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法治日报
长期吸食“笑气”,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危害丝毫不亚于毒品。然而,因尚未列入管制名录、公开获取途径多、打击难度大等,被压缩于小钢瓶内的“笑气”,仍在有的青少年的小圈子中悄然流行。
“笑气”是一种什么气?
科普
“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无色有甜味。它在人的大脑中能够产生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让人有一种比较舒适的感觉。
自1799年被英国科学家发现可以用于麻醉后,“笑气”就走上了历史舞台。直到近年,更先进的麻醉技术被开发后,“笑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才逐渐减弱。
在日常生活中,“笑气”更广为人知的用法是制作蛋糕裱花、花式咖啡和分子美食等,我们在蛋糕店、咖啡馆里经常能看到的奶油枪,靠的就是“笑气”把奶油打成浓密的泡沫。
4人聚会动辄消耗千瓶“笑气”
不久前,陕西省西安市一名外卖小哥在运送订单途中,听到包裹里发出金属碰撞声。因为看过关于“笑气”的电视节目,所以他高度警惕并选择了报警。警方接到线索后顺藤摸瓜,将一个运输、储存分装、贩卖“笑气”的团伙一网打尽,刑拘6人。
多名公安民警表示,近年来,“笑气”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个别小圈子里蔓延。据西部某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政委介绍,该省公安机关打掉的涉及“笑气”的案子,2019年还只有零星的几起,到2020年已经增至100多起。
东部某市警方查获的部分封装好以及使用过的“笑气”。
“吸食的原因就是好奇。”一名禁毒民警说,有的年轻人尚未意识到“笑气”本身的危害,坚称“自信能戒掉”。
在全国多起案件中,不乏涉案人员因长期吸入“笑气”而伤害中枢神经、瘫痪甚至死亡。民警表示,有的人在吸食“笑气”的同时吸食K粉,在“笑气”和毒品共同作用下,容易坠入“瘾君子”的深渊。
东部某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透露,“笑气”可以极低的价格提供快感,这对青少年来说,是无法抵抗的诱惑。“每一小瓶‘笑气’,市面上的售价在10元左右,三四人聚会消耗1000瓶‘笑气’不稀奇。”
涉“笑气”案面临办案难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褚宸舸表示,“笑气”尚未列管主要是因为其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十分广泛:笑气可充当牙科、妇科麻醉剂,也可作为蛋糕发泡剂和密封剂等,还可作为助燃剂。“贸然将‘笑气’列入毒品管制目录,并不现实。”褚宸舸说。
东部某市禁毒支队民警称,“笑气”没有列管,无法认定其为毒品。一旦被滥用后,如何预防打击;法律法规滞后的前提下,形成什么后果才能列管……这些都是一线办案民警面对的现实难题。
褚宸舸坦言,现在警方办理涉“笑气”案件,多针对没有经营资质的场所,以非法经营罪追究涉案人刑事责任,但要达到涉嫌非法经营罪,非法售卖的“笑气”价值必须超过5万元。“要一次达到这个数额,一般来说比较困难。”褚宸舸说。
东部某市警方此前查获的部分封装好以及使用过的“笑气”。
对于持有、吸食“笑气”人员,警方根据“未经批准经销、使用、储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东部某市禁毒支队民警坦言,行政处罚结果太轻,对“笑气”的泛滥态势起不到弹压效果。
