,其实就是我们中国的特价品概念。
能够很好的去库存,应对2020。
< class="pgc-img">>4
-
地摊场景 活动 体验
关联的有:跟谁摆摊,还能干嘛,路过,不仅卖货,生活方式,说笑打闹。
第一个我们可以去改变时间。
18:30下班后摆地摊;凌晨6:30上班前半小时摆摊;午夜00:00准时开摊(直播);专门在大太阳下摆的摊(卖冷饮);专门在雨天摆的摊儿,伤感文学歌词的水杯,雨伞,热饮;中午午饭时间在CBD的快闪摊。
还有私家车可以利用等红灯的时间,在后备箱贴着二维码,卖油卡或者卖车险。
< class="pgc-img">>第二个可以把地点进行变化。
比如企业或者品牌做这样的活动:
坐上火车去拉萨摆地摊。
我想去桂林摆地摊。
我爱北京天安门地摊。
楼顶的天台地摊。
华山上的地摊。
高铁/地铁上的地摊。
我们还可以做一些特别有场景感、话题感的。比如:
我在雄安摆地摊,民工工地上的地摊,农民夏忙时田间地头的地摊,地下停车场的地摊,全国首个民航上的地摊,全国首个10000米高空的地摊,海拔最高的地摊等。
其实地摊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和社交标签来看的话,做体验和场景时,就是在把地摊上升为一种生活方式。
< class="pgc-img">>比如说我们跟着地摊儿去旅行,扫码9元成为我们地摊的会员,每周或者每两、三天给您换一个城市。直播还能带你去各城市网红地段打卡,一个月去10个城市摆摊。
还有全国第一个流动地摊。可以摆在地铁上,可以在公交车上,其实就是包车去做广告。
我们还可以做24小时的地摊,全程直播。让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小女生去做,20小时出镜,比对性和话题性十足。
还可以做熬鹰地摊。户外可以摆上舒适的家居与一排老鹰,邀请人现场和老鹰PK直播。
< class="pgc-img">>还能和我们的工作关联在一起,例如:
摆地摊的销售,可以计入考勤;边摆地摊,边打麻将;边摆地摊,边记单词;边摆地摊,边给孩子辅导作业;边摆地摊,边画画等。
还有我们摆地摊可以招聘15分钟摆地摊销售副总。也可以串联我们周边的三、五个不同的地摊,每20分钟互换一下摊主,进行体验。
总的来说,地摊经济能够被肯定和鼓励,就不是个短暂的现象,值得我们各个企业、品牌作为一个营销的点去行动。
< class="pgc-img">>大家可以评论区留言,说说自己和朋友的摆摊事儿?
过气的奶茶店
几年前的奶茶还没有现在的花样多,顶多是珍珠奶茶,椰果奶茶,苹果味奶茶,草莓味奶茶等等,和现在的什么芒果茶、奶盖茶、柚子茶相比low了不知道多少倍,但就是这么老套的产品却能在开业的38天内收获30万的营业额,是不是觉得很神奇?
奶茶这个行当搁在几年前特别流行,但是现在早被新茶饮所取代,喜茶、泰茶、答案茶等,线上线下闹得火热,网红店,哪还有老套奶茶的市场?就是因为这个市场的老套和过气,大城市逐渐没有了市场,一些比较强势的奶茶品牌也渐渐离开消费者的视线。
< class="pgc-img">>奶茶店生意惨淡
3年前,一位广西籍的年轻人,姓徐,来到广东找生意做,看中了一个店铺,这个店铺是做奶茶的,过气的奶茶品牌,总部还存不存在都不知道,生意差得要命,门口早就贴上转让启示。小徐到店里问老板店铺要转多少钱,店老板一看有人要转店,顿时来劲,介绍品牌如何有影响力,店里的生意如何好,只是现在没人管理,得罪了很多客户,所以才想到转让。
小徐听店老板海吹了一番,没多想,十万块搞定,店就成他的了。
< class="pgc-img">>那时的心情大家都是了解的,有门店了,当老板了,心情激动到爆。可是,真正接手经营之后,小徐才发觉根本不是上任老板叙述的那回事儿!奶茶店可能很多年前都和总部断绝了关系,奶茶的原料都是自己在市场上或者网上选购,还要上任老板一五一十地把调奶茶的技术教会了小徐。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品牌,以及这样的奶茶款式,太老了,根本没有市场。不远处的奶茶店生意火到爆,为什么?别人家样式新,品牌网红,粉丝群体大。他试着学习别人家的新茶款式,但品牌敌不过别人呀,每天时好时坏,除去所有开支后,能顾个自己的人工,略微比打工强。
老套奶茶火遍一个乡镇
小徐人缘好,把不少客人转化成了朋友,有一个客人特地给他说,你这种奶茶店已经过气了,不如到他们湛江一个镇上开,那个镇他考察过了,相对比较发达,有一条类似于美食街的繁华区域,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奶茶店,如果小徐过去,还有可能做起来,在这样的城市,根本没有希望。
小徐听完之后,感觉非常可行,迅速和朋友一起去挑了个铺位,80平,铺租8000元,镇上最繁华,人流最旺,黄金之地,没有之一!
