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正从餐厅菜单里的一两页渐渐走向独立档口,店旁开个“奶茶店”或成为餐饮门店的标配。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云海肴云南菜、鹿港小镇、薄荷餐厅等餐饮品牌在门店旁设置了独立的茶饮外带区,无论是否进店用餐,消费者都可进行购买。
有分析指出,虽然设置饮品外带区可以拓展获客渠道,提高餐厅坪效,但这也对品牌的研发、创新能力有一定要求,若想与茶饮“赛场”的专业选手较量,还需创造出更具品质与特色的产品。
独立茶饮档口渐热
餐饮品牌不断去挖掘茶饮消费潜力。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云海肴云南菜、鹿港小镇、绿茶餐厅,将太无二等多家餐厅均在门店旁边设置了独立的茶饮外带区。这部分区域更像一个茶饮档口,基本上是与餐厅独立,有着独立的招牌、菜单。
以云海肴云南菜为例,该品牌一门店旁的饮品外带区标有“洱汀饮品外带区”,门头有着“鲜榨水果”的字样。主要售卖鲜榨柑柑汁、百香果Mojito、红玫瑰与米酒、红豆奶茶等饮品,价格在16-28元不等。同时,该外带区还售卖黑糖豆花、鲜切水果盒、现烤玫瑰鲜花饼等产品,售价在12-19元之间。
无独有偶,鹿港小镇旗下的门店同样在门店旁开设了茶饮档口。北京商报记者从朝阳大悦城门店看到,独立的茶饮档口招牌写着“鹿港茶饮”,售卖现制饮品、鸡蛋仔、冰淇淋等产品。除此之外,薄荷餐厅、将太无二等部分餐厅均设立了独立的对外茶饮区,与餐厅区别开。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云海肴云南菜相关负责人时了解到,大部分餐饮品牌去布局这一业务是希望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而茶饮也是当下需求较高的品类,同时与餐厅的定位比较契合。而将餐厅一部分的空间独立出来做对外的茶饮区,也能够降低运营成本。
增加门店坪效
事实上,餐+茶饮的组合并不少见,只不过之前大部分餐饮品牌仅仅是在门店的菜单中增加了茶饮选项。太二酸菜鱼、聚点串吧、川成元麻辣香锅等餐饮品牌都曾推出茶饮类产品,快餐品牌肯德基、麦当劳也在餐单中加入这一品类,以此来触达到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已经有不少餐饮品牌尝到甜头,比如火锅品牌湊湊刚“出道”时便主打火锅+茶饮,如今在湊湊门店都会看到独立于火锅点单之外的茶饮外卖区。现在,这一个个独立的茶饮档口扮演着独立茶饮门店的作用,面对的消费群体也不仅仅局限于进店用餐的消费者。从上述餐饮品牌的布局不难看出,其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拓展新的获客渠道,为自身寻求更多亮点。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表示,茶饮赛道竞争激烈也意味着这一品类满足大众化需求、适应性广。餐厅增设独立茶饮场景,能够充分利用餐厅现有的空间和地理资源,提高门店坪效,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同时,茶饮外带区通常不受用餐高峰的限制,不会存在太多时段上的差异。另外,设立独立的茶饮场景也是餐饮企业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方式之一,能够在体现品牌时尚感的同时,来更好地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与节奏。
切勿盲目跟风
独立的茶饮档口固然能为餐厅带来更多的流量与收益,但这对企业的产品研发与创新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另外,与专业茶饮“选手”进行较量并非易事。
营销与产业战略专家李兴敏认为,并非所有品牌都适合开设这类业务,企业需要与自身定位相匹配。从品牌定位上看,部分定位较为年轻、菜系时尚、主打休闲风格的餐厅更适合开设这一业务,传统餐厅延伸饮品业务并不占优势。从竞争策略来说,餐厅可以提供与自身定位相符的产品去进行差异化布局,而不是一味效仿市场上的茶饮品牌。另外,对产品进行品质与价格升级,使消费者获得更多认同与满足感。
文志宏表示,茶饮产品的技术门槛并非很高,这也是众多餐饮品牌布局的原因。但是,这也意味着对产品的品质、服务、研发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产品的口碑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印象,保证产品品质,以防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对于餐厅而言,大量的消费者来自于进店消费群体。如何同时兼顾店内与店外的业务,将茶饮区的产品与餐厅产品建立联系,为品牌带来长期活力也是关键。
北京商报记者 郭缤璐 张天元/文并摄
设独立的茶饮外带区,云海肴、鹿港小镇等多家餐企门店寻找新增量;麦当劳、星巴克宣布暂时关闭在俄罗斯的门店,详情请看红餐网《每日餐讯》。
多家餐企建独立茶饮档口
要与茶饮品牌竞争?
