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记者於广强实习生黄小凤长沙报道
今天,2021年高考正式拉开帷幕。6月6日,潇湘晨报记者走访长沙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周边商店。他们未来3天将以暂停营业,送文具、防暑物品,拉横幅等形式为考生助力,提供便利。
一家烤肉店老板贴出的海报上写了一句暖心鼓励:“你的名字那么好听,一定会出现在录取通知书上。”
烤肉店贴暖心鼓励
6月6日中午,潇湘晨报记者来到长郡中学。校门口的城管工作人员介绍,高考期间校门口“丁”字形的小吃街实施交通封锁,不允许车辆通行,也会提醒行人不要高声喧哗。已向小吃街的商家发放倡议书,建议未来几天暂停营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吃街上的大多数烧烤摊、奶茶店都已关闭。张先生经营的烤肉店还没关闭,但已经准备好关店通知,在6月6日晚上张贴,并把一张特别的“高考海报”放在门口。
海报最上面的大字是“高考必胜,考的都会,蒙的都对”,中间是给考生的寄语:“等到高考那天,你就会发现考场周围几公里工地都停工了,汽车不鸣笛了,出租车贴上了考生免费的标志,考场门口矿泉水是免费的,全世界都在为你加油。”最下面还有一句鼓励:“你的名字那么好听,一定会出现在录取通知书上。”
除了门口的海报,这家烤肉店内的装修在10天前就改成了“高考”风格:墙壁上是各种有关高考的图画和文字,如“宜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忌悲观自卑,唉声叹气”“奋战高考,向梦冲刺”。而在前厅和后厅之间的门匾是“逢考必过”。
张先生介绍,由于店内顾客以学生为主,他开店时在墙面装修上就侧重营造学习的氛围,最主要还是对高考生的加油。去年考前10多天贴了英语单词、短语等知识小卡片,今年主要以鼓励性的话语为主。“我想让进店的高考生都能放松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考试,也包含着我对他们的祝福吧!”
张先生介绍,这条街平时客流较大,店面租金一天就要500元,停业3天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但我还是要停这几天,一方面是政府倡议,一方面我也高考过,想让考生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张先生说。
张先生是河北人,1999年参加高考。“印象最深的是班主任嘱咐我们休息好,心态平稳,不要吃辛辣食物,要忌口。”他说。
奶茶店会取下扩音器
当天,记者还来到了雅礼中学。学校门卫告诉记者,高考期间周边将实行交通管制,也会提醒行人不要高声喧哗。周边的多个商家表示,未来几天虽然不关门,但会采取各种措施关心考生,护航高考。
校门口一家奶茶店店主介绍,平时店里会播放音乐,店员戴着扩音器,看到来客也会大喊“欢迎光临”。未来几天,店员将不戴扩音器,看到来客也会轻声轻语,同时对大声喧哗的顾客进行劝导。
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高温,该奶茶店准备了风油精等防暑物品,以及2B铅笔、中性笔等高考文具。“也是对考生的一种祝福吧。”店主解释说。
该店主介绍,近年来,每到高考他们都会准备这些物品,将其放在店外,供有需要的考生使用。“希望他们考出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和奶茶店一样,校门口的一家教育机构也将提供护考服务,给考生和家长提供免费的矿泉水。“雅礼参考的考生有一部分就是我们的学生,想给他们加油鼓劲。”工作人员说。
近陈奕迅的演唱会上发生了一出笑料。一位观众行为怪异,像个吃饭专业户,用迷你扩音器大喊“Eason”、“我爱你”,还总是在陈奕迅快唱完时插嘴,简直就像个**“歌后”**!
