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爱做饭的人来说,去不同的餐厅品尝不同风味的美味佳肴是一件乐趣,去年十一回山东老家参加了堂妹的婚礼,顺便玩了几天了,热情的妹妹妹夫带着我们品尝了各种山东风味菜肴,很是回味。虽然山东是老家,但我自小在安徽出生成长,三十多年也就去过几次而已,所以对鲁菜并不是特别的熟悉,小时候对山东美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山东大煎饼了。但去年的山东之行,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山东鲁菜的魅力,从知名饭店到街头早餐店,无一不透着鲁菜的咸鲜纯正的特点。
而对于这些年长居北京的我来说,北京汇集着全国各地不同风味的餐厅,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自然是不可少的。此次头条美食和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吃在中国品鉴团--北京老字号探店系列】活动列表中,正有一家知名的鲁菜菜,不仅知名,而且历史悠久,在北京已经有197年的历史了,开业于清代道光二年,也就是1822年,主营山东福山帮菜,名列清代“北京八大居”之一。目前在北京有三家门店,我们此次探访的正是其中的日坛公园店。
< class="pgc-img">>地方倒是挺好找,就在日坛公园北门边上,到了公园门口一眼就看到了“同和居”,大门旁边还开着一个小小的外卖窗口,是为了服务周边群众,卖些日常食物。同和居特别有名的烤馒头和银丝卷在外卖窗口都可以买得到。进了门,一层只有少量的座位,而大厅和各种包间、卡座都在地下,装修精致,每个包间风格不同,大厅敞亮,而卡座相对私密一些,整体环境上足见商家的用心。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却是楼梯处一台遥控座椅电梯,这是为了照顾一些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专设的电梯,这样上下楼就方便多了。传统老字号餐厅受到老年顾客的欢迎,而餐厅也更多的考虑到顾客的需要,为此点个赞!
< class="pgc-img">>既然是来探店的,吃当然是最重要的环节,同和居虽然我是第一次来,但来之前我也是做了功课的,“同和居”的招牌菜不少,其中“三不粘”以及各种爆炒菜和汤类都是在美食界比较出名的,而“烤馒头”、“银丝卷”在京城老百姓中也是极受欢迎的家常主食,此行自然都要品尝一遍,快来随我来看一看百年老店、传统老字号“同和居”的美食吧。
< class="pgc-img">>【三不粘】:先来介绍三不粘,它原本是道宫廷小吃,后因同和居请来了御膳房的师傅帮厨,所以才把这道“三不粘”带到了同和居。虽然是知名的招牌小吃,但是用料极为简单,即鸡蛋黄、白糖、绿豆粉、水,做法听起来也不难,把这些食材搅拌均匀后,要经过三百余次搅炒才能制作完成,听着简单,但这其中的火候、臂力、搅拌的掌握程度,对厨师都是一种考验。三不粘指的是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成品呈金黄色、羹状,吃起来鲜美爽口,香甜不腻,焦脆适度。据说日本天皇都曾派专人到同和居来购买三不粘,飞机空运回去供天皇品尝,足以为三不粘的魅力了。这盘子只能平着放,不能斜,斜了就把三不粘滑走了,光滑如镜,非常漂亮。
< class="pgc-img">>【烤馒头】:山东的呛面馒头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了, 我作为山东人的后代,也是超爱山东的呛面馒头,而同和居却把呛面馒头蒸熟后再放进烤箱内进行烤制,外焦里嫩有嚼劲,馒头里还加了糖,味道发甜,这样的主食非常受欢迎,据说门口的外卖窗口经常排长队购买烤馒头。
< class="pgc-img">>【银丝卷】:除了烤馒头,还想介绍一下这道银丝卷,也是家常主食之一,蒸熟后烤制而成,但区别在于里面是丝状的,是把发面抻成如细面条状再抹了油,包裹到面饼里制作而成,层层香酥,比吃馒头更有意思。