基层民警说,涉“笑气”人员不仅入刑难,而且在抓捕过程中,想要固定证据也很难。与一般毒品可以通过一些检测方法固定证据不同,“笑气”必须“抓现行”。如果没有线索,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他们。
还未列入毒品目录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笑气”二字,目前已经无法显示任何内容,但是,“笑气”大量地以奶油气弹的名义出售,大多为食品加工、咖啡行业相关商家,但有的卖家,却打出了“买奶油气弹送气球”这样明目张胆的幌子,售价三四十元一盒。
记者从公安部门了解到,目前笑气还没被列入新型毒品目录,也不在公安部公布的麻醉药片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禁毒教研室主任李文君表示,笑气虽然没有被列入毒品名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危害不大:
它目前就不是毒品,可能未来会被列为毒品,因为滥用多了我们才会进行管制,虽然目前没有被列入毒品进行管制,不代表它的危害性不大,因为未知的、可能成为毒品的种类还是很多的。
重拳出击保护青少年
华东某市一线民警认为,可组织宣传教育禁毒主题课,学习毒品禁区,特别在小学教育阶段,推出毒品、危险化学品知识教育,为青少年筑起一道防火墙。
同时,与大数据平台开展大数据“联防”,将“笑气”的流通手段从原有单一模式转变为结合网络安全、物流运输等全方位立体性手段。与食品等企业联合采取电子标签形式,到站扫描,掌握“笑气”流通,避免其流入非法渠道。
此外,还须进一步规范涉“笑气”法律制度。褚宸舸表示,我国的禁毒法已经10多年没有更改过了,和实际的禁毒工作有所脱节。相关部门应针对“笑气”滥用建章立制,对其使用予以规范。
可能大家觉得
笑气离我们生活很远
但其实国内娱乐场所
就有这种东西供应!
甚至可以自己制作!
国内曾有媒体报道,一些年轻群体使用笑气来制作“嗨气球”,即将气体充进气球,作为兴奋剂使用。“嗨气球”制作步骤简单,材料易得,吸食后短暂的快感,让不少年轻人为之痴迷,甚至有人将它视为聚会时“调动气氛”的物品。这种“娱乐”在国内部分城市的娱乐场所相当流行。
不仅“小钢瓶”伪造的笑气
可能充斥在我们的娱乐场所
如今的许多新型毒品
还添加了零食、饮料等
“高级伪装”
让人防不胜防
↓↓↓
上图看着像普通糖果,其实这是一种含四氢大麻酚的“毒品软糖”。四氢大麻酚是大麻中的主要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成瘾性,一旦食用相当于吸毒,携带或邮寄含有该物质的食品均属违法行为。
这个奶茶,看着跟平时喝的奶茶似乎没什么两样,但它是由新型毒品“奶茶粉”冲泡而成,其主要成分是氯胺酮和摇头丸。
这款“可乐”看上去十分精致好看,却无比危险。它跟平时喝的可乐完全不一样!其主要成分是氯胺酮、K粉、冰毒等,吸食微量就会致人产生幻觉。
这款“跳跳糖”是一种冲食的毒品,跟各种饮料混合后,口味都不会发生变化,迷惑性极强。但饮用后大脑会持续亢奋,两到三天都不会感到疲惫,对人体的伤害极大。
这种“咔哇潮饮”饮料中含有国家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γ-羟基丁酸。滥用“γ-羟基丁酸”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严重的会导致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如同所谓的“迷奸水”“听话水”等,这些毒品服用后会使人昏睡、昏迷,因此常被用于犯罪。嫌疑人通常将药品与酒混合,受害者服用后会昏迷、失去意识,随后往往成为嫌疑人性侵对象。
这种“巧克力”中含有大麻酚成分,吸食大麻过量会损伤身体,如手脚颤抖、心跳加快、头脑昏觉、反应迟钝、短期失忆。如果长期吸食,后果更加严重!
这些果冻状毒品和市面上的食用果冻高度相似,其外包装上的三角形标记是用来区分口味和成分的,有的含有大麻,有的含有冰毒。
那么,
究竟怎样做才能做到
万无一失地远离?