其他观众不满表示,演出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也无济于事。据说,这位观众甚至威胁要脱衣服以示**“狂热”**。
< class="pgc-img">>陈奕迅一度无奈,但最后选择了用幽默应对。他反了个白眼,把麦克风递给观众,以一种幽默的方式结束了歌曲,赢得了在场观众的掌声。
这件事告诉我们,热情可以,但过度的热情可能会适得其反。希望大家在享受演出时,也能给歌手一个良好的表演环境,音乐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喧哗。
< class="pgc-img">>听说有观众在演唱会上搞出那么多幺蛾子,我也是相当震惊的!想想陈奕迅当时的表情,简直就是戏精本精啊!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情况在演唱会上也并不少见。毕竟,每个人的欢乐源泉都不尽相同,有人可能喜欢热情洋溢地尖叫,有人可能更喜欢静静地欣赏,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就像是一杯奶茶,适量的糖会让它更加美味,但太多的糖却会破坏口感。演唱会也是一样,热情是好的,但是过度的热情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感受。所以,希望大家在享受演出的时候,也能够尊重其他人的感受,保持一种良好的演出氛围。
< class="pgc-img">>或许,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学习一下陈奕迅的幽默和宽容。面对突发状况,不妨试着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人生就像一场演唱会,有时候需要用幽默去化解尴尬,用宽容去包容一切。
最后,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保持一颗愉快的心情,用笑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愿我们都能成为生活的戏精,演绎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个夏天成都街头最火的是什么?冰粉,一定是当之无愧的“网红”。
无论是太古里春熙路,还是街巷里的小摊摊;无论是“专卖店”,还是火锅冒菜店,突然之间,这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特色甜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成都的各种场合——在奎星楼一条不到1公里的街道上,新开的冰粉店数量甚至超过了20家。
“冰粉经济”为何突然火了起来?冰粉店的利润真有那么大吗?成都商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现象
一条街开了超过了20家 有店铺日销量超千碗
尹书红的冰粉店或许是这一轮成都最先火起来的。
十几年来,尹书红每天准时出现在建设路口,打开录好广告词的扩音器,摆上自制的纸板“广告牌”,开始了一天的冰粉生意。但真正走红,还是因为她被封了一个响当当的身份——“成都最牛冰粉嬢嬢”,在去年走上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舞台。
尹书红的销售模式很简单:从前的店面是一辆红色三轮车,现在则是租在餐厅门口的6平方米露台。自从她上了“天天向上”后,食客每天便源源不断前来,每天收摊时几乎不会出现剩余的情况。
尹书红也深切感受到了火得发烫的“冰粉经济”。就在她所在的建设巷里,一条不到400米的马路上如今就有近10家商家在卖冰粉。其中,像尹书红这样没有独立店铺、或依附在餐厅等其他场所的冰粉店占大多数,另外3家有单独店面的,空间也不到10平方米。同奶茶店类似,这些店铺大多只有拿取食品的台面,而没有供给食客吃饭和休息的地方。
张艳(化名)去年起买了一辆小三轮,专门做起冰粉的生意。每天早上7点开始准备冰粉配料,然后花2个小时手搓冰粉。此后,做好的冰粉会被冻在冰柜里,而其他配料则将分别放在容量1-5升不等的不锈钢罐中,种类多达10余种,包括糍粑、米酒、菠萝、草莓酱等。上午不到11点,张艳就从租在建设路附近的小区里出门了。一路上,张艳故意将车速开得很低,从家到建设巷的2公里路上,她有时还会卖掉10余碗冰粉。
在离建设巷十字路口不到100米远的地方,网红冰粉“丫头冰粉店”已经开了近6年。周四下午5点半,这里已经有近10名市民排队买冰粉。记者注意到,店铺附近大多是餐厅,不少食客在这里排队购买后直接打包进入餐厅。
“丫头冰粉店”老板何女士介绍称,从去年开始,成都的冰粉生意格外好,去年最火爆的时候,一天能卖出超过1000碗的冰粉,这意味着光这家店每天销售的冰粉重量足足有300余斤。
