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区食品生产企业:
高温、汛期食品原料安全风险增加,请注意做好相关管控,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现提示如下:
一是要注意做好原料验收,除了查验供货方资质和产品相关合格证明外,还需注意对原料的验收,对原料定期抽检,确保原料安全。原料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是要注意做好原料的存放,离地离墙,控温控湿,防虫防害。按照存储要求配备相应的通风、控温、除湿设施设备,落实防虫害措施。仓储应配有正常运行的温湿度计。
三是要注意做好原料的登记和进出库记录,做到先进先出,确保原料在保质期内。对临保原料加强标识。原料应根据性质不同,注意分区,防止交叉污染。
四是要注意原料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应保持清洁,定期维护,必要时进行消毒。原料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避免污染。
五是要注意建立食品原料库专人管理制度,定期查验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和超期原料,做好报废销毁登记管理。
供稿:食品生产科
编辑:办公室
微信公众号 | 普陀市场监管
新浪微博 | @普陀区市场监管局
视315晚会曝光梅菜扣肉原料竟是劣质槽头肉,淋巴、腺体肉眼可见。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45万家食品加工相关企业。
从地域分布上看,山东、广东以及江苏三地,食品加工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分别拥有6.5万家,3.6万家以及2.5万家。
天眼查天眼风险显示,从事食品加工相关的业务企业中,2.94%的相关企业曾出现法律诉讼,6.45%的相关企业曾出现经营异常,1.39%的相关企业曾出现行政处罚。
本文源自金融界天眼查
材料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原材料采购中的风险主要包括:
1.价格风险。原材料价格受供求关系、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就可能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2.质量风险。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如果企业采购的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就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造成产品安全事故。
3.交货风险。原材料供应商如果不能按时交货,就可能导致企业生产中断,造成经济损失。
4.信用风险。原材料供应商如果资信状况不佳,就可能存在无法履约的风险,从而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5.汇率风险。如果企业从国外采购原材料,就可能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会导致原材料采购成本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
为了有效管理原材料采购中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完善的原材料采购制度。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原材料采购制度,对原材料采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确保原材料采购的质量、价格和交货期。
2.选择合格的原材料供应商。企业应选择信誉良好、资信状况良好的原材料供应商,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3.签订严格的原材料采购合同。企业应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严格的原材料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对违约责任进行约定。
4.建立原材料库存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原材料库存管理制度,对原材料库存进行合理控制,防止原材料积压和短缺。
5.建立原材料价格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价格风险管理制度,对原材料价格波动进行监测和预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规避价格风险。
6.建立原材料质量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原材料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控制,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7.建立原材料交货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交货风险管理制度,对原材料供应商的交货能力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规避交货风险。
8.建立原材料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原材料供应商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规避信用风险。
9.建立原材料汇率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原材料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对汇率波动进行监测和预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规避汇率风险。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管理原材料采购中的风险,确保原材料采购的质量、价格和交货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