北京商报消息,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云海肴云南菜、鹿港小镇、薄荷餐厅等餐饮品牌都在门店旁设置了独立的茶饮外带区,无论是否进店用餐,消费者都可进行购买。
以云海肴云南菜为例,该品牌一门店旁的饮品外带区标有“洱汀饮品外带区”,门头有着“鲜榨水果”的字样。主要售卖鲜榨柑柑汁、百香果Mojito、红玫瑰与米酒、红豆奶茶等饮品,价格在16-28元不等。同时,该外带区还售卖黑糖豆花、鲜切水果盒、现烤玫瑰鲜花饼等产品,售价在12-19元之间。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云海肴云南菜相关负责人时了解到,大部分餐饮品牌布局独立茶饮档口是希望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而茶饮也是当下需求较高的品类,同时与餐厅的定位比较契合。而将餐厅一部分的空间独立出来做对外的茶饮区,也能够降低运营成本。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独立的茶饮档口固然能为餐厅带来更多的流量与收益,但与专业茶饮“选手”进行较量并非易事。
营销与产业战略专家李兴敏认为,并非所有品牌都适合开设这类业务,企业需要与自身定位相匹配。从品牌定位上看,部分定位较为年轻、菜系时尚、主打休闲风格的餐厅更适合开设这一业务,传统餐厅延伸饮品业务并不占优势。
从竞争策略来说,餐厅可以提供与自身定位相符的产品去进行差异化布局,而不是一味效仿市场上的茶饮品牌。另外,对产品进行品质与价格升级,使消费者获得更多认同与满足感。
麦当劳与星巴克暂停其在俄业务
智通财经消息,俄乌事件升级以来,由于政府的强烈反对,美国餐饮连锁公司麦当劳宣布,将暂时关闭俄罗斯境内的850家门店。与此同时,星巴克也宣布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
麦当劳和星巴克表示,即便关闭了在俄罗斯的门店,他们也将继续支付相关员工的工资。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Cowen Inc.分析师Andrew Charles上周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风险敞口对麦当劳来说“无关紧要”,尽管它占公司收入的9%左右。这是因为,在麦当劳去年报告的 104 亿美元营业利润中,这些国家的营业利润不到 3%,即3.11亿美元。
耶鲁大学商学教授Jeffrey Sonnenfeld说,事实证明,大型国际品牌要想摆脱在俄罗斯数十年的品牌建设是很难的。他表示,“很多消费品公司一直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行动,这是有原因的。”“他们很害怕,因为他们努力打造了这些标志性的品牌。”
餐饮店油烟“熏坏”业主
执法部门立案处理
红星新闻消息,家住成都双流区温哥华南苑小区的刘女士和邻居们,饱受楼下一排串串、烧烤、火锅店的油烟、噪音困扰,多方投诉未果。直到今年,他们发现,楼下商铺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规划烟道。而商铺经营者更是未经同意,擅自从商铺搭建烟道,直达顶楼。
业主刘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搬进小区开始,就已经发现了楼下餐饮的油烟、噪音等问题。期间楼栋业主也多次投诉,但之前相关部门回复的问题,都只涉及违规占道经营等。接到投诉,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来处理了,等到人一走,餐饮店又开始把桌椅摆出来,照常经营。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红星新闻记者在温哥华南苑小区看到,临街一排商铺,除一头一尾各有一家房产中介和药店外,都是餐饮店铺。一路看过去,有2家店铺直接在店铺门上方安装了普通排风扇(其中一家正在装修)。
3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双流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西航港中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接到业主投诉后,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摸底调查,温哥华南苑1楼底商餐饮商铺,确有部分证照不全,已经联合市场监管局调查处理。对于因未设计烟道而开设产生油烟的餐饮商铺,目前相关部门已立案查处,会有下一步的处理。
韩国进口三文鱼价格暴涨六成
俄罗斯产海鲜全面涨价
北青网消息,随着俄乌战事的持续,韩国对俄罗斯进口依赖度较高的水产品价格也持续高涨。俄罗斯是韩国的第二大水产品进口国,近期受俄乌局势影响,韩国水产品市场上的多种海鲜都面临供不应求的风险。
其中,韩国民众常吃的明太鱼更是备受韩国消费者的关注。韩国向来有吃明太鱼的传统。但近些年因过度捕捞,韩国海洋水产部发布了长期禁捕令,这两年的明太鱼供给主要依赖进口。其中,俄罗斯产明太鱼最多时占到进口量的九成左右。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目前,韩国的零售商正在密切关注进口水产品的供需变化情况。三大连锁超市表示,俄罗斯产水产品的库存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如果事态长期化,不排除断货的可能性。
韩国政府相关部门则在监测水产品的价格动向,打算在必要时启动应急储备。韩国政府还表示,水产业聚集着从进出口到加工销售的很多中小企业。
“疆小骆”完成种子+轮融资
新疆菜会崛起吗?