< class="pgc-img">>【九转大肠】:再来分享一下热菜,作为鲁菜里的招牌菜品,九转大肠自然是不能少的一道菜,普通做法是将猪大肠经水焯后油炸,再灌入十多种作料,用微火炮制而成。成菜后,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色泽红润,质地软嫩。凡经营鲁菜菜系的餐厅里,都少不了这道名菜,但每家店的九转大肠都略有区别,各成风味。
< class="pgc-img">>【糟溜鱼片】:同样是鲁菜中的经典菜品,糟溜鱼片肉质滑嫩,香鲜四溢,鱼片无刺,入口顺滑。糟一般是指用香糟曲加绍兴老酒、桂花卤等泡制酿造而成的香糟卤,烹制出的鱼片香郁鲜嫩,味美无比,极为好吃。鱼肉上的选择尽量少刺或无刺为好,食之鲜嫩也不会被刺影响口感。
< class="pgc-img">>【炸烹虾肉】:虾肉鲜嫩,营养丰富,老人和孩子都比较适合的一道菜品。
< class="pgc-img">>【干炸两样】:干炸丸子经常吃,但这干炸两样里的干炸笋却是第一次吃,外焦里嫩,我个人是很喜欢的,不蘸佐料都觉得很香。
< class="pgc-img">>【葱烧海参】:鲁菜里海鲜烹制菜品也比较多,而山东大葱又是全国闻名,用来制作葱烧海参再好不过,海参清鲜,柔软香滑,葱段香浓,食后无余汁,同桌的小伙伴直说这葱段比海参都好吃!这道菜也是“古今八珍”之一,葱香味醇,营养丰富,滋肺补肾,值得推荐。
< class="pgc-img">>【酱爆桃仁鸡丁】:鸡丁自己在家也常做,这道酱爆桃仁鸡丁选用的是鸡胸肉,鲜嫩不柴,口感咸香,酱汁浓郁,下饭,很符合鲁菜咸香的特点。
< class="pgc-img">>【干烧黄花鱼】:用整条的大黄花鱼烹饪,汁香味浓,桌上转盘走一圈,这条鱼就没剩几口了,可见受欢迎程度。
< class="pgc-img">>【铁板自制豆腐】:豆腐鲜嫩特别软,有点儿鸡蛋羹的感觉,比较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据说豆腐都是店里自制的,外面买不到的。
< class="pgc-img">>【烩乌鱼蛋汤】:此汤爽口开胃,微酸微辣,入口滑嫩,上桌就被大家一通夸奖,一份不够,又上了一份,确实好喝。
< class="pgc-img">>【双味山药】:两种颜色的山药蒸熟后精心制作成小甜品,好看好吃且营养丰富。
< class="pgc-img">>【罗汉肚】:罗汉肚软嫩醇香、鲜咸味美、食之回味悠长,这切片的刀功也是不错的。
< class="pgc-img">>【水晶肘】:店家自制的水晶肘,晶莹剔透,色泽通亮,用肉皮和肘子炖制而成,入口香嫩,蘸着料汁特别香,当下酒蛮好,可惜我不喝酒。
< class="pgc-img">>【手撕咸香鸡】:吃了几口,觉得鲜嫩无比,还以为是童子鸡制作,没想到一聊,这道手撕咸香鸡居然是用柴鸡制成,也能做的如此鲜嫩,必须点个赞!
< class="pgc-img">>【一帆风顺】:作为在北京营业的传统老字号,自然少不了北京的宫廷点心,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小豆糕,四样小食拼作一盘,起名“一帆风顺”,寓意不错,而且这几道点心都是各有特色,好吃好看,推荐。
外出就餐的乐趣就在于可以品尝到不同于家常菜的风味,而喜欢做菜的人则会把这种饭店里的风味带回自己家,上次去“羯子李”吃羊蝎子吃到了一道油泼羊肉,回来就学做了一份,受到家人的欢迎,这次“同和居”的各式菜肴都很对我的口味,也可以考虑学做几道菜品,丰富我家的餐桌,敬请期待吧。
><>感谢阅读,更多家常美味菜谱,请关注我的【魔多厨房】吧!我是多妈,坚持分享自己喜欢的原创食谱,用简单、常见的食材制作出来的健康、营养的家常美味,愿健康饮食走进千家万户,让厨房更有家的味道!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欢迎点赞、收藏、评论、转发给更多的小伙伴。如果您有更好的做法想要分享,欢迎留言,一起交流下厨的乐趣吧!
