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稳供应、保服务,是区域酒类连锁品牌“走出去”的基础。
文|云酒头条商业中心
山西晋城,距离省会太原300多公里,是一座人口仅200多万的地级市。
酒乐乐,就创立于此。
2004年,29岁的王采军和妻子赵素霞,创办晋城康利源商贸公司卖酒;2014年7月,山西酒乐乐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酒乐乐)首家门店开业……
经过10年发展,酒乐乐拥有超50家门店,数量进入山西酒类连锁三甲。
2018年,固守晋城的酒乐乐挥师长治、临汾,在长治开出8家门店;2021年,酒乐乐在太原开出200多平方米旗舰店,实现了门店在省会的从无到有。
伴随酒业ToB向ToC转型,酒类连锁竞争加剧。1919、酒仙网国际名酒城、名品世家等强势品牌,拥有供应链、门店等优势来势凶猛,而酒乐乐作为区域连锁,从200多万人的地级市起家,不仅守住晋城大本营,还成功跨区外扩。解剖酒乐乐案例,挖掘其成功之处,对众多中小酒类连锁无疑具备启迪意义。
▲王采军
一包烟、一瓶酒
一个电话免费送
2004年王采军夫妇创业卖酒,主要是给当地KA卖场供货、销售白酒礼盒、从事名酒批发,没有涉及C端业务。
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2013年酒类批发受到影响。公司团队研讨认为,只有从批发向零售转型才有未来。经过反复考察学习,2014年公司在晋城开出了酒乐乐第一家连锁门店。
从批发到零售,酒乐乐如何跨越?
赵素霞表示,第一家店选在晋城人流量较大的主城区,面积300多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作为产品陈列和销售区,二楼是酒水品鉴区,也可以用于培训。门头“酒乐乐”三个字非常显眼,在当时卖酒以烟酒店为主的晋城,颇有“鹤立鸡群”之感。
酒乐乐初创,王采军夫妇和管理团队就制定了“一包烟、一瓶酒、一个电话免费送”服务策略。公司在当地投放广告,申请了400电话,消费者只要打电话就送货上门。
2014年,晋城还极少有酒商主动免费送烟酒上门,有同行为了测试,时常打电话让公司跨城配送一包10元的香烟,尽管这种生意不赚钱甚至亏本,王采军夫妇依然坚持承诺,逐渐积累了部分粉丝,酒乐乐品牌知名度也有极大提升。
2015年,酒乐乐首店运营一年实现盈利,公司相继开出两家门店,公司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经营模式,以入会、赞助等方式和晋城多家行业协会达成合作,通过圈层营销拓展了大客户,酒乐乐运营逐渐步入正轨。
王采军分析,酒乐乐能在晋城快速崛起,首先在于公司坚持“五真”理念;其次晋城酒类流通相对滞后,规模化酒类连锁较少。同时公司坚守不卖一瓶假酒的经营理念,和一包烟,一瓶酒免费送达的服务承诺,消费者逐渐了解信任酒乐乐,让酒乐乐几年之内,就发展成为当地酒类零售连锁第一品牌。
店长、供应链、服务
在王采军看来,酒类连锁运营,店长是门店生意好坏的关键,公司坚持店长内部培训和选拔,同时通过月度分享会、内部PK制度,实行优胜劣汰。
酒乐乐每个月都要举办月度分享会,所有门店必须分享本月做的好的成绩和亮点,同时制定下月经营计划,公司依据销售业绩进行“PK”,对业绩突出门店奖励,未达标门店进行处罚,经营较好门店,月奖可达到万元以上。
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规定,符合条件的店长可以在门店入股并分红,这相当给优秀员工戴上“金手铐”,为酒乐乐培养和留住经营人才,提供了制度保证。
打造良好的供应链,也是酒乐乐快速成长的关键之一。
2014年以来,酒乐乐相继成为汾酒、泸州老窖、西凤、汾阳王、张裕、长城、汾杏、劳德巴赫精酿等品牌晋城代理商,公司目前拥有500多个产品条码,在当地优势明显。
王采军指出,酒乐乐地处山西,清香白酒销量占比60%以上,公司通过与清香、浓香、凤香名酒合作,极大丰富了供应链。2023年公司还组建亲民品牌、高端品牌两大事业部,做好酒类连锁同时做好传统分销批发,让公司实现“两条腿走路”。
2017年,酒乐乐经过3年高速成长,首次迎来加盟商。加盟商来自晋城,人脉和社会资源较好但没有卖过酒,王采军在与其深度沟通后,双方决定携手合作。