36氪获悉,近日,国潮疆文化餐饮连锁品牌“疆小骆”完成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锐峰资本、德聚资本联合投资。
“疆小骆”是一家疆文化餐饮连锁品牌,专注于餐饮服务领域,为用户提供新疆特色餐饮食品,包括酱香米粉、羊肉串等。与常规的新疆菜品牌不同,“疆小骆”没有走大而全的正餐模式,而是走快餐路线,产品少而精,人效坪效比更高。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据了解,目前新疆菜的玩家基本上是两种状态:一种是缺少品牌化升级,像很多街边的兰州拉面馆一样。而称得上品牌的,则更多还是正餐模式,比如北疆饭店。像“疆小骆”这样走快餐路线的新疆菜,未来能否突围而出,红餐网将持续关注。
注:本文由红餐网整合自北青网、36氪、红星新闻、北京商报等公开信息。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也希望广大读者在评论区留言,为广大餐饮人提供更多更宝贵的建议。
< class="pgc-img">>整编 | 红餐网_朱 明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节回老家,我发现县城新开了一家网红奶茶店,300平,天天排队。
听老板讲,现在去奶茶店约人、谈事、写作业,成为了小镇青年的“三件套”。
小镇青年们对第三空间的需求,催生了县城大店的密集诞生。
下沉市场开大店,会是今年的趋势吗?
作者 | 国君
县城、乡镇涌现“当地最大奶茶店”
这次回老家我发现,县城奶茶界,也开始有“鄙视链”了。
主流的档口式茶饮店在最“底层”,其次是带座位的茶饮店,再往上是拍照好看的百平店,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是那些有设计主题、动辄几百平的大店。
店不够大、环境不够好,“中学生写作业都不乐意去”。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位于豫北县城的敬茶品沫,2020年10月底,开了一家300平的“县城最大奶茶店”。
敬茶品沫新开的300平大店
>老板焦素亮告诉我,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尝试开大店了。第一家店是2019年在卫辉开的,200平米,就在蜜雪冰城的旁边,生意不错,所以又开了这家300平米的门店。2021年要去新乡再开几家“带空间的店”,把品牌形象提升上去。
拾茶,是另外一个在县城开店的品牌,老板赵科举今年也开了家“西平县最大奶茶店”。这是拾茶的第三家直营店,2层楼、60多个座位,也有200多平米。
拾茶门店
>开业没多久,本地最大奶茶店的“新闻”,就在人口不多的县城传开了。这家店在几乎没有推广的情况下,首月就做到了盈利。
“没想到,还是大店生意好干。”赵科举说,接下来两年,除非有特别好的位置,否则不会再开档口小店了,要“以空间好的大店为主”。
“大店生意好做”这件事,主打下沉市场的大品牌也尝到了甜头。
以小镇青年为主要客群的古茗,公众号消息显示,其2020年在江浙地区,也开出了多家主题店,有“夜店风”、金属质感等不同视觉风格,面积150~300平不等。
进行个性化门店设计,图为古茗温州乐清店
>发源于上海的悸动烧仙草,2020年在江苏也开了30多家60平米以上的门店。
县城版喜茶、乡镇版星巴克,大店已经是下沉市场增长的主力了吗?这种模式效果怎么样?
县城开大店,生意怎么样?
