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开店的餐饮人和普通人,餐饮人与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
当普通人还在纠结今天中午吃什么的时候,餐饮人却因为店里太忙或者处理突发事,往往不知道下一顿饭什么时候吃。
< class="pgc-img">>当普通人抱怨单位(公司)安排周末加班和996的时候,餐饮人自从开店那一刻起早已过上了7x24的人生,随时待命,因为,指不定哪个时间点会遇到措手不及的事情,例如:厨师长突然生病,顶班的主管偏偏又不在,例如:今天送来的食材验收不合格,为了赶在饭市前做好餐前准备,火急火燎奔波于门店和市场之间,此时,早已将生命安全置之度外,因为,昂贵的租金,员工的工资……,每天都会给你无形的压力。
< class="pgc-img">>当普通人每逢佳节欢聚一堂举家欢庆的时候,餐饮人却把每一个节日过成了劳动节,挤出点时间陪同父母,妻子和孩子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心理的愧疚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当普通人“刷步超出了10000”晒朋友圈的时候,餐饮人却在不知不觉中几乎每天早已超过了10000步。
餐饮人的苦,餐饮人的累远不止这些,遇到尖酸刻薄的顾客,你要笑脸“赔礼道歉”,遇到吃霸王餐的顾客,你要斗智斗勇,无痕的岁月早已磨平了你当年的棱角。
< class="pgc-img">>遇到员工之间闹矛盾闹情绪,你要来回安抚,员工心理委屈可以请假不上班,餐饮人即使再难再累,哪怕高烧39℃你却发现,连请假的资格都没有,
遇到同行恶意竞争,出现连续亏损因想不出万全之策备受煎熬,彻夜未眠早已成为习惯。
最后一个从店里离开的人总是你,因为,你生怕发生不安全事故,每天都会检查水、电和所有设备防患于未然。餐饮人也渴望跟普通人一样潇洒,然而,肩上的担子扛起的责任,迫使你不得不默默的负重前行。
< class="pgc-img">>因为,你不想孩子考上了一所好学校因交不起学费而愧疚,更不想因为年迈的父母生病住院时,交不起昂贵的住院费而伤心绝望。
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你我都有一个共同的餐饮梦,所以,我们一直坚强地走在奋斗打拼的创业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砥砺前行,祝愿心中有梦的每一位餐饮人,“经过千锤百炼,修成正果“!
也许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坐在炉火旁打盹的时候,偶尔想起当年“倔强的自己“,才能体会到不枉此生的真正意义。
开餐饮店最苦最累的时候, 你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欢迎热爱餐饮,喜欢餐饮的朋友们评论区留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想要了解和学习更多餐饮实战经验,记得关注我哦!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大家在创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不踩坑,为你创业成功助上一臂之力。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几天有个同事私下在跟我讨论,说现在解封了,市场行情也在慢慢回升,他自己现在管的这家店生意也慢慢在恢复,他觉得现在全面放开后,是个很好的机会,在工作也干了很久,做了很多年的店长,要晋升难度也非常大,因为像他这样干了七八年的店长,公司一抓一大把。
< class="pgc-img">>所以他就想着说回老家搞个餐饮店,第一是老家的便宜点,而且老家认识的人多,房租啥的也便宜,物价也稍微便宜一些。他觉得在公司再干几年也没多大意思,要再往上走确实不太可能。他也不想等到他出去都没人要了,再被公司干掉。
< class="pgc-img">>我觉得他想的是对的,确实餐饮店长干久了,就没有了往上走的激情,把现在的公司当成养老的地方。但我还是建议他有这个想法,还是争取往上走会好一些。这个情况下出去自己创业,可能不是特别明智。
< class="pgc-img">>不利的因素有很多,最关键的是他自己一直干的都是连锁店,没有单独开一个全新品牌店的经验。他自己还是比较坚持,我就跟他讲了之前一个同事的经历。还把聊天截图给他看了。
< class="pgc-img">>这是我第一家餐饮公司的老同事,他是在口罩期期间自己出去创业的,当时公司整体状态都不好,所以他就想着出去自己干,一冲动就裸辞了,就在广州某个城中村开了个店。但可惜的是,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就倒闭了,那个店开业的时候自己去过一次,只能说整体都比较一般。
< class="pgc-img">>那个同事关店后我找他聊过,问到为什么会这么快倒闭的,他自己都干了快十年的餐饮了,怎么说都比新手强上不少。他自己说,他在连锁店的这几年,学的跟自己开店的完全不一样。
< class="pgc-img">>在连锁店都是有标准,你作为一个店长照着做就行,而且员工也有标准,你管理起来就非常简单。更加重要的是后厨基本不用怎么依赖厨师,因为大部分的产品都是供应链出来的,所以他对于后厨的管控也能做到很好,只要知道标准就可以了。
< class="pgc-img">>但自己开店就完全不一样,特别是在管理厨师这一块,你一跟厨师说这个产品不行,厨师就跟你犟,说他干厨师这么多年,这个产品就是这样,然后就说一句你行你上,每次他都被气的不行。
< class="pgc-img">>而且每天自己忙上忙下,基本没有太多休息时间,开一年的时间,自己都瘦了快十斤了。自己在连锁店做的,跟自己开店的完全不一样,搞到他现在都不想自己开店了,太累太辛苦,没有一定的耐心和水平,基本上搞不定。
020年05月09日 | 第[716]篇原创
作者 | 张大宽
来源 | 餐谋张大宽(ID:dkxy029)
转载授权请联系(ID:BG9FBG)
716可以,但别低效重复
--张大宽
716
今天是第716篇文章,这个数字挺有意思的。
去年都在喊996,就是早9点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听起来是不是很猛啊。不少人都说,这是惨无人道的。
但马老师说了,996是福报。
结果转过年来,一场疫情之后,大家发现,今年的工作,太难找了。这才明白,能在岗996的,有稳定收入的,都是福报啊。
但是,但是,但是,餐饮老板们看到996的时候,都笑了。
为啥嘞?