到老道外就不得不提文明哈埠的范记永,也是目前为止哈尔滨最大的一家饺子馆。位于道外区南头道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范记永饺子馆占地2000余平方米,楼上楼下共三层。每层都针对食客的不同需求来提供餐饮服务。是家人同学朋友聚会的首选之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范记永始创于1912年,如今已经走过了一百余个年头。是不折不扣的老品牌,老字号。一直都是哈尔滨饺子馆中的楷模与领头羊。作为饺子馆,范记永的三鲜馅饺子足称得上一绝。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祖传三鲜水饺秘方调出的鲜香水饺馅,揉搓无数次才做出的劲道面团。再配上人工捏出小边大馅水饺…甚至于沸水煮开几次和灶火旺盛程度都有讲究。精工雕琢出的饺子不粘不贴,热食冷吃鲜美可口、香而不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除饺子外,范记永的熏酱也是一绝。酱肘子、酱鸡爪、猪拱嘴等等老生常谈的菜肴,在厨师师傅手里变得口感醇厚,酥嫩适口。浓浓的烟熏味和细腻的肉质用来下酒再合适不过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至于老道外的传统美食:锅包肉、老式干炸肉段、浇汁鱼等菜肴,范记永更是磨练的炉火纯青,百余年来的手艺代代相传。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店里还特别设计了创意菜品,非常吸引人眼球。其中不乏小朋友们一定会喜欢的果蔬盆栽,金桔牛肉、笋干螺片、鼓香深海鱼和石锅海胆豆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些创意菜不光颜值高,味道也鲜美异常。更重要的是,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特色。果蔬盆栽的创新尝试,金桔牛肉的新法烹饪,笋干螺片的鲜美…
< class="pgc-img">>范记永作为老字号,价格接地气,有着与老牌子所不相符的物美价廉。
>建省的小吃特别多,很多传统小吃都保存了下来,虽然说制作讲究收益不高,但还有一些老艺人在坚持,就是不知道这些老味道什么时候会消失,属于且吃且珍惜的美好回忆,比如说这家老店有上百年历史,他们家的小吃,就让人回味无穷。
< class="pgc-img">>一, 厦门同安的传统老店
这家店有不少分店,到底哪家是总店,具体我也不知道,反正店铺都是一股老店铺的氛围,产品也特别多,藏得深客人也找来吃。他们家从光绪18年创办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代人,依然保存老味道,是几代厦门人从小吃到大的老店,主要做的是各种古早味的糕点,尤其是马蹄酥和炸枣,都是他们家的特色。
< class="pgc-img">>厦门同安有三宝,马蹄酥、炸枣和封肉,他们家就占两样。马蹄酥以前是宫廷食物,辗转流传到民间,在福建、江苏、山西等地都很流行,又因为每个地方的口味不同,而产生了变化。福建的马蹄酥香甜盈口,油而不腻,真是百吃不腻,在解放前就有不少老字号做马蹄酥,而流传到现在的就没剩多少了,还好他们家保留着老味道,是赠送亲友的好礼物,连坐月子的时候也喜欢吃上几块补身。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二, 两种口味吃不腻
他们家的马蹄酥有甜咸两种口味,一袋7.5元有12个,价格还是很实惠,个人更喜欢咸香口感。以前做马蹄酥用的是猪油,现在为了养生已经不用猪油了,味道却依然香醇。馅料是麦芽糖,软糯香甜,而饼皮一层层地起酥很酥脆,经常吃一块掉一地渣,除麦芽糖,现在还多了好多口味,但还是传统口味更受欢迎。很多人喜欢泡着茶或者泡在豆浆里一起吃,别有一番风味。
< class="pgc-img">>这个马蹄酥有童年的味道,奈何现代人的口味越来越高,已经不喜欢这种老点心,有人嫌弃它没猪油香,但真要改成猪油他们又会嫌弃不够健康,小时候等着过年父母买一大堆回家慢慢屯着吃的感觉已经忘记了,这种古早味的糕点,除了中老年人还在支持之外,有几个年轻人会喜欢呢?
< class="pgc-img">>三, 其他糕点也不错
另外桔红糕、椰子饼、腰子饼都不错,虽然说店是老店,老板却不断在创新,希望能跟上大家的喜好,他们家的糕点价格实惠,很多人一买就是一大堆,吃的就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