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股权合作终于落地,业务合作有限。
文|路春锋 编辑|刘狄
5月6日,财经新产获悉,抖音公司旗下的房产业务平台——幸福里,将福州“小麦房产”整体转让给麦田,退出了线下交易业务。
同时,传出确认消息,抖音旗下全资子公司以7.5269%的小比例入股麦田,双方传闻1年半的股权合作,终于才落实到了工商变更的层面。
对于此次变化,双方均表示,未来将侧重各自优势,继续合作。
但是,财经新地产询问了双方的多位员工,均表示在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与对方产生业务交集。即便是接近管理层的人士,也无法准确描述出当前双方合作的具体模式。
多位麦田的中介表示:“之前,曾经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个人使用幸福里平台,但后来都不用了,我们门店没人用幸福里App。”
至少从过去两年来看,双方在业务合作层面越发表现出渐行渐远、各自独立的趋势。
幸福里退出线下房产交易
据企查查信息,麦田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田”)发生股东变动——新增股东北京无限光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无限光场”),持股比例7.5269%。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无限光场”为抖音公司间接100%持股企业。
同时,麦田全资子公司福清戊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整体接收福建好房有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好房有幸”)100%股份。
而“福建好房有幸”系幸福里线下房产经纪门店“小麦房产”的运营主体。本次交易,也意味着幸福里退出线下交易业务,并将现有线下业务“小麦房产”交至麦田。
< class="pgc-img">股权关系图
>接近麦田集团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小麦房产自2022年5月在福州单城启动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门店规模超200家。同时,该消息人士表示,此次业务交割、股权变更不会对麦田和小麦房产现有的组织发展产生影响,小麦房产后续运营将按照麦田集团的战略规划实施。
幸福里相关负责人也对财经新产表示,福州“小麦房产”整体转让给麦田,与公司“聚焦主业”要求一致。幸福里将作为抖音房产中台,会更加聚焦线上业务,充分打通抖音、头条等产品流量、资源,为房产用户和从业者提供更好服务。未来与麦田会侧重各自优势,幸福里负责线上、麦田负责线下继续合作。
抖音收麦田 从20%到7.53%
公开资料显示,抖音与麦田的合作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9月。
当年9月29日,麦田旗下子公司北京福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出现股权变更(以下简称“福旺房地产”)。变更后,北京好房有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好房有幸”)持有其100%股权,好房有幸是字节跳动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
彼时,市场普遍认为,抖音收购“福旺房地产”,是为了获取房地产经纪机构资质。
因为在北京开设房地产经纪门店,除了获取经营范围含有房地产经纪业务的工商执照,还需在北京住建委备案,获取经营资质。
2017年3月,北京发布楼市新政,将房地产经纪行业纳入调控监管范围。同年5月起,北京宣布暂停办理新增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相关资质暂停发放。
直到2021年7月,北京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才恢复。
抖音与麦田达成合作时已是2021年9月。当时有分析人士猜测,考虑到双方已展开业务合作,不排除抖音收购麦田的可能。
2个月后的11月29日,市场传出消息称,抖音旗下房产业务“幸福里”计划并购麦田,“交易涉及约麦田20%的股份”。随后,多家媒体密集报道了这一事件。据财新报道,麦田和字节跳动方面均向其证实了这一消息。
关于双方的合作模式,彼时幸福里方面表示:“交易完成后,麦田房产继续独立运营,幸福里不会介入其日常经营。幸福里将利用自身技术提升麦田组织发展、用户服务体验。”
不过,麦田的工商资料迟迟未出现股权变更。直到近日,抖音间接持股的全资子公司“北京无限光场”,以7.53%的小比例入股了麦田,双方的合作才落实到了工商层面。
业务合作渐行渐远 传统代理渠道弱化
搭上幸福里的麦田,也并未尝到“幸福”的滋味。
“我们门店没人用幸福里App。”一位在麦田工作多年的房产经纪人表示,他们很少通过幸福里获客。
据该经纪人介绍,在麦田与幸福里合作初期,麦田曾在各个门店挑选一些对此感兴趣的经纪人使用幸福里。“当时门店里也只有他们在用。但后来大家发现,必须要实际去给房子拍照并上传图片,这样才能在幸福里上获得较高的分值,也才有机会被客户看到。但一套房源有拍摄人数限制,并且跑到各个小区去拍也很费时间,慢慢的大家也就不用幸福里了。”
不止幸福里,实际上,各线上获客渠道给经纪人带去的实际成交效果均有限。“我回忆过去4年多,通过安居客等线上渠道获客,最终签约的客户就一个。”一在望京区域工作多年的经纪人表示。
“大家情况都差不多,通过安居客等线上方式获客,我们很多同行一年也就签一个两个,线上渠道带来的实际成交量没有那么大。”上述经纪人表示,他们获客的主要方式仍是线下,例如客户转介等。
传统渠道经受考验,社交媒体正成为经纪人的新选择。据悉,不少房产经纪公司都鼓励经纪人通过小红书、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渠道展示房源和获取客户。