为了服务好加盟商,酒乐乐组建了“保姆式”营销服务团队,从选址、团队组建、产品选择、开业策划、市场动销等全方位帮扶,开业当天,门店推出“9.9元送一瓶酒”活动,吸引众多晋城消费者参与,加盟商合作第一年实现盈利,迄今双方合作6年。而三年疫情期间,酒乐乐对所有加盟商都进行费用减免,通过真诚换真心服务,酒乐乐获得加盟商高度认可。
复制成功不易
走出去才能做强做大
2018年,王采军、赵素霞夫妇打造酒乐乐4年,业务模型基本成熟,于是首次走出晋城,在长治成立分公司。
王采军介绍,晋城距长治只有一小时车程,人员交流频繁,自己在长治有一定人脉资源,开店有诸多优势。2019年9月,酒乐乐更是一天之内在长治开出3家门店。截至2023年9月,公司在长治拥有8家门店。
异地扩张,酒乐乐也感受到压力。
“在晋城,酒乐乐拥有30多家门店,是当地酒类连锁第一品牌,消费者点名购买很多,长治目前缺乏这种氛围。公司规划用3年时间,在长治开出30家左右门店,酒乐乐的品牌优势就可以凸显”赵素霞表示。
异地拓展困难不小,但酒乐乐并未放慢扩张。2021年,公司在太原开设旗舰店,成立太原营销中心,2022年酒乐乐进入临汾,目前正与运城合伙人沟通运城市场布局。
王采军指出,相比强势品牌,区域连锁只有品牌势能足够、门店达到密度,口碑影响消费者,购买率才能提升,这也是酒乐乐走出晋城后容易遭遇的瓶颈。
另一方面,区域连锁一定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做大做强”。2023年,酒乐乐提出“一体两翼”战略和“1235工程”方针,强调“聚焦招商、紧抓销售、培养人才”,为公司深耕以晋城为中心区域市场,奠定了基础。
酒类连锁创业10年,王采军感悟颇深。相比传统烟酒店,连锁业态优势明显。区域连锁要想成功,首先必须重视根据地,打造出样板市场,做“小池塘中的大鱼”。同时,市场条件成熟后要复制扩张,通过门店拓展和市场深耕,构筑起品牌、消费者、服务的护城河。而酒乐乐的案例也表明,区域连锁酒企只要做到“小而美”“小而精”,依然拥有旺盛生命力。
源: 红餐网
作者: 杨丽琳
有人说,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做餐饮。而如果你想和朋友反目,那就和他合伙做餐饮。合伙本来是为了达到双方共赢,为何最终总是不欢而散呢?
其实,模式没有错,错的是找错人而已。
合伙有风险,搭伙需谨慎!
近日,各大媒体陆续报道了发生在陕西宝鸡市的一起火锅店恶性杀人案,案件中的杀人犯王某残忍杀害了2名和他一起开餐厅的合伙人,犯罪手段残忍,依法执行死刑!
该案件被报道后,业内餐饮人议论纷纷。这起案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合伙干餐饮真的不靠谱吗?
1
合伙开火锅店起争执,
男子残忍杀害2名合伙人
据报道,这起沸沸扬扬的“火锅店股东杀人案”发生在2017年。
< class="pgc-img">>3名当事人王某、刘某、张某从2014年开始在陕西宝鸡市合伙经营一家主题火锅店,也许是因为生意不理想,2017年3月16日,三人约好在王某家协商火锅店的转让事宜。
法院公布的案件详情显示,协商时,张某曾因事暂时离开,剩下的王某与刘某因言语不和发生争执,王某先后使用家中的电警棍、折叠刀、菜刀等工具击打、砍刺刘某,又用手铐锁拷刘某双手,将袜子塞入刘某口中,用透明胶带缠绕刘某口鼻,最终致刘某死亡。
而后,此前离开的张某回到现场,王某又用折叠刀、菜刀多次砍刺张某,致张某当场死亡。
杀人后,王某自己打电话报警,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因犯罪手段残忍,情节、后果特别严重,王某一审被判死刑。2019年8月,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王某的上诉,维持原判,而后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下达了执行死刑命令。
前几日,王某被执行死刑,案件最终尘埃落定。
< class="pgc-img">>据相关媒体报道,案发前,王张刘三人就经常因为店内的一些琐事产生矛盾和争执。
被告人王某一直认为,刘某、张某有负于他,这种心理日积月累后终于因火锅店的转让事宜被引爆,酿成了今天的悲剧,令人唏嘘。
2
兄弟反目,闺蜜撕逼,
合伙干餐饮注定不欢而散?
关于合伙,业内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结束和谁的友谊,那就和他合伙开餐厅吧!