冰粉的好生意也不止在建设巷。记者近日走访了奎星楼街、天府软件园等不同区域,冰粉“热”正在成都蔓延。奎星楼街一条不到1公里的街道上,去年以来新开的冰粉店数量超过20家。天府软件园的冰粉店主则表示,在写字楼聚集区域,外卖冰粉量每天至少能够达到400碗。
上游
冰粉粉、冰粉籽批发销量翻番 今年生意“还会更好”
如今,冰粉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奎星楼街冰粉店一位王姓老板告诉记者,自己常光顾的五块石批发市场里,有不少售卖冰籽、冰粉粉等冰粉原料的商店。
为了探寻冰粉上游产业链,记者近日前往五块石批发市场。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店老板在交谈中透露,去年该店冰粉粉和冰粉籽的销售额比往年翻了一番,仅冰粉粉就达到了100万元。
据介绍,目前制作冰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冰粉粉,这是制作冰粉最快捷的方式,只需兑水即可做成;而冰粉籽则是手工冰粉的原料,工艺相对更加复杂。该老板表示,火锅店、串串店等非主营冰粉业务的店铺多采购冰粉粉,而独立摊贩、主营冰粉的老板则更多购买冰粉籽。
对于今年的销售情况,这位老板在翻看着今年的订货单时露出了笑容。他表示,今年气温回暖早,冰粉很早就上市了,因此“今年的生意还会更好” 。
盈利
成本低利润高 有加盟店称年利润有望达31万元
令人眼红的“冰粉经济”,背后的“推手”包括产品低廉的成本和逐渐上升的市场均价。
一碗冰粉的利润有多少?以冰粉籽为例,经记者走访获悉,目前成都冰粉原料的售价在每斤13-20元,可制作出30-35斤冰粉;而在市场上,食客购买一碗成品冰粉的平均价格在10元左右。“再加上果酱、糍粑、山楂这些原材料的成本,其实一碗冰粉的利润还是很可观。”
一家冰粉加盟店向记者介绍,如果想要开设创业点,平均日消费人数为150人左右,月消费额约54000元。除去水电燃气、店面租金、食材和调料成本等,年利润有望达到3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原材料成本,由于冰粉销售不需要过多的销售场景,因此成都新增的不少冰粉店铺不仅大多空间狭小或没有独立店铺,有的甚至就在推车上出售。因此,针对这些群体,售卖成本可能还更低,因此其利润更为客观,这也是成都近年来冰粉店频频可见的诱因之一。
竞争
已经有人退出 业内人士称市场已饱和
好做的冰粉生意,显然还在吸引着更多人的加入。在奎星楼街附近工作的市民告诉记者,每天下午到晚上,冰粉店老板都“非常忙”,排队等餐的情况不在少数。“这条路上的店我基本都吃过一遍,说实话口味差别不大。”这位市民表示,如今每家店的产品大多是常见的几种,价格也基本相似。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一家移动冰粉摊贩王先生的认同。他告诉记者,去年听说这里生意很好,因此就来到这条街道卖冰粉。“熟悉附近的人通常会选择排队少的店铺,而来旅游的人一般都选排队多的店,而且越是这种苍蝇店越喜欢。”
不过,王先生今年也注意到了街道的变化——去年和他一起摆摊的2个“兄弟”,今年就缺席了奎星楼街的冰粉生意。
“可能是人家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嘛。”王先生称,冰粉生意看起来兴隆,但毛利率并没有想象的丰厚。尽管他没有透露具体的利润,但他也向记者“抱怨”工作的辛苦:每天凌晨独自一人就起来手搓冰粉,每天重复搬着上百斤物料上下车,整个夏天几乎没有休息日。
而已经成名的“成都最牛冰粉嬢嬢”尹书红则认为,成都冰粉市场已经饱和,现有冰粉店数量已经出现过剩现象。
“我的冰粉店也开不久了。”尹书红说,除去每月3500元的铺位租金,每月的盈利额并不多。未来,尽管手上每天搓冰粉留下的老茧已经没法去掉,她希望自己能够舒服过日子。就在明年,她的女儿就将研究生毕业,家里基本也不需要太多的经济来源。
对于大火的“冰粉经济”,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秘书长袁小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冰粉不仅在成都很火,随着网络的推广,全国也正在掀起‘冰粉’热,这是成都文化的一种传播。”袁小然还表示,冰粉品类的增多,背后也代表着成都人对于美食的质量和要求再提高,“是消费升级在食品上的体现。”
不过,大热的经济也需要冷思考。对于冰粉未来的发展,袁小然也提出隐忧:目前成都冰粉市场正在趋于同质化,可供商品的种类变化不多,因此难以形成独有品牌。此外,冰粉店形成的小摊贩数量多,且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规范条件,这也是未来行业需要加强管理的重要方向。
成都商报记者 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