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农民日报
阳光、帅气、睿智、儒雅,这是2013年初次见面时李乐骏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5年后第二次见面时,他在茶界有了一系列响当当的名头:弘益大学堂校长、云南弘瑞君益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茶青年会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等。
“后浪”可期。出生于1985年的李乐骏,几年间在茶界引领风潮,令我钦佩侧目,于是通过不间断的联系沟通,走近他,窥探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茶这个行业改变了我
“我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的李乐骏,在上海做了两年金融投行后回到昆明。
对茶业的认知起始于普洱茶。当时普洱茶经历了市场的大起大落,大家都在思考,普洱茶未来之路该咋走?出于投资经历的理性判断,以及对普洱茶健康价值、市场份额和卓越品质的综合分析,李乐骏觉得,2007年的普洱茶“崩盘”事件是过度炒作所致,普洱茶的市场声誉要用诚信换回。
云南种茶历史悠久,深山里那些有古树的茶农人家,近些年收入已然不菲。但是,是否有人问过,古茶树给我们带来了财富,我们为古茶树做了什么?譬如农残问题,譬如滥采问题,譬如茶山保育问题等等。
他决定逆势而行,偕普洱茶突围,2009年投资3000万元建设弘益大学堂。李乐骏说:“因为在市场经济面前,展示信心最好的选择就是,加大你的筹码,加大你的投入。”
大益茶业集团是云南普洱茶的知名企业,也是在2009年,李乐骏受邀加入大益集团,参与文化与品牌建设,大益茶道院、大益嘉年华等震动全国茶界的项目,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2013年初,李乐骏踏上庐山,参加了首届中华茶人庐山论坛。他与多位茶界名家一起,发起成立了中华茶馆联盟。2013年底,他们再次相聚武夷山,又生出了一个新想法,成立一个专门针对年轻人的全国性公益组织,用以推动青年人关注茶、热爱茶、推广茶,这便是华茶青年会。
李乐骏说,茶是会改变一个人的,“当我们努力去改变这个行业的同时,实际上这个行业正在改变着我们”。
茶产业的下一个风口是茶文化
“在2018年中国(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我受邀领了个大奖。”李乐骏不无骄傲地说,这个奖项是表彰弘益大学堂在“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中国茶产业六茶共舞与三产融合中所做出的成就。
在李乐骏看来,茶有两个产业链,第一个是茶的物质产业链,从茶的种植、加工、生产到最后的市场营销,这个产业链相对成熟;第二个是茶的精神产业链,简言之,就是茶文化教育产业。他指出,就茶文化产业而言,全球做得最为成功的案例要数日本,日本茶的物质产业链非常一般,全世界没有多少人喝日本茶,但却有众多的人在学习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便是一个成功的茶精神文化产业链。对中国茶来说,物质链与精神链二者之间可能在短期内是一个互补,但最终茶文化的产业链会独立发展。
目前中国涉茶人口大约近亿人,仅云南一个省,129个县里110个产茶,茶农800万人,涉茶人口接近1100万。李乐骏说,在庞大的涉茶人口基数面前,我们在茶产业上教育培训率不到3%。中国茶业要变强变美,需要把行业教育培训率从3%变成30%,这是成熟的风味嗜好品——葡萄酒与咖啡产业全球成功的标志。
由此,他也认准了茶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弘益,愿做茶教育的擎旗人
昆明滇池之滨,一所建筑风格独特的学校,每年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学员,这里集聚了近百名行业大咖担任讲师,这里便是李乐骏创立的弘益大学堂。
“弘益大学堂办学的第一目标,就是提高中国茶种植者、生产者、投资者、经营者、爱好者的知识普及率与专业认知率,使中国茶行业的主体由广泛的不专业者,进化为广泛的专业者。”李乐骏说,弘益办学的第二个目标则是传承弘扬中国茶文化,也就是中国茶道,让中国千年不绝的茶文化,在味觉美学里独成高阁。还有一个,也是最深远的目标,就是通过茶生活美学的复兴,全面复兴中华传统生活美学,并向全球传递中国人的生活文化、生活观念、生活哲学。
据弘益调研,目前中国家庭中有茶席的不会超过100万人,当中国未来美好生活阶层中有1亿人家里摆上了茶席,那么真正的中国美好生活时代就到来了。李乐骏坚信,这是一次可行的,由茶出发的中华传统生活美学复兴运动,弘益愿成为擎旗人。
目前,弘益茶学院自有师资与特聘师资共计115位,其中茶科学类师资61位,茶人文类师资36位,茶产业类师资18位。弘益茶学院原创研发了茶科学、茶文化、茶产业等系列课程30余类,拥有20余个课程作品与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弘益茶学院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审定单位之一。建校11年来,已累计培养学员1.2万余人。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李乐骏连续写出多篇文章,策划多场直播公开课,组建多个学习社群,帮助一批批中小微茶企、茶店携手面对,渡过难关。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茶校校长,李乐骏从一开始便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办学之中,他创办弘益茶道美学在线平台,收获50余万读者的订阅与认可;创办弘益手造,正在成为中国手造产业的先驱力量之一;发起弘益茶会500余场,公益奉茶超过50万杯,成为领军大中华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机构之一。