坚决不碰才是正确选择!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坚决不碰!大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如不出入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让酒水远离自己的视线、不吃陌生人提供的食物和饮料,发现危险及异常及时报警。
坚决做到以下几点
↓↓↓
学习毒品知识,学会辨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不听信毒品能治病、解脱烦恼和痛苦、带来快乐等谎言。
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给的零食、饮料等。不法分子会声称新型毒品不是毒品,而是零食、网红饮料、减肥药等,或谎称不会上瘾。一定要坚决抵制,拒绝毒品要从第一口开始。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中国警察网、广州日报
天,女人多吃“姜撞奶”,嫩滑香甜,驱寒暖胃益气血,现做现吃
到了冬天,很多女孩子都喜欢喝热奶茶,既香甜又温暖,为了自己的身体,建议不要经常喝这些东西,不仅容易长胖,而且大量的添加剂对身体也是没好处的,而且价格还特别贵,一杯就十几元钱。
< class="pgc-img">>其实,喜欢喝甜品可以自己在家做,做法简单又好喝,营养价值还特别高,关键是成本特别低。可能你会说,不就是买一些奶茶粉冲泡一下嘛?谁不会呀。
我要说的可不是这样,那和外面卖的就没啥区别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道简单的甜品,是用生姜、牛奶做成的,只要3块钱就能做一份天然营养的甜品。
< class="pgc-img">>生姜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一种调料,它是一种温性食物,味道辛辣,有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保健功能,对身体有很多好处。而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它们碰撞在一起,能做出什么美食呢?
它就是姜撞奶!
姜撞奶是广州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都是新鲜的食材,现做现吃,特别受老广的欢迎。
它的口感有点像豆腐脑,嫩滑可口,香甜美味,主要是利用姜蛋白酶让牛奶中的蛋白质凝固。很多女性到了冬天都会手脚冰凉,经常吃一些姜撞奶,就能让全身都暖和起来。
< class="pgc-img">>传统的做法是加入白糖来改善口味,今天我改了一下做法,用红糖代替白糖。红糖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风散寒的作用,和生姜搭配,驱寒的效果更好。话不多说了,下面一起看看做法吧。
【红糖姜撞奶】
准备牛奶、生姜、红糖。
< class="pgc-img">>做法:1、做姜撞奶,不要用仔姜,也就是嫩姜,也要晒干的老姜。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老姜的蛋白酶更多,能够一次成功。老姜去皮,切成大块后放入料理机中打碎。
2、用纱布把姜末包起来,使点劲儿,把姜汁挤出来,蛋白酶都在姜汁里。姜汁和牛奶的比例掌握好,至少1比10,这样姜撞奶才更好成型。
< class="pgc-img">>3、牛奶倒进奶锅里,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几块红糖,开小火加热,但锅边开始冒小气泡时关火,不用煮开,只需要70℃左右即可。牛奶的温度太高,不仅会破坏牛奶的营养,而且还会让蛋白酶失去活性,就不会成功了。
< class="pgc-img">>4、如果经常做甜品,可以买一个温度计,做豆腐(脑)、姜撞奶、油炸等用得上。
如果没有温度计,锅边的温度高,所以最先烧开,这个时候的温度大概80℃,关火后晾半分钟,就会降到70℃,就可以“撞”了。
< class="pgc-img">>5、把奶锅举高点(不要太高了),牛奶从上往下冲进姜汁中,就无需搅拌了,姜汁和牛奶就混合均匀了。盖上一个盖子,等待10分钟,牛奶的蛋白质就会慢慢凝固,姜撞奶就成型了。
< class="pgc-img">>姜撞奶吃起来滑嫩香甜,特别好吃,吃一碗全身都暖和得很,美容养颜益气血,想吃了随时都可以做,女士们快学学吧。
< class="pgc-img">>【小技巧】
想要姜撞奶成型快,口感好,一定要记住2点。
1、要用老姜,老姜的味道辛辣,要适当地增加糖的用量。
2、牛奶不要煮熟,稍微有点热就行了,这样既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也不会把蛋白酶烫死。
觉得我的文章不错,请给我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下次见。
本原本没有“边走路边饮食”的习惯,近几年随着原宿、表参道商业区街边小店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这一模式,也让边走边喝的珍珠奶茶红了起来。
记者| 刘雨静
珍珠奶茶在日本有多火?