低价出手那个奶茶店之后,小徐用原来的老牌子在这个乡镇上重新开了一家奶茶店。这次吸取教训,借鉴不少同行的优点,重视装修,重视包装,招牌大大的,而且把全国连锁几个字做得非常醒目,然后再设计了一些优惠活动。开业后,连着38天营业额在8000元以上,拢一下账竟然营业额30万!
< class="pgc-img">>为什么小徐在原来的地方不成功,而在一个乡镇上却能够日营业过8000?为什么这些老套的奶茶已经没人过问,而在这里却备受客人喜欢?背后的商业逻辑又是什么?
商业模式解析
最核心的部分来了!
小徐误打误撞暗合了一种商业模式,降维模式,又叫降维打法。我们对小徐的奶茶店进行拆分解析如下:
1、奶茶是一个过气产品,大城市已经被新茶饮业态代替,没有什么市场。但是市场具有滞后性,日益富裕的乡镇产生了不可小觑的消费力,在大城市过气的产品刚好能够在乡镇上盛行。有不少财经专家说过,一线城市的很多商业业态都可以在中国下一级或者下几级的城市重演一遍。
2、小徐选择的乡镇是很多市场空白处,没有多少竞争,但对一个像样的奶茶需求是存在的,而且装修风格,品牌知名度,尽管是过气的品牌,但还有很多乡镇客户接受呀,最起码是全国连锁吧,竞争地摊货的奶茶绰绰有余。小徐的奶茶客人大都是中学生,年轻人,还有在乡镇上体面的人,竟然有人把这家奶茶店当成了星巴克来用。
3、乡镇的房租比较低,最繁华的位置,80平才8000元,那可是人流旺地,整个乡镇的人都往那个地方跑,每个人尝一口鲜,就足够这家奶茶店赚了。除了房租低,费用也比较低,请的人工基本维持在2000元左右,这在大城市,你想都不用想。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new_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b895ac84e2484defaaa749d803f65141", "title": "\u9910\u996e\u5c0f\u8001\u677f\u4ece0\u5b66\u505a\u81ea\u5a92\u4f53", "url": "", "price": 9.9, "column_id": "6800965220949819652", "content": "", "author_description": "\u548c\u4f60\u4e00\u8d77\u7ec8\u8eab\u521b\u4e1a", "share_price": 0, "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b895ac84e2484defaaa749d803f65141", "sold": 3}'>>? 除此之后,还有很多好处,比如营销成本,食材成本,运力成本等等,都是因为这种降维打法,支付着小费用,赚着大财富。
怎么样,通过这个案例的解析和拆分,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昨天出摊了,5块的柠檬茶,一晚上卖了800块!”
地摊有多火?不光小店老板们跃跃欲试, 蜜雪冰城、喜茶、tims,Manner也在关注。
生产“奶茶冰淇凌车”的工厂已经爆单,有的供应商,订单排到2个月以后。
地摊经济,你要不要跟?
作者 | 国君
奶茶车供应商订单过亿,地摊太火了!
地摊经济,在朋友圈炸裂了。
饮品店老板热烈讨论“要不要去摆摊”的时候,蜜雪冰城在朋友圈晒出了奶茶车的图片,喜茶在微博上征集了“摆摊合伙人”,而且真的摆了一个“阿喜茶摊”。KFC早餐立取车,现磨咖啡已经出街,必胜客的披萨车,都成为朋友圈热门风景。
抖音上,关于#摆摊卖奶茶#的视频、攻略,已经有数千万的浏览量,讨论区更是激情澎湃。微博上#全员摆摊#的话题,阅读量已经4.6亿,全国人民对地摊的热情,占据了微博半边天。
如此高涨的热情,到底是开玩笑, 还是真的有人在行动?