“在前行的过程中,同行的人会越来越多,那是因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情怀。”李乐骏说,如果一件事情能够与家国情怀相融合,那就是大思想、大格局。李乐骏与周重林合著的《茶叶江山》一书中写道:“一杯茶中确实有一个家国,有一个江山,跟有情怀的人在一起,天下情怀便尽在中国茶中。”
李乐骏表示,教育很难,但他愿奉献一生,做好茶教育这一件事。“很多人说,这是一个太聪明的时代,或许,纯粹一些,慢一些,踏实一些,也能达到梦想的彼岸。虽有互联网思维,但更要坚守匠人精神,才能走得更远。”李乐骏的话充满哲理。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还多次“以茶论道”,阐释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妙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倡导国际关系中“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等价值理念。
2020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贺信指出,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
“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和推动下,一杯“中国茶”,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全球产茶的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
青青茶园,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文化遗产、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殷殷期待。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时,观摩龙井茶炒制,鼓励大家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同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在茶园,沿途察看春茶长势,同茶农们亲切交谈,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总书记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又是一年春天。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考察调研。他在手工茶坊参与炒茶劳动,还买下两袋茶叶,勉励村民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茶道”蕴含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和待客之道。
2014年4月,在比利时,习近平总书记以“茶”和“酒”比喻东西方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总书记指出,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2014年7月,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习近平总书记说:“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的真挚情谊,恰似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一样,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品味的是友情。”
2017年1月,在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品茶时叙谈茶文化和中越两国人民友好。“‘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习近平总书记的妙解,道出了中华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真谛。
以茶叙事,以茶述理。小小的叶子绿意盎然,淡雅的香茗沁润人心。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茶成为传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
策划:何玲玲、霍小光
主笔:王俊禄、冯源、段菁菁
统筹:黄全权、王绚
视觉 | 编辑:张爱芳、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浙江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着青年广场、青年桥等多个节点的逐一亮相,“闽江之心”已成为闽江畔最耀眼的明珠。徜徉在山水画卷中,市民游客也许不知道,“闽江之心”曾是许多福建茶叶进入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
近日,在第三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期间,《茶坐标—标杆千年福建茶》新书首发。这是第一部系统梳理福建茶业发展脉络的读物,首次向世人展示了茶叶从“闽江之心”出发,走向世界的旅程。
福州港
曾是中国最大茶港
《茶坐标—标杆千年福建茶》的作者是福建人民出版社编审金穑。为写这本书,他投入十多年时间,查阅了几乎所有现存的与福建茶有关的资料。书中的“茶港时代”一章,介绍了福州开埠后,茶港兴起,茶市活跃的精彩故事。
“福州港曾是中国最大茶港。”金穑告诉记者,福州于1843年9月11日开埠,由于太平天国的战火阻断了原从武夷山输往广州、上海的茶路,1853年,福州获准开茶市。当时,武夷山的茶叶沿闽江水系顺流而下到福州只需4天,而运至广州需45天,到上海28天。1859年,福州港首度超越上海,成为全国茶叶出口第一大港。