敬茶品沫的300平大店,一开业就在县城奶茶女孩中造成了小规模轰动。
开业第一个月,平均8元/杯的定价,实现了18万的营业额,节假日的出杯量超过了1000杯/日。
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拾茶的200平门店,不到10元的客单价,实现了16万的营业额,比另外两家小店的营业额加在一起还要多。
蜜雪冰城在沈丘县下属的一个乡镇上,有一家3层楼的大店,约200平米,店老板告诉我,在1月份她的门店营业额超过20万。自从开业以来,门店生意最差的一天也卖了3000块。
《瞭望》新闻周刊发布的《小镇青年消费研究报告》显示,小镇青年将成为今后10年消费市场的主力军,预计到2030年,三四线城市居民消费达45万亿元人民币。
可以看出,消费升级的趋势已经蔓延到了下沉市场,小镇青年也有轻奢的想法,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他们还“有钱有闲”。
但客单价偏低的下沉市场,开一家几百平的奶茶店,性价比到底怎么样?
百平大店,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敬茶品沫的大店,开在县城一个二级商圈,但位置很好,300平年租金不到10万,装修花费约30万。
装修花费约30万
>店里一共需要7个员工,按照当地2000~3000的工资水准,1个月的工资成本在2万左右。
茶饮店最大的两块成本房租+人工,加在一起3万左右,按照一个月15万左右的营业额,以及行业平均65%的毛利计算,减去设备损耗等,每月仍然有3~5万的纯利润。
他们2019年开的200平门店,一个月的房租才4000块钱。
拾茶的门店位于县城的商圈C位,200平一年的房租也不到15万,每月超过10万的营业额。
与一二线城市寸土寸金的成本相比,县城较低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让一家店的成本不会因面积而提高太多。
——相比于一线城市,盈利相对是容易实现的。
在下沉市场,大店反而更好做?
1、“地标式奶茶店”,更容易形成传播
对于一些县城、乡镇来说,一家200平、300平的茶饮店,就可以成为当地最大的“地标式奶茶店”.
当门店在某一方面贴上“最”的标签后,就有了唯一性、稀缺性,不仅能带来巨大的品牌曝光价值,还可以和当地的景区一样,成为消费者签到打卡点之一。
而超大奶茶店,更容易在县城内形成口碑传播。
拾茶的老板赵科举举例,一家大店的开业,会短期内让县城很多年轻人的开场白变成:“你知道吗?咱县开了家超大奶茶店,比饭店还大,环境超好!”
这样的店,也很容易成为很多情侣、学生“接头”的地方。
即便普通路人,看到这么大的奶茶店,也会留下深刻记忆,在下次想喝点什么的时候,会想起这个地方。
2、小镇青年“第三空间”的需求旺盛
在我上高中的小表弟看来,如果老家没有一家像样的“地标式奶茶店”,在同学面前是抬不起头的,过节约女同学来玩,成功率也不高。
三四线市场,迪欧、上岛几近消失,年轻人没地方聊天,有座位的奶茶店成了他们约会、聊天,甚至相约写作业的地方。
一些聪明的大店老板准备了一个个空间美好、让年轻人有尊严感的地方,甚至还加了小吃、瓜子、烟灰缸。
3、超大店商业模式,已在一二线市场被验证
其实饮品行业超大店的商业模式,在一二线城市早已被多次验证。
2018年,2700平的上海星巴克烘焙工坊开业一年,成为星巴克全球销售额最高门店。
西安的素饮糖人咖啡,1200平的面积,成为了西安最大的咖啡馆,是当地消费者和游客的打卡点之一,年营业额超过600万。
糖人1200平的空间
>深圳茶饮品牌芭依珊,开出3500平的大店,足足有8个篮球场那么大,刷新国内茶饮店面积新知,成为所在区域的地标门店之一。
打造地标式门店,已经有了不少可供参考的案例经验。
未来3年,大店是下沉市场的新趋势吗?
京东发布的《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四五线城市的消费总额增速领跑其他线级城市,其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不断完善,下沉市场消费潜力较大。
相对一二线城市,小城市居民房租、房贷、交通等刚性生活成本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比较低,诸多因素使得他们更愿意消费,也有能力消费。
小镇青年还有明显区别于一二线市场的特别需求——强社交连接。下沉市场熟人社会特征明显,消费行为也与社交活动紧密联系,对于第三空间的需求,正是刚需。
一场大规模的、面向小镇青年的消费升级正在开展。
于新茶饮而言,在产品升级之后,以品牌化、数字化、空间体验升级为基础的新一轮下沉,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