我拨通了一个奶茶车供应商的电话,“我们的工厂已经爆单了,订单已经总额过亿了。”
这家工厂,生产冰淇淋车、奶茶车、咖啡车,价格在1万元上下,最近在地摊经济的带动下,订单已经排到2个月后了。
另一家工厂的业务人员,我微信发过去后,对方回复:“现在咨询人员过多,请留言您的信息和诉求,等待回复。”
上游这么火爆,下游实际经营怎么样?
就在同一天下午,经营冰淇淋车的小梁,发给我一张图片,“6年非主流游击摆摊,今天终于转正了。”语气中难掩激动。前两天,他拿到了合法经营的许可证。
有了这个证书,他以后就可以堂堂正正在自己的城市出摊了,不用再去全国各地流浪摆摊了。
小梁是地摊界的“连锁”,2014年入手第一辆冰淇淋车后,6年时间发展了5辆冰淇淋车,他和妻子兵分两路,冬天去南方,夏季在北方。“跑得勤才能赚到钱。”他总结。
< class="pgc-img">
小梁的冰淇淋车
>一辆车年营业额25~30万,按照70%的毛利,小梁巅峰时期,年入近百万。最近,他正在冰淇淋车上加装茶饮吧台,希望冰淇淋+奶茶一起卖。
烈火烹油般的地摊经济,对饮品业来说,到底是不是一颗糖?
地摊,天然是饮品业的情怀与沃土
认真说起来,地摊经济与饮品业有天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地摊曾经是孕育奶茶的沃土。
现今门店数量最多的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就是靠地摊起家。
1997年的五一,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回到老家,从奶奶手中接过3000元,开始了“地摊创业”。
时至今日,张红超仍然清楚地记得,“冰柜花了800块、刨冰机自己改造的。”他那时的城中村里租了一个走廊,开始了每天6点起来买罐头和白糖,10点多推着自制的小推车出摊、一忙就到凌晨的生活。
他给自己的小摊起的名字叫“寒流刨冰”,“简单粗暴,一针见血,让顾客聚焦于产品,不多加一些浮躁的概念。”张红超表示,那时五毛到一块五一杯的价格,一天就能卖一百多元。
曾经的“寒流刨冰”
>如今,门店已经近万家的蜜雪冰城,又重新制作了奶茶车,准备试水。
不止是蜜雪冰城,很多饮品品牌的老板,都有浓郁的“地摊情结”。
喜茶创始人聂云辰,昨天在朋友圈转发了喜茶官方微博的图片,“论摆摊,本茶2016年就干过了”。
Manner Coffee创始人韩玉龙笑称,“我自己的小房车,本来就是我的咖啡工作室,挺好玩的,我就准备尝试咖啡车,节假日出去送咖啡。”
其实Manner早在2018年,LV在上海办展览的时候,就已经在用一辆好看的咖啡车摆摊了。
Manner咖啡车
>加拿大品牌Tim’s,也放出了一辆北美风情的咖啡车,这个咖啡车本来是用于快闪活动做品牌推广,现在可以“正式出道”了。
< class="pgc-img">
Tim’s咖啡车
>摆地摊,不仅是一门生意,还是很多老板难以割舍的市井情怀。
“我早就想摆摊卖咖啡了,不止我,你问问每一个咖啡师,谁的心里没有一辆咖啡车?”阿布阿布咖啡馆主武钰峰告诉我。
武钰峰已经在闲鱼上看中了一辆500块的凤凰自行车,还去当地的公园都踩好了点,开张指日可待。
“如果有时间和空闲,我还是很希望摆摊卖奶茶。我摆过摊,感觉完全不一样,更多的情怀在里面。”拾茶老板赵科举说。
地摊,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
“摊贩”是指在公共空间开展小规模生意经营、流动性较强的商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流动摊贩人口不少于3000万。
不止线下,其实拼多多、直播卖货何尝不是“地摊”?只不过人家在手机和镜头前面摆。
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摊。
对很多消费者来说,第一杯奶茶,就来自学校门口的三轮奶茶车,2块一杯,口味丰富。
< class="pgc-img">
学校门口的三轮奶茶车
>很多奶茶店老板,前身都是奶茶车,通过摆摊积累了原始资本,才逐步升级到了开店的道路。现在,不少身价过亿财务自由的饮品人,仍对曾经摆地摊的“那个少年”难以忘怀。
物料简单,操作简便,糖浆、果酱、植脂末、茶包、珍珠椰果配齐,再加一台封口机,就可以开张——饮品业的“轻资产”天然与地摊模式相契合。
而奶茶所代表的快乐、休闲氛围,又与地摊的场景无缝衔接。
不用租金,无需装修,哪里人多去哪里,地摊的轻资产创业模式,曾经孕育了数以万计的奶茶,培养了千千万万的第一代“奶茶女孩”。光是70/80后的回忆杀,都是一波巨大的流量。
< class="pgc-img">>
理性讨论:摆摊会不会影响门店生意?