据红餐网了解,合伙干餐饮一直不被看好的原因主要有3个:分工难、分红难、长久难。
第一,分工难。 开餐厅涉及的事项众多,多人合伙开餐厅,谁负责日常管理,谁负责食材采购,谁负责财务,怎么明确合伙人的职能,一直都是一个问题,也最容易发生矛盾。
很多合伙开店的人都是朋友,往往不好意思分得太清,初期都是口头约定分工,或者根本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最终导致管理混乱,经营不善,不得不散伙关门。
< class="pgc-img">>第二,分红难。 利益之外,人人都是感性、讲义气的人;但利益之内,伸出的友好之手都藏着刺。
初合伙时,利益分配往往好说。然而,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合伙人之间很容易就会因为利益或权利而扯皮,比如,赚到钱后临时要求增减股份等。
第三,长久难。 一起合伙开餐饮时,大家都嘻嘻哈哈,认为这么多年的友情了,不会有啥大问题,但真正能做得长久的真没几个。
生意做得好,容易因分工、分红等闹矛盾;遇到生意不好的,合伙人大多都是大难来时各自飞。餐厅生意不好,合伙人中途退出的案例数不胜数。
< class="pgc-img">>除上述3个原因外,合伙开餐厅还有很多雷区,比如合伙人理念非常容易不合、总与家长里短牵扯不清、沟通碍于情面等。因为这些雷区的存在,餐饮人对合伙开餐厅这事一直褒贬不一。
3
不想合伙变“结仇”,
关键是要找对“人”
其实,在资金不够或是经验不够、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合伙做餐饮本来是好事。
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借力,共同赚钱,一方面,可以降低个人创业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多一个人总会多一份胜算。
只要规避好其中的风险,合伙干餐饮也是可以生财的。
怎么规避合伙风险?关键是找对“人”。
< class="pgc-img">>正如红餐网专栏作者蒋毅所说,餐饮创业的高失败率和高淘汰率,最大的原因都是“人”,也就是合作伙伴问题。人对头了,其他问题都好解决,也都能解决;反之,人不对头,什么好的事情最后都会变得很糟糕。
怎么找到合适的合伙人?红餐网专栏作者龚伟分享过找合伙人的5条标准:
- 合伙人一定要志同道合
所谓志同道合,主要指的是在理想和目标上要有一致性。如果你的目标是做一个连锁品牌,而你找来的合伙人却只是想开一家店养家糊口,那么到最后肯定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所以找合伙人的时候,一定要先清楚你的长期目标是什么,短期目标是什么,然后再对比对方的答案,看彼此是否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只有目标一致,合伙关系才能更加稳定健康地持续下去。
< class="pgc-img">>- 合伙人一定要性格互补
找事业合伙人就跟找人生伴侣一样,要搭伙过日子,性格上一定要互补。一个性格急躁,另一个一定要平和冷静,要不然针尖对麦芒,迟早都得干一架。
性格急躁的人,往往做事效率较高,利于项目更快的推进。性格沉稳的人,往往考虑比较周全,利于事情更好地进行,这样两种性格的人,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
- 合伙人一定要价值观趋同
每个人的经历、能力和经验都不相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尽一致,说简单点是看待问题的高度和深度不同,说复杂一点就是价值观的差异。
找合伙人一定要找价值观趋同的,要不然常常会在一些日常事情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纠葛。
例如,你觉得产品品质应该最大化的保障,你的合伙人更倾向于节省成本,当顾客投诉产品有问题时你认为应当立刻给顾客退换,而你的合伙人却认为这样会损害自身利益,分道扬镳几乎是必然的。
< class="pgc-img">>- 合伙人一定要经验能够互补
一个团队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能力和经验的互补。如果你比较懂产品,但是不懂财务和管理,那么当你找合伙人的时候,就应该找在财务和管理方面比较擅长的,所有人各司其职,才能实现经验与能力上的互补。
- 合伙人的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态度往往决定一切。一个人,如果能力非常强,但是缺乏自我约束力,我行我素,不遵守团队工作制度,对待事情缺乏责任心,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合伙做事情的。因为他会成为一切规则和制度的杀手,会带坏整个团队的良好氛围。
结 语
合伙,其实求的是和气生财,相互体谅、相互支持、互帮互补。餐饮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生意有赚就有赔,选择合伙的初衷无非是希望能将风险分摊,做好资源整合,把餐厅开好。
合伙模式并没有错。只是,选择合伙人时,选错了人而已。因此,餐饮人合伙开店一定要谨慎,尤其是在合伙人的选择上。
字化转型为餐饮连锁行业所带来的机遇是明显的,在各种数字化系统的加持和辅助下,餐饮连锁行业可以有效的降低门店的运营成本,提升门店翻台率,提高客户体验。而在一线支撑起餐饮连锁数字化的,是数量众多的智能设备,比如自助点餐设备、门店的进销存数据服务器等等。
这些设备的背后,承载起来的实际上是一整个门店运营“中台”系统,在连接前端顾客点单配餐需求的同时,能在整个连锁网络中起到整合调配门店收银、采购、物流环节的作用。这一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