“公司会提供培训,也有自己兼职拍的。如果拍摄和文案水平比较高,会有比较高的流量;据我所知,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获客成交的要比安居客多。”前述经纪人介绍道:“特别是租赁,拍得比较好、坚持拍,一个月能签好几万。”
源:【津滨海客户端】
津滨海讯(记者 朱春蕊)小满时节的小王庄镇,满眼的碧绿一望无垠。在一排排转动的白色风车下,连片的麦田,就像为大地铺上了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风吹麦浪,荡起层层“涟漪”,煞是好看。阳光照耀下,正在逐渐饱满的麦穗熠熠生辉,充满希望。
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全面完成
小满时节的小麦正处于“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小王庄镇全面落实“一喷三防”工作,科学防范小麦病虫害、干热风病和倒伏,促进小麦稳产增产,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记者在小王庄镇南和顺村的麦田里看到,村干部刘宝江正在紧张忙碌着,空中不时有无人机飞过,为小麦进行药剂的喷洒作业。
“无人机进行的是‘一喷三防’作业,‘一喷三防’是小麦增粒重保高产的关键一招,不但能防病虫还防干热风和倒伏。”刘宝江向记者介绍说,“以前‘一喷三防’作业费用是农户自己承担一部分,区里给补一部分,现在完全由区财政来承担这项工作,这真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好措施,给咱老百姓省钱了。”刘宝江高兴地说。
小麦有了“田保姆” 增产增收增活力
这边刘宝江正在为小麦的“一喷三防”而忙碌着,在离南和顺村不远的徐庄子村,村干部徐廷柱则略显“清闲”。今年,徐庄子村的麦田交由天津旺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进行托管服务,该合作社负责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的小麦全生长周期的管理工作。
据了解,农业生产托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模式之一,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引领普通农户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促进服务规模经营发展、农业节本增效、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发展,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难题。
“有了农业生产托管,我们成了‘甩手掌柜’。”徐廷柱乐呵呵地说,“村里的麦田都托管出去了,操心是少了,可收入并不少。现在村里的壮劳力都外出务工去了,还多了一份打工的收入,这就相当于赚了两份钱。”徐廷柱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小麦田间管理期间,农业社会化服务当起了“田保姆”,为小麦生长“加速度”,农业生产托管也成为近年来村民普遍欢迎、前景广阔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近年来,我镇积极探索推广农业生产托管,走适度化规模经营之路。2023年,我镇农业生产托管1.8万亩,今年推进农业托管服务1.4万亩,激发了土地活力,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小王庄镇农业综合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庆斌介绍说。
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 三产融合让红芒小麦更“红”
5月21日一早,在小王庄镇陈寨庄村,村委会主任郭延平正与村里聘请的农技专家在麦田里查看小麦的生长情况,并教授村民如何精准识别小麦条锈病。“今年得益于前期丰沛的雨水,土壤墒情较好,小麦总体长势喜人,再过一个月就到麦收季节了,那时候,一望无际的麦田在夏风的吹拂下犹如金色海洋般连绵起伏,特别壮观。令人激动的是,我们今年还将继续承办天津市的夏粮开镰节。”郭延平一脸兴奋地说。
据了解,作为小王庄镇重要的小麦种植村,陈寨庄村位于北纬38°37′,东经117°10′,为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宜小麦的种植。目前,村里种植有5000余亩的旱地小麦。
陈寨庄村以小麦为特色,在种植中精选旱地“红芒子”小麦品种,在长达260多天的生长期,遵循自然农耕法则,让其拥有足够多的时间积累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在陈寨庄独特的气候和特有黄沙土壤(俗称“黄金土”)中孕育出了不一般的味道。如今,作为“一村一品”的“拳头产品”,陈寨庄园的旱地红芒小麦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今年,小王庄镇扩大了“红芒”小麦的种植面积,发展全麦、面粉、面食全链条深加工产业,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大幅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目前,陈寨庄村的面粉加工厂设备安装已经完成,计划年内投入使用,将生产挂面、馒头、面花等全品类面食产品,让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这也是我们今年农业农村闲置资产盘活的重点项目之一。”李庆斌介绍说。
据介绍,为帮助农民有效地管理小麦,做好病虫害防治,确保小麦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实现丰收增收,小王庄镇前期还组织了冬小麦春管培训班,聘请农技专家为全镇种粮大户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大力提高农户科学种田水平。与此同时,积极发布区农业农村委关于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注意事项等农业信息,把农户服务好、带动好、发展好。