地摊经济被热议后,也有不少老板忧心忡忡,“最怕的就是形成摆摊文化,消费习惯是被培养的,以后地摊都能随处买到合适便宜又不难喝的奶茶,谁上门店喝呢?对门店是一个大考验。”
乐观派的观点是,“对茶饮店来说,摆摊意味着多了一个售卖的渠道。在当地政策允许条件下,不仅能通过外摆增加营业面积,还可以增设奶茶车,到距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去销售。”
对于一些咖啡馆老板说,不仅满足多年夙愿,还可以让高高在上的咖啡,走入寻常百姓,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咖啡,甚至可以通过咖啡车高逼格的设计,吸引眼球,推广品牌,为门店引流。
从1993年,地摊开始逐步被取缔,到现在地摊经济又变成了主流业态。已经从地摊到档口,经历了连环升级,直至进入购物中心的饮品业,地摊经济的新风口,要用什么姿势追?
饮品摆摊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罗斯汀,是一个移动售卖场景服务商。2017年在商场开店,当时就开始研究移动售卖场景,希望用冰淇淋车快速切入商业中的碎片空间。
< class="pgc-img">
罗斯汀冰淇淋车
>2017年第一代冰淇淋车正式出街,如今罗斯汀的冰淇淋车,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了。在郑州的10辆冰淇淋车,运营稳定。罗斯汀创始人史永正,已经在C端和B端,都拓展出了稳定的市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饮品业来说,在政策、时间、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出摊”,并不代表不顾门店生意,盲目一窝蜂地摆地摊,甚至关店摆地摊等极端行为。
综合史永正和其他奶茶车、咖啡车运营者的经验,我总结出饮品摆摊要思考的3个问题:
1、地摊的消费者是谁?
在史永正看来,地摊的消费者画像很清晰:第一种是看到什么顺手就买,追求产品趣味,价格不敏感;另一种是冲着便宜去的,性价比高才会买。
2、卖饮品,应该去哪摆摊?
史永正告诉我:“ 商业场景代表了产品价格,人最多的夜市不一定能匹配你的销售场景。如果你是一个高端品牌,就要在奶茶车的设计上,体现品质感,并且到有目标客群的场景中去摆摊。如果是10块钱以下的性价比品牌,就可以去人流量大的。”
所以摆摊的第一步,是选择调性营造场景,第二步是选对地方。
3、饮品摆摊应该卖什么?
地摊简陋,还不能很好解决水电问题。所以咖啡车大部分只能做手冲、法压等单品咖啡。对茶饮来说,水果茶、奶盖茶等对物料、设备要求高的产品,都不太建议做,不仅备货多而且安全问题难以避免。
相对的,柠檬水、冷泡茶、珍珠奶茶等是相对比较适配的产品。
此外,冰淇淋和茶饮吧台相结合,更有适配性。
以蜜雪冰城举例,冰淇淋加茶,就是一杯冰淇淋红茶;冰淇淋可以单卖,纯茶可以单卖;冰淇淋+珍珠就是珍珠圣代,冰淇淋+果酱+冰块,就很像是摇摇奶昔。通过冰淇淋、茶汤、小料之间的交叉变换,可以完成10个SKU。
蜜雪冰城的黑糖珍珠大圣代、冰淇淋、珍珠奶茶,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摆摊,很多人把它当成段子,但它确实是饮品业真实存在过,并仍有生命力的一种经营方式。
流动经营的地摊,是把引流变为“找流”,把产品摆到客流量最大、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去卖,直接解决获客问题。
有人把摆摊当成一门生意,有人当成一种营销,而有的人仅仅为交个朋友。
地摊经济大热之下,不管怎么做,都要想清楚目的整个链路,有的放矢,而不是为了做而做。
最后,关于摆摊,你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