有人为“珍珠(タピオカ)”创造了新汉字;中国开到日本的“鹿角巷”和“Coco奶茶”,在新宿的门店的高峰时段需要排队2小时;甚至在早前对“平成”后新年号的预测中,不少沉溺珍珠奶茶不可自拔的东京女子高中生都把票都给了“珍珠(タピオカ)”,而“珍珠”也上榜了去年的日本流行语。
珍珠奶茶热也催生了不少新生意。你会发现从便利店到餐饮连锁,最近几个月的限定商品中一定都有珍珠奶茶这个选项。
比如最近日本便利店7-Eleven就推出了一款限定的珍珠奶茶巧克力:内部是木薯淀粉做的口感类似珍珠的软糖,外部则包裹着奶茶味的巧克力,售价149日元(折合人民币9.5元)。这款糖果乍一看像麦丽素,不过内部则是实打实的珍珠,据说冷冻食用口感更好。此前,7-Eleven还曾经推出过珍珠奶茶果冻。
7-Eleven的珍珠奶茶巧克力
除了7-Eleven,其它反应迅速的日本连锁便利店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珍珠奶茶相关商品。比如全家就有开盖即饮的珍珠奶茶冷藏杯、珍珠奶茶牛奶刨冰等等。
各个便利店的珍珠奶茶商品
不过除上面这些常规操作外,还有一些让你满头问号的珍珠奶茶脑洞商品。
比如珍珠奶茶拉面——位于日本福冈白河的拉面店“太鼓のぼお”就推出了一款盐、味增和柠檬为汤底的珍珠拉面,一度登上日本版大众点评“Tabelog”的打卡热门榜单;东京的“面屋武藏”则把日式蘸面的汤头换成了珍珠奶茶,每吃一口面都要在奶茶里走一圈。
太鼓のぼお的珍珠奶茶拉面
面屋武藏的珍珠奶茶蘸面
博多だるま的珍珠拉面
比起这些,珍珠奶茶啤酒甚至都不让人感到惊讶了。
东京的iBeer LE SUN PALM推出了各种风味的珍珠啤酒,草莓、猕猴桃等口味的起泡酒,加上珍珠和奶泡的搭配,非常适合那些喝奶茶想喝到上头的社会人。还有加入珍珠的甜味利口酒——日本高知县的菊水酒造厂就推出了咖啡欧蕾珍珠利口酒和草莓欧蕾珍珠利口酒,包装非常少女。
iBeer LE SUN PALM的珍珠啤酒系列
珍珠奶茶味利口酒
尽管在中国珍珠奶茶早已风靡多年,从学生时代校门口3块钱一杯的廉价奶茶粉冲泡出来的“快三秒”,到如今遍地开花的一点点、乐乐茶、喜茶等连锁——不过在日本,珍珠奶茶过去一直没流行起来。
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原本没有“边走路边饮食”的习惯。除了日本一些旅游景区的商业街,在大部分区域边走边吃被认为是不够礼貌、会给他人带来麻烦的行为;而日本街头公共垃圾桶的投放,往往集中在自动贩卖机、便利店和饮食店周围,人们往往会选择在店铺附近站着吃完,否则会带来街道垃圾。
不过从2015年起,东京的原宿和表参道这类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逐步开出了冰淇淋、可丽饼等街边店
,这些区域的高中生越来越多地边吃零食边逛街;“边走路边吃(食べ歩き)”这一习惯才开始扩张到其他商业区,并逐步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这给日本的珍珠奶茶店带来了机遇:原本日本的珍珠奶茶店大多是台式甜品店风格,店内必须设置座位,人们喝完才会离店;如今有了更多面积更小的外带门店,也吸引了Coco、鹿角巷等外来连锁店进入日本市场,并滋生了这些珍珠奶茶新生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