今年,小王庄镇共种植小麦3.6万亩。小王庄镇紧紧抓牢粮食生产安全主动权,以小麦种植为突破口,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实现由小格局农业向大格局农业转变,助力农民丰产增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小王庄镇供图)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月蓝天下,鲁北的小麦快熟了。
它们绿中泛着微黄,向参观者展示出一幅丰收的图景。在位于山东齐河的“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项目示范区小麦观摩会现场,来自国家、省市农业战线的60多位专家正在对小麦玉米周年丰产增效技术模式进行检阅。
从2017年起,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联合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省内外47个科研单位与新型农业主体组建起了创新团队,他们协同作战,各展所长,承担起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山东二期、三期项目(以下简称粮丰山东项目)。
面对“大考”,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粮丰山东项目三期首席专家刘开昌和同事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藏粮于技”的真正内涵。
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围绕提高小麦—玉米周年光温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并集成构建技术模式,强化新型农业主体的生产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着山东小麦—玉米周年全程机械化丰产提质增效。
接近15%的粮食增幅,专家们做到了
山东是全国13个重点粮食生产省份之一,也是国家“粮丰工程”实施的重点省份。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粮丰山东项目已经建立鲁西北、鲁中、鲁西南和鲁东4套区域性小麦—玉米两熟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模式,累计示范推广3824.4万亩,实现小麦玉米周年增产5.4%—14.7%。
这次疫情,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引起社会关注。“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这句话,专家们没少下功夫。
“通过使用田间智慧管理平台,可以监测作物长势及养分水分情况,实时监控天气,并做出预警,还可以进行农机作业监管,非常高效。”负责示范区核心试验区任务的齐力新农服公司负责人李朝刚告诉记者,通过应用一系列新技术,示范区平均小麦亩产550公斤、玉米亩产700公斤,生产效率提升20%左右。
上季作物收获、秸秆还田和深耕后,通过二次镇压施肥播种一体机,一次完成驱动耙碎土整平和耕层肥料匀施、镇压辊播种前苗床镇压、宽幅播种、播种后镇压轮二次镇压等复式作业,达到土壤保墒与小麦苗齐苗壮的目的。该技术在项目区累计推广应用180多万亩,增产5%—15%,水肥利用效率提高10%左右。
向科技求粮,专家们做到了。去年山东德州义渡口乡采用该技术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济麦44”亩产达到602.8公斤,比对照田增产6.43%。
将新技术种到示范田里,粮食增产了
“有人担心减少化肥和农药会不会降低产量,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粮丰山东项目二期首席专家王法宏向记者介绍,“减少化肥,我们可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农药,我们可采用健康栽培模式和药剂拌种。这其中,健康栽培,小麦扩大行距,改善通风条件,可减轻田间湿度,降低发病率;推广药剂拌种技术,可以压低病原微生物的发病基数,这样病就明显地减轻。”
小麦耕层优化二次镇压高效技术、秸秆还田提升地力关键技术……将一系列新成果、新技术种到示范田里,为眼前的这片麦田创造了无限可能。可以说,现代科技为山东的粮食生产注入“硬核生产力”。
每年的10月初是玉米收获的关键时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正是增加玉米千粒重的关键时候。专家们说,收获玉米和种植小麦要做好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光热资源。
王法宏表示,我们山东夏玉米最高亩产1400公斤,小麦最高亩产840公斤,玉米产量比小麦高得多,所以下一步要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把更多的光热资源让给玉米,这样就实现了小麦玉米全年增产。
新技术加持,让王法宏对下一步的粮食生产充满了信心:“如果以提高光温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为目标的集成技术全部推开的话,再加上培肥地力、提高播种质量等其他配套技术,我相信山东小麦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再提高30%左右,没有任何问题!”(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李宗新 刘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