“福州茶市最早设在泛船浦、海关埕一带,因为无法满足需求,茶叶交易中心渐由仓山转移到了台江。”金穑说,“在闽江及其周边水域建了大量简陋的道头,其中有一个地名茶道,显然是装卸茶叶的码头。”
台江区优秀非遗工作者、百年洪家茶传承人洪植锦收藏的一份旧版福州地图上,清晰标出了茶道的位置,就在“闽江之心”范围之内。
福州茶
从闽江到泰晤士河
“为了攫取茶叶,在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谈判时,英方强烈要求加上福州。这是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的重要原因。”金穑介绍说,历史上,福州大量茶叶从闽江出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抵英国泰晤士河港,然后在伦敦中转至欧美等国。
1856年至1865年,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从福州港运出的茶叶从265千担遽增到492千担。1867年统计显示,福州港出口茶叶输往英国35.4万担,澳大利亚9.8万千担,美国6.3万担,新西兰及其他地区仅有小部分。1869年,福州有英国商行15家、美国3家、德国2家。1873年,英国商人开始用汽船从福州运茶到英国。
1887年,福州茶港开始走向衰落,但福州茶人积极寻求复兴之道。至民国时期,福建茶区东西南北四路是以福州为中心划分的,北路茶区基本等同于今天的闽东地区;西路茶区就是闽北地区;南路茶区以安溪为中心,涵盖了今天的闽南闽西区域,福州掌领东路茶区。
“闽江之心”
曾汇集茉莉花茶商号
“茉莉花与茶在福州的相遇,不仅是一场美丽邂逅,更演绎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彼此欣赏,福州这片茶的故土从此升腾出一种馥郁秾韵、滋味隽永的茉莉茶香,熏染了一条江,一座城,乃至于一个国度。”在新书中,金穑这样写道。
据《闽茶季刊》创刊号载,福州茉莉花最初是由广州输入,先在长乐种植。咸丰时期,北京汪正大商号将其所制鼻烟运至长乐,用茉莉花窨之,味道极美。长乐茶号受启发,用茉莉花窨茶,果然味道独特。光绪年间,福州茉莉花茶大兴,福州成为茉莉花茶的窨制中心与集散地。
早期经营茉莉花茶的商号大多集中在上下杭以及苍霞洲茶道、福全社、荔枝弄等处,如今统称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紧邻台江码头,是福州商品天然的集散地。清末和民国时期商会就有几十个,会馆数十家,如南郡会馆、兴安会馆、浦城会馆、建郡会馆、寿宁会馆等。
“天下第一香”
曾出自“闽江之心”
位于“闽江之心”的福胜春制茶厂旧址,正在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美丽闽江展示馆。在《茶坐标—标杆千年福建茶》书中,有5000多字的篇幅,专门介绍洪字茶和制茶厂的故事。
民国时期,“刀牌烟仔洪字茶”家喻户晓。1926年,洪字茶第二代掌门洪发绥在苍霞洲靠江边地方,收购银钱制造局旧屋一座及屋后靠江边空地3亩多,建厂房和住宅。1930年落成时,引得不少民众老远跑来观光。
茶厂在当时的福州独一无二。厂房高四层,水泥结构,墙体厚度48厘米。室内冬暖夏凉,不会因湿度变化而影响茶叶质量。天花板分为两层,屋顶为玻璃材质,里面则是可以推动的木窗。通过移动木窗调节光线明暗,以辨别茶样。
茶厂投产后,洪发绥敏锐地意识到机械制茶的大势所趋。他设立了花茶研究室,聘请福州协和大学王调馨教授研究由花中提炼香精的工艺,制成了各种香型不同的花香香水,使窨制花茶工艺更上一层楼。第一批生产的4箱“夜来香花茶”,刻有“科学精制、天下第一香”几个字,得到同行的羡慕和好评。
洪字茶
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洪植锦告诉记者,洪家祖居金门烈屿青岐村,世代以航运业为生。洪家茶创始人洪天赏生于1859年,6岁时因家庭变故,来到福州生活。
当时,福州外销的茶叶是在台江码头用小木船装载,运抵马尾,再搬运到大船上运往海外。洋行常仗势欺人,洪天赏率领搬运工据理抗争,逐渐成为台江码头船帮头领。洋行为平息矛盾,遂于1878年授权他挂牌“洪怡和”商号,并代理怡和洋行福州的船运码头事务。洪天赏敏锐地意识到茶叶生意的利润和前景,于1885年将“洪怡和”商号改为“洪怡和”茶庄,进入茶叶制作领域。
洪天赏之子洪发绥9岁进入福生隆茶行拜师学艺,3年艺成,回家制茶。20多岁时,他发誓“我愿结识天下人”,并将誓言印在福胜春茶叶罐上。经过两代人苦心经营,洪字茶终成闽台茶业之魁首。
金穑调查发现,1932年,福胜春制茶厂产销数量已达3万多担。1934年,茶厂年产量达4万多担,员工上千人,其中茶师傅200多人,拣茶女工700多人。
“当时的洪字茶已在全国及东南亚、韩国等地设立茶庄和代理商不低于40处,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泗水振东栈、菲律宾胡合兴、新加坡炳记、韩国仁川万聚东等。”金穑说,“许多地方每年新茶上市,皆等待洪字茶开市开价”。
“闽江之心”
将建对渡码头
抗战期间福州沦陷时,洪发绥将茶厂关闭,带领全家50多人避难于厦门鼓浪屿及香港等地。战后,福州统计沦陷时期工商业损失,福胜春制茶厂提供了详细的报表,总计200多万元。统计表最后一句话令人唏嘘:“因损失重大,无力维持,停止营业。”
金穑说:“在国运多舛的时节,一代代像洪家茶业这样的茶人知难而进,在洋商的打压下,在官僚资本的挤兑中,延嗣了中国茶业的血脉。”
2016年,“福胜春”被福建省商务厅评为福建老字号。2022年,百年洪家茶红茶制作技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昔日洪字茶又回来了,正是如今的百年洪家茶。
如今,茶厂面北的门楼与朝南的连接天桥以及茶王野墅都已不复存在,唯有厂房躯干留存。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美丽闽江展示馆外的临江区域将建设对渡码头,建成闽江旅游的重要集散地。福州市发改委已批复同意建设福州市“两江四岸”游船码头(一期)工程。拟建的5座游船码头分别为江心岛码头、苍霞码头、烟台山码头、兴顺码头及下洋码头,这意味着“闽江之心”将有望恢复水上对渡。(记者何佳媛/文)
来源: 福州晚报