对于常年连轴转的餐饮人来说,996简直跟过年一样!每周能休息一天,乖乖,这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啊。
有多少中小餐饮的老板们,离开店半天电话就不断,更别说能一周休息一天了。
我一个朋友,说干了六七年餐饮了,今年的疫情,才找回了曾经的“回笼觉”。
996都喊累,那是“矫情”,餐饮人哪个不是716,一周七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
别做重复的716
前阵子,一位老板来咨询,15年开始做餐饮,一百多平,五六个人,每天忙忙碌碌,也赚钱,但总觉得赚的不多,好像总有个锅盖压着,无法突破。
我问他,你最早是因为什么原因开饭店的。
他说,单位效益不好,就决定出来自己干,学了点收益,招了俩人就开动了。也算是夫妻店的模式,各管一头,雇了几个人,就一直做到现在。
我说,从开始到现在,店面,人员,菜品,环境,基本都没什么大的变化吧。
他琢磨了一下,说没有大的变化,唯一就是菜品上做了些调整,最开始学的正宗重庆味,但当地人觉得太辣,油也太大,就改了改。其他的都差不多。
我说,每年就过年那几天休息,平常都是连轴转,连病都不敢生吧,生了病生意就差一半,是吧。
他说,对对对,确实的,哪里也都不敢去,人整个都绑在了店里。
我说,716都不够形容你。
他笑了,说早上8点前就上岗了,晚上一两点睡觉是常态。过了中午饭点,下午有时候就抽空眯一会,要不然人扛不住。
我说,有没有想过把自己腾出来,雇人替代自己呢?
他说想过,但总怕后厨都给了外人,以后不好控制,毕竟口味是核心,味道不好了,店就黄了。不敢这么干。
我说,所以,你也就一直这么扛着了。
他说,是啊,没办法啊。
我说,如果你一直按照这样的方式走下去,没法做出改变,你觉得有哪些机会可以突破呢?
他琢磨了一下,说好像也没什么机会,没办法啊,啥都改变不了啊。
我说,你把之前的经历在不断的重复,每天的716几乎都是一样的,这个条件,像不像你上面说的锅盖呢?
他说,是啊,好像是这个锅盖盖着。
我说,这就跟你炒菜一样,天天都是这一个手法,没有任何改变,味道肯定是一样的稳定,不可能有什么改变的。
所以,如果想改变,想有大的突破,就必须要改变现这种“重复的716”.
他说对的,是这么个理。
后来,我聊了聊如何改变,他也设计了他的计划,接下来就是逐步去执行。
人人都喜欢舒适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
请注意,这个“舒适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舒服的姿势”。
比如一个人搬砖,如果他学一点砌墙的技术,变成瓦工,就有机会得到更多的收益。
但是,他不愿意,他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搬砖。
虽然在我们看来,搬砖很累很苦,他做的也很累很苦,这并不舒服。但相比于学习技能,搬砖却是更舒服的姿势。对他来说,搬砖就是他的舒适区,而做出改变就很困难。
对于上面说的这位老板也一样,虽然他现在做的很辛苦,但对他来说,保持现状,却是最省力的,做出改变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他觉得不舒服。
但,这样“喜欢呆在舒适区”的状态,也是我们前行最大的阻碍。
虽然我们都喜欢,但需要时刻警惕,不要让自己长期呆在舒适区。
越不动越懒,越懒越不愿意动,结果就越来越没动力了。
如何跳出舒适区
那么,如何跳出舒适区,避免重复的716呢?
分享给你一个非常简单,且很容易做到的方法。
那就是从设定一个改变的小目标开始。
比如说,每天都连轴转,那么就设定一个小目标,明天在店里少呆一个小时。
你看,问题马上就来了,少呆一个小时,那一个小时本该自己干的活,没人干了,咋办呢?
对呦,这时候就要开动脑筋去想,这一个小时的活,能否安排出去,交代给员工做,或者通过流程的调整,确保早一个小时也不影响营业。
直到想出这个方法,然后就去执行。
当你完成了1个小时的小目标的时候,先保持一周,然后,再去挑战2个小时。然后再保持,再加劲,再保持。。。。
如此往复,不断的提高一点小目标,最终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是能解决的,只不过是舒适区呆久了,不愿意改变罢了。
试试,万一成了呢!
我是张大宽,餐饮咨询顾问。
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微 信 个人 ID:BG9FBG,头条号:张大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